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与分析答案_第1页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与分析答案_第2页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与分析答案_第3页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与分析答案_第4页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与分析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及分析答案1.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整顿吏治B.迁都长安C.汉化政策D.改革田制2.文武皆秀的齐鲁大地,有崇武尚勇的风气和重视兵学的传统,在5000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涌现出了灿若群星的诸多军事名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齐鲁英才们各为其主,在中华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其中,诸葛亮〔今XXXX人促使刘备与孙权结盟,在___________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城濮之战3.20XX举办的"都市风采"京津沪渝声乐组合大赛中,由松江区文化馆陆春彪作词、刘勇作曲的歌曲《方块字》获本次大赛银奖,"篆隶楷行映日月,田字格里唱摇篮。"唱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下列对"方块字"的演变说法正确的是A.金文——甲骨文——行书B.甲骨文——隶书——楷书C.甲骨文——小篆——隶书D.甲骨文——金文——小篆4.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下列选项与老子主张相符的是A.提出"仁"的学说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兼爱"、"非攻" D.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5.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帝王都采取措施加强思想控制,下列措施中属于汉武帝采取的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打倒孔家店D.八股取士6.图为西汉"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①"处应为A.长安

B.涿郡

C.临安

D.XX7.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读下图,该变法发生在A.①B.②C.③D.④8.武王伐纣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周武王率兵打败商朝军队是在〔A.阪泉B.逐鹿C.牧野D.巨鹿9.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相同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①都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战役②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都有曹操率领大军参加④都直接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⑤都是正义的一方最终获胜A.③④B.①④C.④⑤D.③⑤10.丘逢甲是近代XX著名爱国诗人,在他故居珍藏着他的进士及第匾〔见图,假如他是一位生活在唐玄宗时期的读书人,在参加进士科考试之前,你主要的复习内容应该是〔A.算学B.诗赋C.书法D.外文11.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是〔A.夏朝B.秦朝C.西汉D.秦国12.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着后人起来推翻残暴的统治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封建王朝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13.秦朝时,江州东部有位名叫清的女工商业家,死后人们为其修筑了一座名为"女怀清台"的纪念台,主要是为了表彰她在发展哪项传统手工业上的功绩A.丝织业 B.制瓷业 C.丹砂开采业 D.铜矿开采业14.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15.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16.对商鞅变法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得到发展B.军队战斗力增强C.商鞅被处死,变法失败D.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1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其距离20XX有多少年?A.2230年B.2231年C.2232年D.2233年18.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保证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D.唐太宗把地方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19.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主题是〔A.商鞅变法B.文景之治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20.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精确数值,要比欧洲早〔年A.500多B.700多C.900多D.1000多21.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2.下列史实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城濮之战②武王伐纣③商汤灭夏④长平之战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23.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A.陶潜的诗B.王羲之的书法C.顾恺之的画D.云冈石窟的浮雕24.在以下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是不同类的,请把它找出来:〔A、禹B、汤C、周武王D、桀25.秦政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包括:①沉重的赋税②漫长的兵役③无休的徭役④严酷的刑罚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26."朝为田舍郎,暮为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需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子贵,尽是读书人。"与该诗反映直接相关的是下列哪一制度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2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和发展北方的经济B.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C.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8.小明从网上收集到了一些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图片,其中哪一个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29.《沁园春·雪》中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里"汉武"的主要贡献是〔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推行郡县制C.出现文景之治D.实现大一统30.发明了"蔡侯纸",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与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的是〔A、祖冲之B、蔡伦C、贾思勰D、顾恺之31.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吸取秦亡教训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32."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是A.夏启B.秦始皇C.项羽D.刘邦33.唐朝的全盛时期是指〔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34.宏伟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游览了长城后,小丽回忆起在历史课中学习到的有关秦朝修筑长城的相关知识:"秦朝修筑了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的城防,蜿蜒万余里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小丽说得正确吗?〔2分请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35.秦统一后,某商人要到沿海收购产品,他应该带那种货币才行<>36.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请算算它共存在了多少年?A.10年B.14年C.25年D.30年37.粽子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必备的风味食品。端午节的设置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密切相关A.张骞B.司马迁C.孔子D.屈原38.大运河开通后,隋炀帝就迫不及待地多次乘龙舟从XX南下巡游江都。他依次要经过〔A、通济渠、江南河B、通济渠、邗沟C、江南河、永济渠D、江南河、邗沟39.铁器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40.下列文物能体现青铜文明的是41.唐太宗大力精简机构,合并州县,其作用是A.防止宰相专权B.减少政策失误C.践行三省六部制D.提高行政效率42.右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XX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A.灵渠B.都江堰C.大运河D.永济渠43.人类希望和平安宁,温馨和谐。中国的《道德经》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此书记载的是谁的言论A.孔子B.庄子C.孟子D.老子44.你认为在夏、商、西周时社会地位最低的阶层是A.卿大夫B.士C.平民D.奴隶45.假如你是唐太宗时期的中书令,为挫败突厥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么做〔A、交唐太宗裁定B、交门下省审议C、交兵部出兵D、交内阁处理46.如图,观察图示,你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采用汉姓学习汉语改穿汉服迁都XXA.澄清吏治B.发展经济C.中央集权D.提倡汉化47.西周的都城在今XXXX西,历史上叫A.镐京

