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_第1页
精神病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_第2页
精神病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_第3页
精神病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_第4页
精神病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说明目录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21、工程概况22、设计依据23、用地概况24、规划设计45、建筑设计4第二章结构设计说明91、设计依据92、建筑分类等级93、结构类型94、基础形式95、自然条件106、本工程设计计算程序107、本工程设计采用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108、主要结构构件材料109、需要特殊说明的问题:10第三章给排水设计说明101、设计依据102、设计范围113、水源114、用水量115、热水系统126、污水量127、医疗废弃物128、污水排水系统139、雨水排放1410、给水排水和消防的相关要求14第四章电气设计说明141、设计依据142、设计范围143、负荷级别144、供配电系统145、负荷估算156、防雷接地系统157、照明系统158、、网络系统159、监控系统1510、广播系统1511、火灾报警系统1512、呼叫系统1513、安全保护16第五章暖通、通风设计说明161、设计依据162、暖通设计163、通风设计17第六章消防设计专篇171、设计依据172、耐火等级173、总图专业消防184、建筑专业消防185、给排水专业消防186、电气专业消防187、通风专业消防188、室内装修与安全防护19第七章节能设计专篇201、建筑专业节能设计202、给排水节能设计203、电气专业节能专篇20第八章环保设计专篇211、建筑环保设计212、暖通环保设计21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工程项目名称:德江康复精神病医院1.2建设单位:德江康复精神病医院1.3项目位置:德江县城北片区1.4设计单位:重庆何方城市规划设计1.5建设规模:用地面积:14609m2,总建筑面积:18532.9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6637.7m2,地下建筑面积:1895.2m2)2、设计依据2.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规划部分》2.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4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2.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2.7《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23)2.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9业主提供的地块周围道路界线综合图2.10国家和铜仁市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2.1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23)2.12《贵州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2-49-20232.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14《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2.1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2.16《精神专科医院建设标准》2.17《精神专科医院建筑设计方案参考图集》3、用地概况3.1区域概况德江县属贵州铜仁市下辖区县,位于贵州高原的东北部,地处武陵山、大娄山汇接处。东与印江相邻,南与思南接壤,西与凤冈交界,北插沿河、务川之间。全县辖7镇13乡345个行政村(社区),国土面积2072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县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6.8万。根据国家和贵州省规划,“十二五”期间,有三条高速公路、五条铁路在德江交汇,建成500万吨级共和港口。随着“三高五铁一港口”的逐步建设,德江作为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将进一步凸显。3.2自然条件这里被喻为“天麻之乡”“傩戏之乡”,她属于贵州东北部铜仁市下辖区县之一,东与印江相邻,南与思南接壤,西与凤冈交界,北插沿河、务川之间,总面积2071平方公里。全县辖20个乡镇,355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人,聚居着汉、土家、苗、仡佬等16个兄弟民族。这里江资源富饶,是一个开发前景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的“阳光地带”。县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主要有煤、铁、硫铁、萤石、大理石、高岭土、土陶泥、石膏和特级石灰石等。已探明储量的有:煤9724万吨,铁矿石4426万吨,硫铁矿19180万吨,土陶泥540万立方米,萤石矿770万立方米。其中,德江仁发煤矿和沙溪煤厂是全区规模最大的产煤基地;优质石灰石、重晶石集中分布在乌江沿岸,为开发建材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大理石分布集中,品种繁多,品位上乘,极具开发价值。全县河网密布,水能资源丰富,除乌江外,尚有天然落差较大的大小河流78条,全长489.6公里,河网密度每100平方公里23.6公里,径流量14.8亿立方米,水力理论蕴藏量82450千瓦,土质优良,气候环境好,具有典型农业发展优势。