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与探索_第1页
学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与探索_第2页
学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与探索_第3页
学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与探索_第4页
学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与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与探索

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蒋鸣和深圳福田·2004/5-6网址﹕.cn上海市教科院现代实验室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方向的、基于网络的、坚持原创研究的、开放的e-实验室。.cn我们的实验全国各地的实验学校培训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团队网互联网现代教育实验网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教师教学行为录像分析实验学校网基于网络阅读与写作数学与理科互动课程社会学科探究课程开发一门课程探索二种模式构建三张网络研究四个课题我们的实验研究学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

方向与探索学校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资源建设的新途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探索

我们搞信息技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不是要摆样子,不是作秀,我们切切实实地是要把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搞上去。教育部部长周济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展全国2002年“校校通”工程政府投资208亿元﹔2003年政府投资240亿元

截至2002年底﹕全国中小学拥有计算机584万台,学生平均拥有计算机从1999年每121名学生1台提高到每35名学生1台;建成校园网26000多个,是1999年的8倍多。教育信息化的效益问题

据何克抗教授领导的对较大投入实现“校校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调查发现在已建立校园网的中小学中,80%以上的学校只用于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没有其他的教育教学应用。在其余20%已开展信息技术必修课以外应用的学校中,有一部分是应用于教育行政管理;另有一部分是用于辅助教学(基本上是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的运用)。真正能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经常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教学改革,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学校大约5%每年200亿中小学信息化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基础教育司李天顺副司长的讲话

要落实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把信息技术教育、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与传统教育教学对立起来,我们干嘛要把自己置身于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的对立面呢?

在数字化学习的环境中,学习资源指的是用于教和学的所有资源,它包括教科书、电影和作业本,也包括实验和课堂演示时所使用的实物。数字化资源是指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录像、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网上讨论、数据文件和数据库等等。教学资源建设的新途径两种资源观﹕教学资源应用的比较案例教育资源建设的新途径网络环境下学校的资源建设的探索中英两国网络环境下科学课的

比较英国初中科学课﹕酸和碱http://www.bbc.co.uk/schools/ks3bitesize/teachers/lessonplans/science/acidsandalkalis_online.shtml中国初中化学课﹕酸和碱/lesson/seven/base.htm中英两国教师对“资源”概念

理解的差异

在课程资源的来源上,中国的这个课例中所用到的资源全都“本地化”资源,不少教师习惯于自己制作或者从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库中寻找所需资源;而英国的课例则全部来自网络链接,一般只有专业机构进行课件等资源开发,教师的任务是通过网络搜寻到所需资源后直接链接使用。这反映出设计教师对“资源”概念理解上的巨大差异。国内外网络课程设计实例比较

/list.asp?unid=45

建设丰富的、开放的基础教育资源库是一个提炼和整合的概念,它主要任务不是要另起炉灶去重复开发数字化资源,而是整合现有的各种各样的知识源,包括互联网教学资源、社会教学资源和学校教学资源,在把知识从各类知识源中提取出来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对它们加以发掘提炼和重新配置,实现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内容的整合。急速扩张的互联网教学资源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全球互联网上网用户人数已达6.5亿,比1994年的300万人整整扩大了200多倍,网页达3130亿页,两年内增长了100倍。2004年2月,列入Yahoo的教育网站84260个,其中K-12网站58243个,占76%。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44%。列入搜弧网站教育索引的中小学校教育网站8811个,学习资源网站1836个,与2000年相比,学校网站数增长了3倍。

互联网资源样例

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精彩图片欣赏破坏与保护游玩区心理分析游戏

/php/frame.php?id=/cnsweb/html/1201这里展示的是台湾小学儿童诗网站,把这一网站内容融入小学语文写作课,对于激活课堂将有所帮助。互联网资源样例

小学儿童诗写作网站.tw/peter/index_01.htm互联网资源样例

网络展示

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的网络世界展厅,用flash展示网络的传输功能/exhibit/networld/networld.html这是探究学习网站提供的关于物体浮力的虚拟实验,回到学生角色,体验一下为什么有的物体浮起来,有的沉下去,动手做探究质量、体积与密度的关系。互联网资源学习工具样例

物体浮力的虚拟实验学校教学资源

学校教学资源不仅包括教师开发的素材和课件,更重要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凝聚教师和学生教育智慧的“生成资源”,包括教师对各种知识源进行提炼、加工和再创造的主题学习资源,优秀的教学案例,富有创意的学生作品,师生学习过程中进行广泛交流生成的交互资源等等。

学校教学资源示例

习客主题学习网站

这个网站以单元主题学习为基本构架。每个主题单元学习都包含以下几个要素:专门为开展拓展阅读提供学习辅导方法的“辅导区”、提供大量有关的资源的“资源区”、超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发表精彩的回答的“习客阅读讨论区”和展示小组学生所完成的作业的“作业区”。\default.htm课堂教学分析视频案例

骆驼和羊(上海市二师附小)应用计算机模拟进行数学

探究学习课例学生练习的两种方式结构比较

社会教学资源由教育IT企业或专业教育机构开发的教学资源,技术较好,资源成系列,大部分属商品资源,适宜于开展同步教学。商品资源库缺点在于结构庞杂,自成一体,与教学脱节严重,且不能广泛共享。

应用专业机构开发的资源库

开展“同步”教学

应用根据学科编排的教育资源库能帮助教师开展常规教育,这在当前阶段,仍然是中小学资源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

《教与学信息库》由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办,目的搜集内地优质的电子教学资源,将其转成适合香港的课程内容,为香港中、小学教师提供500个新颖及合用的网上"教与学"电子课件单元,以助备课及教学之用。

