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年8月制定)一、专业分析(一)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就业面向定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药部门、卫生信息情报机构及健康服务相关企业从事疾病分类、病案、电子健康档案等医学档案管理与分析、图书资料管理等工作;以及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药部门、卫生信息情报机构及健康服务相关企业从事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工作。(二)卫生信息管理职业岗位(岗位群)分析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和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各医疗机构及相关健康服务机构对人民提供专业的卫生信息化服务,不仅是新医改方案对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要求,更是老百姓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的新需求,这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浙江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抽样调查,情况分析如下:1.岗位定位最适合医疗机构信息管理岗位的专业是卫生信息管理,远远高于计算机、临床医学和其他专业。这说明在医疗机构的信息管理工作中,需要既懂医学知识、了解医疗机构运作方式,又有一定信息管理基础,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性、技能性的人才,这也正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优势所在。适合从事的岗位有:信息中心、病案统计科、档案室图书情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管理等。2.岗位适合能力从医院方面来看,不论哪个级别的医院,都认为卫生信息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以下四方面的工作能力:计算机网络及相关硬件维护能力;办公软件的维护和高级应用能力;医学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疾病分类、统计分析和病案管理能力。但具体到各个科室,其能力要求和侧重点又是不一样的,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医院信息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日常维护,医生、护士工作站的维护、故障排除等,因此该部门比较重视计算机网络及相关硬件维护能力,常用软件的安装、使用和维护能力。病案科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收集、整理、装订病案,按照ICD-10的标准对疾病进行编码、分类、归档,并输入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为医务人员以及患者提供服务,因此该部门比较重视疾病分类、统计分析和病案管理能力。图书室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管理医院内的各种图书、期刊和杂志,包括数字资源,为医院内部员工情报资料,所以该部门认为医学信息检索能力更重要。基于以上分析,本专业设置卫生信息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维护技术两个岗位模块。(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1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专业岗位方向就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考证时间卫生信息管理技术病案管理病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与分析利用;

包括保管、借阅、复印和维护等工作;按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ICD-10进行编码、手术操作编码;病案资料的微机录入、检索、查询管理工作。电子病历的利用与维护。疾病分类和手术操作分类能力;病案规范化管理能力;电子病历的利用与维护能力。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安全保密意识能力;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协调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互相促进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现代化办公能力。信息化办公(医疗行业)、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病案信息技术初级档案管理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省教育厅卫生部省人事厅、浙江省档案局第二学期工作后三年获大专毕业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电子健康档案的录入、整理、管理和维护工作、健康宣教。健康档案采集、分析、维护能力;健康宣教能力、电子健康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健康管理业务及相关法律法规。医学统计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利用;日常报表制作。统计分析能力;辅助决策能力图书资料检索与管理图书期刊订阅、借阅、整理、编目;课题论文的检索。图书编目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图书资料规范管理能力。信息系统维护技术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信息系统规划建设、日常管理和维护、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系统、办公设备管理与维护、应用系统使用的培训。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网络布线、设备安装、调试;网络运行维护;计算机软硬件安装与维护能力;应用系统安装与维护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能力。网络与信息管理(NIMT)、计算机组装与维修、锐捷认证网络管理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站设计与维护较强的审美能力和美工能力;网站规划能力;网页设计制作能力。网络与信息管理(NIMT)、网站制作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良好的人文精神与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较强的人际沟通与社会工作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卫生院、医药部门、卫生信息情报机构及健康服务相关企业,从事疾病分类、病案、电子健康档案等医学档案管理与分析、图书资料管理及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卫生技术和健康服务相关人才。三、人才规格1.知识要求:掌握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必需的医学知识;掌握卫生信息资源的收集、存贮、处理与提供利用各主要环节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技能;掌握病案及健康档案管理的知识;掌握疾病分类和手术操作分类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系统维护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英语达到省大学英语三级水平。2.能力要求:胜任卫生信息管理技术工作岗位,具有病案管理、电子健康档案、医学统计、图书资料检索与管理的专业技能;胜任信息系统维护技术工作岗位,具有网络规划与维护、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的专业技能;计算机应用达到省高校计算机应用(办公软件高级应用)二级水平;获得信息化办公初级(医疗卫生)或网络与信息管理初级(医疗卫生)国家职业资格证书。3.素质要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关心和尊重他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奉献精神;具有高尚品格、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人际沟通、组织管理和评价分析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四、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临床医学概要、卫生统计方法、医学信息检索、医院信息系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病案管理(模块一)、健康档案管理(模块一)、网站建设与管理技术(模块二)、计算机网络技术(模块二)。五、招生对象、学制和时间分配1.招生对象:高中文理科毕业生。2.学制:全日制专科(高职)三年3.时间分配:全学程按122周安排,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3周,课堂讲授及实验65周,考试4周,教学见习1周,思政社会实践1周,技能强化2周,顶岗实习24周,专业岗位方向实习16周,机动6周。见表2。表2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环节总周数分配表(周)学年学期总周数课堂教学实践教育教学机动课堂讲授及实验考试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思政社会实践技能强化教学见习专业岗位方向实习顶岗实习Ⅰ1、2413322112Ⅱ3、43832222Ⅲ5、643116242小计122654312116246总计12269476六、专业岗位方向模块分流及毕业最低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最低总学分要求为:125学分,其中:必修114.5学分,选修10.5学分。从第三学期开始进行专业岗位方向模块分流。

