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有答案_第1页
专题四有答案_第2页
专题四有答案_第3页
专题四有答案_第4页
专题四有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A.耕作 B.米矿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2013高考真题)(2013•北京文综-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结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考点】中国古代城市、科技;工业革命、斯大林模式1.A、1.A、B、D选项的史实正确,但C史实与结论C史实与结论能够形成相对准确的逻辑关系。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能够形成相对准确的逻辑关系。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答案】C2.(2013•重庆文综-32.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记忆和运用能力。 “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排除 A;中造纸术出现于西汉,“蔡侯纸”是东汉时蔡伦发明的纸排除 B;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排除Db【答案】C3.(2013•山东基能-193.发明火药密切相关的活动是( )CC.铸造 D.炼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火药发明的理解。火药发明是在唐朝中期;但是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方士道士炼“仙丹”从战国到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于神仙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究始于古代炼丹术。方士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故答案D符合题意。答案】D4.(2013•4.(2013•海南单科7)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九章算术》D.《石氏星表》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解析】考查科技书籍的成书时间,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排除A;《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解析】考查科技书籍的成书时间,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排除A;《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排除B;《石氏星表》成书于唐,排除D;《九章算术》成书于汉,故选C。答案】5.20135.2013•北京文综•37)(34分)计时记时——纪史材料一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 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1)概括材料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 (2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6分)考点】综合考查古代希腊、中国历法;1)问“特点”从材解析】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知识运用以及归纳概括能力。第(料信息看出: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纪年。“历史状况”主要是因为古代世界各地彼此1)问“特点”从材答案】(1)特点:没有通行、统一的纪年方式。(2分)历史状况:当时各区域政治分裂,邦国林立;2历史状况:当时各区域政治分裂,邦国林立;2分)经济交流范围相对狭小;(2分)文化发展相对多元。(2分)社会缺乏对统一纪年的需求。6.(2013•海南单科•26)(126.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6分)【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解析】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第一问对材料的概括天文历法的表现, 第二问说明影响古代天文学的因素,注意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去概括和说明。【答案】(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 (《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6分)【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解析】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第一问对材料的概括天文历法的表现, 第二问说明影响古代天文学的因素,注意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去概括和说明。【答案】(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 (6分)(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 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6分)1.(2013•四川文综-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解析】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写意性”的限制条件。中国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其中最具有写意性的是草书。选项A属于行书,B属于隶书,C属于篆书,D属于草书。故答案为D。【答案】D2.件。中国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其中最具有写意性的是草书。选项A属于行书,B属于隶书,C属于篆书,D属于草书。故答案为D。【答案】D2.(2013•江苏单科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楷体汉字执王臣劓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甲骨文-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考点】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演变。【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题干图片文字比较可知,甲骨文与现代的文字具有某些相似之处,故D正确。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可识读的文字,楷书之前是隶书、小篆,故 AC表述有知识性错误,楷书工整规范,故B表述错误。【答案】D根据印面形式划分,3.(2013•山东基能•18)印章是在方寸之间进行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品。根据印面形式划分,3中的阴文印钤盖出的印拓3中的阴文印钤盖出的印拓应是( )【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答案】 【答案】 C【解析】因为阴文印的文字是凹陷下去的, 印泥粘在文字的周围,因此文字周围带有印泥,C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答案】C4.(2013•山东基能-72)图154.甲骨文金文小篆甲骨文金文小篆5.图15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5.图15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解析】根据所学到目前为止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合题意。【答案】ABD故C项错误。故答案ABD(2013•海南单科-3)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1.【解析】篆书之后是隶书,1.【解析】篆书之后是隶书,A是篆书;B是楷书;C是隶书;D是草书。故选C。(2013•山东基能•18)印章是在方寸之间进行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品。 根据印面形式划分,【答案】【答案】D【答案】【答案】C字凹陷下去的印章称为阴文印,文字凸起的称为阳文印。图3中的阴文印钤盖出的印拓应是( )II字凹陷下去的印章称为阴文印,文字凸起的称为阳文印。图3中的阴文印钤盖出的印拓应是( )II【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解析】因为阴文印的文字是凹陷下去的, 印泥粘在文字的周围,因此文字周围带有印泥,C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答案】C1.(2013•全国新课标卷n文综-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并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这是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选择项。

2.(2013•山东基能-17)我国有许多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名人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以下对联与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一一诸葛亮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一一屈原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一一欧阳修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一一杜甫【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诗词的理解。 A项“一诗”指的是《梁父吟》,2.(2013•山东基能-17)我国有许多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名人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以下对联与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一一诸葛亮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一一屈原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一一欧阳修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一一杜甫【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诗词的理解。 A项“一诗”指的是《梁父吟》,表”是指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前后《出师表》,“三分鼎”指的是天下三分,“万古千秋五丈原”是融合了时空观念对诸葛亮和五丈原的赞语;B项是佚名题滁州醉翁亭,是为了纪念欧阳修;C项是郭沫若先生的对联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为世人所推崇;D项是乾隆时期举人,任刑部右侍郎的秦瀛(1743—1821)为屈子祠写的一联很有名:联语嵌屈原的作品《招3.魂》、《九歌》、《呵壁》(即《天问》),作者即赞美了屈原崇高的品德,又凭吊了屈原自沉的汩罗江。故答案A符合题意。【答案】A(2013-海南单科-4)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1.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解析】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讲宫女给士兵写情书,皇帝成全士兵和宫女,思想风气比较开放和自由,故选 D1.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解析】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讲宫女给士兵写情书,皇帝成全士兵和宫女,思想风气比较开放和自由,故选 D。佛教因缘观念不是故事的主题,排除达并非爱情,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的兴衰,排除C。A。材料所表(2013-全国新课标卷n文综-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考点】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的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断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表现奸诈多疑;蓝色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选择B项。答案】B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1.(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③B.①②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解析】①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③朱熹创办私学,书中虽未明确提及,但根人民版教材的“学习思考”得知,他的学说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从而可知他不可能在“官学”培养人才。朱熹曾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场所招徒讲学。④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做过马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