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双重性格及对梁山命运的影响_第1页
宋江的双重性格及对梁山命运的影响_第2页
宋江的双重性格及对梁山命运的影响_第3页
宋江的双重性格及对梁山命运的影响_第4页
宋江的双重性格及对梁山命运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江的双重性格及对梁山命运的影响

摘要

《水浒传》作为闻名世界的中国古典名著之一,在典型人物的塑造方面是独树一帜的。清代著名学者金圣叹曾这样评价过“读此一部书者,亦读一百七人传最易,读宋江传最难也。”由此可见,宋江这一人物形象是此部著作中最为复杂多样的。本文首先要介绍一下宋江的生平概况,从他的生平事迹便不难看出,宋江具有典型的双重性格,即“忠”和“义”两方面的性格。通过仔细剖析宋江一生中“忠”和“义”的具体表现,还有形成这两方面性格的原因,以及对梁山命运走向的各种影响。我们不仅可以加深对宋江这一人物形象的了解,而且还可以对梁山的命运走向有更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宋江;双重性格;梁山命运;影响

前言

《水浒传》是清代著名作家施耐庵先生所作,主要表现了“官逼民反”的核心思想。其故事情节主要讲述了在北宋官僚阶级黑暗腐朽的统治下,以宋江为首的梁山一百单八将从各自的岗位上,饱经压迫和磨难,一步一步被逼上了梁山,虽然他们多次打败了朝廷的围剿,但最后不得不主动寻求并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最终却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其中,宋江便是核心人物,他本是郓城县一名押司,以忠义仁孝闻名于天下。殊不知杀了阎婆惜,让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从独自投江州牢城到梁山聚义,从带领梁山发展壮大到接受朝廷招安,再到最后葬送了梁山大业,众好汉也是下场凄惨。说是宋江主导了这一切也不为过,因此,本文试图从宋江的性格方面入手,仔细剖析一下他的性格特征,以及这些性格特征对梁山的命运走向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宋江个人的基本概况。

一.宋江何许人也

宋江生于公元1073年,卒于公元1124年,字公明,是施耐庵(​http:​/​​/​​/​item​/​%E6%96%BD%E8%80%90%E5%BA%B5"\t"_blank​)先生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http:​/​​/​​/​item​/​%E6%B0%B4%E6%B5%92%E4%BC%A0​/​348"\t"_blank​)》中的头号人物,也是水泊梁山的大寨主。宋江在一百单八将中位列第一,称为天魁星,是三十六天罡星之首。江湖人称孝义黑三郎,他生平为人急公好义因此绰号又叫做呼保义,时常救人于危难所以又被称作及时雨。宋江本来是山东(​http:​/​​/​​/​item​/​%E5%B1%B1%E4%B8%9C​/​155740"\t"_blank​)郓城县押司,生得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后来因为生辰纲一事私放了晁盖(​http:​/​​/​​/​item​/​%E6%99%81%E7%9B%96"\t"_blank​)等人,被阎婆惜(​http:​/​​/​​/​item​/​%E9%98%8E%E5%A9%86%E6%83%9C​/​18508"\t"_blank​)得知后以此相要挟,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历经波折最终上了梁山。晁盖(​http:​/​​/​​/​item​/​%E6%99%81%E7%9B%96"\t"_blank​)死后稳坐水泊梁山第一把交椅,始终主张并最终接受了朝廷的招安(​http:​/​​/​​/​item​/​%E6%8B%9B%E5%AE%89"\t"_blank​),他先后率领大军征辽国、扫田虎、平王庆、擒方腊等,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却被高俅(​http:​/​​/​​/​item​/​%E9%AB%98%E4%BF%85​/​1479808"\t"_blank​)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明知如此,他亦是无怨无悔。

在了解了宋江的基本概况之后,我们不难从他的绰号和生平事迹中发现,宋江的主要性格特征是“忠”和“义”。滕华桂先生也在《义不辞忠忠不顾义——再论宋江忠义观》这篇文章中也明确提出了,宋江的性格核心在于忠义二字。俗话说,自古忠义两难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着重分析一下宋江这双重性格。

二.宋江的双重性格

我认为,宋江的双重性格分别是“忠”和“义”。“忠”和“义”这两方面是宋江性格的核心内容,它们也从始至终伴随着宋江的一生。李晶在《浅议宋江忠义思想的表现》一文中认为,宋江这个形象是最欣赏魅力的。他的性格核心是忠义。那么宋江的忠义具体是指什么呢。