3.3气象状况(1)气温、雨量全年平均气温在13℃~17℃之间,年降雨量1160毫米,无霜期达295天。(2)气候德江气候宜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在13℃~17℃之间,无霜期达295天。德江地理优越。地处黔北和黔东接合部的县辖重镇煎茶,以其交通枢纽的重要位置,成为商品的集散地,东沿303省道出湖广,北顺326国道达巴蜀。被誉为“黄金水道”的乌江,自南而北,流经县域五个乡镇67公里,200吨级的船舶可以直驶长江。3.4抗震设防烈度德江县抗震设防烈度为非抗震。4、规划设计4.1设计思想本医院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城北片区,所处区域为德江县规划的区域,交通环境便利。医院用地基本呈矩形,东北、东南侧临城市道路,用地平坦,高差很小,根据地形条件合理地布置建筑地块。用地东北侧是即将规划的城市主干道,直线最近距离为14.7米。用地东南侧也是即将规划的城市道路,直线最近距离为10.0米。建设用地内无拆迁房,四周环境宁静、幽美,很适合病人疗养。4.2规划设计基本要求从医院用地的现状实际出发,结合地形、地貌、地物及周边环境,体现其特色与创新性。4.2.2保持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环境相兼容。满足内部不同区域建筑总量和空间使用的限定要求。充分利用周边已形成的自然生态林。4.2.5内部道路系统与城市道路有机结合,做到通畅自然、人车分流,避免往返迂回,满足消防车环通要求,有利于医院内部的功能划分和有效利用。适应迅速发展的精神卫生市场需求。4.3总体布局充分遵循规划设计条件,强调生态环境概念,注重绿地布局和生态功能,通过绿化的穿插和交织,形成优美恬静的疗、养环境。景观设计:设计与环境融合的铺地、小品,采用热带植物巧妙间隔,如耸立棕榈树的排列式种植、婀娜椰树的点缀,组成宽敞的景观空间,丰富景观视线。体现“近与都市交融,退与自然一体”的疗、养理念。交通组织设计:医院利用现有的道路,以道路系统组织交通。车行道环绕医院内部,和城市道路相结合,使整个医院的车流通畅。在医院的西南方向,是综合大楼的人行主入口,各栋建筑的车行及人行出入口均设置在东南侧。医院中庭不设机动车道,避免了车流的干扰,给医院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医院内部道路和外围道路紧密结合。医院主道路宽4m,人行流与车行流道路合用,方便管理。5、建筑设计5.1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根据《精神专科医院建设标准》、《精神专科医院建筑设计方案参考图集》,并结合德江县精神病人口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的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为18532.9m2,其中住院综合大楼为6492m2、后勤保障楼706.4m2、康复托养中心9265.7m2。根据现在实际情况再结合医院长远发展,本项目先完成综合住院大楼和后勤保障楼建设,二期再完成康复托养中心的建设。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住院综合大楼、康复托养中心、后勤保障楼、室外铺地及绿化、围墙等附属设施。5.2平面功能设计根据铜仁市的气候条件和对项目定位的研究,设计确定了“在满足功能、美观、经济”的前提下,突出舒适、安静所需要的疗、养空间。本设计从“以人为本”为出发点,精心地营造室内每一个空间,讲究动静分区,公共与私密空间分区,使每个房间都有直接采光通风,满足设计要求及疗养环境要求。本项目定位为首席精神病医疗和康复地,为医、疗提供良好的环境。5.2.1平面布局本项目根据《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建设标准》和《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并结合德江康复精神病医院的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的功能性用房主要有: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工娱疗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院内生活。本项目住院综合大楼床位数为70床,康复托养中心床位数为200床,床位数总共为270床,床均建筑面积按60㎡/床进行布置。各功能房的比例等指标、面积见下表:表1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床均建筑面积指标(m2/床)建设规模70-199床200~499床500床及以上面积指标(m2/床)586062表2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规模部门70-199床200~499床500床及以上急诊部022门诊部121213住院部545452医技科室181617保障系统888行政管理444院内生活444注:使用中,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住院综合大楼面积指标表(m2)用房名称使用面积比例70床指标(㎡)实际面积(㎡)住院综合大楼门诊部12%792.0882.2医技科室18%1188.01200.2住院部54%3564.03555.3行政管理4%264.0308.1院内生活4%264.0451.2用房建筑面积合计92%60726492保障系统面积表(m2)名称实际面积(㎡)保障系统后勤保障楼706.4垃圾处置23.6污水处理150.0面积合计880康复托养中心面积指标表(m2)用房名称使用面积比例200床指标(㎡)实际面积(㎡)康复托养中心门诊部12%1152.01209.1医技科室18%1728.01783.3住院部54%5184.05201.1行政管理4%384.0554.1院内生活4%384.0518.1用房建筑面积合计92%8832.09265.7根据甲方要求并结合有关标准和图集进行平面功能布局,平面布局流线清晰,合理,方便使用,具体的平面功能布置如下:1、住院综合大楼:(1)一层主要功能用房为门诊部和医技科室,具体包括门厅、挂号收费、药房、精神科门诊、社区防治、精神医学鉴定科、职工餐厅、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脑电图与睡眠功能检测室、中心供应室、病案室、心电图室工娱疗室。