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教育苦旅有感_第1页
读我的教育苦旅有感_第2页
读我的教育苦旅有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我的教育苦旅有感《我的教育苦旅》一书共分三辑,分为“精神的雕像”、“人就是目的”、“语文的诗意”,《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在第一辑中,高万祥老师把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看作是精神的雕像.我也是通过高老师的介绍对二位教育家有了侧面的了解.虽然仅是侧面,但已使我深受感触.叶圣陶先生的“我们必须会变小孩,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籍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读着经典式的每一句,我也越发地崇敬起他们.作为教师,我们对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不能再高山仰止了.我不禁责问起自己:为何不早些去读这些书呢?为何在工作好几年后才去探索什么是“教育理论”?为此,我决定去拥有这类著作,去细细品味这些经典,去感悟我自己的教育之旅,读后感《我的教育苦旅》第二辑“人就是目的”中,我认识了一位爱读书爱学生的高万祥老师.高老师特别注重阅读,他说:“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课堂之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享受阅读,不需要理由.”他提倡学生阅读的同时,更鼓励老师的孤灯阅读,他认为“这是一种寂寞的力量,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力量,这更是教师和教育者应有的力量.”是呀,我们看到的仅仅是阅读的寂寞,何曾去感受阅读还是一中力量呢?高老师还教育我们必须拥有爱心,因为“拥有爱心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的‘护照'.”在“语文的诗意”一辑中,也使我认清了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为了考试,我们教师曾把教材看成了“教条”,把“标准”当作了“套子”.高老师告诉我们“我们追求的是学生人文底蕴的积淀,我们期盼的是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发,我们谱写的是思想冲破牢笼的教育诗篇.”已经教了近二十年的语文课,使我对语文有了一份特别的感情,在我自己的不断学习与教学中,我渐渐感受到了语文的美丽与魅力,我也尽力让语文的这份诗意去感染我的学生.〔《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伟人交谈,而读《我的教育苦旅》却好象在和好多伟人交谈。第一站就是熟悉了作者的《精神的雕像》,他心中精神和教育的偶像有上世纪50年代的教育专家,也有当代的教育名家。这其中有我熟识的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李镇西等,但更多的是连名字也未曾听说的教育专家,借此机会我也随作者了解了一番,了解他们的生平,了解他们的思想对有些自认为熟识的教育大家尽管素昧平生,但也有几丝亲切感,有种迫不及待翻阅地感觉,经高万祥的介绍又觉自己的了解少之甚少;对从未聆听过名字的教育名家虽少了几分亲切但多了几分了解,从未知到知之甚少这也是一种收获。我很赞赏高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真正教育家的品质还在于他的思想”。这句话,每个教育家他们对待人生、教育,都有他们独特的思想,也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李镇西老师说,“名人其实也没有什么,关键是他们从点滴做起,从每一天做起。成功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一个人没有冲动激情就永远不会成功。成功来自激情,来自不懈追求卓越的努力。”“教师,须激情似火;教师,须师爱荡漾;教师,须功底厚实并富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干教师这一行的,只要永远热爱孩子,永远拥有童心,便永远拥有年轻。”于漪老师正是如此他们热情而宁静,执着而淡泊;以学问为人生,以人生为学问;不圆滑也不迂腐,不清高也不世俗,不时尚也不“土帽”。也许正是这一切,才使他们的教育事业和人格在世人面前有特别亮丽的魅力,我们今天的教育才能走的这么远!这些教育家之所以成功,首先在于他们高尚的人格和挚爱孩子的心。他们一致认同从事教育的教师都应该有一颗充满人道主义的真诚爱心,“离开了对学生起码的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无疑,他们都是从“人”的高度一一人的心灵、情感、道德、个性及其发展来对待教育的,这也是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难能可贵的还在于,他们的追求还是从每堂课、每一个学生开始的。蔡澄清老师通过认真钻研后悟出: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首先体现在教材处理的“精彩”上,备课“精彩点”,上课才能“巧拨动”,李镇西老师也深感“对学生的钟爱不能容忍我因此而对每一堂课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敷衍塞责”他们对教育充满了热情,而且把满腔热情体现在了朝朝暮暮、集腋成裘的过程之中,很了不起!纵观精神的偶像,对我印象最深的应是“大爱陶子,大德陶子”“爱满天下”四个大字是先生伟大人格和盖世功业的凝结,天使般的爱心,给了先生如此细腻而又神圣的教育情怀。爱心教育也被我们所倡导。但是,爱不是教育的全部,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我们不能把爱心当成一种模式,一种手段,一种技巧,教育的爱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做出来的一种姿态,而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凡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就不是真正的爱。我们不应把爱只停留在口头上,让爱为孩子的一生负责。读了高万祥老师的着作,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他的教育理念,还给了我带来了许多心灵的启迪,那就是他所倡导的阅读理念。他受苏霍姆林斯基影响是很深的,他在《阅读:打开人文教育的窗口一一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札记之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一一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札记之二》中用大量的文字写出了阅读的重要。这两章也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喜欢读,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有时会大段段地摘录,又时又会掩卷沉思。读着读着,我的心渐渐明朗起来,思绪渐渐清晰起来,我越来越清楚我该做什么,我又该如何去做。他说:“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做好教育的守望者,就要多读书。我们需要啃点教育家教育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