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目录TOC\o"1-5"\h\z\u投标文件主要技术方案摘要 11投标文件组成 12工程特点 13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方案摘要 13.1通信系统设计的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13.2通信系统网络化设计思路 23.3本工程通信系统主要推荐方案 54信号系统主要技术方案摘要 124.1信号系统设计的重点、关键点分析 124.2信号系统主要设计方案 124.3系统运营性能分析 174.4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分析 185设备选型及国产化 185.1通信系统 185.2信号系统 196节能环保方案及主要措施 196.1通信系统 196.2信号系统 197投资估算 208合理化建议 208.1通信系统 208.2信号系统 209接口设计及实施建议 219.1通信系统 219.2信号系统 2110设计工作大纲 2210.1服务保障措施 2210.2各阶段设计人员投入计划、工作重点及关键环节分析 2210.3设计工期计划及设计成果清单 2210.4设计质量、安全、进度控制措施及限额设计措施 23第一篇概述 241厦门线网简介 252工程概况 253设计依据 254设计范围 254.1通信系统 264.2信号系统 265工程基础参数 266本工程的特点及运营需求分析 30第二篇投标设计方案 32第一部分通信系统 33第一章主要设计原则及标准 331设计总则 332主要设计原则 333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 333.1主要设计规范 333.2主要技术标准 34第二章设计思路 351设计指导思想 352主要设计思路 35第三章针对本工程通信系统设计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361本工程通信系统应满足线网规划的要求 362本工程通信系统有关技术方案的选择 362.1传输系统技术方案的选择 362.2公务电话系统技术方案的选择 382.3无线通信系统技术方案的选择 392.4乘客信息系统(PIS)车地通信技术方案的选择 402.5电视监视系统技术方案的选择 422.6公安无线通信系统技术方案的选择 443资源共享方案 453.1控制中心资源共享方案 453.2换乘站资源共享方案 453.31号线资源共享分析 464与网络运营控制中心(NOCC)的互联互通 495车辆段后备控制中心的配置方案 496无线网络的电磁兼容方案及抗干扰性 506.1PIS系统(WLAN方案)和信号系统的兼容性分析 506.2LTE和信号系统的兼容性分析 516.3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导航台与轨道交通相关无线通信系统的兼容性分析 527部分区间平均站间距较短 5281号线支线工程实施方案 5391号线跨海高架区间防灾安全监测的建议措施 5310设计接口的完整性 5411新技术应用 54第四章通信系统网络化设计思路 551厦门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综合组网规划 551.1实施通信系统综合组网规划的意义 551.2研究原则 551.3传输系统组网规划方案建议 551.4公务电话系统组网规划方案 591.5专用电话系统组网规划方案 621.6无线通信系统组网规划方案 631.7乘客信息系统(PIS)组网规划方案 651.8信息管理系统组网规划方案 661.9时钟系统组网规划方案 671.10公安通信系统组网规划方案 672厦门市轨道交通线网800M无线频点规划 682.1规划的必要性 682.2频点规划 682.3初步规划的成果 712.4进一步建议 733厦门市轨道交通线网通信资源共享 733.1控制中心资源共享分析 733.2换乘站资源共享 77第五章系统设计方案(含方案比选) 771系统概述 772专用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782.1传输系统 782.2无线通信系统 822.3公务电话系统 892.4专用电话系统 912.5电视监视系统 922.6乘客信息系统 972.7广播系统 1012.8时钟系统 1062.9网络管理系统 1072.10信息管理系统 1072.11通信电源及接地系统 1072.12专用通信线路 1073民用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1073.1无线覆盖系统 1073.2传输系统 1073.3网络管理系统 1073.4电源及接地系统 1073.5民用通信线路 1074公安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1074.1视频监视系统 