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第八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修改后_第1页
《预防医学》第八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修改后_第2页
《预防医学》第八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修改后_第3页
《预防医学》第八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修改后_第4页
《预防医学》第八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修改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CONTENT目录一二三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医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四伤害的预防与控制PART01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0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02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0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染源(reservoirofinfection)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它包括:1.病人2.病原携带者3.受感染的动物0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播途径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在侵入新的易感者之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媒介物,例如空气、水、土壤、食物、手、蚊子、苍蝇及日常生活用品等,参与病原体传播的媒介物称传播因素。0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1)经空气传播:可分为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三种形式。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传播机制易于实现,病人常为传染源周围的易感者,病例常连续发生,若易感者集中,可导致疾病爆发或流行;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一般冬春季多发,间隔几年发生一次流行(如流脑每隔8~10年流行一次);③儿童多发;④地区分布或传播非常广泛,常呈全球性分布,发病率高;⑤流行强度与人口密度、人口流动有关。0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2)经水传播:它包括两种传播方式:①经饮水传播②经疫水传播经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点:①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②在水源经常受到污染处病例终年不断③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异④常用污染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0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3)经食物传播:经食物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病人有食用含有病原体食物的病史,不食者不发病;若系一次大量污染,可致爆发或流行;停止食用该食物后,疫情可平息;多发生于夏秋季,一般不形成慢性流行;与经水传播相比,患者的潜伏期较短,临床症状较重。0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4)经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有两种方式:①直接接触传播②间接接触传播经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病例多呈散发,可形成家庭或同室内成员间的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流行过程缓慢;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和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病例多发;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和严格消毒可减少病例的发生。0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5)经节肢动物传播:其传播方式有两种:①机械性传播②生物性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点:①地区分布明显②有一定的季节性③有些疾病具有职业特征④其发病率与特定节肢动物媒介密度呈正相关0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6)经土壤传播:经土壤传播疾病的意义大小主要取决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人与土壤接触的机会与频度以及个人卫生习惯等。0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7)医源性传播:一般分两类:①易感者在接受治疗、预防及各种检测试验时,因使用污染的器械、针筒、针头、导尿管等而感染某些传染病。②生物制品单位或药厂生产的生物制品或药品受污染而引起疾病传播。0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8)垂直传播:是指病原体由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又称母婴传播。垂直传播包括以下三种形式:①经胎盘传播,是指孕妇体内的病原体经胎盘血液使胎儿感染。②上行性传播,是指病原体经孕妇阴道通过宫颈口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感染。③分娩引起传播,是指分娩时胎儿通过严重污染的产道所致的感染。0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易感的程度。

1.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1)新生儿的增加;(2)易感人口的迁入;(3)免疫人口的死亡;(4)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2.影响人群易感性下降的主要原因:(1)预防接种;(2)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3)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02传染病的防制措施预防性措施防疫性措施02传染病的防制措施预防性措施

1.经常性措施(1)开展针对传染病的健康教育(2)改善卫生条件(3)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4)加强国境卫生检疫02传染病的防制措施预防性措施

2.预防接种预防接种的种类:(1)人工自动免疫(2)人工被动免疫(3)被动自动免疫02传染病的防制措施预防性措施

3.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特定人群进行某些疫苗的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控制和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的。02传染病的防制措施预疫性措施

1.对病人的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应采取“五早”措施,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02传染病的防制措施预疫性措施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三类39种。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乙类传染病是指: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5种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0种02传染病的防制措施预疫性措施

2.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消除病原携带状态加强教育做好随时消毒调换职业必要时可进行隔离02传染病的防制措施预疫性措施

3.对接触者的措施(1)应急接种:对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可进行自动或被动免疫。(2)药物预防:对某些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可采用药物预防。(3)医学观察:对某些比较严重的传染病的接触者应每天视诊、测量体温,特别要注意早期症状,以便及早发现新病人。医学观察不限制接触者的日常活动。(4)留验: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严格隔离或收留在检疫机构所设立的留验所,在进行医学观察的同时限制接触者的活动范围。02传染病的防制措施预疫性措施

4.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对有经济价值的动物,例如牛、羊、马等如果所患疾病非烈性传染病,由兽医部门进行隔离、治疗。对无经济价值或虽有经济价值但患烈性传染病如狂犬病、疯牛病、炭疽等应予杀灭,如杀犬、灭鼠等。对病畜尸体要彻底焚化或深埋,严禁剥皮食肉。02传染病的防制措施预疫性措施

5.对传播途径的措施(1)消毒:指消除和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体。①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②疫源地消毒是指对现有或曾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的消毒。(2)杀虫:杀虫是指杀灭有害昆虫(节肢动物)。杀虫分预防性杀虫和疫源地杀虫。02传染病的防制措施预疫性措施

