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_第1页
2022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_第2页
2022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2022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际一望断人肠。【解释】:①荆:是今日湖北省。②吴:是今日江浙一带。(1)其次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3分)(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剧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1,3,5【参考答案】(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分)。(2)“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剧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忧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伴侣一片殷切的关怀。(2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赶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2分)。【译文】

荆州和东吴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何处?抬眼向天终点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悲伤之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唐时所谓“进士”,为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得第者则称“前进士”。由此可见,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诗开篇既未点题意,也不叙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宽解劝慰的语气。“荆吴相接”,意同“天际若比邻”,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往往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舞,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胸怀的意思。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着一字,造语洗炼、含蓄。“君去春江正渺茫”。此承“水为乡”转到正题上来,语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全似信手拈来,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还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会。伴侣刚才动身,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非常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鲜亮对比。阔大者愈显阔大,渺小者愈显渺小。因此而担忧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句中表现出对伴侣一片殷切的关怀。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赶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极为含蓄。末句则卒章显意:伴侣远去了,“孤帆远影碧空尽”,送行者纵目天际,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缘由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铺垫充分,结句点破,水到渠成。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长久动人的效果。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而末句“天际一望”四字,更勾画出诗人怅然远望的送别之态,非常生动。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