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2.罗斯福新政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正在为了保护没有特权的人免受剥削而寻求方法;在另一种意义上说,政府正在与私营企业进行竞争,并且逐步去代替它们,但是,并没有使公司与资本主义断绝关系。”这段话表明罗斯福()A.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B.认同社会主义思想C.仍坚持私有制与自由企业制度D.认为道义责任高于阶级利益3.汉唐两朝统治者特别注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设立相关的中间机构,但是如刺史、州牧、道等监察区,最后都发展成州政府之上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并导致了地方的分裂。北宋统治者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做法是A.设通判 B.设转运使 C.设二府三司 D.重用文官4.以欧阳修、苏洵等为代表的学者,开始怀疑经典现有版本的准确性甚至真实性;并开始对古物,尤其是青铜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些学者意在A.还原先秦历史 B.推动佛道传播 C.否定汉唐儒学 D.批判君主专制5.1921年8月,苏俄著名象征派诗人勃洛克开枪自杀,他的遗嘱中有这样两句小诗;“看,莫斯科忍受饥饿,从前整洁美丽,而现在是买卖投机。”大批共青团员退团,共青团在两年之内失去了一半团员。也有很多共产党员退党,这些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材料意在说明苏俄A.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遭到重大挫折B.新经济政策在实践中遇到了挑战C.应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D.当时国家的政策严重缺乏群众基础6.原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在回忆录中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依我看,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这一仗”A.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B.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C.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D.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7.唐代,政府设置东西南北四个铜照,以受养民劝农之事、谏论时政之书、陈冤诉届之状、举报告密之信。这客观上A.引入了社会监督 B.防止了官员腐败C.强化了君主权力 D.削弱了行政监督8.对如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说明新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B.土地改革后的农民喜获丰收C.建国后农民的政治地位提高D.工业化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9.春秋以前,战争攻防只着重在险要的关隘.并无派兵戍边之举,甚至连关隘也只是战时才有人驻守。春秋以后,陈兵守境.争夺边隙之地成为常态。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A.社会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度的瓦解C.中央集权制确立 D.百家争鸣的出现10.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D.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11.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避免了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冷战维护了世界的和平D.美苏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12.地名的变更往往同时代背景有关,长春市有一条南北交通主干道,始建于1934年,被称为长春市的十里长街。这条大街曾经发生下列名称的变化①中正大街②大同大街③人民大街④斯大林大街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变革的时代材料一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材料二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踰越,虽百家弗能改也。——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问题(1)材料一中“天下”指的是什么时代?(2)“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是对这个时代历史现象的一种总结,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单解释这句话的含义?(3)材料二是司马迁对儒家、法家的评价,对材料二的观点做一总结。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连称,本意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但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政治实体。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材料二清初,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等人外,还对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等进行祭祀。康熙帝六次南巡的活动之一就是到南京的明孝陵祭祀明太祖。他还专程前往曲卓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更是提出“最天法祖、勤政爱民”“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会通各族文字的书籍。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局面形成的表现与途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清朝前期为实现国家认同所做的努力。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三次王朝战争的目的。德意志统一之前,四分五裂的状态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可以结合长期分裂的政治状态,进而可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统一的国内市场。B项正确。2、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罗斯福新政后,虽然国家加强了经济的干预,形成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新形式。但根据材料中的“并没有使公司与资本主义断绝关系”可知,罗斯福仍旧坚持私有制与自由企业制度。所以本题选C。A、B、D表述错误。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对经济政策的调整3、B【答案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统治者为了解决地方势力做大,设置了转运使转运地方大部分财政,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故B正确;设通判是为了监督知州,这不是根本措施,故A错误;设二府三司是为了削弱相权,故C错误;重用文官是为了削弱武将,加强皇权,故D错误。4、C【答案解析】

青铜器时期代表了先秦的文化成就,否定经典的现有版本而对先秦时期的文化产生强烈兴趣,说明这些学者意在通过复古否定现有的汉唐儒学,故选C;这些学者不是为了还原先秦历史,排除A;欧阳修、苏洵等都是儒家学者,他们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推动佛道传播,排除B;D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故选C。5、B【答案解析】