“忠”是指宋江的一生中始终信奉忠君报国,坚持忠于朝廷,忠于伦理纲常的性格特征,这也是他性格特征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无论朝廷重臣是如何的贪污腐败,无论天下百姓是如何的民不聊生。但宋江从不将其归结为君王的昏庸,虽然清楚这是朝廷奸佞所致,但他也绝不愿违背伦理纲常起义造反。而是一直主张接受朝廷招安,希望以一己之力重整朝纲,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义”则是指宋江一生特别讲究江湖道义,十分看重兄弟情义,这也是他性格特征中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正可谓仗义疏财,义薄云天,对于落难者,宋江一定会仗义相助。对于兄弟朋友,宋江亦是不离不弃,时时刻刻牵肠挂肚。就算是对于曾经的敌人,宋江也是仁义为先,总想着纳为己用。

我们既然已经了解了宋江“忠”和“义”的内涵,那么接下来就来剖析一下这双重性格在他的一生中究竟有何具体表现。

(一)双重性格的具体表现

宋江的一生大概由四个阶段组成,一是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之时;二是宋江独自前往江州牢城和牢城中的经历;三是宋江上山聚义并且成为梁山领袖;四则是宋江带领梁山泊众人接受招安之后。宋江的双重性格在这四个阶段中均有所体现。接下来我们便来看看“忠”和“义”在宋江的一生中究竟是如何体现的。

1.“忠”的具体表现

在宋江人生的第一阶段中,他本身就是山东郓城县一名押司,属于衙门官吏,平时也是恪尽职守,获得上司与百姓的一致好评。本身就在朝为官,虽是小吏,却时刻不忘忠君报国之心,事事亲力亲为,恪守伦理纲常,整日想着能在仕途之中一展宏图。其次宋江在义释晁天王之后,并没有选择和他们一起逃跑,占山为王过逍遥快活的日子。反而继续留在郓城县衙,企图掩盖此事,继续做着报效朝廷的美梦。这也体现的宋江性格中“忠”的一面。

宋江在东窗事发之后杀了阎婆惜,最终被官府刺配江州,但是并无官差押送,这本是一个千载难逢逃亡的机会。但宋江的忠君之心,脑中的伦理纲常让他没有那样做。一路上历经周折,即便是被刘唐等人请上梁山去,众头领把酒言欢,盛情邀请他留下来和兄弟们一起聚义快活,而他也是婉言相拒,坚持前往江州牢城伏法认罪。原文是这样写道“宋江道:“兄这话休题。这等不是抬举宋江,明明的是苦我。家中上有老父在堂,宋江不曾孝敬得一日,如何敢违了他的教训,负累了他?前者一时乘兴,与众位来相投,天幸使令石勇在村店里撞见在下,指引回家。父亲说出这个缘故,情愿教小可明吃了官司,急断配出来,又频频嘱付。临行之时,又千叮万嘱,教我休为快乐,苦害家中,免累老父怆惶惊恐。因此父亲明明训教宋江,小可不争随顺了,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虽生何益?如不肯放宋江下山,情愿只就众位手里乞死。”说罢,泪如雨下,便拜倒在地。”

由此便可以看出,宋江的“忠”已是深入骨髓。他不愿违背朝廷律法,更不愿违背杀人偿命的伦理纲常,心中仍然对朝廷抱有幻想。

在上山聚义之后,宋江便有了接受朝廷招安的心思。后来晁盖带兵夜袭曾头市中了史文恭的圈套,临终前宋江便表露了这一想法,晁盖听后郁郁而终。宋江暂代首领坐了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之后,先后收了金枪手徐宁,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等将领,为日后招安埋下了伏笔。在与朝廷兵马的交锋中,也是处处有心退让。例如,朝廷先后遣派枢密使童贯和太尉高俅来清扫水泊梁山,但宋江一直主张并寻求招安,所以面对溃不成军的童贯不愿赶尽杀绝,又害怕众位头领不肯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急忙让戴宗传下命令,告知各位头领鸣金收兵,童贯这才得以逃脱。再者,梁山泊在与高俅的水战之中,不费吹灰之力生擒高俅,宋江明知豹子头林冲与那高俅有不共戴天之仇,却为了山寨的招安大计,对高俅是礼遇有加,并将其安然放回。书中如此写道“第三日,高太尉定要下山,宋江等相留不住,再设筵宴送行,出金银彩缎之类,约数千金,专送太尉,为折席之礼;众节度使以下,另有馈送。高太尉推却不得,只得都受了。饮酒中间,宋江又提起招安一事。高俅道:「义士可叫一个精细之人,跟随某去,我直引他面见天子,奏知你梁山泊衷曲之事,随即好降诏。」宋江一心只要招安,便与吴用计议,教「圣手书生」萧让,跟随太尉前去。吴用便道:「再教『铁叫子』乐和作伴,两个同去。」高太尉道:「既然义士相托,便留闻参谋在此为信。」宋江大喜。至第四日,宋江与吴用带二十余骑,送高太尉并众节度使下山,过金沙滩二十里外饯别,拜辞了高太尉,自回山寨,专等招安消息。”种种迹象表明,宋江的“忠”心天地可鉴,一心主张招安。只为尽忠报国,效忠皇帝。

