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收藏中国瓷器最多的博物馆_第1页
南半球收藏中国瓷器最多的博物馆_第2页
南半球收藏中国瓷器最多的博物馆_第3页
南半球收藏中国瓷器最多的博物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4南半球收藏中国瓷器最多的博物馆南非百年名校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

——记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范蒂尔伯格藏品博物馆

具有百年建校历史的比勒陀利亚

大学位于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市

中心,该校是南非著名的19所大学中

最古老而现代化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在

其绿茵环抱的校园深处耸立着一幢别

致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式建筑,

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老艺术楼”。一

批批来此游览的学生、观光客和政府官

员除了对这幢古色古香的建筑外表感兴

趣以外,更重要的是慕名前来参观设在

该大楼内的范蒂尔伯格藏品博物馆,因

为她是南半球收藏中国瓷器数量最多、

品种最丰富的馆藏地,使前来参观的人

对展品惊奇赞叹,流连忘返。

中国瓷器数量之多令参观者叹为观止

设在“老艺术楼”二楼的范蒂尔伯格藏品博物馆收藏了1600多件中国土陶器、粗陶器和瓷器。瓷器品种很多,有碗、盏、盘、钵、耳杯、尊、簋、罐、壶等。还有许多随葬人物塑像,如:仆人、演员、宫廷官员和墓地卫士等。这些瓷器以青瓷、唐三彩和青花瓷为主,并有少量黑瓷,均出自于秦、汉、唐、宋、明和清等朝代。

比勒陀利亚大学行政大楼

“老艺术楼”

在二楼东侧的展示大厅内,参观者可以欣赏到一件

件陈列精美的展品。首先引人注目的是标号为UP679

的“凤头水罐”,其体形呈梨子状,上部为凤头。其水

罐颈部和罐体之间设有一手柄。罐身浅黄底色,外涂唐

三彩。水罐的一面饰有一弓箭手,漂浮于彩云之上;另

一侧描绘有展翅腾飞的凤凰。该水罐高度为32.5厘米,

制作于唐朝(619-960AD)。其造型和外表给人一种线

条优美、色彩华丽和美观实用的感觉。

另一个吸引参观者眼球的展品是彩绘有仕女春游图的

花瓶。花瓶高度为44厘米,最大处直径为20厘米。其花瓶

表面绘画技术高超,所表现的人物表情悠闲、体态轻盈、栩

栩如生。花瓶外表为白底釉面钴青色,附加釉上彩色料。该

花瓶出自于清朝雍正年间(1722-1735AD)。

在该博物馆的收藏品中历史最悠久的展品是数件出自

于秦朝(221-206BC)的盆、花瓶和人物塑像。其中鱼龟纹

陶土蒸碗最为典型,具有造型别致、线条流畅和实用性很强

等特点。

在该馆收藏品中占相当大比例的是出自于不同朝

代的瓷盆,尤其是以明代青花碗盆的数量为最多,有青

花花卉纹碗盆、人物盆及各种花草纹盖罐;白釉制的精

巧臥足小杯、菊瓣小杯与带子口的调色盒,器型多样,

花色繁多。

一个个整齐地摆放在陈列柜中的小杯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这些凤头水罐

仕女图花瓶

鱼龟纹蒸碗

青花盆

小杯白如玉、薄如纸,玲珑剔透。其尺寸有大、中、小3种。据讲解员介绍:大号杯用来喝茶,中号杯用于喝咖啡,而小号杯则是品尝名酒之用。这些杯子出自于清朝的1875-1908年间。许多游客会在此驻足细细地欣赏这些制作精巧的杯子。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参观,来访者对该博物馆内所收藏的中国瓷器的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无不叹为观止,会不约合同地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这些中国瓷器是怎样被收藏到该博物馆里来的?