七、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要求(一)课程结构设置说明本专业课程由思政与公共素质课程教育平台、职业能力素质课程教育平台、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教育模块组成,共分2个方向模块。其中,思政与公共素质课程教育平台29学分,职业能力素质课程教育平台33.5学分,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教育模块52学分,选修课10.5学分。(二)课程体系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图第3-4-5-6学期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教育模块第3-4-5-6学期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教育模块信息系统维护技术模块课程:平面设计技术、动画制作技术、网站建设与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实习:16周顶岗实习:24周卫生信息管理技术模块课程: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病案管理、健康档案管理、社区卫生管理专业岗位实习:16周顶岗实习:24周职业能力素质课程教育平台----职业迁移能力必修课:职业能力素质课程教育平台----职业迁移能力必修课:人体结构与功能、临床医学概要、卫生统计方法、文书写作、医学信息检索、医院信息系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任选课:管理学基础、档案管理、市场营销、保险理赔、医院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法理学、民法、多媒体制作、另一岗位方向模块课程,至少选修7学分。教学见习:1周、专业技能强化:2周。第2-3-4学期思政与公共素质思政与公共素质课程教育平台----持续发展能力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大学英语、信息技术、职业发展、健康人文、基本救护技术、现代健康服务、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任选课:音乐鉴赏、影视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大学英语3级(考级指南)、大学英语4级、6级(考级指南)、英语口语、医学英语、体育4、形体训练、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普通话测试专论、大学语文、中西经典悲剧欣赏、名医名家谈、插花艺术、公共关系常识、演讲与口才、人际沟通、应用数学、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企业管理与营销技术、宣传策划,至少选修3.5学分。思政社会实践:1周。第1-2-3-4学期(三)学分分配汇总表表3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分分配汇总表课程分类必修课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教育模块选修课合计思政与公共素质课程教育平台职业能力素质课程教育平台小计公共素质类课程选修专业课程选修小计学分数2933.562.5523.5710.5125占总学分%23.226.85041.62.85.68.4100八、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表4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课程分类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学时数分配第=1\*ROMANI学年第Ⅱ学年第Ⅲ学年总课时其中1学期2学期3学期4学期暑期、5学期6学期理论实践16周17周17周15周2周33周7周思政与公共素质课程教育平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3148483×16专业技能强化2周专业岗位方向模块实习16周顶岗实习24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1248+1周481周3×16体育1、2、331,2,39612842×162×162×16大学英语1、271,212896324×164×16信息技术214818303×16职业发展(一)(二)(三)(四)21,2,3,4具体实施方案见附件健康人文215230224×13基本救护技术1124242×12现代健康服务1.51322842×16形势与政策11,2,3,41616√√√√军事理论2168(2周)2周√小计29492+3周296196+3周职业能力素质课程教育平台人体结构与功能519678186×16临床医学概要*621208634/8×15卫生统计方法*336834344×17应用文写作243417172×17医学信息检索*▲326834344×17医院信息系统*▲346834344×17计算机组装与维护*▲326834344×17高级语言程序设计326834344×17数据库系统336834344×17教学见习21周1周专业技能强化242周2周小计33.5658+3周351289+

3周卫生信息管理技术岗位课程模块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243417172×17病案管理*235117343×17健康档案管理*5410250526×17社区卫生管理336834344×17专业岗位实习16616周16周顶岗实习245、624周24周小计52255+40周118137+

40周信息系统维护技术岗位课程模块平面设计技术▲336834344×17动画制作技术▲346834344×17网站建设与管理技术*▲346834344×17计算机网络技术*▲336834344×17专业岗位实习16616周16周顶岗实习245、624周24周小计52272+40周136136合计114.51405/1422+46周765/783622/621+46周选修课10.5178√√√√总学分125总课时及周课时1583/1600+46周262919/2012毕业考科目(理论)毕业综合考(临床医学概要、医院信息系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病案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备注:1.毕业综合考:安排在顶岗实习期间。2.打*号者为专业核心课程;打▲号者为理实一体化课程。3.毕业成绩评定说明:毕业成绩根据学生毕业理论考试成绩和实习实践成绩评定,两者各占50%。表5卫生信息管理专业选修课设置表类别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第一学年第二学年备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专业选修课程管理学基础322√档案管理322√161√161√322√322√法理学161√多媒体制作161√九、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安排表6卫生信息管理专业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项目学期周数主要内容实践教学地点评价方式思政社会实践素质修养的锻炼、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社会发展的认识调研报告或论文教学见习熟悉卫生信息工作环境及岗位职责和要求;了解相关分工及工作过程。卫生机构、卫生相关单位见习手册要求专业技能强化强化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岗位技能。实践考核要求顶岗实习卫生机构、卫生相关单位实习单位考核与毕业综合考相结合专业岗位模块实习学习并巩固卫生信息的实际岗位工作技能,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卫生机构、卫生相关单位实习单位考核与毕业综合考相结合十、专业必修课程简介(一)思政与公共素质课程平台1.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所有大学必须开设的必修课之一。