广青路电力管道工程设计说明_第1页
广青路电力管道工程设计说明_第2页
广青路电力管道工程设计说明_第3页
广青路电力管道工程设计说明_第4页
广青路电力管道工程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管道工程设计说明.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广青路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起于新广从快速路五龙岗村旧县道X281交叉口处,沿X281旧路线位往南至京珠高速公路,再左转从白鹤山北侧向东,途径障岗村山塘,经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南门,武警指挥学院南门,商贸学院南侧,近期止于K4+600。近期设计范围内有中桥1座,小桥1座。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本次设计分成两段进行设计:新广从快速路~京珠高速路段为旧X281,按双向6车道进行改造升级,设计车速为40km/h:京珠高速〜终点段按规划红线宽进行设计,双向6车道,道路路基宽度40m,设计车速为50km/h。本工程设计范围为道路设计范围内的10kV电力管沟。本次设计为第二标段。.初步设计专家意见及执行情况1.应优化电力管廊所有类型的电缆井盖板设计。答:按意见优化。电气局部GB/50293-2014;.设计依据GB/50293-201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广州市电力管沟设计指引》2013年版:《南方电网公司10kV和35kV标准设计》;《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101-8;《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管线综合横断面设计图:《广州供电局高密度聚乙烯(HDPE)电缆导管技术规范(试行)》;广州供电局《关于征求广青路工程工程方案设计意见的复函》。.电力管道设计简述经供电局时“关于征求广青路工程工程方案设计意见的复函”收悉,现阶段电力管线设置方案如下:电力管线规模为10kV十二回,采用电缆沟形式。10kV电缆沟在道路西侧及南侧人行道下采用十二线砖砌电缆沟形式,位置靠近人行道边线侧;在车行道下采用三层四列电力管线的形式,采用HDPE160(高密度聚乙烯)管,厚度不低于8mm(车行道)。电缆沟内电缆支架采用复合材料,外表光滑,无尖角和毛刺。电缆沟每隔10米左右盖上电力标志牌。每隔2001n左右预留一处横过道路的相同容量的电力管道,排列方式3层4歹U,排管规格12X1IDPE160(88mm),管顶至地面埋深1m。本工程含有桥梁。按现行《城市桥梁设计规范》中有关强条规定及条文解释,在实施10kV电缆敷设时,应进行可行性、安全性专题论证,并报请主管部门批准,本次设计仅考虑在桥上人行道盖板下预留WkV电缆敷设通道。为配合供电局电力迁改工程,已在相应位置预留过路排管与电缆井,详见平面图。.电缆井10kV电缆沟每隔20米设检查井一座,每隔60米设置工井一座,每隔200米设一个中间接头井。电缆井井盖需满足《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中的要求做成装饰性井盖,即在井盖内填充人行道路而装饰材料。根据此规范,本工程电缆沟工井盖板先安装80nlm预制钢筋混凝上碎盖板,再在此盖板上安装100mm装饰性盖板,盖板方案须报供电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电缆沟排水.1电缆沟内排水10kV电缆沟敷设纵断同道路纵断一致,排水统一在电缆井内考虑。.2电缆并排水10kV电缆井内设置中200PVC三通管集水口,通过中110PVC管以2%坡度将积水排入就近雨水井,排水管在雨水井内设止回阀防止积水倒流,假设止回阀的开启水头不能满足,将排水管引至能满足的雨水井内。雨水口底填满粗砂,纵向集水口的坡度不小于0.5%。.电缆沟防火10kV电缆沟每隔200米设置防火墙一面,防火墙材料采用防火环保膨胀模块。施工时,砌筑防火环保膨胀模块后,防火环保膨胀模块与电缆之间的缝隙采用耐火泥材料封堵密实。.接地新建电缆沟一侧通长敷设①12的热镀锌圆钢做水平接地极,每隔30米设置一根垂直接地极L50X5X2500mnu电力管道一侧通长敷设①12的热镀锌圆钢做水平接地极,每隔30米与垂直接地极焊接,要求焊接长度不得小于6D,圆钢与角钢焊点采用四周焊接,接地极焊接部位必须进行防腐处理。井在工井内设置接地测试板。要求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欧姆,如不满足,那么需补打接地极。