建筑面积:1417.3㎡,层高:3.6米。(2)二层主要功能用房为住院1单元,具体包括、病房和护理单元、餐厅、活动室。建筑面积:1368.8㎡,层高:3.6米。(3)三、四层为2单元和3单元住院病房,餐厅、活动室。建筑面积:1417.3㎡,层高:3.6米。(4)五层主要功能用房为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具体房间为办公、计算机房、图书馆、浴室和单身宿舍。建筑面积:719.2㎡,层高:3.6米。2、后勤保障楼:(1)一层主要功能用房为设备机房、传达室、锅炉房、消防控制室。(2)二层主要功能用房为总务库房、总务修理、库房、洗衣房。建筑面积:683.6㎡,层高:3.6米。3、康复托养中心:(1)康复托养中心一层主要功能用房为门诊部、医技科室,具体包括门厅、挂号收费、药房、精神科门诊、社区防治、精神医学鉴定科、职工餐厅、厨房、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脑电图与睡眠功能检测室、中心供应室、病案室、心电图室工娱疗室、。建筑面积:1902.6㎡,层高:4.2米。(2)二、三、四层主要用房为康复用房和住院病房。建筑面积:二层:1830.4m2三、四层:1902.6m2层高:3.6米。(3)五层平面功能主要为行政办公用房和院内生活用房,具体包括办公、计算机房、图书馆、浴室、单身宿舍。建筑面积:1620.9m2,层高:3.6m平面设计具有如下特征:平面房间规划方正,开间、进深与层高比例适宜,每间病房及工作房间都能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使用功能合理,动静分区、公私分区、洁污分区和干湿分区明确。5.3立面设计建筑在满足功能的舒适性和使用性的基础上,建筑立面应体现现代城市特征,简洁、明快是立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建筑手法上,主要采用了柱子突出墙面的设计思想,增强建筑竖向线条感。此外利用构架、连梁等元素结合部分挑板以增加建筑竖向的挺拔感和韵律感。利用简洁的女儿墙及顶部挑板统一并简化建筑形态,使整个建筑简洁、干净,富于变化又充满韵律感。外立面上运用灰白色外挂铝塑板,符合传统医院一贯的特点。5.4技术经济指标表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值1红线面积(㎡)146092总建筑面积(㎡)18532.9记入容积率部分(㎡)16637.7A主体建筑16464.1a住院综合大楼(㎡)一期6492b康复托养中心(㎡)二期9265.7c后勤保障楼(㎡)一期706.4B公共配套面积(㎡)173.6a污水处理站(㎡)150.0b垃圾池(㎡)23.6不记入容积率部分(㎡)1895.2A地下室部分(㎡)1895.23建筑占地面积(㎡)3661.64容积率1.145建筑密度25.1%6绿地率35%7建筑层数(层)-1~58建筑最大高度(m)20.49总病床数270一期(住院综合大楼)70二期(康复托养中心)20010停车位(辆)91A地上11B地下80表2住院综合大楼面积明细表编号楼层建筑面积(㎡)1一层1417.22二层1368.93三层1417.24四层1417.25五层719.26楼梯间152.2总建筑面积6492表3康复托养中心面积明细表编号楼层建筑面积(㎡)1一层1902.62二层1838.13三层1902.64四层1902.65五层1620.96负一层1895.27楼梯间98.9总建筑面积11160.9第二章结构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现行的各设计规范及建筑方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2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2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23)《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建质2003-81号)其它现行相关规范和规程。2、建筑分类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级3、结构类型根据建筑高度及使用功能,本工程上部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4、基础形式视地质情况采用桩基、独立柱基或柱下条基,混凝土强度等级C30。5、自然条件5.1抗震设防烈度:本工程位于德江县,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23),德江县属于非抗震区,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23),精神病院为应为重点设防类;因此该建筑按6度设防进行结构计算,按6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5.2基本风压:0.3KN/m26、本工程设计计算程序PKPM系列设计软件(2023版)7、本工程设计采用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住宅: 2.0KN/m2办公室: 2.0KN/m2活动室: 3.5KN/m2阳台:2.5KN/m2楼梯间:3.5KN/m2上人屋面: 2.0KN/m2屋顶花园:3.0KN/m2不上人屋面:0.5KN/m28、主要结构构件材料8.1钢筋:HPB300、HRB400。8.2墙体和砂浆:墙采用19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MU5.0,容重不大于8KN/m³,砌筑砂浆采用混合砂浆,强度不小于Mb5.0。8.3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30.9、需要特殊说明的问题:施工图设计前,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提供专业医疗、特殊荷载、以及环境卫生方面的设计依据。第三章给排水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现行的各设计规范及建筑方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23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甲方及建筑专业提供的有关设计资料。