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25章桐城派古文理论_第1页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25章桐城派古文理论_第2页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25章桐城派古文理论_第3页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25章桐城派古文理论_第4页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25章桐城派古文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章桐城派古文理论第一节方苞的文论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曾因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后得赦。一、方苞的“义法说”“义法说”是方苞利用其文士与官僚身份于一体的便利之处,通过对《左传》与《史记》等典籍的阐释而提出的一种古文写作规范,充满政治与伦理的企图,因而很难说它与原来的文本意思相一致。二、方苞的“清真雅洁说”方苞积极响应统治者的需要,以文坛重镇的身份,倡导清真雅洁说,提倡古文写作要以义理为标准,汰除那些华丽繁复的词句。刘大(1698—1779),清散文家。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副贡生,官至黟县教谕。提倡古文,师事方苞,为姚鼐所推崇,是“桐城派”重要作家。第二节刘大的文论

一、刘大“神气”论刘大论古文写作,主要是将中国传统文论的神与气相调和,将神置于气之上,作为一种更高级的精神范畴。二、“由音节求神气”刘大为此倡导学习古文不妨从诵读开始,从字句音节上面来揣摩神气,进而领会作者的精神实质,涵养情性。刘大确立的这种由音节求神气的方法,也就是后人常说的由声求气,它对于桐城派文论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姚鼐(1732—1815),清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第三节姚鼐的文论一、“义理、考证、文章”三位一体说姚鼐的古文理论主要分为义理、考证、文章三位一体说,以及阳刚阴柔之说。他的理论带有清代学术兼收并蓄的一面。他总结了传统的汉学与宋学兼有短长的经验,自觉提出: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二、“阳刚阴柔”之风格论姚鼐上承《典论·论文》、《文心雕龙·体性》、《诗品》、《沧浪诗话》等对于艺术风格问题的探求,以简驭繁,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端,在《复鲁非书》中,姚鼐运用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来解释美的形态的二元对立的特点: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思考题】1.方苞的义法说对古文理论的发展表现在什么地方?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