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基础知识-孕产妇身体特点_第1页
产后基础知识-孕产妇身体特点_第2页
产后基础知识-孕产妇身体特点_第3页
产后基础知识-孕产妇身体特点_第4页
产后基础知识-孕产妇身体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妊娠生理妊娠期母体的变化妊娠诊断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产前检查妊娠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第二节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一般为280天左右即40孕周。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开始,孕卵在宫腔着床,直至胎儿及其附属物发育成熟、排出之前的这一段时间称为妊娠期。

妊娠生理1一、妊娠生理(一)受精与着床

1.受精:已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相结合的过程称为受精。包括以下三个过程:

精子获能,受精过程,受精卵的输送与发育。

2.着床:晚期囊胚侵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受精卵着床。

子宫内膜蜕变(二)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

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1.胎盘的形成、结构与功能

(1)胎盘的组成:胎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组成。是母体与胎儿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

(2)胎盘的结构:妊娠足月胎盘呈圆形或椭圆形盘状,重450~650g,胎盘分为子面与母面。(3)胎盘的功能

气体交换。

营养物质供应。

排出胎儿代谢产物。

防御功能:

●母血中的免疫物质如IgG可以通过胎盘

●各种病毒可通过胎盘侵袭胎儿。

不能直接供应血液米筛效应

合成功能:胎盘能合成数种激素和酶。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受精后10天左右即可用放射免疫法自母体

●血清中测出,成为诊断早孕的敏感方法之一。其作用是维持妊娠、营养黄体,使子宫内膜变为蜕膜,维持孕卵生长发育。

●胎盘生乳素(HPL):主要功能为:与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协同作用,促进乳腺腺泡发育,为产后泌乳作准备;促胰岛素生成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通过脂解作用,抑制母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多余葡萄糖运转给胎儿,也是蛋白质合成的能源。●雌激素和孕激素:为甾体激素。妊娠早期由卵巢妊娠黄体产生,自妊娠第10周起由胎盘合成。雌、孕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为共同参与妊娠期母体各系统的生理变化。

●酶:胎盘能合成多种酶,包括缩宫素酶和耐热性碱性磷酸酶。

妊娠8-10周是激素的高峰期2.胎膜:胎膜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3.脐带: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带状器官,妊娠足月胎儿的脐带长约30~100cm,平均55CM,内有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

一静二动类似肺循环4.羊水:

妊娠早期的羊水,主要由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

妊娠中期以后,胎儿尿液是羊水的重要来源。

早血中尿晚痰4.羊水:妊娠8周5-10ML.妊娠36-38周高达1000-1500ML正常足月妊娠羊水量约为800-1000ml

<300ml为羊水过少>2000ml为羊水过多比重:1.007-1.025,PH为7.20(三)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

1.胎儿发育:在妊娠8周前称胚胎;从妊娠第9周起称胎儿,胎儿发育的特征大致为:

妊娠8周末:胚胎初具人形,超声显像可见早期心脏形成并有搏动。

妊娠16周末:从外生殖器可确定胎儿性别。头皮已长出毛发。部分孕妇自觉有胎动。

妊娠28周末:肺泡Ⅱ型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含量较少,此期出生者易患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加强护理,可以存活。

妊娠40周末:胎儿已成熟,身长约50cm,体重约3000g或以上。体形外观丰满,皮肤粉红色,男性胎儿睾丸已降至阴囊内,女性胎儿大小阴唇发育良好。妊20周前:身长(cm)=妊月2妊20周后:身长(cm)=妊月×5

临床上可根据身长推测孕月大小

2.胎儿的生理特点:胎儿循环、营养供给和代谢产物排出均需由脐血管经过胎盘、母体来完成。

妊娠期母体的变化2二、妊娠期母体变化(一)生理变化

1.生殖系统(1)子宫

1)子宫体:妊娠晚期子宫多呈不同程度的右旋。

2)子宫峡部:孕12周起逐步伸展拉长变薄,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形成子宫下段,临产时其长度可达7~10cm。

3)子宫颈:颈管腺体因受孕激素影响分泌增多,形成黏稠的黏液塞,有防止细菌侵入的作用。

(2)卵巢:妊娠黄体于妊娠10周前产生雌激素及孕激素,以维持妊娠,于妊娠10周后由胎盘取代。2.乳房:出现蒙氏结节。3.循环及血液系统:

