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页共25页《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比拟阅读答案〔锦集9篇〕篇1:《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比拟阅读答案《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比拟阅读答案【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那么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4分)(1)上下一白()(2)从武林门而西()(3)即棹小舟入湖()(4)取道……石径塘而归()2.以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才一举头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②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②二者不可得兼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4.下面分析^p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那么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那么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照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篇2: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阅读答案【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那么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篇3: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阅读答案5.解释以下加粗的词语。(4分)(1)上下一白()(2)从武林门而西()(3)即棹小舟入湖()(4)取道……石径塘而归()6.以下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才一举头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②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②二者不可得兼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8.下面分析^p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那么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那么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照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篇4: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阅读答案5.(4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1)全(2)往西走(向西去)(3)就,便(立即,马上)(4)回去(回来)6.(3分)D(得到A.①消失②绝妙的,到极点的B.①抬起②发动C.①来得及②和)7.(6分,每句2分,【关键词】:^p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大约好似《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于此的人啊!)(3)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8.(3分)B(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附译文: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美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场,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小修过去住的僧房。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欣赏。到了十九日,收到了陶石篑的请帖,第二天早上,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篇5: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单独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快乐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湖心亭看雪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2、俱:都。3、绝:消失。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开场。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6、拏:通“桡”,撑(船)。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10、惟:只有。1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12、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细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13、而已:罢了。14、毡:毛毯。15、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16、拉:邀请。17、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一说,快乐地,兴奋地。18、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19、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20、及:等到。21、舟子:船夫。22、喃喃:低声嘟哝。23、莫:不要。篇6:《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比照阅读《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比照阅读【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那么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5.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4分〕〔1〕上下一白〔〕〔2〕从武林门而西〔〕〔3〕即棹小舟入湖〔〕〔4〕取道……石径塘而归〔〕6.以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才一举头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②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②二者不可得兼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8.下面分析^p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那么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那么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照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答案:5.〔4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1〕全〔2〕往西走〔向西去〕〔3〕就,便〔立即,马上〕〔4〕回去〔回来〕6.〔3分〕D〔得到A.①消失②绝妙的,到极点的B.①抬起②发动C.①来得及②和〕7.〔6分,每句2分,【关键词】:^p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大约好似《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于此的人啊!〕〔3〕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8.〔3分〕B〔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附译文: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美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场,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小修过去住的僧房。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欣赏。到了十九日,收到了陶石篑的请帖,第二天早上,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篇7:《湖心亭看雪》与《初至西湖记》的比拟阅读《湖心亭看雪》与《初至西湖记》的比拟阅读都是属于写景的文章,《湖心亭看雪》与《初至西湖记》有什么不同呢?请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并答复以下问题。张岱《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袁宏道《初至西湖记》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那么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1)上下一白()(2)从武林门而西()(3)即棹小舟入湖()(4)取道……石径塘而归()2.以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才一举头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②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②二者不可得兼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4.下面分析^p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那么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那么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照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答案1.(1)全(2)往西走(向西去)(3)就,便(立即,马上)(4)回去(回来)2.D(得到A.①消失②绝妙的,到极点的B.①抬起②发动C.①来得及②和)3.(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大约好似《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于此的人啊!)(3)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4.B(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附译文: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美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场,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小修过去住的僧房。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欣赏。到了十九日,收到了陶石篑的请帖,第二天早上,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篇8:《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选段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段二】薛谭①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旨,于一日遂辞归。秦青乃饯于郊衢,抚节②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①薛谭、苏青:传说中的两位歌唱家。②节:古代乐器名,用竹编成,形状像箕,上合下开,可拍打成声,调整音乐的'节奏。11、以下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2分〕A、余一小舟B、渔人甚异之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薛谭乃谢求反1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2分〕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⑵秦青乃饯于郊衢译文:13、两选段皆采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或对西湖奇景,或对歌唱家的歌声进展了描绘。请选择其中一选段,予以简要分析^p。〔4分〕答:阅读答案:11、答案:B评分:2分。12、答案: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痴的人呢!〔后半句译成“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也可〕⑵秦青于是在城郊大道旁为他饯行。评分:共2分。每题1分。其中,第1小题【关键词】:^p“似”译对,句子根本意思、句序对即可;第2小题【关键词】:^p“饯”译对,句子根本意思、句序对即可。13、答案例如:例如一:在选段一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句用清幽淡雅的笔调,将西湖的风光与天、云,与周围的山、雪、亭、人等交融在一起,正面描写出了其唯美壮阔的特点,显示了作者对物、人、天地关系的理解;在这之前,作者冒雪黑夜前往西湖赏景,后偶遇两位金陵人一起同赏美景,假设逢知己般快乐,这是对西湖风光之美的侧面衬托。两相结合,让人对西湖雪景充满了向往。例如二:选段二中,“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用听觉和视觉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正面描绘了秦青高亢且满含情感的歌声及其强大的感染力。其后,再用开场自以为是而后“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的薛谭言行侧面表现了歌唱家秦青歌艺之高超。正侧结合,更加突出秦青歌艺。评分:共4分。其中,从文中找到正面、侧面描写的句子2分,结合文句予以分析^p2分。篇9:湖心亭看雪阅读及阅读答案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问题一:6.以下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B.是日更定矣问今是何世C.问其姓氏望其旗靡D.强饮三大白而别乃记之而去7.解释加点词。(4分)①余孥一小舟②见余大喜③及下船④客此8.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风光。(5分)9.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思念故国的淡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 2024年12月英语四级考试真题和答案及解析
- 某著名企业云整合营销传播方案
- 2025年药品质量认证与国际标准变革趋势研究报告
- 2024安全员理论考试各版本
- 2025年功能性饮料在足球赛事中的市场推广策略研究
- 2023护本医院感染控制理论教学大纲
- 2023年经济学说史知识点姚开建第二版
- 第二章 有理数的计算 单元测试卷(含部分解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2025年度进口家电产品销售代理合同模板
- 集控中心培训管理制度
- PPP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和管控措施
- 2025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风险管控考试题及答案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学案新人教版
- 2025年茶艺师高级技能考核试卷:茶艺设备维护与操作试题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有理数(含答案)
- 【艾青诗选】批注
- 《能源法》重点内容解读与实务应用
- 2025年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