B.洛邑

C.牧野

D.殷都48.某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A.《论语》B.《史记》C.《齐民要术》D.《水经注》49.在美国西点军校,一个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受到了学员的追捧。这个人是〔A.孙膑B.孔子C.韩非子D.孙武50.如图,下图为西周分封图,读图咱们滨州在西周属于哪个诸侯国?A.宋国 B.齐国 C.鲁国 D.燕国51.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其诊断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此人是〔A.张仲景B.李时珍C.扁鹊D.华佗52.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有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昭君出塞时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元帝53.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54.儒家思想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孟子55.破釜沉舟的典故出自以下哪一战役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牧野之战D.城濮之战56.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57.商的统治被推翻,商朝灭亡的重要战役是〔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桂陵之战58.右为"司隶校尉"印文,掌握此印长官的职责是A.主持管理长安太学B.检举皇族不法行为C.监督地方官员D.监察郡国长官59.儒家的治国主张是A.以"礼"治国B.以"法"治国C."无为而治"D."兼爱""非攻"60.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开始于〔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时期61.《汉书》中记述"始开西域之迹"〔。A.张骞B.班超C.卫青D.霍去病62.对春秋时期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天子失去往日权威 B.春秋第一霸主是秦穆公C.楚国向中原扩张中的对手是晋国 D.曾经问鼎中原的是楚庄王6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其中人口达百万,在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是〔A.XXB.XXC.建康D.长安64.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在参观XXXX一个秦汉时期的文化遗迹后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它的发现,使世界上有了八大奇迹。"这里的"第八大奇迹"指的是〔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战国编钟 D.秦始皇陵兵马俑65.下列"战国七雄"中哪一个国家的前代国王,在春秋时未曾确立过霸主地位:〔A、齐国B、楚国C、燕国D、秦国66.战国七雄中,由晋国分裂而成的三个国家是〔A.韩赵魏B.韩卫赵C.燕赵韩D.韩魏燕6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有利于当地封建化进程68.隋朝的统治类似于〔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69.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一景象产生于谁统治时期〔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70.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封建土地制度影响最深远的一项是A.奖励军功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D.承认土地私有71.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A.唐三彩B.白瓷C.青瓷D.XX瓷器72.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世袭制73.秦始皇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的是A.