在接受朝廷招安之后,宋江的“忠”则是显露无遗。先后带领梁山众人征辽国、扫田虎、平王庆、擒方腊等,屡立战功。尤其是在与方腊的大战中,梁山众兄弟损伤惨重,班师回朝仅剩下寥寥三十六人,让人唏嘘不已。宋江为效忠朝廷,不惜兄弟惨死过半。后来宋江被毒杀,临死其忠心之志不改,高呼“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

以上就是宋江的一生中,“忠”伴随左右,这是宋江最显著的性格特征之一。接下来,我们再分析一下宋江另一个显著的性格特征“义”。

2.“义”的具体表现

“义”是宋江的另一个主要性格特征。比如,宋江绰号呼保义,为人急公好义,常救人于危难之时所以又号及时雨,人称孝义黑三郎。原文中这样写道“曾有一首《临江仙》赞宋江好处:

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

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水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

从这首《临江仙》,便不难看出宋江的义薄云天。在郓城县做押司之时,便“义”名远扬,后来又义释劫取生辰纲的晁盖等人,《水浒传》中是这样写到“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七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着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州文书,来捉你等七人,道你为首。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道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我回去引他当厅下了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耽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可见,宋江对朋友是何等的义气,明知此事危及身家性命也要前来报信相救。

在自去江州投军的路上,被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等捉上山去,但听却宋江仰天叹息后,立马跪下以上宾之礼待之。书中如此写道“燕顺道:“你莫不是山东及时雨宋公明,杀了阎婆惜,逃出在江湖上的宋江么?”宋江道:“你怎得知?我正是宋三郎。”燕顺听罢,吃了一惊,便夺过小喽罗手内尖刀,把麻索都割断了,便把自身上披的枣红丝衲袄脱下来,裹在宋江身上,抱在中间虎皮交椅上,唤起王矮虎、郑天寿,快下来。三人纳头便拜。”再者,前去小旋风柴大官人庄上,路过孔家庄,相聚清风寨。宋江皆是受到上宾之礼,这些都能从侧面反映,宋江的仁义之名在黑白两道都是如雷贯耳,这也更能体现宋江“义”的性格特征。在牢城之中,宋江多次受到贵人相助免除灾祸,梁山众人最后又舍命劫法场。这一次又一次的生机,都是宋江平生仁义换来的。

宋江在聚义梁山之后,梁山泊军纪严明,绝不扰民和乱杀无辜。在这期间,有两件大事最能体现宋江之大义,其一,小旋风柴进身陷高唐州,宋江深知自己未报柴进的照拂大恩。便主动请命,亲率梁山大军攻打高唐州前去营救柴进。文中如此说道“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如何可便轻动?小可和柴大官人旧来有恩,情愿替哥哥下山。”其二,玉麒麟卢俊义被家奴陷害造反,宋江听闻立马发兵大名府,营救卢员外。期间颇多坎坷,宋江迟迟不能救出卢员外,急火攻心差点殒命。书中如此写道“宋江道:“军师之言甚当。只是卢员外和石秀兄弟陷在缧绁,度日如年,只望我等弟兄来救。不争我们回去,诚恐这厮们害他性命。此事进退两难。”计议未定。次日,只见宋江觉道神思疲倦,身体酸疼,头如斧劈,身似笼蒸,一卧不起。众头领都到面前看视。宋江道:“我只觉背上好生热疼。”众人看时,只见鏊子一般红肿起来。”这两件事都体现了宋江对兄弟的“义”。