其目的在于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信念,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加强自我修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课程为必修课,48学时,第一学期开设,为3学分。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所有大学必须开设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旨在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基础上,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重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突出当代中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重大战略决策。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与运用能力。本课程为必修课,48学时(加1周实践),第二学期开设,为4学分。3.体育《体育》为必修公共课,课程结合“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发展个性”的教学理念,由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健康知识、田径、形体、健美、瑜伽、球类、武术、运动处方等内容组成。体育课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本课时共96学时,共3学分。其中第一学期特色基础课,理论4学时,术课28学时。第二学期为体育选项课,理论4学时,术科28学时。第三学期为职业能力选项课,32学时,以与专业相结合的一些主要的职业能力训练为主要内容。4.大学英语《大学英语》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素养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它将大学英语基础课程、英语应用技能型课程、语言文化素养类课程、英语与学生专业结合型课程有机地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跨文化交际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我国高职医护专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本课程为必修课,共128学时,其中理论96学时,实践32学时,第一、二学期开设,为7学分。5.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必修公共基础课,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常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使用,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使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学生通过浙江省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本课程为必修课,共48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践30学时。在第一学期开设,为2学分。6.职业发展《职业发展》是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简称,是指从学生进校开始所进行的全程化职业指导工作。本课程是学校改革的重点课程之一,把职业发展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所有环节,贯穿到大学生活的全过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在态度层面,学生要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增强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把人个发展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统一起来。在知识层面,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清晰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点以及专业发展前景,了解就业政策和形势,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救护知识。在技能层面,提高合作共事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心理调节,学会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本课程为必修课,在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为2学分,具体实施方案见附件。7.健康人文《健康人文》是一门为从事健康服务类学生设置的人文类综合性公共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文学、美学、艺术、文化等人文学科与健康的关系,从人文视角培养学生对健康的理解,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关爱,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将人文学的基本理念和行业要求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抚慰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本课程为必修课,52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22学时,第一学期开设,为2学分。8.基本救护技术《基本救护技术》是以国际救护新理念为指导,进行普及性的救护新概念、心肺复苏技术、创伤救护技术、常见急症、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处理教学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及时准确的启动救援医疗服务系统,并能熟练应用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技术等基本救护技能,充分认识到“第一目击者”对各种突发伤害、危重疾病及时、合理、有效的处理对于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重要意义。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作为公众救护员参与一般救护,护理和助产专业的学生则为进一步学习《急重症监护》奠定基础。本课程为必修课,24学时,其中理论12学时,实践12学时,第一学期开设,为1学分。9.现代健康服务《现代健康服务》是一门医学相关专业和健康服务业各专业的公共素质平台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实训操作等方法,运用项目导向、任务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在宣传现代医学科学与健康科学理念的同时,介绍医学相关专业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与实务,内容涵盖医学发展史、卫生事业管理与卫生信息技术、医学诊断与检验检疫技术、护理与康复、健康与保健四大板块。让学生了解医学相关专业和健康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对即将从事的行业有较全面的了解,促进学生明确科学和理性的职业定位,优化学生的职业规划。为后续的课程夯实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过硬的职业本领、良好的人文职业素养。满足医学相关专业职业岗位的需求。本课程为必修课,32学时,第一学期开设,为1.5学分。10.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本课程为必修课,16学时,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为1学分。职业能力素质课程教育平台1.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结构与功能》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医学课,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知识及人体生理学知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业特点,阐明人体各系统的组成,人体各个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及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是本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知识系统,有助于后续医学专业课的学习。