2、设计范围本设计范围包括红线以内的给排水管道及灭火器用水设置,室外总水表井至城市给水管和本工程最后一个污水检查井至市政污水检查井之间的管道由市政有关部门负责设计。3、水源本工程水源为市政给水管,供水管径为De160mm,供水压力为0.35MPa。室外给水管采用两路进水连接成环网,室外消火栓设置在室外给水环网上,SS100/65型室外消火栓设置间距不大于20米。4、用水量一期用水量序号用水项目名称使用人数或单位数单位用水量标准(L)小时变化系数(K)使用时间(h)用水量(m3)最大日最大时1办公60人每人每日401.582.40.52病房70床每床每日3002.524212.23绿化用水量及未预见水量按本表1、2之和的10%计2.340.274合计25.742.97二期用水量序号用水项目名称使用人数或单位数单位用水量标准(L)小时变化系数(K)使用时间(h)用水量(m3)最大日最大时1办公60人每人每日401.582.40.52病房200床每床每日3002.524606.33绿化用水量及未预见水量按本表1、2之和的10%计6.240.74合计68.67.5本次项目总用水量为:95m³/d5、热水系统5.1拟建项目设置集中热水供应系统,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出水温度为40-50°C,并分套设置冷水表和热水表。5.2生活热水用水量用水量标准为50L/d.bed,床位数为270床,生活热水设计小时量为:4L/床*h。6、污水量6.1生活污水量室内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排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90%计算,则本工程生活污水处理量为91.4m³/d。6.2医用污水量本医院按270张床位设计,每张床位约产生0.3m3/d,入住率平均为90%,加上门诊、值班室等的污水,考虑医院发展需要,按90m3/d废水量设计,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故每小时设计的处理流量为:3.8m³/h。污水处理流程:7、医疗废弃物7.1处理方式主要污物包括一般可燃及不可燃垃圾、感染可燃及不可燃垃圾、资源回收性垃圾与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等,污物的处理本着减量化、安定化和安全化的原则,采取委托有处理资质的公司或医疗机构处理。7.2废弃物的储存医疗废弃物的储存与清运将依事业废弃物储存清除处理方法及设施标准规划、执行,并说明如下:7.2.1.废弃物彻底分类,以不同容器储放,并以不同颜色区分,密封盛装。7.2.2.储存设施应有防止地面水、雨水及地下水流入渗透的设备及措施。7.2.3.在容器装满八分满时,使用单位应实时将垃圾捆扎,准备清除。7.2.4.所有废弃物绝对禁止抛弃于户外或捡拾、变卖行为。7.3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流程医务人员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专用包装袋或容器内,包装袋和容器应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医务人员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无破损、渗液和其它缺陷。当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封口紧实、严密。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或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记和中文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等。放入包装物或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任意取出。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路线运送至院内临时贮存室;运送过程中应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每天对产生地点的医疗废物进行过称、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来源、种类、重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经办人等。临时贮存室的医疗废物,由专职人员交由县卫生局.县环保局指定的专门人员处置,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两天,并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转交出去以后,专职人员应当对临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并做好记录。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医疗机构,可以毁形,在1:50的84消毒液中浸泡6小时后,焚烧处理。7.4废弃物的清运7.3.1.不同颜色容器储存的废弃物分开清除。7.3.2.感染性垃圾运送时密闭,禁止囤积运送。7.3.3.运送过程不能压缩或任意开启,且应遵循规定的路线。7.3.4.每日定时将废弃物送往储放区,严防储存过久。8、污水排水系统本项目医用污水和生活污水采用分流制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级处理后直接排入市政污水排水系统,医用污水经院区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标准后直接排入市政污水排水系统。9、雨水排放建筑雨水基本采用外排水雨水系统,雨水经建筑边沟和场地雨水沟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沟。10、给水排水和消防的相关要求10.1给水排水、消防给水与灭火系统的管道应在管道井、吊顶和墙内隐蔽安装,当不能满足上述安装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10.2淋浴喷头应采用与墙或吊顶平齐的安装方式。

