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校园危机管理体系_第1页
浅谈构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校园危机管理体系_第2页
浅谈构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校园危机管理体系_第3页
浅谈构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校园危机管理体系_第4页
浅谈构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校园危机管理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构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校园危机管理体系

危机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暴露出我国学校危机管理的缺陷与严重不足,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反思,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危机意识,重视学校危机管理,构建校园危机管理体系。

一、危机与危机管理

危机是对一些至关重要的、需要立即作出决断的情况的描述。对于危机的概念,不同学者与专家由于所研究学科不同,研究角度不同,因此给出的概念也不同。从危机的特征上说,赫尔曼认为危机是在某种特定的形势下受到的威胁,由于出乎人们意料且要求作出决策的时间较短而难以处理的情况;从企业危机管理的角度出发,巴顿认为危机是潜在的能引起负面影响的并且会对组织造成巨大损害的事件。本文从重大自然灾害对学校危机管理挑战的研究角度出发,认为危机是指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对学校的基本价值和行为构架产生重大威胁和损害,并且对事件的管理、控制超出学校常态的管理能力时,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来应对的情况。

校园常见的危机有:自然灾害、意外事件、教师犯罪、外力影响、自我伤害等。校园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学生年龄越小,自身防护能力越差,当遇到自然灾害、外部人员伤害、校内暴力冲突发生时,受到伤害的概率远远超过成年人,并且往往会将伤害扩大,引起连锁反应。因此,广大中小学必须加强危机管理工作,积极预防并消除潜在危机,保障学校良好的运行状态。这次汶川大地震中从大量房屋的倒塌和人员的伤亡尤其是学生的大量伤亡中,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校园安全意识教育和危机管理体系中的不足。

二、世界其他国家应对自然危机的措施

1.日本。日本是个岛国,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随时都可能侵袭,又因本身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所以日本是世界上最具有危机意识的国家,而且在危机管理方面经验丰富,实际运作效果位居世界首列。在青少年的教育上,日本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防灾自救意识。从幼儿园起,孩子们就开始受严格的安全教育与应急培训,一直到中学阶段都有相关课程的开设。课程内容涉及烟雾逃生演习,模拟伤口包扎等项目,同时还要求孩子父母一起接受危机教育,学习基本的逃生技巧。从20世纪90年代,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下,日本建立起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以内阁首相为最高指挥官,以内阁官房负责总体协调,通过安全保障、中央防灾等会议制定危机对策,由警察厅、防卫厅、消防厅等部门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配合共同承担国家安全危机管理的职责。

2.斯里兰卡。斯里兰卡也是一个容易受到自然危机影响的国家,他们的危机处理从教师培训开始。培养教师的社会仁爱精神,并对老师进行急救、搜寻和援救能力的培训。并且要求教师把相应简单容易接受的知识教给学生,定期对学生进行模拟演习来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提高他们危机处理的能力。

3.秘鲁。秘鲁国家很重视在灾难发生时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一直在努力降低教育机构面临的各种风险。国家规定学校必须建立在低风险的地区,通过国家相关安全部门的实地考察、勘察、检测后,学校才有权力建设相关建筑与设施。通过在学校开设减灾方面的课程,实施减灾模拟训练,开展相关减灾的班会以及辩论赛等方式来加强师生危机意识,学习掌握必要的应对措施。

