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讲义大纲(第四章)_第1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讲义大纲(第四章)_第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讲义大纲(第四章)_第3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讲义大纲(第四章)_第4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讲义大纲(第四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6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的理论内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基本经验,认识到,上世纪中叶,在我国进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教学内容: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新民主主义社会从何时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但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2、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经济上的特点: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它包括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成份的合作社经济、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1)国营经济。(2)合作社经济。(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4)农民和手工业者个体经济。(5)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份中,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成份是社会主义经济。在政治上的特点: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在文化上,实行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属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应该分两段来看1949—1952年,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大众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1952—1956年即土地改革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过渡时期总路线酝酿和最后确定的过程(1)实现革命转变的理论构想马克思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哥达纲领批判》)恩格斯说:“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绝不会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法德农民问题》)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理论的基本要点:基本经济形式是资本主义、小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主要任务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体方式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剥夺剥夺者”;通过合作社的形式使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实际:第一、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第二、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逐步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和条件;第三、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第四、时间上估计经过15年左右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之后,才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毛泽东在1948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即在过渡的时间上,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一般估计为15年到20年时间;在转变条件上,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即先建设后改造的思想。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性质:一方面,官僚资本是买办资本,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官僚资本是垄断资本,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没收官僚资本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及时地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际上在土地改革进行的同时便已开始。中共中央于1951年底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要求在完成土地改革的地区试行。到1952年底,全国已有40%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并建立了3600多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调整工商业过程中,对私营工商业采取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方式,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过三年的时间,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952年夏秋之交,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三个重大变化,这三个变化使毛泽东作出新的理论思考和决策。第一个变化: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完成。经济战线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一书中曾对此有评价:“金融市场上的银元斗争,是民族资产阶级中的投机资本同我们的初次较量”。“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来,在经济斗争中需要有政治、法律手段配合,才能充分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上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1页。)第二个变化:国营工商业和私营工商业的产值比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与1952年工业总产值构成:全民所有制经济:26.2%↑41.5%;公私合营经济:2.2%↑13.7%;集体经济:0.5%↑3.3%;私营经济:48.7%↓30.6%;个体经济:23%↓20.6%。第三个变化:在土改后的农村出现了互助组。土改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大约有3.1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关系。土改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两种:一种是个体经济积极性,一种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毛泽东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同他对于国际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也密不可分。他估计,世界战争大体上十年到十五年打不起来,争取十五年不打仗是可能的。毛泽东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还同他对当时社会阶级状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直接相关。他说:“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在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1952年9月24日即改造与建设并举的思想。中国共产党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一是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是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5月,毛泽东对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所写《资本主义工业中的公私关系问题》的批语中明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53年12月,毛泽东审查和修改了中宣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形成了党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表述。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实质(1)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注意这里提到了两个“逐步”。(2)主要内容和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人们习惯称之为"一化三改"。"一化"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建设与改造并举、发展与变革同行。建设是发展生产力,改造是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脚点都是一致的。(3)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主体两翼”"一化"和"三改"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建设与改造并举,把国家的工业化与社会主义的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发展与变革同行,在变革生产关系中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54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元旦社论”:“在发展国民经济中,我们必须努力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工业,把现有的社会主义工业扩大起来,办得更好;我们必须努力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造。这两方面的任务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要过渡到社会主义,没有主体当然不行,没有翅膀也不行。”3、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1)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毛泽东说:“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反映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没有工业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旧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只占26.6%。正如毛泽东所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更不用说重型和精密机器和现代化的国防。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的必然要求。资本主义经济的两重性: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加以利用);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加以限制)当时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一是力量弱小,没有能力担负起实现中国工业化的重任。二是畸形发展,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加剧。在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私人资本主义唯利是图、不利于国计民生的的一面暴露出来,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矛盾日益突出。“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就说明了这一点。中国不能在资本主义道路上谋求工业化,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3)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使全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中国的工业化是不可能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现的。只有组织起来,实现合作化,才能发展农业生产,使农业适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要求。4、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基本的经济条件。国营经济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其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没收垄断旧中国经济命脉的官僚资本,二是接收帝国主义的在华企业,三是原革命根据地的公营经济。第二,我国农民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在生产资料不足,生产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刚刚分得土地的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农、下中农,为了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避免两极分化,为了满足工业化的需要,只有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因此,当时我国农民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积极性。