1074.2无线通信系统 1074.3信息网络系统 1074.4公安有线电话系统 1074.5电源及接地系统 1074.6公安通信线路 107第二部分信号系统 107第一章主要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1071主要设计原则 1071.1设计总则 1071.2主要设计原则 1072主要设计标准 107第二章主要设计思路 107第三章系统设计方案 1071系统构成及主要功能 1071.1信号系统构成 1071.2信号系统主要功能 1072系统主要设计方案 1072.1信号系统制式分析和比较 1072.2降级模式 1072.3车辆基地/停车场信号系统 1072.4本项目信号系统结构及设备配置 1072.5针对本工程特点的信号系统相关技术及工程方案 1073系统运营性能分析 1073.1高峰时期系统运行速度-距离曲线和时间-距离曲线仿真 1073.2折返间隔计算 1073.3运营指标结论 1074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及可用性分析 1074.1信号系统安全性 1074.2信号系统可靠性 1074.3信号系统可用性 1074.4本工程信号系统安全性、可靠性方案 107第三部分设备选型及国产化分析 107第一章主要设备选型 1071通信系统 1072信号系统 1072.1设备选型原则 1072.2设备选型结论 1072.3主要光电缆选型 107第二章系统国产化分析 1071通信系统 1071.1专用通信系统 1071.2民用通信系统 1071.3公安通信系统 1071.4国产化分析结论 1072信号系统 1072.1信号系统国产化推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072.2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国产化途径分析 1072.3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国产化发展进程 1072.4国产信号系统现状 1072.5城市轨道交通信号ATC系统配套设备的国产化能力 1072.6本工程国产化方案分析 107第四部分节能环保思路及主要措施 1071通信系统 1071.1概述 1071.2通过资源共享实现节能环保 1071.3系统设备选型及配置 1072信号系统 1072.1节能环保思路 1072.2节能环保措施 107第五部分投资估算 1071编制范围 1071.1通信系统编制范围 1071.2信号系统编制范围 1072编制依据 1073采用定额 1074其他说明 1075本标段投资估算 1075.1通信系统 1075.2信号系统 1076主要工程数量表 1076.1通信系统 1076.2信号系统 107第六部分合理化建议 107第一章通信系统 1071设置车场智能化系统的建议 1072设置综合安防系统设置的建议 1073设置综合试车线对PIS系统进行动态测试的建议 1074区间弱电系统采用贯通地线的建议 1075区间采用光轨旁电话机的建议 1076关于统筹规划隧道内漏缆的建议 1077设置厦门轨道交通呼叫中心的建议 1078公安通信设置警务督察管理系统的建议 1079通信系统防雷的建议 107第二章信号系统 1071开展轨道交通线网技术标准专题研究的建议 1072降低工程投资的主要建议措施 1073设置电务系统综合维修基地的建议 1074线路优化建议 107第三篇接口设计及实施建议 107第一章通信系统 1071概述 1072接口划分 1073管理接口实施细则建议方案 1073.1接口框图 1073.2实施细则 1074设计接口实施细则建议方案 107第二章信号系统 1071概述 1072接口类型分析及划分 1072.1管理接口 1072.2设计接口 1073接口处理方案和管理计划 1073.1管理接口 1073.2设计接口 1074信号系统与其它系统的接口 1074.1与车辆的接口 1074.2与中、低压供电的接口 1074.3与通信系统的接口 1074.4与综合监控系统的接口 1074.5与屏蔽门系统的接口 1074.6与防淹门系统的接口 1074.7与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接口 1074.8与土建的接口 1074.9与杂散电流防护的接口 1074.10与牵引供电系统的接口 1074.11与轨道的接口 1075其它线联络线的接口 1075.1与3号线联络线的接口 1075.2与4号线联络线的接口 107第四篇设计工作大纲 107第一章服务保障措施 1071为本项目拟定的组织机构及人员 1071.1项目组织机构 1071.2项目人员组成表 1071.3本设计项目主要人员职能分工 1072本项目服务保障体系 1073本项目设计服务保障措施 1073.1建立本项目管理体制,提供服务的制度保障 1073.2搭建本项目技术管理平台,提供服务的技术保障 1073.3组建以“现场、总部”二点一项目的设计团队,提供服务的人员保障 107第二章各阶段设计人员投入计划、工作重点及关键环节分析 