循环血容量增加:妊娠6周起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约增加40%~45%,平均约增加1000ml,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

妊娠生理性贫血: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使血液稀释。

心排出量增加:妊娠32~34周、分娩期、产褥最初3天内,预防心衰。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孕妇若长时间处于仰卧位姿势,可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血压下降。

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对预防产后出血有利。

4.泌尿系统:孕妇夜尿量多于日尿量。易患急性肾盂肾炎,以右侧多见。

5.呼吸系统:呼吸次数在妊娠期变化不大,但呼吸较深。

6.消化系统:妊娠早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早孕反应。妊娠中晚期,肠蠕动减弱,易便秘。

7.内分泌系统:

8.其他

体重:于妊娠13周前体重无明显变化。以后平均每周增加350g,直至妊娠足月时体重平均增加12.5kg。

(二)心理变化

1.孕妇常见的心理反应:①惊讶和震惊。②矛盾心理。③接受。④情绪不稳定。⑤内省。

2.孕妇的心理调节:美国心理学家鲁宾(Rubin,1984)提出必须完成四项孕期母性心理发展任务:①确保自己及胎儿能安全顺利地度过妊娠期。②促使家庭重要成员接受新生儿。③学习为孩子贡献自己。④情绪上与胎儿连成一体。

妊娠诊断3三、妊娠诊断

早期妊娠--妊娠13周末以前。

中期妊娠第14~27周末。

晚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

(一)早期妊娠诊断

1.临床表现

(1)停经:停经是妊娠最早、最重要的症状。

(2)早孕反应:停经6周左右出现。12周左右自行消失。

(3)尿频:(4)乳房:蒙氏结节出现。

(5)妇科检查:妊娠6~8周,阴道黏膜及宫颈充血,呈紫蓝色。阴道检查子宫随停经月份而逐渐增大,子宫峡部极软。称黑加征。12W可以在趾骨联合上扪及子宫。

2.辅助检查

(1)妊娠试验:免疫学方法测定受检者血或尿中hCG含量,协助诊断早期妊娠。简单

(2)超声检查:是检查早期妊娠快速准确的方法。

(3)黄体酮试验:

(4)基础体温测定:双相型体温的妇女,停经后高温相持续18天不见下降者。

(二)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1.临床表现

(1)有早期妊娠经过,且子宫明显增大,可感觉胎动,触及胎体,听诊有胎心音,容易确诊。

(2)子宫增大:子宫随妊娠进展逐渐增大。手测子宫底高度或尺测耻上子宫高度,可以判断子宫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增长过速或过缓均可能为异常。(3)胎动:孕妇于妊娠18~20周时开始自觉胎动,胎动每小时约3~5次。

(4)胎心音:妊娠18~20周用胎心听筒在孕妇腹壁上可听到胎心音,每分钟110~160次。

2.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B型超声能显示胎儿数目、胎产式、胎心搏动和胎盘位置,能测量胎头双顶径,观察胎儿有无体表畸形。超声多普勒法能探出胎心音、胎动音、脐带血流音及胎盘血流音。

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4四、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由于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和姿势不同,因此有不同的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

1.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两轴平行者称纵产式。两轴垂直者称横产式。两轴交叉者称斜产式。2.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人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横产式有肩先露。3.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

产前检查5五、产前检查

我国2011年《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妊娠36周前每4周一次,36周后每周查一次。凡属高危妊娠者,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妊娠6-13+6周,14-19+6周,20-23+6周,24-27+6周,28-31+6周,28-31+6周,32-36+6周,37-41周每周检查一次。

(一)病史

预产期(EDC)推算:计算方法为:末次月经第1天起,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如为阴历,月份仍减3或加9,但日期加15。

(二)身体评估

1.听诊:胎心音在靠近胎背侧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楚。枕先露时,胎心音在脐下方右或左侧;臀先露时,胎心音在脐上方右或左侧;肩先露时,胎心音在脐部下方听得最清楚。第一步检查第二步检查第三步检查第四步检查2)四步触诊2.骨盆测量:分为骨盆外测量和骨盆内测量两种。

(1)骨盆外测量:

