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常州第一中学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江苏省常州第一中学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江苏省常州第一中学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中后期,土地买卖和转让的现象开始出现,只是这一时期土地在进行转让时还要经过必要的程序,以示此为天子所允许的行为。由此可知当时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B.王室地位下降C.土地私有成为主流 D.诸侯争霸激烈2.“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分封制3.有学者认为“保持天下风俗纯正的重要性更有甚于维护一姓政权的稳定”。为此,他提出了“有亡国,有亡天下”的著名论断。研究这一论断,可直接参阅A.《天下郡国利病书》 B.《日知录》 C.《明夷待访录》 D.《船山遗书》4.《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上述规定体现了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买卖双方关系紧张D.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5.费正清在分析1939年初中国战区形势时说:“国民党被赶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丧失了精锐部队,同时中国共产党却正在渗入日军战线后面的广阔农村扩张势力,并贏得民众的支持。"“日军越来越深的陷入永无尽头的消耗的泥潭中”。由此推知A.国民党的战略是“以空间换时间” B.中共日益积聚力量优势C.日军对华采取持久战战略 D.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6.今天下非不稍变旧法也,洋差商局学堂之设,开矿公司之事,电线机器轮船铁舰之用,不睹其变,反以蔽奸。夫泰西行之而富强、中国行之而奸蠹,何哉?上体太尊而下情不达故也。”激发该看法走向初步实践的原因之一是A.鸦片战争的失败 B.英法联军侵占北京C.甲午战争的失败 D.《辛丑条约》的签订7.1952年和1949年相比,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45.1%,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3.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提高了70%,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26.4%上升到35.5%。这些成就的取得A.促使国民经济形成了完整的体系B.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C.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D.表明国家整体经济状况根本好转8.1976年10月6日晚12点,于光远将确认可靠的“小道消息”传给国务院政研室的同事李昌夫妇,大家都兴奋得许久没睡。“小道消息”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唐山大地震B.四人帮被“粉碎”C.改革开放政策出台D.邓小平复出9.下表是张洪云根据《实业部月刊》中的工业统计资料制作的一个数据表近代中国化学工业设立情况表(截止到1935年)表格中,近代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A.体现了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特点B.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关系不大C.与中国近代经济的波动状况基本一致D.受欧美列强资本输出的影响较大10.在二战后的民族解放浪潮中,亚非拉地区诞生了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六七十年代,韩国、新加坡等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将大约30个经济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称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A.新兴力量重塑着战后世界秩序 B.区域经济集团的影响扩大C.发展问题是战后世界的首要问题 D.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南北差距11.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与材料所述思想相似的是A.商鞅提出重农抑商政策B.秦始皇颁布“黔首自实田”的法令C.唐太宗时期推行轻徭薄赋政策D.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12.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和会的开幕式上,作为东道主的法国总统发表了如下演说:“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凡尔赛宫)里。由于它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材料中“生于不义”是指A.普法战争 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普奥战争 D.参加反法联盟干涉法国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消费观念的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回答下列问题。两宋时期两浙(江苏及浙江地区)之富为国之所恃,当地皆以奢侈为美为荣,浙东经济思想就是这一特定时期、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南宋时期的陈亮在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言道“①青苗之政,惟恐富民之不困也;②均输之法,惟恐商人之不折也”。他成为浙东经济思想永康学派代表人物。(1)在陈亮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的变法内容,对上述材料给予解读。要求:提取和运用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准确、符合逻辑。(清教)主张限制消费,尤其是奢侈品消费;认为把追求财富本身作为目的是极应谴责的,但是作为从事一项职业劳动的果实而获得,那便是象征着上帝的赐福……强迫节省的禁欲导致了资本的积累。在财富消费方面的限制,自然能够通过生产性资本投资使财富增加。——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2)依据材料,分析清教的主张及其积极意义。劝告国民,继自今衣食、日用、冠婚、祭丧诸费,必不可少者,极力从俭;其可少者,一概省之,务期多惜一分物力,即多延一分生命。官绅商富,国民之望,尤宜倡导朴素,化及全国。——《政府公报》1912年5月(3)指出民国政府的公报是针对什么社会问题的?概述影响近代社会消费观念变化的相关因素。艺术品消费时代已经来临,但如何真正读懂艺术并美化我们的生活和情操,这是值得研究的命题。(4)任选一幅画作,简述该作品或其流派的艺术特点及创作背景。14.(20分)“顺风”与“逆天”近世以来,交通便捷,西洋文明之风乃借此东渐,其势遒劲,所向披靡,……阻之无益,何若因势疏导,同沐文明之和风,……舍此别无他途也。当西洋文明如疹疫流行之际,彼二国逆天而行,杜言防川以自闭,实属不智。虽云“唇亡齿寒”,然彼于我无丝毫之助。非特如此,盖因地理相连,西人或将我与彼二国等量齐观,是故鄙彼即非我也。……唯今之计,我当决断,与其坐待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列,携手西洋诸国,待彼二国,则如西人即可,子不闻近墨者黑乎?是故,我国势必拒此东方之恶邻于心念也。——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问题:(1)材料中“彼二国逆天而行”中的“二国”具体指哪两个国家?作者为何称其为“逆天而行”?(2)概括材料中福泽谕吉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3)你如何看待福泽谕吉的观点?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买卖和转让实际是对井田制的破坏,说明了周王室的权力和地位的下降,故B正确;小农经济开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土地私有制成为主流,并且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诸侯争霸,故D错误。2、C【答案解析】