汉高祖

B.光武帝

C.周文王

D.汉武帝74.使古代知识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科举制度有一个完善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它创设于隋朝B.武则天时创设武举C.唐玄宗时开始殿试D.唐玄宗时以诗赋为考试的主要内容75.如果让你回到战国后期,去一睹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的雄风,你应该去〔A、齐国B、楚国C、秦国D、赵国76.下列哪些科学家是生活在北朝时期的①张仲景②郦道元③祖冲之④贾思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7.下列说法中属于道教精神的是〔A.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长生不老。B.人的肉体是要死亡的,灵魂可以脱离肉体永远存在。C.灵魂能够转生来世。D.今生忍受一切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78.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79.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代的是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80.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开始于〔A.战国B.汉朝C.唐朝D.宋朝81.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A.中华文明起源时期B.社会变革与诸侯争霸时期C.首次大一统时期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时期82.被秦王所采用,后来成为秦统一后许多政治措施的理论依据的学说派别是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83.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灭蜀B.西晋定都XXC.灭吴D.西晋迁都长安84."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A.唐高祖、宋太祖B.唐高宗、宋太宗C.唐太宗、宋太祖D.唐太宗、宋真宗85.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的是谁的统治?A.唐太宗的统治B.唐高宗的统治C.武则天的统治D.唐玄宗的统治86.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A.汉朝B.南朝C.隋朝D.唐朝请把下列人物与称誉正确搭配〔把代表称誉的字母按正确顺序,填在人名的〔87.人名:王羲之〔称誉:A.书圣B.诗圣C.药王D.画圣88.人名:孙思邈〔称誉:A.书圣B.诗圣C.药王D.画圣89.人名:吴道子〔称誉:A.书圣B.诗圣C.药王D.画圣90.人名:杜甫〔称誉:A.书圣B.诗圣C.药王D.画圣91.下列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1\*GB3①赤壁之战=2\*GB3②巨鹿之战=3\*GB3③官渡之战=4\*GB3④淝水之战A.=1\*GB3①=2\*GB3②=3\*GB3③=4\*GB3④B.=2\*GB3②=3\*GB3③=4\*GB3④=1\*GB3①C.=1\*GB3①=4\*GB3④=2\*GB3②=3\*GB3③D.=2\*GB3②=3\*GB3③=1\*GB3①=4\*GB3④92.以下古代官员中,直接负责监察工作的有〔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司隶校尉④刺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认识,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更为了接受汉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XX,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前,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和家属穿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等汉化政策,汉化政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具有开创性的措施,A,B,D三项措施在其它改革中也有体现,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本题选C。考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很不容易,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很高,既要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识记清楚,又要对措施中的内容要理解清楚,考察学生全面掌握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对历史问题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靠平时的积累,对待历史问题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2.B[解析]试题分析:公元208年,诸葛亮促使刘备与孙权结盟,组成了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B。官渡之战的双方是曹操和袁绍,淝水之战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城濮之战的双方是晋国和楚国。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赤壁之战点评:学生还要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都是中国古代史上的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XX;221年刘备在XX称帝,国号是汉,史称蜀;221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3.D[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很早就有文字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商朝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现在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文字来源于甲骨文,后来出现了金文,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秦统一后,秦始皇把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发行全国,因此,本题选D。考点:汉字的演变过程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我国的文字演变经历了一个过程,尤其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成熟的文字,也是人们当时主要用来记录国家事务的文字,更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回答,属于送分题。4.B[解析]试题分析:提出"仁"的学说的是孔子,主张"兼爱"、"非攻"的是墨子,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是兵家孙武,"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与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相符,故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的史实,儒家学说创立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命运,战国时期儒家学说不符合统治者统一的需要,不被重用,秦朝建立后遭到了焚书坑儒的命运,到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政治经济都实现了大一统,思想方面也要大一统,儒生董仲舒发挥了儒家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欣然接受,从此儒家学说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并一直延续下来。因此本题选B。考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儒家学说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思想,也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用来统治人民思想的重要工具,对于儒家思想的创立,代表人物及思想,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到儒学的发展演变成后来的宋明理学等都要好好掌握,从整体上把握这一重要思想。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认识,根据图片信息,图中"①"应该是丝绸之路的出发地,根据所学知识,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过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在转运往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运往中国。因此本题选A。考点:丝绸之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同学们对于于此有关的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新疆地区的正式归属,丝绸之路的路线图经过的地区等等要重点识记,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7.C[解析]试题分析:商鞅是在秦国变法,为秦统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①是燕国,②是齐国,③是秦国,④是楚国。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8.[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武王伐纣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在牧野击败了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因此C符合题意;而阪泉之战的双方是炎帝、黄帝,涿鹿之战的双方是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巨鹿之战的双方是项羽军队和秦朝军队,排除ABD。故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灭亡·牧野之战9.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综合的能力。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都是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著名的战役。审题时要注意选择的是表述不正确的。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胜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直接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袁绍、孙权、刘备之间的战争没有正义、非正义之分,都是统治阶层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故选C项。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1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科举制。