土建局部.设计依据(12)其它相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范及标准。(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4)《阻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7)《混凝上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1)《公路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建设条件地形地貌道路沿线地貌形态K0+000〜K2+360为流溪河阶地地貌,地势较平坦:K2+360〜K4+460为残积丘陵地貌,地形呈波状起伏,植被较发育,附近最高峰高程为123m,相对高差约120m,地形起伏大。2.2工程地质2.2.1地层岩性本工程区域上路线位于华南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湘桂赣粤皱褶系(二级构造单元),粤北断隆区(三级构造单元)的南部,历史上经历了加里东、燕山、喜马拉雅山等旋回构造运动,加之新华豆系构造的出现,致使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区域内断裂构造主要为广从断裂。广从断裂是广州至从化等地一条长百余公里的区域性大断层,由多条规模不一的北东、北北东向断层组成,总体呈北东向舒缓波状延伸,它控制了广花盆地的东界。断裂形成于古生代后期,具有反复活动的特点。断裂主要倾向北西,倾角50〜70°,沿断裂而发育有硅化角砾岩及縻棱岩,构造破碎带宽6〜10米,且沿断裂多处见有温泉出现。拟建道路终点与广从断裂相接,但该段为路基地段,断层影响较小。根据《1:20万广州区域地质图》,沿线地层上部主要为流溪河阶地冲积层及低山丘陵坡积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J)泥质粉砂岩、石炭系(C)炭质灰岩、灰岩及燕山运动三期(丫53)花岗岩等。2.2.2场地岩土层(1)人工填土层(QJ)填筑土层(地层编号1):褐红色、灰黄色、灰褐色,稍湿〜饱和,松散〜稍压实,主要由花岗岩风化土、黏性土及少量砂粒组成。局部路段为老路路基,现路面开裂。主要分布河流阶地、局部丘陵地段,于BK-L-01〜20、ZK-GQ-L-01〜25、32、37、72、ZK-GQ-Q-0K06、25、ZK-QH-1〜3、ZK-QH-5〜8、10〜14、16〜35、41共84个钻孔有揭露。厚度0.70〜5.00m,平均2.35m,层顶标高23.12〜39.92m(裸露地表),属新近堆填,回填时间小于5年,大部未完成自重固结。(2)、冲积层(Q「)粉质黏土(地层编号2T):灰黄色、褐黄色、褐红色,可塑,主要成份为粉、黏粒,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切面稍光泽,含少量砂粒。主要分布河流阶地,于BK-L-01〜20、ZK-GQ-L-01〜2、ZK-GQ-Q-0K06、ZKYHT〜3、ZK-QH-5〜8、ZK-QH-10.13、15、26、30〜35、41共65个钻孔有揭露。厚度0.80〜14.90m,平均5.75m,层顶标高18.24〜27.85m(层顶埋深070〜8.80m)。中粗砂(地层编号2-2):灰黄色、褐黄色、灰白色,饱和,稽密〜中密,成份以石英为主,分选性差,级配较好,粒间空隙由黏粒充填,局部相变为砾砂。分布于河流阶地,于BK-L-OK11〜14、17〜20、ZK-GQ-L-0K03、06、08〜09、12〜14、18〜21、ZK-GQ-Q-0KZK-QHT〜3、ZK-QH-5〜8、ZK-QHTO〜24共44个钻孔有揭露。厚度0.80〜9.80m,平均3.94m,层顶标高12.35〜26.93m(层顶埋深1.00〜13.30m)。(3)、坡积层(Q/)粉质黏土(地层编号3):灰黄色、褐黄色,可塑,主要成份为粉、黏粒,土质黏性一般,含少量砂粒。主要分布于丘陵地表,于ZK-GQ-B-01.03〜04、09、13、ZK-GQTI-04、ZK-GQ-L-26〜31、33、36、39〜40、43、46、55、59、62、64、66、69、ZK-GQ-S-05.ZK-QH-36共26个钻孔有揭露。厚度1.00〜7.00m,平均厚度3.97m,层顶标高27.70〜84.60m(裸露地表)。(4)、残积层(Q7)本次勘察揭露的基岩为粉砂岩、炭质灰岩和灰岩及花岗岩,按其成因分类可分为3个亚层。粉质黏土(地层编号4-1):灰黄色、褐黄色、褐红色,可塑〜硬塑,主要成份为粉、黏粒,切面稍光滑,含较多砂粒,为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分布于局部河流阶地、丘陵地段,于BK-L-01-05sZK-GQ-B-01-03>ZK-GQT「01〜06、24〜33、36、40、43、46、ZK-GQ-Q-06.ZK-GQ-S-03.ZK-QH71〜36、41共57个钻孔有揭露。厚度1.10〜27.90m,平均厚度8.33m,层顶标高-12.22〜70.26m(层顶埋深0.00〜28.60m)0粉质黏土(地层编号4-2):褐红色,软塑〜可塑,主要成份为粉、黏粒,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含少量灰岩角砾,为灰岩残积土。分布于河流阶地地段,于BK-LT4〜20、ZK-GQ-LT2〜13、15〜23、ZK-GQ-Q-OKZK-QHT〜3、5〜8、10、14、16〜17共30个钻孔有揭露。厚度0.90〜9.80m,平均厚度3.96m,层顶标高9.04〜20.64m(层顶埋深6.60-16.00m)。砂质黏性土(地层编号4-3):褐红色、褐黄色、灰黄色,可般〜硬塑,土质不均,切面粗糙,遇水易软化、崩解,为花岗岩残积土。主要分布于丘陵地段,于ZK-GQ-B-04.13〜15、ZK-GQ-H-04.ZK-GQ-L-55、59、62、64、66、69、72、ZK-GQ-Q-25共13个钻孔有揭露。厚度1.50〜9.00m,平均厚度4.14m,层顶标高30.81〜96.33m(埋深0.00〜7.00平。