/tll/index.shtml网络环境下学校的资源建设课程资源整理教学计划设计备课授课合作与交流便于交流和提高效率的工具资源建设的分两步走的策略启动阶段,购买一些体现课改理念、经过应用实践检验的教育资源库,通过城域网和校园网实现广泛共享,促进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走进学科。在此基础上,转向主要依靠教师共建共享,把教师的主要精力从自己制作课件引导到网络资源的搜索、筛选和应用上来,建设以互联网资源索引目录为呈现形式的网络资源库教师共同建设网络资源库样例

—学习主题目录索引按新课程标准整合课程资源应用目录索引形式呈现网络课程资源由一线教师开发,通过做中学提高课程资源信息搜集、筛选和应用能力从资源中心到学习中心

数字化学习中心是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按学习领域的重新组合,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教师教学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阅读与写作中心科学与实验中心视频与图象展示中心工艺制作中心艺术展示中心基于网络资源的阅读学习中心这里展示的是全国社会科学专家担纲共建的中国文化网,包括200个学习主题,构成基于网络资源的阅读学习中心/构建数学和理科虚拟实验

学习中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探索重新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混合式学习﹕课程整合的方向网络环境下的拓展阅读和写作互动数学和科学课程实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反思当前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为技术而技术,教学过分注重形式,表现在﹕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满堂转”,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提高甚少有活动没有体验把自主变为自流合作有形式没有实质探究的“泛化”和神化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用技术而用技术

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

…并非只是用新办法做老事情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的指导重新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中,整合于课程、教学和评价之中。信息技术除了作为简单的学习传递系统外,更重要的是把技术作为学习资源和交互工具应用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课程整合最终要建立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课程整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学校实际出发,要多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并存并用,有步骤地向最终目标的方向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和层次2)信息技术探究课型。

1)信息技术辅助课型

3)信息技术教育课型

4)网络教学实验班教学模式

多种行之有效教学模式的并存并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型混合式学习﹕课程整合发展的方向

混合式学习方式(Blendedlearning)是当今国际课程整合发展的方向,它强调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在资源应用上,主张灵活应用信息资源和非信息资源。在学习方式上,主张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课题型活动与必要的记忆、操练相结合。在交互方式上,主张面对面语言交流与应用网络交流相结合。在师生关系上,主张教师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相结合。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的调整从课件进课堂到网络课程资源进课堂,通过融入课程资源拓展和丰富基础课程要从学科教学规律和教学目标出发,重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和合理应用技术,探究有绩效的学科教学整合模式整合从一堂课到一门课,瞄准当前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带全局性的质量问题,探索应用信息技术整体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构建适应不同信息环境的教学模式阅读能力的定义学生能理解及运用语言能力,从各类文章中建构意义。他们能透过阅读学习,参与社会活动,和享受阅读的乐趣。阅读的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学习阅读:

九岁以前是儿童发展阅读能力的基础。儿童必须学习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并开始透过阅读来学习。

从阅读中学习:

十至十三岁的儿童通过阅读,大量吸收知识。

功能性阅读:

十三岁以上的青少年以功能性阅读为主,能因应不同的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

阅读理解能力的四个层次能寻找明确的资料

直接推断

解释篇章及发表意见

仔细阅读,评估内容、语言和文章的要点阅读能力的理论构架网络环境下的拓展阅读﹕上海虎林路小学的探索

重新认识语文学习中的“阅读”活动,建构新的学习活动操作方案,在各类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情境中诵读文章,感悟语言文字运用中各类细微的表现差异。\default.htm情境回归类拓展学习

通过收集阅读大量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回归到与体相关的自然、历史与社会情境中去,了解并体验某一名胜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历史故事及文化信息,从自己特定的视角形成独特的感受与观点。.cn/yuwen/grade4/WORLD/index.htm《威尼斯小艇》

世界名胜任我游感悟智慧类拓展学习

通过收集阅读大量与主题有关的"寓言"、"成语故事"等文体特征的文章,感悟其中所蕴涵的哲理、并联系生活实际体悟人性真善美等的智慧。如:四年级教材中的《寓言故事二则》后的拓展阅读《感受中国寓言》就属于感悟智慧的拓展阅读。。.cn/yuwen/grade4/yuyan/index.htm文学欣赏的拓展学习

通过搜集阅读、欣赏散文、诗歌、随笔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并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cn/YUWEN/grade6/ZHUZIQING/index.htm朱自清的《春》拓展阅读教案展示瑞雪教案高中语文﹕药的扩展阅读

上海市冠龙高级中学

汪佳敏《药》--鲁迅作品的扩展阅读关于《药》的讨论持续了半年《祝福》--基于信息资源的探究模式通过网络论坛交流学习《雷雨》的体会网络环境下的互动写作小学低年级基于身边事体验的互动交流式写作学习的研究因特网技术条件下,小学中年级主题活动式写作/表达的研究小学中高年级基于因特网资源的专题写作学习的研究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基于多媒体技术条件的小学低年级看图说话的研究\bsdata\school\xiaoxue\tdxx\zuowen网络环境下的阅读理解过程寻找明确的资料直接推断解释篇章并发表意见仔细阅读,评价内容、语言及文章的要点什么是数学和科学的互动课程

围绕JAVA互动活动程序(MathandScienceApplets)构建的数学和科学互动课程(InteractiveLessons),是以问题为导向,应用计算机模型的模拟开展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新型课程。它具有在线、交互、多媒体的特点,既用于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也作为学习支架和工具广泛用于日常的数学和科学教学中。

互动软件示例一﹕探究三角形

概念和多边形特征探究三角形概念和多边形特征这个由两部分组成的电子范例

,所描述的活动是使用交互的几何板来帮助学生辨认简单的几何形状,描述其特性,并培养空间感。这个虚拟的几何板可以用来构建三角形和多边形。

互动软件示例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