1921年8月,苏俄著名象征派诗人勃洛克开枪自杀,大批共青团员退团,很多共产党员退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人无法理解新经济政策,认为新经济政策背叛了十月革命的理想,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是严重的倒退。由此可知,材料意在说明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实践中遇到了挑战,故B正确;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是在二战后,故A错误;新经济政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故C错误;新经济政策得到了广大农民和工人的支持,故D错误。6、A【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民国二十九年”可知,这是1940年,涉及到的人物“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毛泽东、朱德”,由此可以判断这是国共合作背景下的一次战役。根据材料“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战役的百团大战,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选项A正确;选项B是武汉会战的影响,排除;台儿庄战役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排除C;选项D是淞沪会战的意义,排除。【答案点睛】解题关键是通过题干信息判断出这是百团大战,之后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7、A【答案解析】

材料中“养民劝农"“谏论时政”“陈冤诉屈”“举报告密“表明,政府重视民意的表达和传递,客观上引入了民间参与和社会监督,A项正确;“防止”表述绝对,排除B;题干列举的举措未涉及中枢体制变化,与强化君主权力无关,排除C;社会监督并不能削弱行政监督,两者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排除D。8、A【答案解析】

“1956年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民在分粮”,表明此时农村已经建立了土地公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村正走向公有制经济体制,说明新中国正在向社会主义制度转变,故A项正确;土地改革后农民对土地有所有权,收获的粮食除了交给国家的剩余部分归自己,不用与他人分享,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农民政治地位是否提高、农业生产与工业化之间关系的信息,C、D两项错误。【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56年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民在分粮”,联系所学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9、A【答案解析】

春秋以前攻防主要是关隘据点,春秋以后对边地争夺成为常态,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各诸侯国对土地愈加重视,故答案为A项;井田制度的瓦解主要跟私田开垦有关,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战国变法有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所反映的战争争夺与思想文化领域没有联系,排除D项。10、D【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说明中国人对传统女英雄依旧崇拜而对完全西化的美女理念有所抵制,这能反映出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答案选D,ABC三项表示错误不符合史实。考点:改革开放的巨大影响点评: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思想的发展情状,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高考中尤其要关注对这些成就取得原因的分析和重要时间关键点的识记能力,如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年的十共十四大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内容和重大影响。11、D【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美苏冷战开始后,双方对峙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使世界整体上处于和平稳定时期,故D项正确;题干立足于世界看待美苏冷战,并非仅仅欧洲重建,排除A项;冷战时期美苏霸权主义下世界局势局部紧张,爆发了局部战争,并未避免直接武装冲突,排除BC。故选D。12、B【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此街始建于1934年,①中正大街是1946年5月下旬,国民党占领长春之后改名;②大同大街是1938年日本设立的据溥仪的年号取名;③人民大街是1996年正式更名为人民大街;④斯大林大街是1945年前苏联红军进入长春而改;综上所述,正确顺序是②④①③,排除ACD,所以答案为B。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春秋战国(2)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发生急剧的变革。社会转型之时,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他们对变革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为思考治理社会、安定人心的内容提出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3)儒家:重视“仁”“礼”,经典为《六艺》,但是流派众多,很难全法家:强调法治,君主集权。但是主张严刑峻法却刻薄寡恩。【答案解析】

(1)时代:材料“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因此材料中的“天下”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2)含义可从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含义进行分析即可,如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发生急剧的变革。社会转型之时,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他们对变革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为思考治理社会、安定人心的内容提出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3)儒:根据材料“夫儒者以六艺为法”、“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进行归纳即可;法:根据材料“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踰越,虽百家弗能改也”进行归纳即可。14、(1)表现:民族交融;局部统一。途径:战争;会盟;改革;和平交往。(2)评述:强调清朝统治正统性与合法性,以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实现了政治认同;秉承儒家思想,奉行“崇儒重道”,用儒家思想文化治世,构建了尊孔崇儒的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