(5)、侏罗系(J)泥质粉砂岩本次钻探揭露的泥质粉砂岩,按其风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全、强、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带: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层编号5T):褐黄色、棕红色,原岩结构及构造已破坏,岩石风化作用剧烈,岩芯呈坚硬土柱状,岩质极软,遇水易软化。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分布于局部丘陵地段,于ZK-GQ-B-01〜03、ZK-GQ-L-28〜34、39〜40、43、46、ZK-GQ-Q-06.ZK-GQ-S-01〜03、05、ZK-QH-13.15、25〜35共32个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0.80~11.20m,平均厚度4.57m,层顶标高-7.10〜69.06m(埋深0.00〜24.70m)。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层编号5-2-1):棕红色、褐黄色、灰黄色、褐红色,清晰可见原岩结构及构造,岩石风化作用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岩质极软,遇水易软化、崩解。属极软岩,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分布于局部丘陵地段,于BK-L-01〜05、ZK-GQ-B-01〜03、ZK-GQ-L-Ol〜06、08、28〜30、33〜39、46、ZK-GQ-Q-06ZK-GQ-S-01-05.ZK-QH-11〜17、19〜21、25〜34共52个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L70〜20.30m,平均厚度7.51m,层顶标高-12.42〜64.16m(埋深0.00〜38.60m)。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层编号5-2-2):棕红色、褐黄色,原岩结构及构造局部破坏,岩石风化作用强烈,岩芯呈碎块状,岩质极软,遇水易软化、崩解〃属极软岩,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分布于局部丘陵地段,于BK-L-04.ZK-QHT1〜12、14、16〜17、22〜23、25、27〜35共18个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1.90〜21.00m,平均厚度7.49m,层顶标高-31.35〜10.85m(埋深12.50〜58.00m)。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层编号5-3):灰白色、灰色,粉粒砂状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节理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块径2-8cm,局部夹柱状,节长30cm,夹强风化岩块,锤击声脆。屈软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分布于局部丘陵地段,仅ZK-GQ-B-02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4.20m,层顶标高45.26m(埋深25.00m)。(6)、燕山期(丫5,)花岗岩本次钻探揭露的花岗岩,按其风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全、强、中风化花岗岩带:全风化花岗岩(地层编号6T):褐黄色、灰黄色、肉红色,原岩结构及构造已破坏,岩石风化剧烈,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手捏有砂感。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分布于局部丘陵地段,于ZK-GQ-B-04、09、13〜15、ZK-GQ-H-04.ZK-GQ-L-55、59、62、64、66、69、72、ZK-GQ-Q-25共14个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2.50~10.80m,平均厚度92m,层顶标高23.34〜94.83m(埋深LOO〜15.00m),强风化花岗岩(地层编号6-2):褐黄色,褐灰色、斑白色,清晰可见原岩结构,原岩构造已破坏,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属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分布于局部丘陵地段,于ZK-GQ-B-04、09、13〜15、ZK-GQ-H-04.ZK-GQ-L-55.59、64、66、69、72、ZK-GQ-Q-25共13个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1.90〜11.30m,平均厚度5.15m,层顶标高15.94〜90.63m(埋深3.50〜22.20m)。