1071项目各阶段工作重点及关键环节分析 1071.1概述 1071.2初步设计阶段(含方案设计) 1071.3招标设计及设计联络阶段 1071.4施工图设计阶段 1071.5施工及调试配合 1072各阶段设计人员投入计划 1072.1初步设计阶段 1072.2设备招标阶段 1072.3施工图设计阶段(含施工招标) 1072.4配合施工阶段 107第三章设计工期计划及设计成果清单 1071本项目设计工期计划 1072设计成果清单 1072.1通信系统 1072.2信号系统 107第四章设计质量、安全、进度控制措施及限额设计措施 1071本项目设计质量保证措施 1071.1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071.2质量过程控制办法 1072本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1072.1设计安全质量措施 1072.2施工安全质量措施 1072.3系统调试安全质量措施 1073本项目进度控制措施 1073.1进度控制原则 1073.2进度控制步骤 1073.3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制度 1073.4进度控制措施 1074本工程限额设计措施 1074.1限额设计总则 1074.2限额设计工作策划 1074.3限额设计控制程序 1074.4限额设计实施方法 1075本项目创优规划 1075.1系统设计创优目标 1075.2创优规划及措施 107附图:全线的速度-距离曲线图 107.投标文件主要技术方案摘要投标人在对《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系统设计(M1I-XTSJ-01~M1I-XTSJ-05标段)》招标文件及答疑资料进行了充分的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现场踏勘核对、收集有关基础资料和深入细致的方案研究,编制了本次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进行了充分的、完全的响应。为便于招标人顺利的理解本投标人编制的投标文件,特说明如下:1投标文件组成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本投标文件分为《技术部分》和《商务部分》。2工程特点1)本工程是厦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中的首建线路,是城市骨干线;2)本工程位于沿海地区,线路包括高架和地下段,最大站间距为4km。高崎站至园博苑站间采用海堤及高架跨海;3)线路分一、二期工程分期建设;4)近、远期主线与支线呈“Y”型线路;5)与轨道交通二、三、四、五号线有换乘关系,与规划的三、四号线有联络线;6)控制中心为线网控制中心,且由本工程建设实施;7)厦门北车辆基地是线网车辆大架修基地。详细内容见“第一篇6本工程特点及运营需求分析”的描述,P30页。
3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方案摘要3.1通信系统设计的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序号重点、难点对策1本工程通信系统应满足线网规划要求。本线作为厦门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划中的首建线路,如何适应本线及未来线网规划发展的需要是系统设计的重点之一,为此,我们首先根据线网的规划,提出通信系统总体网络综合组网规划的建议方案。2通信系统有关技术方案的选择专用通信传输:推荐MSTP技术,备选OTN、PTN。民用通信传输:推荐PTN技术,备选MSTP。公安通信传输(信息网络):推荐RPR技术。专用公务电话:推荐软交换技术,备选程控交换技术。PIS车地无线通信:推荐LTE,备选无线局域网。3资源共享方案研究控制中心及换乘站通信系统资源共享方案,提出共享建议。4与网络运营控制中心(NOCC)的互联互通本线通信系统预留相应的容量和接口,按照网络运营控制中心(NOCC)互联互通要求,提供信息传输、网络化办公、图像监控、应急调度通信等服务。5车辆段后备控制中心的配置方案合理地配置车辆段传输、无线、专用电话、视频监视等子系统设备,满足后备控制中心功能要求。6无线网络的电磁兼容方案及抗干扰性要做如下三个方面电磁兼容分析:1、PIS系统(WLAN方案)和信号系统的兼容性分析。2、LTE和信号系统的兼容性分析。3、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导航台与轨道交通相关无线通信系统的兼容性分析。7部分区间平均站间距较短对于专用无线及民用无线引入系统,合理选择漏泄电缆的规格和指标,并在适当的地方增加衰减器件,控制切换点的位置。81号线支线工程实施方案支线工程通信应采用与1期工程一致的技术标准,各系统中央级设备应提前预留支线工程接入的容量和端口。