本课程共96学时,其中理论78学时,实践18学时。在一学期开设,为5学分。2.临床医学概要《临床医学概要》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必需的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基础。内容主要有常用体格检查技术、各科常见病的概念及分类、分布特点、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其前置课程是《人体结构与机能》,后续课程为《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病案管理》。本课程为必修课,120课时,其中理论86学时,实践34学时,第二学期开设,6学分。3.卫生统计方法《卫生统计方法》是把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人群健康研究的应用科学,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由样本推断总体,揭示卫生随机现象的内在规律。本课程通过上机操作spss软件,开展统计分析方法的实践教学。本课程共68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践34学时,在第三学期开设。4.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写作》旨在培养学生对应用文的写作兴趣,了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熟悉行政公文、社交礼仪文书、各类求职应用文等应用文文体,掌握每种文体的具体写作技法,通过模仿、练习,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能力训练:行政公文、各种社交礼仪文书、求职应用文的写作能力训练。本课程共34学时,其中理论17学时,实践17学时,在第三学期开设。5.医学信息检索《医学信息检索》是一门培养情报意识,传授计算机信息检索技能的应用型课程。本课程教学注重实践训练,实习一人一机。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能够比较畅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来解决学术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主要介绍各种数据库的概况、编排体例和著录格式以及检索体系;介绍医学情报调研与查新,掌握情报分析、调研的方法、情报调研报告的写作,查新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医学科普文章、医学文献综述,医学科研论文的含义、类型,写作要求,格式和写作步骤等。本课程为考查课,共68学时,理论34学时,实践34学时,在第二学期开设。6.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主要介绍卫生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述医院信息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等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和维护等。旨在使学生能熟练使用卫生信息系统,解决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熟悉卫生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本课程共68学时,理论34学时,实践34学时,第四学期开设。7.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组装与维修》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掌握硬件系统的组装与故障排除。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各主流配件的组成、结构、原理、分类、性能指标、选购方法以及软硬件的安装、设置,讲解了计算机故障的检测与维修方法和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形成、维修、维护步骤及原则等。本课程共68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践34学时,在第二学期开设。8.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VB语言的主要内容,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学会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流程图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VisualBasic基础、VB语言基础、VB常用控件和窗体、VB的菜单设计、VB文件操作、VB图形操作、VB数据库编程基础,程序调试和出错处理等。本课程共68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践34学时,在第二学期开设。9.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卫生信息管理技术》的前修课程。本课程先简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再以具有代表性的Oracle数据库为示例,详细介绍特定数据库的SQL语句,Oracle的体系结构及其中各种文件的关系和管理方法,数据库权限和安全的管理方式,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等多方面的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上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本的信息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本课程共68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践34学时,在第三学期开设。(三)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教育模块1.卫生信息管理技术(1)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主要讲授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的基本理论、疾病与手术操作编码操作方法、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中的专用术语、符号与缩略语、疾病与手术操作编码的总规则、不同特征疾病与手术操作对应的编码规则、手术操作编码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工作所必需的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卫生信息管理等资格考试奠定基础。本课程共34学时,理论17学时,实践17学时,在第四学期开设。(2)病案管理《病案管理》旨在通过介绍档案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利用、统计八个环节各项管理的一般内容、要求、原则、理论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从事医疗卫生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着重介绍病案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包括病案的建立、收集、整理、归档、供应以及病案的保存与销毁)、质量管理(包括病案质量管理程序、病案书写规范与要求、病案的评级标准和评级方法)、随诊工作管理(包括医院随诊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注意问题)、病案统计管理(包括病案统计工作的作用、特点、程序及病案统计指标)、国际疾病分类概况与编码技术以及与病案管理相关的现代技术和法律法规,使学生能胜任医院病案科的工作。本课程共51学时,理论17学时,实践34学时,在第三学期开设。(3)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档案管理》课程作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居民健康管理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主要介绍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收集、维护、利用、统计等方法,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本课程共102学时,理论50学时,实践52学时,在第四学期开设。(4)社区卫生管理《社区卫生管理》课程作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结合我国基层实际需要和卫生工作的特点,主要介绍我国社区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范畴及其相适应的卫生政策、方针和工作内容,讲授社区卫生服务的最佳实践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