不仅仅是对柴进和卢俊义。对梁山其他兄弟亦是如此,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皆是让宋江大军损兵折将,吃尽苦头的朝廷将领。他们被俘虏之后,宋江都不愿痛下杀手,而是以礼相待。这里以收服大刀关胜为例,“宋江会众上山,此时东方渐明。忠义堂上分开坐次,早把关胜、宣赞、郝思文分投解来。宋江见了,慌忙下堂,喝退军卒,亲解其缚,把关胜扶在正中交椅上,纳头便拜,叩首伏罪,说道:“亡命狂徒,冒犯虎威,望乞恕罪。”这也能说明,宋江的确是一位仁义之人。若此时头领换作是托塔天王晁盖,那关胜恐怕是性命不保,先杀之而后快了。

宋江的一生之中,“忠”和“义”无所不在。综上所述,都是宋江“忠”和“义”的具体表现。那么,宋江的忠义性格究竟是何成因呢?我们接下来再仔细探究一番。

(二)双重性格的成因

1.“忠”的成因

《水浒传》的写作背景为北宋宣和年间,众所周知,宋代的程朱理学发展颇为兴盛,作为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它继续成为封建王权自我维护的工具。因此,忠君观念早已根深蒂固,这对宋江“忠”性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可以看做是历史原因,也就是外部原因。

另一方面,宋江本是郓城小吏,出身也算是书香门第。自小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忠君爱国,积极出仕,这是他一贯的梦想。遵守伦理纲常的制约(君臣纲)也是理所当然,因此宋江有着“忠”这一主要性格特征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可以看做是个人原因,即内部原因。

2.“义”的成因

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北宋王朝也不例外。儒家文化主张“仁义”,对于自小接受儒家文化教育的宋江来说,仁义就是责任,有人落难,自该出手相助。这也就铸就了宋江的“义”,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宋江“义”性格特征形成的历史原因。

北宋年间,以高俅,童贯等为首的官僚统治阶级,贪污腐败。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下层百姓已经渐渐对统治阶级失去信心,下层被统治阶级之间同病相怜,互帮互助,于是便形成了平民道德范畴中的“义”。而宋江恰恰就是这种江湖之“义”的主要代表,面对落难者施以援手,面对志同道合者,便惺惺相惜。所以,这样的社会环境也就造就了宋江“义”的性格特征。这可以被称作是社会原因。

以上就是宋江“忠”和“义”这两方面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既然我们已经详细分析了宋江“忠”“义”两方面性格的具体表现及其成因。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宋江这两方面性格对梁山命运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重大影响。

三.双重性格对梁山命运的影响

八百里水泊梁山本是以白衣秀士王伦等人为首的一个小山寨。那么后来为何成为了名震天下,替天行道的义军总部呢。想来,宋江功不可没。至于后来梁山接受招安,下场凄惨,也是因为宋江。宋江的双重性格几乎主导了梁山命运的始终。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宋江的“忠”和“义”分别对梁山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忠”对梁山命运的影响

宋江以忠君报国为一生的信仰。他在成为水泊梁山的大寨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众人排了座次,各自封了名号并竖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在梁山众好汉心中,替天行道就是替上苍完成伸张正义的使命。但是在宋江的心中,天就是当今圣上,替天行道,就是为皇帝分忧,为朝廷效命,安抚一方黎民,力保一方百姓。虽然“替天行道”在宋江和其他人心中意义并不相同,但并不妨碍它成为梁山的宗旨,成为梁山日益兴盛的法宝。

另一方面,宋江率领梁山大军对朝廷来犯之敌,从来都不肯赶尽杀绝,先后遇到童贯,高俅等奸佞来犯都是以礼相待,然后放归朝廷。还有类似于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急先锋索超等将领,本都是朝廷的忠臣良将,宋江将他们俘虏之后也都是礼贤下士,从不肯折辱。宋江这些种种行为,皆是为了梁山日后的招安做准备,事实也是如此。宿太尉正是因为宋江的种种忠君之行,才愿意在徽宗面前,以性命相保,力谏皇帝派人前去招安梁山众人。这才让梁山众英雄好汉有了一展宏图的机会,名正言顺的为朝廷效力,也摆脱了朝廷反贼的恶名。由此看来,宋江的“忠”对梁山的命运还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然后凡事皆有两面性,宋江的“忠”既然可以让梁山摇身一变成为朝廷的正规军,那么也可以让梁山事业毁于一旦。一百单八将死伤惨重,下场十分凄惨。梁山在宋江的带领下,发展壮大,朝廷多次派兵围剿未果,宋江主动寻求招安。带领梁山大军为朝廷征辽国、扫田虎、平王庆、擒方腊,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为梁山众人正名,成为了朝廷南征北战的常胜军。但是在与方腊的大战之中,梁山一百单八将损失惨重,最终只得三十六人还朝,众人虽都功成名就,但仍然逃不过奸佞小人的陷害。正是因为宋江的一片赤城,梁山大军日益势大,最终也难逃君上猜忌,小人陷害,落得个死伤的下场。至此,梁山事业也是毁于一旦,众好汉亦是不得善终。另外,在《水浒传》之宋江人物形象研究一书中就写到“宋江在率众起义的时候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但这也仅仅是反贪官而不反皇帝。”水泊梁山的起义最终却可笑地成为了对皇帝尽忠的一种手段。宋江的这种愚忠思想也为后来他们的起义失败埋下了痛苦的种子。