91号线跨海高架区间防灾安全监测的建议措施在此段增设防灾安全监测系统,主要监测风速、雨量,并将其监测信息实施传递到控制中心相关调度人员操作终端,方便行车决策和运营管理。10设计接口的完整性在通信系统全过程设计中,严格确保接口设计的完整性、合理性。11新技术应用本线通信系统拟采用如下技术:1、传输系统采用大容量传输平台,实现多网合一,取消沿用多年的低速窄带接入设备(PCM等),实现业务的大颗粒接入和传输。2、公务电话系统采用软交换技术。3、电视监视系统采用数字高清技术。4、PIS系统采用LTE技术组建车地无线传输网5、时钟系统采用宽带NTP传输模式。6、民用传输系统推荐采用PTN技术。7、民用通信无线覆盖系统预留4G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条件。8、专用无线通信系统配置公网PTT后备无线调度通信系统。详细内容见“第二篇第一部分第三章针对本工程通信系统设计的重点、难点及对策”的描述,P36页。3.2通信系统网络化设计思路3.2.1厦门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综合组网规划通信系统综合组网规划是在轨道交通线网及近期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对涉及线网性的通信子系统的建设规模、资源配置进行论证,对系统方案进行总体规划,尽可能统一系统制式及建设标准,以便确保通信系统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实施,并指导本线通信系统工程设计,以降低建设投资、减少运营成本。1)专用传输系统组网规划方案轨道交通线网传输系统推荐采用支线网和骨干网网络构成,各线建立支线传输系统(支线网),并根据线网的规划及建设时序建立骨干网传输系统(骨干网),在线网集中控制中心及各线车辆段(后备控制中心)设骨干传输节点,以保证跨线业务及迂回路由的建立,确保通信传输系统的安全。图3.2-1传输网络总体规划方案构架示意图2)专用公务电话系统组网规划方案轨道交通线网公务电话系统推荐采用三级网络构建:第一级为线间汇接局(设置于集中控制中心),第二级为分线汇接局(设置于各线车辆段),第三级为用户接入局(设置于各线车站及停车场)。图3.2-2线网公务电话系统网络构架示意图3)专用电话系统组网规划方案轨道交通线网专用电话系统推荐在集中控制中心设线网级调度主系统,在各线控制中心及车辆段分别设置主备冗余的数字调度主系统,各个车站及停车场设置分系统。图3.2-3专用电话系统总体规划方案构架示意图4)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组网规划方案轨道交通线网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推荐采用双中心共享方式建设,在集中控制中心先期建设1~3号线共享的TETRA集群交换中心,根据线网建设时序,在必要时再建设线网第二个集群交换中心。各线路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根据建设工期,分期扩展建设。图3.2-4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总体规划方案构架示意图5)乘客信息系统(PIS)组网规划方案轨道交通线网乘客信息系统推荐采用总中心、分线中心、车站/车辆段/停车场/车载三级组网结构,推荐在1号线乘客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同步建设PIS总中心。图3.2-5乘客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方案构架示意图6)信息管理系统组网规划方案推荐采用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网架构建设信息网络系统,核心层设于轨道交通信息中心(控制中心大楼内),汇聚层建议设在各线办公网络用户相对集中的车辆段,接入层设于轨道交通沿线办公网络用户相对较少的停车场及各个车站。图3.2-6线网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构架示意图7)时钟系统组网规划方案轨道交通线网时钟系统推荐中心母钟(含BITS)采用多线共享方案,各线车站/停车场/车辆段的二级母钟及子钟随线路分线、分期的建设。图3.2-7线网时钟系统网络构架示意图8)公安通信系统组网规划方案轨道交通线网公安通信系统推荐在轨道交通公安分局集中设一套公安通信系统中心设备,各线分别配置相应的派出所及车站警务室的公安通信设备,并通过相应的接口设备与中心设备联网,组成中心共享的厦门轨道交通公安通信系统。图3.2-8线网公安通信系统网络构架示意图详细内容见“第二篇第一部分第四章1厦门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综合组网规划”的描述,P55页。