唐玄宗时期,杂文专考诗赋,促进了唐朝诗歌的繁荣,故选B。11.B[解析]试题分析: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历经10年血雨腥风的残酷战争,先后消灭韩、赵、燕、魏、楚、齐等诸侯六国,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朝。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12.B[解析]试题分析: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A项内容说法错误,他们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项内容说法错误,因为他们起义失败了,并没有推翻秦王朝;D项内容是他们起义的作用,但并不是其独特的方面。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13.C[解析]试题分析:秦朝时,江州东部有位名叫清的女工商业家,死后人们为其修筑了一座名为"女怀清台"的纪念台,主要是为了表彰她在发展丹砂开采业上的功绩,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女怀清台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秦始皇誉巴清为"贞妇",为表彰其贞节,不仅命令巴郡的郡守在她生前为他修建了"怀清台",台址在今XX市长寿区江南镇龙山寨。巴清死后,厚葬于长寿龙山寨,在墓地修建高台,秦始皇亲笔题写了"怀清台",寄托自己无限的哀思,表达对清的怀念和敬意。1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第一个奴隶社会夏朝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民主禅让制度是我国民主推举首领制度的办法,相传尧老了就把首领位置让给舜,舜老了就把首领的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但禹后来却把位置传给儿子,从此禅让制被破坏,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禅让制被破坏,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我国奴隶社会开始,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A。考点:我国第一个奴隶社会夏朝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学生还要知道:夏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巩固和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1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共性的认识,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它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周厉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由此可知,他们三个的共同点是B项。考点:夏商周中的夏桀,商纣,周厉王的共同点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共性的认识,这三个人的统治都非常残暴,也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只要对教材基础知识清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就能解答,在加以分析判断不难得出答案。1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商鞅变法作用的理解,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当中最成功的一个,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最富强的一个国家,军队战斗力增强,经济得到发展,虽然后来由于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但商鞅变法的成果却存在下来,所以,不能说商鞅变法失败了,选C。考点:大变革时代的商鞅变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识记能力和对其作用的理解,解答本题,一要对商鞅变法的内容识记清楚,二要对商鞅变法的作用理解清楚,商鞅虽然死了,但其改革的成果和对秦国的作用却存在下来了,这是理解的重点,也是解题的关键。17.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建立。秦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其距离20XX有2232年,故选C。18.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A、B、C项均是对"贞观之治"的正确叙述,隋文帝把地方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故D项错误。19.:[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选择题。通过给出的材料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了解。据材料和根据所学,可知同学们所讲的是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因此可作出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主题是商鞅变法。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冊·国家的产生和变革·大变革的时代20.D[解析]试题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数学成就巨大,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的突出成就是取得了比较精确的圆周率,祖冲之利用割圆术,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3.1415926-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千年。本题选D。考点:祖冲之与圆周率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圆周率的识记能力,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2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趋势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从封建王朝建立的那天开始,就存在着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围绕这对矛盾,西汉实行中朝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些措施的最终结果就是丞相的权利逐渐削弱到最后消失,君主的权利越来越大,中央权利越来越大,地方的权利越来越小,本题选A。考点: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趋势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阶段的归纳和梳理能力,君主专制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的演变的最后结果是专制越来越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中央集权有效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大,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对这一线索要很清晰,同时对相关的知识点也要识记清楚才能得出正确答案。2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著名的战役。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城濮之战、长平之战,故选C。2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的识记能力,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题目中的A项是田园诗歌,C项是绘画艺术,D项是浮雕艺术,根据所学知识,王羲之的书法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本题选B。考点:魏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的识记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都是要重点掌握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属于送分题。24.D[解析]试题分析:禹、汤、周武王都是建立政权的国君,夏桀是亡国之君,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著名的国君点评:学生还要知道,大禹建立的是夏朝,汤建立的是商朝,周武王建立的是西周;夏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商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1600年,西周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25.A[解析]试题分析:秦政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包括沉重的赋税、漫长的兵役、无休的徭役,严酷的刑罚不属于剥削农民的方式,属于加强统治的政治手段,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统治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分清剥削的方式和政治统治的方式的不同。学生还要认识到秦朝暴政的严酷,这也是导致秦朝短命而亡的重要原因。26.C[解析]试题分析:这首诗出自是北宋年间著名学者汪洙的《神童诗》,诗歌大意是王侯将相本来不是天生的富贵种,贫穷人家的孩子发愤努力,也可以成为栋梁之材,好男儿应当发愤图强。在封建社会里穷人家要成为栋梁之材,必须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才能实现。故选C项。考点:本题考查科举制。点评: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清朝末年被废除。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准确理解,解题时注意"根本目的",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是北魏一次自上而下的以学习汉族先进政治、经济、文化为主的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各族封建统治的改革,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2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识记能力。A项具有鲜明的XX风格,B项四羊方尊是较精美的青铜器。C项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高133CM,长110CM,重800多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故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29.D[解析]试题分析:"汉武"是指汉武帝。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因此汉武帝施行推恩令的目的是维护皇帝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他的主要贡献是实施大一统。