①骶耻外径:正常为l8~20cm。可间接推测骨盆前后径长度。

②耻骨弓角度:正常为90°。

③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正常值为8.5~9.5cm。

髂棘间径(IS):正常值23--26cm髂嵴间径(IC):正常值25~28cm反映入口横径大小(2)骨盆内测量:24-36周进行

①骶耻内径:也称对角径。正常值为12.5~13cm。

②坐骨棘间径:测量两侧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Ocm。

(3)阴道检查:妊娠最后一个月以及临产后,如确实需要,则需外阴消毒及戴消毒手套。

(4)肛诊:

(5)绘制妊娠图:将各项检查结果如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胎位、胎心率等填于妊娠图中,绘成曲线图,观察动态变化。(2015考点)

妊娠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6六、妊娠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

(一)临床表现

1.恶心、呕吐:约50%孕妇在妊娠6周左右出现恶心、晨起呕吐等早孕反应,12周左右消失。

2.尿频、尿急、白带增多:于妊娠初3个月及末3个月明显。

3.下肢水肿及下肢、外阴静脉曲张:孕妇在妊娠后期常有踝部及小腿下半部轻度水肿,经休息后消退,属正常现象。

4.便秘:由于妊娠期间肠蠕动及肠张力减弱,巨大子宫及胎先露部的压迫,加之孕妇运动量减少,容易发生便秘。不能自行服缓泻剂

5.腰背痛:

6.下肢肌肉痉挛:是孕妇缺钙的表现,发生于小腿腓肠肌,于妊娠后期多见,常在夜间发作。

7.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8.贫血:血容量增加导致血液稀释,出现生理性贫血。

9.失眠

(二)护理措施

1.常见症状的护理

(1)恶心、呕吐:应避免空腹,少量多餐;食用清淡食物;给予精神鼓励和支持。妊娠剧吐需住院治疗。

(2)尿频、尿急:不必处理,此现象产后可逐渐消失。

(3)白带增多:嘱孕妇保持外阴部清洁。

(4)水肿:嘱孕妇左侧卧位,下肢垫高15°。避免长时间地站或坐,以免加重水肿的发生。适当限制孕妇对盐的摄入,但不必限制水分。

(5)下肢及外阴静脉曲张:

(6)便秘:应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不可随便使用大便软化剂或轻泻剂。

(7)腰背痛:指导孕妇穿低跟鞋,保持上身直立,弯曲膝部,用两下肢的力量抬起。

(8)下肢肌肉痉挛:遵医嘱口服钙剂。

(9)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此时若改为左侧卧位,使下腔静脉血流通畅,血压迅即恢复正常。

(10)失眠:(11)贫血:应适当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等。如病情需要补充铁剂,应在餐后20分钟服用,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与VitC同服促进吸收。

2.心理护理

目录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外生殖器内生殖器骨盆女性一生各阶段特点卵巢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月经周期调节外生殖器1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

一、外生殖器

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和阴道前庭。

会阴不属于1.阴阜:为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

2.大阴唇:靠近两股内侧的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起自阴阜,止于会阴。大阴唇有很厚的皮下脂肪层,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当局部损伤时。易发生出血,可形成大阴唇血肿。

3.小阴唇:4.阴蒂:位于两侧小阴唇之间的顶端,极敏感。

5.阴道前庭:为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其前方有尿道口,后方有阴道口,阴道口覆有一层薄膜为处女膜,中央有一孔,月经由此流出。前庭大腺又称巴多林腺,位于大阴唇后部。如黄豆大小,左右各一,性兴奋时分泌粘液起润滑作用,如阻塞形成前庭大腺囊肿内生殖器2二、内生殖器

1.内生殖器及其功能: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合称子宫附件。

(1)阴道:为性交、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后穹隆

可经阴道后穹隆进行穿刺或引流,是诊断某些疾病或实施手术的途径。

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阴道黏膜有周期性变化。

局部受损易出血或形成血肿。

阴道后穹窿穿刺用来诊断某些疾病和实施手术的途径白带在哪里产生的呢?阴道:为复层鳞状上皮,无腺体宫颈:为单层柱状上皮,有腺体(2)子宫

1)功能:为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

2)解剖结构:

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子宫上部较宽称为子宫体,其上端隆突部分为子宫底,宫底两侧为子宫角,与输卵管相通。

成人非孕时子宫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量约5ml,重约50g。

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2,成年妇女为2:1,老人为1:1。

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部分,在非孕期长约1cm,上端称解剖学内口,下端称组织学内口。