3.2.2厦门市轨道交通线网800M无线频点规划本次投标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无线频点规划研究工作:1)从系统本身特点出发2)结合轨道交通线路使用特点来规划3)结合运营需求来规划4)结合未来数据需求来规划5)结合轨道交通线网来规划经过研究,厦门轨道交通线网6条线总共需要配置15对无线频点;近期1~3号线需配置11对无线频点;1号线需要配置9对无线频点。厦门市轨道交通线网800MHz频点规划如图3.2-9所示。图3.2-9厦门市轨道交通线网800MHz频点规划详细内容见“第二篇第一部分第四章2厦门市轨道交通线网800M无线频点规划”的描述,P68页。3.2.3厦门市轨道交通线网通信资源共享本投标方案主要从控制中心、换乘车站两个方面开展线网通信资源共享研究工作:1)控制中心资源共享分析研究包括:传输、公务电话、专用电话、无线通信、视频监视、时钟、乘客信息、信息管理、公安通信等系统在控制中心的资源共享方案。2)换乘车站资源共享分析从换乘车站的换乘特点及工期条件等入手,研究专用、民用及公安通信各子系统共享方案。详细内容见“第二篇第一部分第四章3厦门市轨道交通线网通信资源共享”的描述,P73页。3.3本工程通信系统主要推荐方案通过对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招标文件研究并结合投标人在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设计经验,本次投标推荐如下方案。3.3.1专用通信系统专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传输、公务电话、专用电话、无线通信、电视监视、广播、时钟、乘客信息、电源及接地、网络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等子系统。1)传输系统专用通信传输系统推荐采用MSTP技术组网,并将OTN、PTN技术列为备选方案。推荐1号线一期工程传输系统使用上下行隧道新敷设的专用通信光缆各2芯光纤,在控制中心、车辆段/停车场以及27个车站设MSTP设备,组建3个MSTPSTM-64自愈保护环,三环相交于控制中心、车辆段。控制中心和车辆段传输设备预留一个环网的接入能力,以供支线工程实施时传输系统的接入。系统构成图参见图3.2-10。图3.2-10专用传输系统构成图2)无线通信系统推荐采用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组网,在集中控制中心设置TETRA集群交换中心设备,沿线各车站、车辆段和停车场设置TETRA集群基站设备。系统构成如图3.2-11所示:图3.2-11专用无线系统构成图为增强轨道交通无线调度指挥运营管理保障,建议增加设置基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的轨道交通无线调度指挥系统(PTT),作为TETRA数字集群系统的后备支持。系统构成如图3.2-12所示:图3.2-12公网PTT后备无线调度通信系统构成图3)公务电话系统公务电话系统推荐采用技术先进的软交换技术独立组网,并将传统的程控交换技术作为备选方案。系统在集中控制中心及本线车辆段分别设置软交换设备。将车辆段作为本线(分线)汇接局,实现本地公务电话业务的接入和1号线各车站及停车场电话业务的接入;将集中控制中心作为线间汇接局,实现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系统内部、无线通信以及与市公用电话网的互联互通。集中控制中心软交换设备预留规划的其它线路的接入条件。系统构成如图3.2-13所示。图3.2-13公务电话系统构成图4)专用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采用数字调度系统方案实现专用电话功能,调度电话主系统(包括控制中心主用及车辆段备用)与车站及停车场分系统之间利用传输系统提供的2M数字中继组成环网。另外,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相邻站间专用电话分系统通过区间电缆以模拟中继相连。系统的构成参见图3.2-14。图3.2-4专用电话系统构成图5)电视监视系统电视监视系统推荐采用基于IP网络的全数字高清视频监视技术,运营和公安监视系统在车站共享设置,通过优先级设置实现不同用户分级调用。实时图像传输及存储均采用H.264格式,存储设备推荐采用IPSAN存储设备,并将NVR作为备选方案。视频传输通道由专用通信传输子系统提供。电视监视系统构成参见图3.2-15。图3.2-15电视监视系统构成图6)乘客信息系统乘客信息系统推荐由总中心子系统、分线中心子系统、车站子系统、车辆段子系统、车载子系统和网络子系统构成。系统信息传输推荐利用专用通信传输网络方案。车地传输子系统推荐采用LTE技术,无线局域网方案作为备选方案。建议在本工程中考虑同步建设PIS总中心。乘客信息系统构成参见图3.2-16。