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血检课件_第1页
疟原虫血检课件_第2页
疟原虫血检课件_第3页
疟原虫血检课件_第4页
疟原虫血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疟原虫血检江西省疾控中心地病所

2011.41前言一、目的

通过对“三热病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及时发现疟疾病人,及时处理疫点,清除疟疾传染源,阻断疟疾传播,最终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二、血检方法1、采血对象: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简称“三热病人”)。2、血检:临床医生门诊日志上登记,并开具化验单,患者到化验室采血镜检。3、登记:镜检人员对血检对象按照血检登记本要求进行登记。2

血片制作3所需用具采血针一律使用一次性采血针。75%酒精棉球用于采血前后的消毒。记号笔、铅笔用于玻片上写号码。玻片盒为防止污染和苍蝇吸食血膜,新制作的血膜应放在玻片盒中,厚血膜放置时要保持水平,直到充分干燥。5取血方法

采血部位以耳垂较为合适,也可在手指末端采血,婴儿可从拇趾或足跟取血。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取血部位,待酒精干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捻转耳垂边缘或夹住被检者手指尖稍下方,右手持消毒针,迅速刺入取血部位1-2mm,不宜过深或过浅。然后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右手中指协同挤出血滴。6血膜的涂制

取洁净的玻片2张,1张作载片,1张作推片(具有光滑边缘),右手拇指和食指夹持推片侧缘中部,用推片左下角刮取血液4-5ul(约火柴头大小),再用该端中部刮取血液1-1.5ul(相当于1/4火柴头大小),将左下角的血滴涂于载片的中央偏右,由里向外划圈涂成直径0.8-1.0cm的圆形厚血膜(厚血膜的厚度以一个油镜视野内可见到5-10个白细胞为宜)。用干棉球抹净角上的血渍,然后将推片下缘平抵载玻片的中线,当血液在载玻片和推片之间向两侧扩展至约2cm宽时,使两玻片保持25~35度夹角,从右向左迅速向前推成舌状薄血膜。推制时速度要均匀,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片之间夹角大小及展开血膜的速度快慢等常影响血膜的厚薄。制成的薄血膜应在玻片上形成平铺的血细胞,细胞之间互相接触而不相互重叠。每张载玻片上分别做1个薄血膜和1个厚血膜。7血膜的涂制

标准血膜的位置如图所示8涂制血膜的注意事项

涂制血膜时,手指只能持载片的边缘,不能接触玻片表面,以免油污使薄血膜产生空白区以及厚血膜脱落。推片的边缘一定要平滑,才能使推出的血膜均匀一致。刚涂制的血膜要平放,干前勿倾斜,以免造成厚血膜厚薄不均,厚处不易溶血和着色而影响检查结果。血膜让其自然干燥,切忌用太阳晒或火烤,干透后才能用甲醇固定薄血膜。10常用染液的配制吉氏染液的配制吉氏粉5.0g甲醇250ml甘油250ml12染色用水常用染液的稀释和染色的冲洗用水是中性蒸馏水或经煮沸过滤的冷开水.在没有蒸馏水的情况下,也可用井水、河水、泉水或雨水。因稀释和冲洗用水的PH值在7.0-7.2时,染色效果最佳。因此,也可选用临时配制的PBS缓冲液,以取得较好的染色效果。14染色用水PBS缓冲液配制(0.01mol/lPBSPH7.20)KH2PO40.38gNa2HPO41.02gNaCl8.00g蒸馏水加到1000ml15吉氏染液染色方法先用甲醇固定薄血膜,待干后进行染色。单张血片染色:用中性蒸馏水或PH值7.0-7.2缓冲液1毫升,加入吉氏染液1滴,混合均匀后,滴在厚薄血膜上,染色20-30分钟,然后用清水轻轻将片上的染液漂洗干净,晾干镜检。成批血片染色:将已固定薄血膜的血片插入染色缸,倒入新配的2%吉氏染液稀释液(即2毫升吉氏染液加中性蒸馏水或PH值7.0-7.2缓冲液98毫升稀释均匀而成),浸没厚薄血膜,染色30分钟后,向染色缸中注入缓冲液或自来水,直至溢出,除掉染液表面上的浮渣,将液色缸中残余的染液倾出,然后用水轻轻漂洗一次,干净后取出玻片,将血膜朝下,插于晾干板上,待干镜检。16吉氏染液染色方法染色较好的血膜,红细胞呈淡红色,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呈鲜红色,淋巴细胞及疟原虫胞浆呈蓝色或淡蓝色,疟原虫的核呈红色。17影响血片染色好坏的因素染料溶剂的质量染料、甲醇和甘油如果不纯,常使配制的染液偏酸或偏碱而影响染色效果。因此必须用分析纯的甲醇和中性甘油,而且在配制时所用的器具必须干净而无水份。染液的新旧新配制的染液因色素尚未充分溶解,染色力较弱且常有沉渣。染液存放时间越久,染色力越强。通常在染液配制1-2周后才使用,盛装染液的瓶子应加塞盖密。以防吸潮而影响染液质量。染液稀释后使用时间染液的主要成份是美蓝、伊红和由美蓝氧化产生的天青,三者能在酒精溶液中溶解,但在水溶液中伊红遇到美蓝和天青即产生沉淀。因此,必须在稀释染液当时使用,一般在半小时内染色力最强。18薄血膜中常见的血液成分中性白细胞酸性球血小板大单核球淋巴球红血球20红细胞被间日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疟原虫发育至阿米巴样体,红细胞出现薛氏点(Schuffner'sdots)。被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大小正常或稍微缩小,红细胞上有时见到茂氏点(Maurer'sdots)。21核即细胞核或染色质粒。在正常情况下核呈鲜红色,呈圆形或不规则的颗粒状。核的结构致密,只有在个别发育阶段较为疏松,例如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的核。有时因胞浆厚密或染色深蓝,使核呈暗红或紫红色。疟色素不着色,颜色和颗粒的形状,因疟原虫种类而异。间日疟原虫的色素颗粒呈短棒状,黄褐色;恶性疟原虫的色素颗粒呈细砂状,黑褐色;23间日疟早期滋养体--环状体约占寄生红细胞的1/3,很少见到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体和一个环状体有2个核。24间日疟裂殖体2.1未成熟裂殖体(immature

schizont)经40小时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虫体变圆,空泡消失核开始分裂又称裂殖体前期色素聚集成团块成熟裂殖体约有12-24个细胞核胞浆也随之分裂受染RBC胀大、颜色苍白、虫体几乎充满红细胞26间日疟原虫雌雄配子体27恶性疟原虫--环状体环纤细可见数粒,大小不一,红色粗大的茂氏点核1个,但2个常见,红细胞常含2个以上原虫虫体常位于红细胞的边缘,呈“鸟飞状”28恶性疟成熟裂殖体裂殖子8~36个,通常18~24个,排列不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