10.3当在病房或医护人员监管不便的场所设置自动喷水喷头时,宜采用隐蔽式喷头。

10.4室内消火栓、灭火器等灭火设施应设置于便于医护人员监管的区域,当所在位置不便医护人员监管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0.5生活热水宜采取供水温度恒定和防烫伤的技术措施。

10.6供患者使用的水龙头宜采用自动感应龙头。第四章电气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现行的各设计规范及建筑方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23《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2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2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23《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50116-98甲方及建筑专业提供的有关设计资料。2、设计范围220/380V配电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火灾报警系统,广播系统,监控系统,广播系统和电视网络系统。3、负荷级别本工程除应急照明和消防等为二级负荷外,其余负荷等级为三级负荷。4、供配电系统由变配电房引出的双回路供电及由发电机房引出的自备电源供电。5、负荷估算采用单位面积估算法,本工程地上建筑面积16637.7平方米,按照60W/平方米,估算负荷为998.3KW,则变压器安装容量为500KVA的2台。6、防雷接地系统本工程属三类防雷建筑,防雷接地与电气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屋面用避雷带作全面保护,要求接地电阻R≤1欧姆。计算机网络用房单独从接地装置引接地线至机房局部等电位端子箱。7、照明系统各诊室、行政用房选用三基色日光灯,照度为300lx,走道和生活用房设“夜间照明”,生活用房床头设置局部照明,照度为100lx。8、、网络系统拟建项目各个用房均设置网络系统;每个功能用房均设置。9、监控系统综合设一套保安监控系统,主要出入口、公共活动空间及走道等场所设摄像头,监控机房与消防控制室合用,在病区内设置的视频监控摄像机应采用防爆半球吸顶安装。在住院部重症监护病区应设置出入口管理系统(门禁系统),控制进入病区的每一个通道门。10、广播系统10.1设置公共广播系统:扬声器主要设置于门厅、餐厅、走道、室外活动场地等场所。该系统火灾时受消防控制室控制,兼作火灾应急广播。10.2设置火警广播系统,扬声器主要设置于走道、大厅、会议室等场所。火警广播机房与消防控制室合用。11、火灾报警系统11.1本工程为一级保护对象,设置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系统主机设于一层消防控制室,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接地电阻≤1欧。11.2选用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其配套设施,按照《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50116-98要求,设施各项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功能。12、呼叫系统12.1本系统采用对讲分机在线编码方式,可根据要求设置对讲分机号码。12.2总线采用RVVP-5X0.5护套线,对讲分机配手持呼叫器,可进行呼叫操作。13、安全保护13.1建筑内的配电箱的设置应远离患者接触的环境,并易于操作维修。设置在公共场所的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

13.2封闭区的各类配电箱、控制箱等电气装置应设置在医疗工作区。且方便操作维修。

13.3建筑内患者可接触到的环境内的电气装置应有特殊考虑,安全坚固,防止患者受到伤害。

13.4建筑内患者可接触到的环境内的照明装置为封闭式,高度不低于2.4m,且采取崁入式或吸顶式安装。

13.5建筑内患者可接触到的环境内插座应采用安全措施。

13.6病房宜设置一般照明和夜间照明。在每个病房中,至少有一只照明灯具电源接自应急电源系统,且在进门处或护士站受控。封闭病区多人间病房一般照明宜在病房外护士方便操作的地方控制。