图3.2-16乘客信息系统构成图7)广播系统本工程广播系统由正线广播、车辆段、停车场广播三个独立系统组成,推荐采用数模结合的语音广播技术,正线广播采用中心与车站两级组网方式,中心与车站语音及控制信息采用以太网方式传送。广播系统构成如图3.2-17所示。图3.2-17广播系统构成图8)时钟系统时钟系统采用控制中心与车站/车辆段/停车场两级组网方式,由中心一级母钟、车站/车辆段/停车场二级母钟、子钟及传输通道、接口设备、电源和时钟系统网管设备组成。中心一级母钟到二级母钟的信息传输采用宽带NTP模式。系统构成如图3.2-18所示。图3.2-18时钟系统构成图9)网络管理系统本工程推荐采用集中告警方案,以便在节省投资及易于工程实施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运营管理的需求。系统构成如图3.2-19所示。图3.2-19网络管理系统构成示意图10)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推荐采用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网架构建设:核心层建议随1号线控制中心的建设时同步实施;汇聚层设在各线办公网络用户相对集中的车辆段;接入层设于轨道交通沿线网络用户相对较少的停车场及各个车站。信息管理系统构成如图3.2-20所示。图3.2-20信息网络系统构成图11)通信电源及接地系统推荐在控制中心/车辆段/停车场/各车站同时设置UPS电源设备,为通信系统设备提供不间断电力供应。在外供交流电源停电时,备用蓄电池组提供不小于2小时的备用电源。系统构成如图3.2-21所示。接地采用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1欧。图3.2-21通信电源系统构成图详细内容见“第二篇第一部分第五章2专用通信系统设计方案”的描述,P78页。3.3.2民用通信系统民用通信系统由无线覆盖、传输、电源和接地、集中监控告警等系统组成。1)无线覆盖系统本系统推荐采用基站分散设置、基带信号集中引入方案。通过传输网络将运营商基带信号传输至沿线轨道交通各车站,通过POI设备,采用多网合一方案,通过漏缆及天线覆盖整个地下空间。系统满足2G+3G及移动数字电视(CMMB)的引入需要,并预留4G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条件。系统构成如图3.2-22所示。图3.2-22无线覆盖系统构成图2)传输系统民用通信系统推荐独立组建传输网络,采用PTN技术组网,同时将MSTP作为备选方案。系统构成如下图3.2-23所示。图3.2-23民用传输系统构成图3)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用于对民用通信各子系统设备进行集中监视和管理,并对民用通信机房环境状况进行监测。系统构成参见图3.2-24。图3.2-24民用通信网络管理系统构成图4)电源及接地系统民用通信UPS电源设备向民用通信传输设备、无线覆盖系统设备提供220V交流不间断电源。各运营商基站设备所需电源,由民用通信机房的380/220V交流配电盘计费提供。接地采用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1欧。详细内容见“第二篇第一部分第五章3民用通信系统设计方案”的描述,P114页。3.3.3公安通信系统公安通信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视、公安无线通信、信息网络、公安有线电话、电源及接地等子系统组成。1)视频监控系统公安视频监视系统推荐采用与专用视频监视一致的基于IP网络的全数字高清视频监视技术,车站监视系统与运营监视共享设置。公安电视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子版房产抵押借款合同2篇
- 新解读《GB-T 32606-2016文具用品中游离甲醛的测定方法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 酒店住房结算合同范本
- 小区车位交易合同范本
- 国内的生产合同范本
- 购房合同范本文案
- 外委项目研发合同范本
- 地板委托加工合同范本
- 花店双方合作合同范本
- 养鸡户合同范本
- 中国鱼腥草素钠栓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幼儿园采购协议书范本
- 酱油制作小作坊管理制度
- 胆道疾病的检查与护理
- 1.1《沁园春·长沙》课件中职语文高一(高教版2023基础上册)
- 防火板安装协议书
- 2025年电动港机装卸机械司机(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股权代持协议英文版10篇
- 2024年会计法规综合考查试题及答案
- GA 1812.2-2024银行系统反恐怖防范要求第2部分:数据中心
- 鉴定机构运营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