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1980年遗传学发展十年大事记_第1页
1970~1980年遗传学发展十年大事记_第2页
1970~1980年遗传学发展十年大事记_第3页
1970~1980年遗传学发展十年大事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李必湖在海南三亚南红农场附近一块沼泽地发现了普通野生稻的一株自然雄性不育(花粉败育)株中,经鉴定为“野败”雄性不育基因类型。胡含等人开始普通小麦花药离体培养的研究,翌年4月首次诱导小麦花粉植株成功。全国各地的综合性大学和农、林、医、师等高等院校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都以自编的讲义,陆续开设起遗传学课程或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或遗传学专业或进修班。美国分子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史密斯(H.O.Smith,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首次分离得到II型限制性内切核酸酶。Khorana体外完整合成了tRNA。美国病毒学家特明、美国病毒学家巴尔的摩发现了“逆转录酶”,揭示了生物遗传中存在着由RNA形成DNA的过程,发展和完善了"中心法则”。年美国微生物遗传学家内森斯使用II型限制性内切酶首次完成了对基因的切割。由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创办、郭沫若题写刊名的《遗传学通讯》正式发行。1975年该杂志改名为《遗传与育种》,定位于科普刊物;1979年正式改名为《遗传》,定位于中级学术刊物。英国生物学家布伦纳、美国生物学家霍维茨、英国生物学家苏尔斯顿发现关于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的基因调节现象。年中国科学院在海南召开有全国71个单位,143名代表参加的“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稍后出版的论文集中,收录了包括当时我国正在开展并取得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水稻、小麦、烟草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倍数性育种、作物辐射育种的技术和方法的研究论文57篇。鲍文奎主持选育成功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在高寒山区贵州威宁县试种获得成功。卢惠霖正式组建了遗传研究室,选择医学遗传学作为研究方向,带领助手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染色体显带技术,并结合临床开展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工作。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议上,裴新澍作了《关于杂种优势与雄性不育的理论分析》的报告,提出了植物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的“亲缘生态理论”。贝格(P.Berg,198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离体条件下首次用EcoRI切割入噬菌体和SV40猿猴病毒DNA分子,实现了DNA体外重组。Jackson首次进行了DNA分子克隆。巴基斯坦裔美国生物化学家霍拉纳合成了含有77个核苷酸的DNA长链,1976年又合成了第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基因--共有206个核苷酸的DNA长链。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科恩、美国生物化学家博耶合作完成了将两种不同基因拼接的复合基因引入细菌的实验,并申报了第一个基因重组技术专利。依照“亲缘生态理论”,杂交水稻的研究僵持多年后,终于有了新的突破。颜龙安最先选育出“珍汕97”野败籼型的不育系和保持系;张先程最先选育成功野败籼型的恢复系IR24[60。至此,我国野败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基本完成配套,并选配出强优势组合。韩安国报告了利用胎儿绒毛细胞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的初步研究,其价值在于提供了可用于产前诊断的新选择。这是一项有广泛而具深远国际影响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夏家辉在世界上首创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的75r烤片法。Boyer和Cohen构建了第一个可用质粒pSC101和R6-3在EcoRI酶切重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产生抗Tc及Neo的菌落,标志着基因工程从此诞生。年中国遗传学界的遗传专业高级学术刊物核心刊物《遗传学报》,由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创办发行。吴仲贤受农业部委托,在东北农业科学研究院举办《数量遗传学》和《现代育种》培训班,第一次在国内向猪育种工作者介绍数量遗传学基本知识和现代育种理论。沈善炯等在缺乏基础又极端困难条件下,以自身固氮细菌克氏肺炎杆菌为模式,开始研究固氮nif基因组的精细结构和nif基因的调节。通过三年的艰苦实验,证明nif基因呈一簇排列,否定了当时国外科学家认为基因间有“静止区”的观点。年曾溢滔将他在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进行的已长达10多年的血红蛋白研究工作,整理成“异常血红蛋白生化遗传的研究”论文,在《中国科学》上发表。这是一项具有国际前沿性的研究。安微省安庆地区克汀病防治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对地方性克丁病高发等遗传流行病,进行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调查研究。