荷兰商人热衷收藏东方瓷器生前立嘱无私遗赠比陀大学在比勒陀利亚大学博物馆里的所有收藏品曾是一位荷兰商人——雅各布?亚伯拉罕?范蒂尔伯格先生的私有财物。

范蒂尔伯格先生于1888年9月13日出生在荷兰西部城市莱顿市的一个穷困家庭里,兄弟姐妹8人,雅各布排行末位。其母在他3岁时病故;5年后其父去世。雅各布被送往当地一家教堂孤儿院

里生活,在那里他度过了其少年时代。青年时,他

学当木匠,并在职业学校里接受建筑技术的学习和

培训。由于其勤奋钻研、刻苦好学,他很快地成为

了当地建筑行业中的一个年轻行家。

自1912年至1914年间,由他负责在莱顿市承

建了一系建筑工程项目:一个大型奶牛场、一座教

堂和一家电厂。由于其事业上的不断成功,他不仅能自得其力养活自己,而且他的经济条件逐步地改善了起来,并开始对收藏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起初,他热衷于收集欧洲的书画艺术作品和油画,但从1918

年起,范蒂尔伯格先生

他被东方的中国艺术品深深地吸引住了,开始把其财力花费在购买和收藏中国的瓷器方面。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范蒂尔伯格先生不仅在荷兰的建筑业和木材经营业中享有盛誉,而且他还涉足于经营钢材和文化艺术品等方面,使他成为一个非常富裕的商人。此时,他的收藏理念也开始转变,即:变卖掉他早期收藏的低档次艺术品,从而收购艺术价值更高更好的作品。1941年12月,当他听说当地一家以收藏中国瓷器为主的东方艺术博物馆倒闭出售时,他欣喜若狂,在没有预先查看一下该博物馆内收藏何种中国瓷器的情况下,就变卖掉其原先收藏的大部分绘画艺术作品,买下了该博物馆中所有的中国瓷器。

1951年12月,范蒂尔伯格先生因不满荷兰政府采取征收其财产所得税的政策,接受了一个生活在南非的亲戚的劝告,带着其94箱的艺术品只身移居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市。1976年11月19日,已是88岁高龄的范蒂尔伯格先生立下遗嘱,从他百年之日起将其包括1600多件中国瓷器在内的所有收藏品无偿地遗赠给比勒陀利亚大学博物馆,并定名为“范蒂尔伯格藏品博物馆”。1980年10月5日,范蒂尔伯格先生谢世。同日,其所有的收藏品被搬移至比勒陀利亚大学博物馆内。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整理和准备工作后,该博物馆从1994年1月起每天上午8:00时至下午16:00时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毕生从事东方瓷器研究的学者热心宣传中国文化的馆长

给参观者作如数家珍般讲解的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学者,他的名字叫亚历克斯·达菲先生。达菲教授早年就读于比勒陀利亚大学的艺术历史专

业,先后于1976年和1982年获硕士

和博士学位。他曾赴英国伦敦深造东方

瓷器历史,现是南非研究中国青花瓷器

方面的资深专家。自1976年至1990

年,达菲教授在比勒陀利亚大学教研究

生《中国瓷器》课程,并任该校艺术历

史系主任至2004年1月止。此后,任

范蒂尔伯格藏品博物馆馆长,负责将该

博物馆中所有的收藏品纳入学术研究计划。在范蒂尔伯格先生的收藏品遗赠转交至比勒陀利亚大学时,达菲教授被任命为该校的接收官,负责对范蒂尔伯格收藏品中国瓷器进行分类、注册和研究。

达菲教授长期从事于东方瓷器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攻东方瓷器领域里的研究生。他特别赏识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热爱中国人民,他认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中国又是陶瓷的故乡,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英文中的“中国”一词与“瓷器”相同,从中不难看出中国与瓷器的历史渊源。3000多年前中国就已开始烧制瓷器,中国瓷器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往欧洲和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其它地方,成为连接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受到人们的珍视与喜爱。因此,每当给参观者解说中国瓷器时,他总是面带微笑,从学者的角度介绍每件展品的名称、材质、特点和出自年代等知识。来访者通过观赏这些精美的瓷器,不仅了解了古代中国的灿烂文明,而且也深深地佩服这位学识渊博的达菲教授。

亚历克斯·达菲馆长

比勒陀利亚大学每年给范蒂尔伯格藏品博物馆拨款50万元兰特,用于开展对中国瓷器的保管、研究和对外开放服务。现在,该馆每年接待参观者1万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