4.美国。美国除了在防灾中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好外,最值得提到的是他们在一些学校开设的“死亡课”。在教育部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走进课堂当起教师,跟孩子们认真地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且让他们轮流通过演剧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亲人因车祸死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觉,甚至设计或参加一台模拟的“向亲人遗体告别”仪式等等。以这些方式来告诉学生应正确面对死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其他国家在应对自然危机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软件"入手,包括(1)在国家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下,从加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危机意识开始,从实际教育中作起,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注重危机知识教育、应对危机的措施教育和实际的模拟演习训练。(2)加强学生的“死亡教育”,这正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缺少的部分。中国人自古就忌讳说死,认为死是不吉利的事情,所以常常避“死”而谈,更不用说对活者进行死亡教育。正是这种教育的缺失使这次地震后很多人尤其是失去亲友的人长期走不出痛苦的阴影产生很多精神疾病甚至产生自杀冲动和自杀行为。因此,这次震灾后,我们应该在更大范围和面对更广的人群开展“死亡教育”,让人们更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二是从“硬件”入手,主要指关注学校选址以及各种建筑设施的安全与质量问题,排除安全隐患,减少灾难带来的伤亡和损失。历次地震的分析显示,人员伤亡总数的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仅有不足5%的人员伤亡是由地震及地震引发的火灾、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导致。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建筑质量的重要性,实施强制性的抗震标准势在必行。

三、构建校园危机管理体系的原则

1.以法制为基石原则。我们的危机管理工作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为依据和保障,使危机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世界上许多国家在20世纪就开始重视紧急状况的立法工作。我国至今还没有制定出适用于所有紧急状况的“紧急状况法”,目前只是一些零散的,适用面狭窄,仅针对某一领域、某一类危机的规定,例如《戒严法》、《防洪法》、《传染病防治法》、《消防法》、《防震救灾法》及《安全生产法》等。

2.树立危机意识、校舍质检先行原则。应落实校园硬件设施检查制度,定期检查,随时维修更新,让自然灾害的硬件损害降至最低。学校在硬件设施中要有安全、耐用的安全设备,如灭火器、缓降梯、安全网等,并且必须随时检查、维修、更新。日本在防震中永远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塌,惟独学校的房子不能倒塌。但是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中,我们失去了数以万计的同胞,其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汶川大地震中,由于学校建筑的质量问题,映秀中小学生中有四分之三的小学生死亡。大量教学楼倒塌,学生集体遇难的情况接踵而来,这些血和泪的事实警示着我们要特别把好学校硬件设施的质量关,确实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

3.点面结合,网络化原则。校长身为学校的“家长”,在积极构建学校危机管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承担主要责任。校长应该在校园危机管理培训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成为构建校园危机管理体系的中心点。教师和学生构成体系的周边点,校长有职责带领教师接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模拟演习培训;教师同样有职责带领自己的学生接受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际的班级模拟防空、震灾、消防等演习。中心点与周边点相互呼应,彼此连接构成紧密有序的网络,为学校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构建校园危机管理体系

1.组建校园危机管理小组。这个小组应包括一些危机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学校领导者和危机处理相关部门的人员。校长对学校情况比较熟悉,小组应采取以危机管理专家为指导,校长带领实施的方法进行各项工作。具体包括:(1)对学校各项设施,建筑的安全质量检查与指导;(2)对各种危机情况进行全面、清晰的预测;(3)制定处理危机的相关策略和计划;(4)对相关政策与方针的实施进行监督;(5)在危机发生时给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咨询。

2.针对各种危机尤其是自然危机进行培训和模拟演习。培训和模拟演习是实施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社会上相关部门给予支持与帮助。社会相关业界人士如民警、公安、消防队员可以定期到各个学校进行义务演习并向师生传授自我保护,自我救助,逃生等基础知识,同时学校可以邀请社会危机管理方面的专家和学者来校进行相关知识的讲座,加强危机意识的树立,在校长的积极组织和领导下定期对教师和学生实行校内模拟演习,培养学生冷静、沉着应对灾难的心理素质。

3.开建学校稳定畅通的信息媒体通道。危机发生时,保证信息通道的畅通是危机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实施帮助与救援的主要通道。信息平台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双向交流作用。学校可以依赖信息通道将学校具体情况通告给政府公众,同时社会也能根据校内具体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有效救援。在危机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信息通道作为内外沟通的渠道起到生命指示器的作用。

4.组建学校心理疏导小组。这个小组主要是灾难发生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由于灾难发生的较快,破坏性大并且会造成大量人员的死亡,所以学生容易受到惊吓,产生恐惧、忧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