子宫颈内腔呈梭形称宫颈管。

3)组织结构:

子宫体:内为黏膜层(子宫内膜),中为肌层,外为浆膜层。

宫颈管:黏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宫颈阴道部为复层扁平上皮,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4)子宫韧带:共有4对。子宫韧带作用圆韧带维持子宫呈前倾位的作用

阔韧带维持子宫在盆腔的正中位置。

主韧带固定宫颈,保持子宫不致下垂

宫骶韧带间接保持子宫处于前倾位置(3)输卵管: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四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和伞端。

(4)卵巢:为一对性腺器官,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

峡部:结扎壶腹部:受精2.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有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和阑尾。

尿道:长4~5cm,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位于子宫前方的囊状肌性器官。故妇科检查及手术前必须排空膀胱。

输尿管:从肾盂开始下行,于子宫颈外侧2cm处,从子宫动脉下方穿过,向前、向下而人膀胱底。

直肠:前为子宫及阴道.后为骶骨,上段有腹膜覆盖,下段没有。上接乙状结肠,下接肛管,长约15~20cm,肛管长约2~3cm。妇科手术、分娩时应避免损伤肛管及直肠。

阑尾:位于右髂窝内,长7~9cm。妊娠期阑尾的位置可随子宫增大而向上向外移位。阑尾炎症可累及生殖器官。妊娠时可发生移位。

骨盆3三、骨盆

1.骨盆的组成及分界

(1)组成: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

(2)分界: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

真假骨盆的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真假骨盆两部分。

区别髂骨2.骨盆的平面及径线骨盆腔分为3个平面:

(1)入口平面:共有4条径线:

入口前后径:也称真结合径。平均值约为11cm。

入口横径: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平均值约为13cm。

入口斜径:左右各一。平均值约为12.75cm。

(2)中骨盆平面:其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方为骶骨下端。此平面是骨盆最小平面,具有产科临床重要性,有2条径线。

中骨盆前后径:平均值约为11.5cm。

中骨盆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

(3)骨盆出口平面:为骨盆腔下口,由两个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共有4条径线:

出口前后径:平均值约为11.5cm。

出口横径:即坐骨结节间径。两坐骨结节内缘的距离,平均值约为9cm。

出口前矢状径:

出口后矢状径:若出口横径短,而后矢状径+出口之和>15CM,一般胎儿也能通过阴道分娩。

入口前后径11CM中骨盆横径10CM出口横径9CM例题3:某孕妇,妊娠16周,产前检查发现出口坐骨结节间径7cm,此时还应测量那条径线

A.耻骨弓角度

B.对角径

C.坐骨棘间

D.出口前矢状径

E.出口后矢状径『正确答案』E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4四、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1.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为新生儿期。

生理特点:出生后几天出现的假泌乳和假月经

2.儿童期:从出生4周到12岁为儿童期。3.青春期:自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为青春期。

生理特点:月经初潮是青春期的标志。乳房发育是第二性征的最初特征。4.性成熟期:卵巢功能成熟并有性激素分泌及周期性排卵的时期为性成熟期,也称生育期。自18岁左右开始,持续约30年。

生理特点:具有旺盛的生殖功能。

5.围绝经期:一般发生在44~54岁。此期卵泡不能发育成熟及排卵,致使月经不规律。

生理特点:卵巢功能逐渐减退,生殖器官逐渐萎缩。

6.老年期:指绝经后的生命时期。一般为60岁后的妇女,其机体逐渐老化进入老年期。

生理特点:卵巢功能完全衰竭,易发生代谢紊乱。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5五、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

1.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表现为卵泡的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黄体退化3个阶段。

(1)卵泡的发育与成熟:一般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其直径18-23MM

排卵:排卵的时间一般为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两侧卵巢交替排卵,或一侧卵巢持续排卵。

黄体形成和退化:若卵子未受精,排卵后9~10天黄体开始萎缩,血管减少,黄色减退,细胞变性,萎缩的黄体最后变成白体。

妊娠黄体可维持8-10周。2.卵巢功能:是产生卵子并排卵(即生殖功能)和分泌女性激素(即内分泌功能)。

3.卵巢激素的生理功能:卵巢主要合成及分泌的激素有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雄激素

1)雄激素是合成雌激素的前体。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