在大别山地区先后共检查24万人次,发现115种单基因疾病、染色体病和一些先天性疾病;在全国首次组织了近亲婚配及遗传标记物的检查,对一些病种计算出群体发病率及基因频率。《青年自学丛书:作物遗传育种知识》出版发行。该书以通俗浅显的笔调,主要介绍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与育种、数量性状的遗传、杂种优势等遗传学原理和应用方法。Southern发明了凝胶电泳分离DNA的方法,以及DNA原位杂交技术,为DNA检测奠定了基础。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发明了确定RNA和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技术。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吉尔伯特发明了DNA碱基的快速分析方法。德国免疫学家克勒、英国生物化学家米尔斯坦合作开发出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巴尔的摩(D.Baltimore)、杜尔贝科(R.Dullbecco)、特明(H.M.Temin)发现肿瘤病毒与细胞遗传物质的相互作用年方宗熙建立了海带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单海一号”海带单倍体新品种,这是我国褐藻遗传育种领先于世界同类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夏家辉等在对鼻咽癌淋巴母细胞株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中,发现了一条与鼻咽癌相关的组分明确的标记染色体。当时的《遗传与育种》杂志连续发表季道藩主讲的《遗传学基础知识讲座》12讲。之后,该讲座讲稿补充改编为《遗传学基础》一书出版发行。蔡旭等编写《植物遗传育种学》出版发行。该书近90万字,上篇为植物育种的遗传学基础理论;下篇总结了当时植物育种所取得的成就,介绍了各种育种方法。Varmus发现原癌基因。年吴仲贤教授编著的我国第一部数量遗传方面专著《统计遗传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数量遗传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邀请全国部分从事遗传研究和教学的专家和教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遗传学规划座谈会,会上就国内外遗传学发展的展望和如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进行了讨论,并初步制定了规划(草案)。沈善炯等的“GeneticanalysisofthenitrogenfixationsysteminKlebsiellapneumonia”(“克氏肺炎杆菌固氮系统的遗传学分析”)之论文在《中国科学》发表74,]得到国际研究固氮基因权威学者布里尔(WinstonBrill)的高度评价,为我国的固氮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F.Sanger等提出酶法和G.Maxam等提出化学降解法测定DNA序列。Itakura人工生产生长抑素,第一次实现了真核生物的基因在原核细胞内的表达。吉尔伯特首次用基因工程方法使大肠杆菌合成胰岛素和干扰素。罗伯茨和夏普发现真核生物中的断裂基因,共享了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美国生物化学家博耶利用DNA重组技术产生出人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因子。年3月,李汝祺、祖德明、许运天、李继耕、吴鹤龄、钟志雄、邵启全、黄鸿枢、方宗熙、李竞雄、施履吉、鲍文奎、徐冠仁、童第周、谈家桢、奚元龄、胡含、薛禹谷、邓炎裳(按发起人签到顺序)等19人,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遗传学会发起人会议。10月,来自全国各地的230名遗传学工作者在南京聚会,庆祝中国遗传学会正式成立。李汝祺在开幕词中号召全国的遗传学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团结,共同担负起发展我国遗传学的重任。大会收到植物遗传和育种、人类和医学遗传、动物遗传、微生物遗传育种以及分子遗传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论文共200余篇,经过审查有153篇编入《论文摘要专辑》(见《遗传学报》1979年第1期)中。大会经过民主协商,选举产生了以李汝祺为理事长,谈家桢、祖德明、金光祖、钟志雄、胡含、卢惠霖、沈善炯、奚元龄、方宗熙为副理事长,邵启全为秘书长,吴旻、吴鹤龄、李致勋为副秘书长,共70位理事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决定建立中国遗传学会办公室,安锡培为秘书。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遗传学会章程。中国遗传学会的成立,是全国遗传学工作者盼望已久的大喜事,是被称为在中国遗传学发展史上,真正具重大转折意义的一次会议。Berget发现断裂基因。阿尔伯(W.Arber)、内森斯(D.Nathans)、史密斯(H.O.Smith)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奥尔特曼和美国化学家切赫分别发现了RNA具有酶的生物催化功能Sanger发现重叠基因。博特斯坦一一RFLP引发了连锁组的分子定位时代。年加拿大生物化学家史密斯发明能够重新编组DNA的定点突变技术一“寡聚核苷酸定点突变法”。年刘易斯在果蝇发育基因的作用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获得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瑞士和美国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