6.针对易感者的措施(1)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2)加强个人防护02传染病的防制措施预疫性措施

7.针对疾病暴发流行时的紧急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有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时,除采取一般性措施进行防治外,当地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采取下列紧急措施。(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2)停工、停业、停课;(3)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4)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PART0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01心血管疾病的防制措施02恶性肿瘤的防制措施03糖尿病的防制措施01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主要是采取三级预防处理原则,即针对普通人群的一级病因预防、高危人群的二级预防和已患病人群的三级预防措施。01心血管疾病的防制措施1.一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级预防是对一般人群开展的病因预防,即针对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的致病因素积极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1)健康教育:(2)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3)高血压的控制:(4)调整心态:01心血管疾病的防制措施2.二级预防:第二级预防即临床前期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二级预防的基本措施是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病人并及早治疗;对高危人群普查、筛检并定期随访。3.第三级预防即临床期预防。主要是针对病人所采取的各种治疗措施,包括常规治疗和重症抢救,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减少残疾,并进行心理和功能康复治疗。防止疾病的复发、延长寿命也是第三级预防的措施。02恶性肿瘤的防制措施1.第一级预防是针对病因采取的预防措施。可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在人群中进行健康教育、合理膳食,以改变人们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等措施来预防肿瘤的发生。(1)加强防癌健康教育:(2)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3)消除职业致癌因素:(4)改善环境,消除环境致癌因素:02恶性肿瘤的防制措施2.第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是癌症的二级预防措施。其内容包括癌症早期筛检,高危人群监测和自我监护。

(1)癌前筛检:(2)自我监护:3.第三级预防是临床期预防。主要是通过对肿瘤病人加强综合治疗、术后康复、体能支持、疼痛的治疗、临终关怀等,提高病人的治愈率、生存率,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同时,积极开展肿瘤病人的社区康复工作,使更多的病人获得康复医疗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03糖尿病的防制措施1.第一级预防是针对一般人群采取的病因防制措施,以达到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目的。主要通过健康教育,普及糖尿病预防知识,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方式来实现。(1)健康教育:(2)保持健康的心理和生活方式:(3)合理膳食:(4)适当增加体育锻炼:03糖尿病的防制措施2.第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主要措施是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体检、医院门诊检查等方式对高危人群筛查,及早发现无症状糖尿病病人,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减少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3.第三级预防是临床期预防,对已确诊糖尿病病人应进行综合性治疗,以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病死率和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PART03医源性疾病的防制措施医源性疾病的概念:医源性疾病系指由于医护人员的诊断、治疗、护理或预防过程中,由于言行和措施不当而引起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一类疾病。医源性疾病的病因有:与诊断有关:如医生在判断力所及的情况下发生的误诊、漏诊;与药物有关:不合理用药引起,有时合理用药也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与手术有关:如的术适应证或方法错误,操作失误,以致损伤健康组织或器官,术后处理不当;与器械有关:如在使用腔道窥镜或导管等技术中,引起组织器官损伤或各种并发症;非创伤性处理不当,如止血带使用过久,石膏绷带包扎过紧,均可造成损伤;与放射或理疗有关:包括X线、γ射线、核素及各种理疗方法,如使用不当、照射量过大、防护不周,引起损伤;与用语有关:医护人员使用医学用语不当引起病人心理创伤;与预防措施有关:如免疫制剂使用和接种方法不当,引起损伤。主要危险因素:(一)医源性感染涉及面广,原因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1.病原体的特征2.管理制度不严3.消毒灭菌不彻底4.污染物处理不当(二)药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1.毒性作用2.副作用3.过敏作用4.治疗后的继发反应5.药物的相互作用6.首剂反应7.撤药反应

医源性疾病的防制措施(一)医院合理布局在医院建筑设计时就应考虑到防止交叉感染,兼顾方便病人就诊和治疗,妥善处理各种废弃物,以免污染环境。(二)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如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无菌操作规程、家属探望制度、病区清扫制度、污物处理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限制性使用抗生素制度、高危病人定时巡视制度、高危病区(如手术室、新生儿室、术后监护室)严格消毒制度等。(三)加强监测控制监测控制是控制感染的关键。每个医院建立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执行院内感染监测制度。各临床科室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以及早发现和统计院内感染病例,及时发现危险因素、病原菌及其耐药性问题,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PART04伤害的预防与控制伤害的概念及分类:伤害是指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伤害的分类:伤害包括躯体伤害和精神伤害两个方面。伤害的预防策略与措施:1.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其目标是通过减少能量传递或暴露的机制来预防导致伤害发生的事件。一级预防通过如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