由材料“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可以推断出应该是与秦始皇有关,而秦朝统一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故C项正确;A项是原始社会的权力继承制度,排除;B项是西周时期推行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权力继承制度,排除;D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排除。【答案点睛】“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是关键信息。3、B【答案解析】

材料“有亡国,有亡天下”体现的是顾炎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收录在《日知录》,B正确;《天下郡国利病书》虽然是顾炎武的著作,但是未收录该思想,A排除;《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作品,C排除;《船山遗书》是王夫之的作品,D排除。故选B。4、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罗马法强调物权所有者对物品在不同情形下的所有权,这体现了罗马法的核心是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ACD三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名师点睛】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在内容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如下几项特点:①以维护私有财产为核心;②体系宏大,内容细致;③发展过程复杂但能与时俱进;④影响深远。但究其实质罗马法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一阶级本质不会改变。5、B【答案解析】

“同时中国共产党却正在渗入日军战线后面的广阔农村扩张势力,并贏得民众的支持”反映出中共通过走群众路线,正在日益积聚力量优势,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的战略是什么,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日本的困局,而不是其策略,排除C项;1938年抗战就进行到相扶阶段,排除D项。6、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史料与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非不稍变旧法也”、“上体太尊而下情不达”等处可以发现提出看法的人针对的是洋务派观点,造成该思想走向实践的主要从《马关条约》之后,故C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7、D【答案解析】

依据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1952年我国恢复工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达到或超过历史最好水平。D正确;国民经济体系指由物质生产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组成的国民经济总体。包括农业、商业、教育、科学技术、卫生保健、文化艺术等。材料中的数据不能体现“国民经济完整体系”,A排除;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B排除;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于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C排除。故选D。8、B【答案解析】

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间,“小道消息”的内容最有可能是四人帮被粉碎,B正确;唐山大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A错误;C是1978年;D是1977年。9、C【答案解析】

材料显示近代中国的基础化工发轫于甲午战争后,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发展高潮,这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波动状况(甲午战后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快速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迅速)基本一致,故选C项;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材料只能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即已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项说法错误,排除;一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再次卷入重来,但中国的化学工业依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故材料不能简单得出化学工业发展受列强资本输出影响较大的结论,排除D。10、A【答案解析】

从新兴民族国家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再到一些国家成为新兴市场和经济体,这些新兴力量冲击着战后旧的世界秩序,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一些经济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称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并非都是区域经济集团,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情况,并非强调战后世界的首要问题是发展问题,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发达国家发展情况,无法体现南北差距加大,排除D。11、C【答案解析】

材料中的“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等信息表明孟子认为横征暴敛会给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困难,政府应当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孟子主张重农抑商,排除A项;“黔首自实田”反映的是土地私有制,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B项;方田均税法是清丈土地整理田赋地籍的制度,与材料主张轻徭薄赋不同,排除D项。12、A【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1919年1月18日”“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并结合德国的统一可知,这指的是德国在1871年通过普法战争,战胜法国实现了统一。A正确;一战发生在1914-1918年,时间不符,B错误;普奥战争发生于1866年,时间不符,C错误;反法联盟是在1793年到1815,时间不符,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层级一:选择王安石变法中选择青苗法、均输法任一角度,史实表述准确选择①青苗法:在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选择②均输法:掌握地方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统一收购和运输;层级二:答出陈亮对该变法内容评价认为青苗法损害大地主、商人利益或者认为均输法损害商人利益,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层级三:能对王安石、陈亮经济思想做出对比或综合评价;或分析陈亮经济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等(2)主张:限制奢侈品消费,崇尚节俭;肯定勤奋工作,追求现世幸福积极意义: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3)崇尚奢侈。西方生产生活方式、自由平等的思想的传入;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政治运动和政府推动的影响;大众传媒的推动。(4)作品:第一幅: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被誉为“吴带当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融。第二幅:风格奇特、不拘成法,文人写意画;商品经济的繁荣;追求个性的解放。第三幅:近代印象派绘画,突出体现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鲜明感;工业革命影响;对个人情感的关注。第四幅现代主义绘画,注重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社会危机和战争造成的伤害;对工业化文明的反思。【答案解析】

(1)评价:根据材料“①青苗之政,惟恐富民之不困也;②均输之法,惟恐商人之不折也”可归纳出陈亮认为青苗法和均输法损害大地主、商人利益。关于评价可从王安石变法代表的阶级利益、出发点及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主张:根据材料“主张限制消费,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可归纳出限制奢侈品消费,崇尚节俭;根据材料“但是作为从事一项职业劳动的果实而获得,那便是象征着上帝的赐福”可归纳出肯定勤奋工作,追求现世幸福。意义:根据材料“强迫节省的禁欲导致了资本的积累。”、“在财富消费方面的限制,自然能够通过生产性资本投资使财富增加。”可归纳出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3)问题:根据材料“劝告国民,继自今衣食、日用、冠婚、祭丧诸费,必不可少者,极力从俭”可归纳出针对的问题是崇尚奢侈。原因:结合材料和当时民国的时代背景可知原因需要从西方观念的传入、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政治运动和政府推动及大众传媒的推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4)特点及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最大的特征是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被誉为“吴带当风”,这主要和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