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眼耳鼻喉口腔科学 护理_第1页
第二部分 眼耳鼻喉口腔科学 护理_第2页
第二部分 眼耳鼻喉口腔科学 护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科学1、耳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2、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3、外耳道起自外耳道口,止于鼓膜,长2.5〜3.5cm。4、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咽鼓管。5、鼓室外壁:鼓膜;内壁:中耳与内耳分界;前壁:咽鼓管的鼓室口;后壁:又称鼓室窦(乳突壁);上壁:鼓室盖借此与颅中窝分隔;下壁:鼓室与颈静脉球分开。6、咽鼓管:起自鼓室前壁,长3.5~3.7cm,是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两口:鼓口位于鼓室前壁的上部;咽口位于下鼻甲水平后端的后下方。成人咽鼓管与水平面约40度角,矢状面45度角。鼓室口高于咽口2〜2.5cm。小儿咽鼓管与成人比较:较短、平、宽。平时闭合,打哈欠或吞咽时开放。功能:调节鼓室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的平衡,清除鼓室分泌物。7、分泌性中耳炎:以鼓室积液和传导性聋(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节多发。8、咽鼓管功能障碍一一基本原因。9、临床表现:①听力下降:传导性听力下降伴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患侧,听力可暂时改善。②耳痛:可有轻微耳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③耳内闭塞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④耳鸣:间歇性。10、耳镜检查:早期鼓膜充血、内陷(咽鼓管功能障碍时,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气体逐渐被粘膜吸收,腔内形成负压),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短突外突,积液时鼓膜失光泽,可见液平面,液平面随头位变化,吹张时见气泡,积液多时鼓膜外突,活动受限。1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鼓室引起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咽鼓管短、平、宽,抵抗力差、易患上感)。多数为呼吸道感染,通过咽鼓管途径(最常见)、外耳途径、血行感染进入中耳。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12、临床表现:①畏寒、发热:当鼓膜穿孔后,体温逐渐降低。②耳痛:耳部深痛,呈搏动性跳痛或刺痛。穿孔后减轻。③听力减退及耳鸣,④耳漏:血水样、黏脓性。13、体征:鼓膜呈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标志不清。穿孔后可见积脓,乳突有压痛。鼻科学1、鼻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组成。2、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3、鼻腔分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4、鼻前庭:为鼻翼内侧面部分;前界为前鼻孔,后界为鼻内孔。富含皮脂腺和汗腺,易发生将肿。5、固有鼻腔内侧壁:即鼻中隔,其前下部的粘膜下动脉血管丰富,称为“利特尔区”。此处是出血的好发部位,又称为“易出血区”。6、外侧壁:有3个呈阶梯形排列的鼻甲。从上到下依次为:上、中、下鼻甲。各鼻甲下方空隙为相应的鼻道,即上、中、下鼻道。7、下鼻甲及下鼻道:下鼻甲体积最大,下鼻甲肿胀及肥厚是多种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距下鼻甲5cm附着处,是上颌窦穿刺最佳进针部位。8、中鼻甲及中鼻道:是前组鼻窦(额窦、前组筛窦、上颌窦)的开口。9、上鼻甲及上鼻道:上鼻甲是三个鼻甲中体积最小的,属筛骨结构。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的蝶筛隐窝。10、变应性鼻炎:发生在鼻黏膜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11、症状:①鼻痒:突发性;②喷嚏:阵发性、连续性;③鼻涕:清水样;④鼻塞;⑤嗅觉减退。12、急性鼻窦炎:指鼻腔及1个或1个以上的鼻窦黏膜的炎症。13、鼻源性头痛:有一定的时间规律。额窦:晨起痛,渐加重,午后减轻,晚间完全消失,次日又重复出现。筛窦、蝶窦、上颌窦:晨起轻,午后重。咽科学1、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咽为上宽下窄、前后扁平、呈漏斗形的肌膜性管道。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平面。成人全长12cm。前方与鼻腔、口腔、喉腔相通,后方为颈椎。2、鼻咽(上咽):位于颅底、软腭游离缘平面之间。前经后鼻孔与鼻腔相通。①两侧壁各有一咽鼓管咽口与中耳鼓室相通。②咽扁桃体(腺样体):顶部、后壁的淋巴组织。③咽隐窝:鼻咽癌好发部位。3、口咽(中咽):位于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前方经咽峡与口腔相通。①咽峡:由上方的腭垂、软腭游离缘、两侧腭舌弓、腭咽弓、下方的舌背共同构成的环形狭窄部分。②腭扁桃体(扁桃体):位于腭舌弓、腭咽弓之中,为咽部最大的淋巴组织。4、喉咽(下咽):会厌上缘平面以下,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以上。上接口咽,下接食管,前通喉腔。在喉入口两侧各有一深窝,名为梨状窝。5、咽淋巴环:咽黏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和防御作用。分为内环与外环。6、急性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往往伴有程度不等的咽黏膜和其他淋巴组织炎症,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疾病。在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易发病。好发于青少年和儿童。7、主要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8、①全身症状: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周身不适、便秘等。②局部症状:咽痛为主,疼痛剧烈,吞咽时加剧,常放射至耳部,吞咽困难,下颌角淋巴结肿大。9、并发症:①局部并发症:扁桃体周围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中耳炎、急性淋巴结炎等。②全身并发症:链球菌侵入门户一急性风湿热、心肌炎、肾炎、关节炎等。10、治疗:青霉素首选。急性炎症消退后可手术治疗(扁桃体切除术)。喉科学1、喉:位于舌骨下方的颈前正中部。上通喉咽,下接气管。喉是呼吸的重要通道,又为发音器官。喉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粘膜构成的形似锥形的管腔状器官。2、会厌软骨:位置最高。炎症时肿胀明显,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吞咽时,会厌向下封闭喉腔入口,保护呼吸道免受食团侵入。3、甲状软骨:喉部最大的软骨,上缘正中为“v”形凹陷,为甲状软骨切迹。成年男性其前缘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4、环状软骨:喉部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保持气道的通畅有重要意义。5、喉腔:上与喉咽相通,下与气管相连。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6、声门上区:室带与声带之间腔隙为喉室。声门区:位于两侧声带之间,声门裂:喉腔最狭窄处。声门下区:炎症时易水肿,常导致喉阻塞。7、急性喉炎:喉粘膜的急性炎症(好发于声门下区),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好发于冬春季。好发于6个月〜3岁儿童。8、临床表现:①声嘶;②犬吠样咳嗽;③吸气性喉喘鸣;④吸气性呼吸困难9、治疗:(减轻喉粘膜水肿、缓解呼吸困难)①激素+抗生素;②对症治疗:吸氧、镇静、解痉、化痰、营养支持等;③气管切开术:呼吸困难严重者。10、喉阻塞:是因喉部或邻近组织的病变,使喉腔通气道狭窄或阻塞,出现的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最突出症状)的症候群。如不及时合理救治,可危及生命。11、喉阻塞病因:外伤、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