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及评述-国际贸易_第1页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及评述-国际贸易_第2页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及评述-国际贸易_第3页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及评述-国际贸易_第4页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及评述-国际贸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毒商学院毒商学院SehnoLofliiuticcandBusinessShanghaiNormalUniversity论文题目: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及评述课程名称: 国际贸易指导老师: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完成年月:目录TOC\o"1-5"\h\z\o"CurrentDocument".引言 3\o"CurrentDocument".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及评述 3\o"CurrentDocument"古典贸易理论 3\o"CurrentDocument"重商主义 3\o"CurrentDocument"绝对优势理论 3\o"CurrentDocument"比较优势理论 4\o"CurrentDocument"新古典贸易理论 4\o"CurrentDocument".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 5\o"CurrentDocument"时代背景 5\o"CurrentDocument"主要挑战 5\o"CurrentDocument"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贸易发展 5\o"CurrentDocument"制造业、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 5\o"CurrentDocument"区域贸易发展 5\o"CurrentDocument".新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及评述 6近代国际贸易理论 6\o"CurrentDocument"偏好相似理论 6\o"CurrentDocument"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6\o"CurrentDocument"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7\o"CurrentDocument"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趋势 7\o"CurrentDocument".结语 8\o"CurrentDocument"参考文献 9摘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史已经超过了200多年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了变革和创新,理论也在逐渐演变过程中。国际贸易理论发展过程中不断的结合时代背景和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了创新变革,更好的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本文将结合所学知识和已有文献研究,对国家贸易理论发展和现状进行回顾和分析。关键词:比较优势;要素禀赋;国家竞争优势.引言国际贸易理论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经历了古典、新古典到近代、当代的国际贸易理论演变过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已经逐渐不适应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现在更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指导国际贸易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及评述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包括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诞生后将近200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以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理论为其发展的指导理论。古典贸易理论18世纪中叶,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重商主义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观点,也称贸易差额论,其核心是追求贸易顺差。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即金银,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而获得金银的主要渠道就是国际贸易。通过奖出限入求得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家就会富裕。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在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将绝对优势理论进一步发展,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古典贸易理论主要是建立在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之上,假定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以国家确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生产为前提,通过优势产品带来的巨大利润来弥补劣势产品造成的损失,从而获取经济效益,古典贸易理论就是最直接的运用收入大于支出的经济思想指导国际贸易。新古典贸易理论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观点。随后,他的这一论点被其学生伯尔蒂尔•俄林所充实论证,进一步的发展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所以这一理论又称为H-O理论,标志着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产生。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供求关系不同,导致两国间要素的价格差异,而投入要素价格的差异导致两国商品生产成本的差异,生产成本的差异形成不同国家商品的价格差异,进而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贸易可以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优势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在H-O理论中,俄林将贸易模式进一步表述为:一国出口的应该是那些密集地使用本国较为丰裕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是那些需要在生产上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因此,其结论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一样,认为自由贸易对于各个贸易参加国都是有利的。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贡献在于进一步丰富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用总体均衡的方法探讨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在H—O理论中,劳动不再是唯一的投入,但生产的技术条件及规模报酬仍然不变。要素禀赋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曾经在很长时期内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理论。不论是古典贸易理论还是新古典贸易理论都承认参加自由贸易对于国家的发展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绝对优势理论”到“比较优势理论”,进而到H-O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一直遵循着完全竞争、报酬不变、同质产品等古老的假定。总体看来,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没有脱离比较优势的理论框架。.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时代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其经济地位显著提升,并跻身国际贸易主流,在这一时期,世界格局也发生了较大转变,这大大促进了贸易理论的萌生,直到二战,世界格局受到冲击,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在新形势下已经不能够起到指导国际贸易行为的作用,促使符合现代发展需求的新的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主要挑战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贸易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论和生产要素禀赋论,是提倡以垂直贸易为主的,即在不同的发展情况的国家进行贸易交换,也就是就是垂直贸易。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的舞台上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这种主导地位一直持续到现在。这种发达国家主导的水平贸易需要新的观点最为理论支撑。制造业、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制造业在战后的发展是迅速的,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制造业的分工更精细化,很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进行明确分工。同时,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生产链也在全球分工中形成。最终导致战后制造业内部贸易与公司内部贸易有显著的增长,这种贸易理论和传统贸易理论是不相符的。区域贸易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全球贸易超过一半是在区域经济贸易基础上发展的,全球经济贸易和区域经济贸易的发展存在很大区别。传统的全球范围的国际贸易理论无法对这些内部贸易增长模式进行解释。.新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及评述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于1953年发表了《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美国资本地位审查》论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对美国200个产业1947年和1951年投入产业和贸易数据进行分析。美国作为世界上资本最丰裕的国家,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应该得出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结论。然而检验的结果却令人震惊,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反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要素禀赋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里昂惕夫悖论虽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观点,但它对原有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引发了对国际贸易主流思想的反思,推动了二战后新的国际贸易理论的诞生。这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国际贸易的新现象进行研究,从而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偏好相似理论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在《论贸易和转变》一文中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第一次从需求方面寻找贸易的原因。他认为,要素禀赋学说只适用于解释初级产品贸易,工业品双向贸易的发生是由相互重叠的需求决定的。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重叠需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条件,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若是越接近,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平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就可能很少,贸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原因。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雷蒙德噬农将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技术进步结合起来阐述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1966年他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指出,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产品生命周期有密切关系。这一产品生产的国家转移理论,假设国家间信息传递受到一定的限制、生产函数可变以及各国的消费结构不同,指出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生产要素的需要是不同的,而不同国家具有的生产要素富饶程度决定了该国的产品生产阶段和出口状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比较优势论与资源禀赋论动态化,很好地解释了战后一些国家从某些产品的出口国变为进口国的现象。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这一理论,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这一微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弥补了比较优势理论在有关问题论述中的不足。波特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与行业的竞争优势,一国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形成有赖于主导产业具有优势,关键在于能否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源泉就是国家是否具有适宜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基本因素、两辅助因素模型”中,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政府、机遇都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波特根据以上各大要素建立了钻石模型,说明了各个因素间如何相互促进或阻碍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从发展阶段来看,一个国家优势产业的发展可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即生产要素推动阶段、投资推动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该理论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和贸易格局进行了理论上的归纳总结。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趋势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以满足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也在不断发展,出现了新的贸易形式和一体化的区域经济,进而研究出了一体化贸易理论等。以前是从产业内贸易角度开始研究的,是宏观角度,当前是从某一个贸易现象、贸易主体角度研究的,是微观的。这些新理论整合和补充了传统贸易理论以及新贸易理论,还促使其研究更加的微观和细致。其次,以前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基础是静态的理论假设,当前的研究以实际动态的贸易现象为基础,更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从21世纪开始,学者在研究国际贸易理论时,对历史因素、运输因素、变动的要素等进行了综合考虑,所以研究的也更加细致和微观。.结语回顾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国际贸易理论与市场发展矛盾的变化过程。国际贸易理论并非永久固定的,再考虑到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和发展,目前,国际贸易理论也不能完全满足国际贸易的形势。所以,我们应秉承发展的眼光,科学评判国际贸易理论,正确认识变化情况,对贸易发展理论进行创新和探索,以更好的促进世界贸易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参考文献[1]陈嘉威.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思路及新趋向[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129.[2]张茜.浅析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动因[J].新经济.2015(20):28.[3]段生应.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思路及新趋向[J].青年时代.2015(2):32.[4]马天元.当前国际贸易及理论发展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5(24):1-2.[5]夏万良.关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5(2):13.[6]唐若菲.国际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