中风化花岗岩(地层编号6-3):斑白色夹灰黄色、青灰色,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较破碎,多呈短柱状、柱状,节长4〜40cm,少呈碎块状,RQD=5〜35,岩质较硬,锤击声脆。属较硬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N类。分布于局部丘陵地段,于ZK-GQ-B-04.09、13〜15、ZK-GQ-H-04.ZK-GQT「66、72、ZKgQ-25共9个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2.30〜11.60m,平均厚度7.29m,层顶标高7.14〜85.83m(埋深6.90〜31.00m)。(7)、石炭系(C)炭质灰岩、灰岩本次钻探揭露炭质灰岩、灰岩,按其风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强风化炭质灰岩、中风化灰岩带:强风化炭质灰岩(地层编号77):灰黑色、灰褐色,清晰可见原岩结构及构造,岩石风化作用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局部夹中风化岩块,夹较多炭质,遇水软化、崩解。属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分布于2号桥位场地,ZK-GQ-Q-06.ZK-QHT1〜20、22、25〜35共23个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4.30〜30.30m,平均厚度19.09m,层顶标高-21.62〜13.68m(埋深14.70〜47.80m).中风化灰岩(地层编号7-2):灰色夹肉红色,隐品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较完整,多呈短柱状、柱状,节长8-42cm,少呈块状,RQD=50〜85,岩质较硬,锤击声脆。属较软岩〜较硬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I〜111类。分布于局部河流阶地地段,于BK-L-20、ZK-GQ-L-2KZK-GQ-Q-OKZK-QHT〜3、5〜8、10、14、16〜24、41共22个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0.30〜9.60m,平均厚度3.60m,层顶标高-8.12〜17.34m(埋深9.90〜34.20m)。2.2.3场地稳定性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地质调绘及勘察钻探结果,场地范围内未揭露有断裂构造、未发现采空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主要的不良地质作用为岩溶,虽然拟建道路终点附近广从断裂通过,但断层距拟建道路约8-10Km,断层对线路的影响较小,场区基本稳定。①拟建道路沿线基本稳定:②土质不均匀,K2+320.198中桥层位不稳定,中风化岩岩面起伏较大:③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小;④场地地形起伏较大,排水条件良好。故场地适宜性分类为基本适宜。道路沿线地貌为河流阶地、丘陵地貌,沿线揭露的地层主要为1填筑土、2-1冲积粉质黏土、2-2冲积中粗砂、3坡积粉质黏土、4T残积粉土黏土、4-2残积粉质黏土、4-3砂质黏性土、5T全风化泥质粉砂岩、5-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5-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6T全风化花岗岩、6-2强风化花岗岩、6-3中风化花岗岩、7-1强风化炭质灰岩及7-2中风化灰岩。沿线岩土种类多,地层厚度变化较大,工程特性差异较大,场地地基为不均匀地基;本次勘察未揭露软土、液化土层,地基稳定性较好。2.3水文条件3.1地表水拟建道路沿线附近地表水较发育。3.2地下水1)地下水位勘察期间平原区测得地下水较浅,丘陵地带较深,初见水位埋藏0.20〜25.80m(标高21.45〜80.13m)、稳定水位埋藏0.50〜26.30rn(标高21.15〜79.63m),由于勘察外业作业时间较短,实测的稳定水位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根据对周边场地地下水位的调查及走访,结合地区经验,本场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约3〜5n1。地下水位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而产生变化,雨季水位明显上升,旱季水位会相对下降。2)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类型沿线地下水类型根据含水介质、赋存条件及水力特征,分为松散类孔隙水和层状岩类裂隙水两种类型。(1)松散类孔隙水据勘察资料,松散类孔隙水有上层滞水和孔隙潜水。上层滞水主要贮存在填土层中,水量较小;孔隙潜水主要贮存在中粗砂层中,其透水、赋水性好,水量较丰富。