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借鉴作用_第1页
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借鉴作用_第2页
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借鉴作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借鉴作用申蕾++王慧琪++蔺敏

【摘要】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非线性、整体性的结构特点,将思维导图的优势借鉴于教学设计当中,并将传统的大纲模式教学设计与思维导图教学设计进行比照分析,目的是改善传统教学设计方法,使教学设计在课程与课堂教学上更具全局性,将分散的,抽象的教学设计层次化、可视化,为知识的构建与调整带来更多灵活性,并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设计借鉴作用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MindMap/MindMapping〕也被稱为心智图,是英国著名学者托尼.巴赞〔TonyBuzan〕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将人类大脑放射性思维〔Radiant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这是一种结合了全脑概念的思维模式,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理、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和整体等。思维导图的信息表征除了发散性,还具有非线性结构和整体性的特点,便于信息的组织与加工。思维导图通过呈现概念的层次关系和思维顺序关系,实现概念表征的可视化。Buzan认为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高笔记效率、提升记忆力、增强创造力。Lewis和Landale认为思维导图通过关键词、符号、颜色和联想意象等增强记忆力,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思维导图可以将隐形的、抽象的、分散的、无序的思维显性化、具体化、全局化、可视化,通过思维导图的优势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效改善信息加工方式,有助于理清脉络,建构内在联系。

二、思维导图理论根底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最早由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源自于儿童认知开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能动建构的动态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同化〞与“顺应〞是认知结构改变的两个主要过程。同化是指个体把刺激〔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图示〕中。顺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与新环境有关的信息,从而使个体收到刺激或环境的作用而引起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和创新以适应外部环境。同化与顺应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循环往复,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使认知不断提高和完善。到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不断开展壮大并传入我国,新的观点丰富完善了建构主义理论。思维导图就是在已有主体认知根底上主动将客体建构于主体认知当中而形成新的认知。思维导图发散的方式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同化与顺应特点,在背景和已有知识状态下不断发散引导出新的认知,并将头脑中的隐性概念图示化,思维导图的目的就是把抽象的思维形象化。

2.图示理论。图示〔schema〕是在事物之间关系的认知根底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一项的组织结构,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根本结构。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有关事务的诸多属性在大脑中以某种组合结构形式存储,就形成了图示。图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与1781年提出,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把图示定义为对过去的反映的经验的积极组织,并认为图示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任何与以往经验类似的活动中起作用。Carrell在1983年推出了现代图示理论,把图示定义为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的框架。学习者同样利用同化和顺应的认知过程不断重构与扩充,最终形成新的认知。皮亚杰认为图示〔Schema〕是主体的认知结构。根据图示理论,改善了信息和认知加工的方式,将抽象的逻辑关系具体化,有助于思维理清脉络,层次清楚,并且以某一种图示的方式进行记忆存储,为记忆延长增加多个参照。根据思维导图发散性的特点,通过图示将信息不断扩充与调整形成新的图示并建立内在联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不同图示的重组会出现就会形成新的概念和意义。

三、思维导图借鉴探究

思维导图在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作为思维可视化工具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育领域。此次研究也是将思维导图的发散思维特点借鉴于教学设计领域,传统的大纲模式教学设计越来越形式化,不能起到真正教学设计的作用,思维导图教学设计的出现使教学设计可根据课程或课堂变化进行调整而不影响全局,更具灵活性。

1.全局呈现,重点突出。与传统的大纲教学设计相比,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更具全局化,通过图二与图三的比较显而易见,传统的大纲模式教学设计结构体系刻板,前后拖沓冗长,因此即使有意突出重点,但由于前后的间隔或不连贯,容易出现分散或混乱状态,而思维导图教学设计重点一目了然,教学设计各因素内在联系明显,相互关联,重点突出。

2.逻辑清晰,调整便捷。对于传统的大纲模式教学设计来说,如果需要增加或删减教学设计内容和结构容易出现混乱状态,甚至需要重新谋篇布局,而对于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来说,在结构和内容上,每一个节点的增加或删减不会影响全局呈现,依然表达教学设计下的逻辑关系,即便调整也不会出现混乱局面,大大提高了教学设计在结构和内容调整的自由度。

四、思维导图对教学设计的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明显看出思维导图对于教学和教学设计的意义,首先,思维导图参与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把握,给教学设计的调整带来更多的灵活性,无论增加还是删减教学设计内容都不会影响全局;其次,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设计有助于有效地组织、优化教学内容,帮助教学内容图示化,将有效教学设计图示展示给学员可帮助学员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再次,借助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可将教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系统当中,促进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结合。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不仅仅为课程输入作准备,也是课程有效输出的检验,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设计将碎片化,零散的知识结构化、层次化,尤其它的放射性结构符合思维的特点,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鼓励思维发散。思维导图作为有效地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还可以逐步推广到章节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甚至教学系统设计,思维导图对教学设计的优化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TonyBuzan〕.张肋昆,徐克茹译.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

【2】张海森.2021-2021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21.8.

【3】Clawson,J.G.S.&Haskins,M.E.Teachingmanagement:afieldguideforprofessors,andcorporatetrainers[M].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21.

【4】Lewis,C.&Landale,A.TheExtraordianryReader[M].Berkshire,UK:ValeHousePress,2021.

【5】黄慧,王海.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调查与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6〕.

【6】武晓燕.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2〕.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