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及其形式教学提要_第1页
自然美及其形式教学提要_第2页
自然美及其形式教学提要_第3页
自然美及其形式教学提要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美及其形式教学提要一、自然美及其产生(一)自然美1、概念:所谓自然美,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对人具有特定审美价值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品质特征。2、分类:一类存在于未经人类劳动改造过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上。另一类则存在于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上。(二)自然美的产生自然美是相对人而言的一种价值。自然美的产生同样与人类生产劳动相关联。产生过程:1、人类社会之前:纯自在之物2、人类社会之初:自然美也没有立即生成3、人类生产劳动的不断发展:由恐怖、冷漠对象,变成亲和对象、审美对象。发展过程:从审美活动的历史来看,自然美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实用、比德、畅神三个阶段。在实用阶段,最早成为人们审美对象的,是那些与人的生产劳动过程密切相关的自然物和现象。随着人的劳动实践不断深入和扩大,自然美的发展进入到“比德”阶段。人类不再只是从实用目的来看待自然物和现象,自然美由此脱离了实用的内涵,而与人的生活内容、风俗习惯、精神追求、道德观念等联系起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而由于人的劳动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实践范围的不断扩大,自然物和现象不仅被当作一种人格象征而受到赞美,同时也作为娱情畅神的对象为人欣赏。题西林石壁__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郭熙(北宋)董源(北宋)《潇湘河图》二、自然美的特点(一)自然美以自然属性为存在基础。自然物和自然现象都有一定的自然属性,如形状、线条、光泽、色彩、质料等感性特征,这是构成自然美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自然美区别于其他种类的美的根本特点。岁寒三友“岁寒三友”一词出自宋代的林景熙《王云梅舍记》中:“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元白朴《朝中措》中写道:“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宋赵孟坚泰山高矣、拔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一—汉武帝“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李白“荡胸生层云,决眦如归界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__杜甫(二)自然美侧重形式侧重形式是自然美的一个重要特点。自然美正是以其鲜明、具体、丰富的外观形式,令人产生直接、清晰的审美感受和印象。“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帽”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蛆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帽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恫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三)自然美有着特定的内容自然美侧重形式,但不是没有内容的体现。相比较而言,自然美的内容主要是同其自然属性联系在一起的,即它不表现为某种深奥的思想和抽象的概念,而是自然物、自然现象内在的组成因素及其与人的关系。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时的多样感受,往往就同这种自然美的特定内容相关。如:五岳之美泰山雄,如坐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衡山秀,如飞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华山险,如立西岳华山,险居五岳之首。“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叹。”恒山奇,如行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宝,“悬空寺”便隐匿其中。嵩山奥,如卧中岳嵩山雄险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在嵩山下了覆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奥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佛、道、儒”三教荟萃,“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补争艳。(四)自然美具有象征性、多面性和不确定性1、象征性: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之所以令人感到美,就因为从它们的形式外观上,人们常常可以发现某种人的品格、情操、精神和理想的象征,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养。莲的象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视而不可亵玩焉J—周敦颐(宋)2、多面性: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自然属性是多方面的,其与人的关系及关系性质也有所不同,因而在主体审美感受层面上,自然美便具有某种多面性。雨的多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床头雨漏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