综上所述,宋江的“忠”既促进了梁山的发展壮大,又断送了梁山的众人。说完宋江“忠”对梁山命运的影响,我们再来看看宋江的“义”对梁山有什么影响。

(二)“义”对梁山命运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梁山只是方圆八百里水泊环绕的一个弹丸之地。如果说,梁山后来的兴盛与壮大是因为宋江个人,那也不为过。首先呢,宋江被江湖人称为及时雨,又叫做呼保义。他在山东郓城县当押司之时,便仗义疏财,广交天下英豪,落了个好名声,这也为后来宋江为梁山之主时,很多好汉慕名来投埋下了伏笔,从侧面也算是帮助了梁山的发展和壮大。

宋江不仅仗义疏财,对朋友也是两肋插刀。一者,在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东窗事发之后,宋江不顾性命及时通风报信,放走了他们七人。后来这七人便上了梁山,伙同林冲杀死白衣秀士王伦,建立起了最初的梁山泊大寨,这也为梁山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试想,如果晁盖,吴用,公孙胜等人被朝廷抓住并处决,林冲在梁山郁郁不得志,孤掌难鸣。恐怕也就不会再有后来兴旺发达的梁山了吧。因此,宋江的“义”也为梁山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仅如此,宋江的“义”在梁山发展壮大的过程之,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梁山一百单七将无人不服宋江,其实,宋江文不过圣手书生萧让,武不过玉麒麟卢俊义,智不过军师吴用,论出神入化,更是不及入云龙公孙胜万分之一。那么,他是如何让梁山众位好汉心服口服呢,只是因为宋江仁义。由此可见,宋江的“义”还是梁山一百单八将的粘合剂,是大家团结一心的重要工具。

梁山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并非是一帆风顺。朝廷多次派兵马前来围剿,其中最有威胁的当属双鞭呼延灼和大刀关胜,二人均是将门之后,不仅有万分不当之勇,更是精通兵法韬略。他们被俘之后,宋江却是主动解开绳索,以上宾之礼相待,引得众将归降。宋江如此“义”举,一来是爱才,想为梁山招揽精兵强将,二来这些人本是在朝为官,败仗之后自是不敢回京复命,只得委身梁山大寨,为了日后借梁山之势建功立业。宋江深谙其中的道理,这也是为了日后招安,能多一些人支持自己做的准备。另外,宋江为了营救小旋风柴进,玉麒麟卢俊义,也是先后两次亲率义军攻打城池。此二人都是非同小可,加入梁山之后便如同如虎添翼。由此看来,宋江的“义”对梁山的发展壮大功不可没。

当然,“义”也并非都是好的一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正是因为宋江的“义”,让得梁山众人对他是死心塌地,虽然招安之时众人颇多微词,更是有铁牛之流极力反对。但是梁山还是随了宋江的心意,接受了招安,最后还是在征战中死伤惨重,即便是生还的三十六人最后也是被奸佞陷害而不得善终。

综上所述,宋江的“义”不仅是梁山发展壮大的利器,也是梁山众好汉的粘合剂。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宋江想让好汉们同自己一样接受招安,为朝廷尽忠效命。摆脱朝廷反贼的恶名,为众人谋得一个好的前程,名留青史。但最终却依旧是悲惨收场,梁山大业也是毁于一旦。

总的来看,宋江的双重性格既对梁山的兴盛壮大有着促进作用,又间接的毁灭了梁山的命运。《忠义难两全水火不相容——试论(水浒传)中宋江忠义性格的矛盾》这篇文章就认为“义”使宋江不满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