13.7护理单元走道应有一般照明,并有在夜间降低照度的措施第五章暖通、通风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现行的各设计规范及建筑方案:《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50736-202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23版)《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1-2005)2、暖通设计2.1该项目中采暖的形式为锅炉房集中供热,散热器采暖供回水温度为95℃一700℃。设计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23执行。2.2采暖系统型式及散热器选型本项目单独为一个系统,每组散热器供回水支管间设跨越管,并设低压阻力手动三通阀。散热器均选用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产品。2.3管道及附件设计要求直埋管道应使用整体式预制保温管道,管道及管件应符合《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和《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安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114-2000》的要求,管道连接采用焊接连接方式,焊缝坡口和焊接质量应符合相关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弯头、三通管件应采用加强弯头和加强三通。2.4管道阀门的选用管道阀门应选用优质钢制阀门,其公称直径≥DN80者采用蝶阀;<DX80可采用蝶阀或截止阀,其允许工作温度应≥950C,允许工作压力≥1.2MPa,放水管、排气管管道上的阀门,可采用蝶阀或截止阀。2.5管道系统的排气和泄水在管道系统中,每逢管段的最低点应设置泄水管管径DN25,泄水管一般设在检查井内,泄水管出口接至积水坑处;每逢管段的最高点应设置排气管,并配置相应的阀门,管径DN250。2.6直埋管道系统固定墩的设置应符合本设计的要求,固定墩采用混凝土结构,由结构专业配合施工单位出施工详图。2.7散热器宜暗装,有条件时采用地板辐射采暖。3、通风设计3.1配电室设置事故通风系统,换气次数按12次/h确定。其他设备用房设置机械通风系统。3.2卫生间通风换气依靠外窗自然通风;无外窗房间设置机械排风,通过排风竖井排至室外。3.3凡是产生有味气体、水汽和潮湿作业的用房,必须设机械排风,排气口的布置不应使局部空气滞留。3.4项目内洗涤机室、公用卫生间等应设排风;3.5其余房间排风、排烟系统,采用可开启外窗进行通风换气,开窗面积达到要求,可以不单独设置排烟系统;3.6设备用房设置排风系统,其中配电室应设置事故通风系统,事故通风按12次/h确定通风量。3.7根据统计资料,铜仁市地区7~9月最高温度月平均气温23.3度,故本项目不做空气调节设计,如果部分人有需要,可采用独立式空调。第六章消防设计专篇1、设计依据现行的各设计规范及建筑方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50116-202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2、耐火等级地下建筑为一级耐火等级,其他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3、总图专业消防3.1防火间距:各建筑物之间均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3.2消防车道:本项目由城市干道引入至德江康复精神病医院建设用地,消防车能到达每栋楼主出入口,完成建筑的消防扑救工作,满足本工程的消防要求。4、建筑专业消防4.1建筑层数及高度:综合楼5层,高度19.8米;住院康复大楼-1+5层,高度20.4m;后勤保障楼2层,高度7.2米。4.2防火分区:本工程各栋楼每层面积均小于2500㎡,每层为1个防火分区。4.3安全疏散:该项目每栋均设置有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间,疏散距离及宽度满足防火规范要求,疏散楼梯直接通至室外地坪,符合安全疏散要求。4.4防火分隔及构造:防火区间有条件的采用防火墙分隔,平时使用时需要连通的地方采用防火卷帘分隔。防火墙及防火卷帘应满足耐火极限要求。5、给排水专业消防5.1消火栓消防系统消火栓消防用水量标准: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升/秒;室内消防用水量为20升/秒,火灾时间为2小时。室内外消火栓系统采用低压制,用水量由室外给水主环管供给;在室外给水干管上每隔120米设一地上式消火栓,且消火栓服务半径不小于150米。5.2消防水箱在项目内最高处建筑屋面设18立方米高位消防水箱,满足室内消火栓前10分钟用水量。6、电气专业消防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保护对象属二级,消防控制室设置在一层。在各层设置感烟(温)探测器、消防广播、手动报警按钮。在走道、楼梯间设置消防应急照明及其消防疏散标志灯。7、通风专业消防7.1建筑内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排烟相结合的形式,保证建筑日常使用和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和生命财产安全。7.2防烟系统,根据规范要求,不具备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与医梯前室采用加压送风系统;风机放置在屋顶。8、室内装修与安全防护室内装修设计与材料选择,应符合功能部位特点和使用要求,选用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的材料与构造做法。

8.1医疗用房和住院部的地面,应根据不同功能要求,选用耐用、防滑、便于清扫、消毒的构造与材料,转角宜做成圆角,踢脚板应选用坚固耐用材料和构造做法。

8.2墙面构造做法与材料的选择,应以各功能使用要求为依据,应符合清洁、消毒的一般要求,转角宜做成圆角(R=30mm)。

8.3医疗用房和各公共部位顶棚,可采用吊顶构造,住院部病房、隔离室以及患者集中活动场所,不应采用装配式吊顶构造,不应出现可以被吊挂的构造或构件。8.4药库、中心药房、中心供应库房、食堂的库房、清洁被服库房等,均应采取防霉、防潮、防虫、防鼠等技术措施和构造措施。8.5建筑构配件应符合下列要求:病人出入门的最小净宽度应为1.0米。病房门、病人使用的盥洗室、淋浴间的门应朝外开。病房门应设长条型观察窗,玻璃选用同窗构造。病房、兴奋室和患者集中活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