粉质黏土、砂质黏性土及全风化岩层为相对隔水层,受其阻隔,孔隙潜水具微承压性。(2)基岩裂隙水及岩溶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强、中风化带,为主要的含水岩带,含水层无明确界限,埋深和厚度不稳定,其透水性主要取决于裂隙发育程度、岩石风化程度和含泥量。富水性及透水性主要决定于风化作用,富水性和透水性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层状基岩裂隙水多为风化裂隙潜水,基岩裂隙一般随深度的增加变得不发育或更加紧闭,其含水性也逐渐变小:岩溶水主要储存与岩溶裂隙及溶洞中,溶洞被黏性土、岩屑充填,局部为半充填,岩溶裂隙较发育,溶洞为地下水良好的蓄水、过水通道,裂隙水为微承压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岩类的富水性属贫乏〜中等。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地下水动态特征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区内地下水动态变化具季节性,主要受降雨季节支配。且由于降雨在年内分配不均,不同季节的蒸发度、湿度也不同,故渗入补给量亦随季节而变化,雨季是地卜水获得补给最多的季节。孔隙潜水与大气降雨关系密切,水位及水量随降雨量变化明显:孔隙潜水除了接受降雨补给外,同时还接受地表水入渗和周边地带的侧向补给;基岩裂隙水主要为上部第四系土层渗透、松散岩类孔隙水越流补给和区外地表水侧向补给,通过地层下渗、径流等方式排泄地下水的径流排泄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密切相关,沿线主要位丁•低山丘陵地带,区内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倾斜方向基本一致,水流速度较慢,地下水排泄主要以渗流的形式排入附近溪流或河流中,局部用于人工开采及地表蒸发。由于道路沿线附近民居及工厂均采用自来水,地下水开采较少,故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基本保持天然状态。4)地层的渗透性根据工程及我司在该地区的工程经验可知:1层填筑土土质不均,渗透性变化较大,属中等透水层(K=LOOm/d)、2T层、3层、4T层及4-2层粉质黏土属微透水层(K=0.005m/d)、2-2层中粗砂属强透水层(K=15.0m/d)、4-3砂质黏性土属于弱透水层(K=O.Olm/d)、全风化岩属于弱透水层(K=0.lm/d)及强风化岩属弱透水层(K=l.Om/d)o2.3.3水与土腐蚀性本场地环境类型为H类,K0+000〜K0+100、K1+080〜Kl+520、K1+800〜K2+200地层渗透类型为A类,其余地层渗透类型为B类。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C02-2011)附录K相关条文综合判定:沿线场地地表水对碎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沿线场地地下水对碎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环境水质分析成果及建筑材料腐蚀性判定表表4.1水的类型取水位置PH力矿物成分含量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性Ca2+(mg/L)Mg2+(mg/L)ci-(mg/L)S042-(mg/L)HCO-3(mmol/L)侵蚀性C02(mg/L)类境n环地层渗透干湿交替期水长浸AB沾孔水2K-GQ-L-O76.722.4413.1228.0124.982.414.75微微微微微ZK-QH-57.0S6.0717.0133.6814.894.636.60微微微微微ZK-QH-177.0S5.4718.8339.0020.173.904.84微微微微微ZK-GQ-L-3(7.0S8.0819.4449.2819.214.758.36微微微微微ZK-GQ-L-627.017.038.0235.4522.571.204.80微微微微微也表水左干渠6.715.037.2939.0015.851.057.70微微微微微左干渠6.713.0921.8745.0224.984.808.80微微微微微河涌6.715.037.5333.6817.771.203.90微微微微微大坑涌6.717.038.6339.0020.171.275.50微微微微微对地下水位以上地表土进行土中易溶盐分析,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C02-20U)附录K相关条文综合判定:场地环境上对混凝上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场地土易溶盐分析成果及建筑材料腐蚀性判定表表4.2编号PH值HC03-(mg/kg±)Cl-(mg/kg±)S042-(mg/kg±)Ca2+mg/kgHMg2+(mg/kg±)对碎结构的腐蚀性对钢筋碎结构中钢筋腐蚀性对钢结构的腐蚀性?K-GQ-L-126.817737303015微微微iK-GQ-Q-256.918335825423微微微ZK-QU-37.026836203415微ZdaL微微ZK-QH-367.030534183114微微微水和十.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的规定。