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实际上已经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到社会主义改造的轨道。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援助,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形势开始缓和,这都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条件。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指通过互助合作的途径,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底,以发展互助组为中心,同时试办初级社。第二阶段,1954年到1955年上半年,是初级社在全国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是农业合作化高潮阶段。1955年7月,毛泽东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9月,毛泽东又主持编辑了《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并为该书写了两篇序言和104篇按语。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至此,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形成高潮。三种过渡形式的比较(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政策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使农业合作化进程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由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逐步过渡,使农民容易接受。到1956年底,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占87.8%。此外,在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少数民族地区,约有90%的农户和85%的牧户加入了合作社。至此,农业合作化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改造小农经济的理论同我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中国农村在稳定的气氛中完成了从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动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转变,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合作化的同时,也以基本相同的方式,完成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指经过合作社的形式,把个体手工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对手工业和其他个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步骤和形式是从供销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底,全国共组织了10万个手工业合作社,入社社员占全部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2%以上,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针和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指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赎买的定义:国家有代价的变革资本主义所有制,是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将私营企业收归国有,代价就是让资本家从其经营的企业中获取一部分利润。关于和平赎买的好处——三个方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关于和平赎买的依据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而不是像对官僚资本那样采取没收政策,是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设想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民主革命时期,它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二是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三是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四是逐步实施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政策的成功实践,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设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发展。(2)过渡形式和改造步骤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得以实现的。什么叫做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的资本主义经济,其性质取决于所在国家的性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它是一种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国家资本主义分为初级形式与高级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3年底以前,实行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将它们纳入国家计划轨道。资本家支取的利润约占企业盈余的四分之一左右。第二阶段:1954至1955年下半年,实行单个企业公私合营阶段。私营企业利润分配实行"四马分肥"原则,即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基金、企业资方红利四方面进行分配;由国家派遣干部参与管理企业。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掌握了领导权、生产资料变为公私共有、工人已开始成为企业主人。第三阶段:1955年冬至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即按行业,不分企业大小同时实行公私合营。资本家将生产资料交给国家,国家通过清产核资定股给资本家支付定息。即把资本家所有的生产资料估价,折成股份,国家每年按股份给资本家固定的利润,以定息的形式支付,其余利润由国家支配。资本家定息一直拿到1966年。1956年私股24亿元,年息5厘(5%),10年间每年定息1.2亿,加上“四马分肥”的股息红利,以及付给资本家的高薪,总共支出32.5亿。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支配权完全属于国家、生产经营直接纳入国家计划,因而基本上是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到1956年底,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行了公私合营。至此,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社会主义改造围绕工业化这个中心任务进行。建设和改造并举的结果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到1956年,“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到1957年,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我国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已初步形成。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采取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方法: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步骤: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的形式:加工费——“四马分肥”——定息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第一步:把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第二步:由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企业。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用和平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三大改造都是以和平的方法完成的:运用和平的方法、合作化的途径改造小农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我国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党和国家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使得农业合作化运动能够以和平的方式完成。手工业与农业相似:采取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剥夺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但是剥夺的方式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和平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和平赎买的设想,认为这是最好不过的办法。通过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分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以和平的、赎买的方法来完成,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是无偿地、而是有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在把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同时,对农民和小手工业者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使之成为先进的、有理想、有文化、有技术的社会主义集体劳动者。在把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同时,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政治上给予“选票”;生活上给予“饭票”;工作上给予安排,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人员。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记者曾采访荣毅仁,记者直率地问:“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他是前国家副主席,2005年去世。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三大改造后期存在的缺点错误主要是:195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已告基本完成,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如同任何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一样,这个运动在后期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不足,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总的来说,社会主义改造总体上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当然搞得更稳一些,可能更好一些,但这不是方向路线问题,是方法步骤的缺点。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社会主义改造搞得是否成功,要以它对社会生产力是否起促进作用作为衡量的标准。1953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9.2%;农业和家庭副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5%。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了42.8%,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长了30%。中共中央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邓小平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江泽民说:“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衔接、不可或缺的环节。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两者的方向、目标和要求,都是一致的,都体现中国共产党人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品质。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绝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盘否定。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缺憾的弥补,对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某些失误的纠正。把当年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并且做得更好。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到1956年,在国民经济中,国营经济占32.2%,合作社经济占53.4%,公私合营经济占7.3%,个体经济由71.8%降到7.1%,私营经济由6.9%下降为0.1%。总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已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2、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重要成果是制定了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