3.电缆沟工程1电缆沟主体结构一般规定电缆排管和电缆沟的结构设il•使用年限不应低于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中各类构件的安全等级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防水等级标准为二级。结构耐火极限不低于Iho1.2电缆沟十二线10kV电缆沟标准断面尺寸为1.41mX0.971n(内净空)。侧墙采用MU20砖砌结构,厚度为240mm,底板采用C15素混凝土结构,厚度为100mm。沉底段盖板采用150mm厚预制钢筋混凝土砂盖扳。电缆沟每25~30m设•道沉降缝,缝宽30mm,内填夹沥青浸透纤维板,外用密封胶封口。2地基处理电缆沟按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特征值fa^lOOkPa设计,回填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0%。地基处理统一由道路工程考虑。施工时假设发现土质的实际情况与设计要求不符,须通知设计人员及地质勘察人员共同研究处理。3电缆沟设计技术要求(1)电缆沟纵向每隔0.8m应有承托支架,支架宜使用复合材料支架;复合材料支架主要性能指标序号工程名称要求1支架设计使用年限50年2承载重量1.7kN3耐腐蚀性能W1.5g/m24阻燃性能>27%5简支梁冲击试验^70kJ/m2(2)电缆走廊在人行道上设置电缆标志牌:在绿化带或泥土路段设置电缆标志桩。电缆沟每隔10m处设置电缆标志牌。每隔20nl设置一个标志桩。所有电缆井口应设置电缆标志牌;(3)电缆沟与工业水管沟交叉时,电缆沟宜位于工业水管沟的上方;(4)电缆盖板的尺寸出现高差的情况下,需进行放坡处理,放坡坡度不宜大于15°。(5)电缆盖板的尺寸以及承载力按照人行荷载标准要求执行。(6)沉底段电缆沟盖板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4电缆排管技术要求电缆排管敷设设计要求(1)管材选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电缆套管的机械物理性能序号工程指标1壁厚极限偏差<14%2拉伸屈服强度,MPa215MPa3纵向尺寸收缩率,%4扁平试验(压至管径的1/2)无破裂5环刚度(普通型段螺纹型)^8kN/m2环刚度(加强型)>12kN/m26介电强度,kV/mm^15kV/mm7维卡耐热(ION,50℃/h),C21208滑动摩擦系数<0.259接头密封性能接头无渗水10密度,g/cm30.945〜0.97(同时管材需满足《广州供电局高密度聚乙烯(HDPE)电缆导管技术规范》的要求。(2)人行道路段埋管覆土深度0.5m,车行道路段埋管深度1.0m,回填采用石屑。如果局部路段人行电缆排管覆土深度小于0.5m及车行道电缆排管覆土深度小于1.0m时采用钢筋碎包管加固处理,但电缆排管覆土不应小于0.3m。(3)电缆导管的底部需有不少于100mm厚的垫层,垫层基础采用C15素碎。(4)并列排管管壁净距不小于90mm(受条件限制时净距可缩小),埋管段每隔2米需设一个管枕,排管按单条管长度6米标准考虑。.材料及施工技术要求主材料及要求(1)混凝土强度等级预制碎盖扳:C30碎;电缆沟主体:C30防水碎(P6);素碎垫层:C15碎。<2)钢筋强度等级直径>10mm者,采用HRB400级,f,=360N/mm2:直径WlOmm者,采用HPB300级,fy=270N/mm2,技术标准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3)钢材角钢采用Q235B钢,质量符合GB/T1591-2008规定的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外露钢构件一律做热镀锌处理。4.2结构耐久性设计(1)碎材料技术要求:1)混凝土最大水胶比控制值W0.5,最大碱性含量控制值W3kg/m,最大氯离子含量为W0.2%,每立方米碎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20kg。2)当参入粉煤灰,采用I级(如市场无I级可采用II级)粉煤灰,其烧失量应不大于5%,三氧化硫含量W3%,需水量比不大于95%,混凝土中粉煤灰的参量应不小于胶凝材料总量的15%o(2)骨料要求:质地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吸水率低,空隙率小。(3)各种外加剂应有厂商提供的推荐含量与相应减水率、主要成分(包括复配组成)的化学名称,氯离子含量、水溶性钠盐含量、含碱量以及施工中必要的考前须知如超量或欠量使用时的有害影响,掺和方法和成功的使用证明等。(4)构造措施和裂缝控制1)结构裂缝宽度控制值:0.2mm。2)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保护层分类预制盖板现浇梁、侧墙、底板保护层厚(mm)3030.施工顺序改造段既有管线迁移一一道路开挖至换填底标高一一道路地基处理一一路基施工一一电缆沟及电力排管开挖一一电缆沟沟体浇筑一一吊装预制盖板一一土方回填一一路面结构施工。.施工考前须知(D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