D符合题意,故选D项。考点:本题考查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学生可以从秦始皇和汉武帝采取大一统的具体措施来比较两者的异同,学会分析比较的学习方法。30.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的史实,纸发明以前,人们主要的书写工具是竹木简,竹木简比较笨重,携带非常不变,影响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蔡伦用树皮,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改进了造纸术,改变了过去用竹木简书写不方便携带的现状,A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主要成就是把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和3.1425927之间,C指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D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画家,因此本题选B。考点:造纸术的改进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造纸术的改进,不仅促进了中国的文化传播,而且造纸术后来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统治阶级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引起重视。3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文景之治原因的认识,汉初,文帝和景帝吸取了秦亡的教训,调整生产关系,轻徭薄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时期才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本题选B。考点:文景之治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文景之治是封建社会的盛世,后来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盛世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但同学们一定要清楚,盛世局面是由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即使在盛世下,农民的负担仍然很重32.B[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军事家。首次完成中国统一,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33.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是唐朝的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故选D。34.不正确〔2分。因为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是西起临洮,东至辽东。〔3分〔东西起止点都答对得3分,答对1个得2分[解析]试题分析: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他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后来又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3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王扫六合的相关内容。分析题干,注意关键词"秦统一后",联系所学知识,秦灭六国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分析四个选项,符合秦朝货币的圆形方孔钱是C项,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考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36.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秦朝的兴亡可知,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直逼XX,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秦朝一共存在了14年。故选B项。考点:本题考查秦的兴亡。点评:秦的灭亡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外部原因是农民起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历史上类似于秦的短命王朝还有隋朝,它们都有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局面,也因统治者暴政二世而亡的教训。37.D[解析]试题分析:每年的五月初五,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故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38.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运河。从XX到江都,必须经过通济渠和邗沟,故选B。39.A[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故选A项。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大变革的时代40.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灿烂的青铜文明。B项为新石器时代半坡、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工具,主要为磨制石器;C项的陶罐上的鱼纹为半坡居民代表性的特征;D项为春秋战国时期广泛使用的铁制农具;A项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青铜文明的典型代表,故选A项。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4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太宗措施作用的认识,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唐太宗精简机构,合并州县,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将州县大加合并。同时根据山川的自然形势,将全国分为十个道。"道"的出现是我国疆域史上一个新的创举。精简机构不仅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还节省了行政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A项实行三省六部制能防止宰相专权,B项表述错误,精简机构,合并州县不是三省六部制的内容,本题选D。考点:唐太宗实行精简机构,合并州县的作用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精简机构,合并州县唐太宗时期重要的措施它和政治方面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经济方面的轻徭薄赋,提倡节俭,教育方面的完善科举制,大兴学校一起组成了贞观之治的内容,同学们对这一时期的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的背景,内容,评价要重点识记和理解。4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其中根据课本所述即可做出。43.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XX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是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故选D项。考点:本题考查老子的《道德经》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老子的思想中最具精华部分是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44.D[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知道夏商周社会的性质,夏商周是奴隶制社会,所谓奴隶制社会就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社会,奴隶处于社会最底层,所以答案为D。有些同学可能会选择C,平民虽然地位也低,但是相对于奴隶而言,平民的地位略高。A、B都是统治阶层。考点:奴隶社会的性质点评:从古至今中国经历过史前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是一步一步地进步发展的。各个社会的领导阶级都是不一样的,如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4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文书,然后交给门下省审核,审核通过后交尚书省执行,故选B。46.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从图可以看出,这场改革的突出特征是提倡汉化,学习汉族,故选D。47.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西周的史实。西周的都城在今XXXX西,历史上叫镐京,故选A。4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记》内容的准确识记,由图片中"五帝本纪""夏本纪"等关键信息可判断图片目录是《史记》,联系已学可知《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司马迁《史记》49.D[解析]试题分析:最早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的是军事家孙武,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孙武的史实点评:学生还要知道,孙武是春秋时期兵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是《孙子兵法》;他的后人孙膑是战国时期的兵家学派的代表,著有《孙膑兵法》。5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诸侯国。XX滨州在西周属于齐国,故选B。51.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张仲景的主要医学成就是编著了《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李时珍的主要医学成就是编著了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扁鹊的主要医学成就是,采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来诊断疾病,这种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是研制除了麻醉药剂,麻沸散及创作了五禽戏.故选C.52.D[解析]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53.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581年建立隋朝,589年隋灭亡陈朝,605年——610年隋炀帝开通运河,故选A。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荣一时的隋朝54.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故选A。55.B[解析]试题分析:破釜沉舟的典故与英雄项羽有关,出自巨鹿之战,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巨鹿之战点评:关于巨鹿之战,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时间是公元前207年,交战的双方是秦军和项羽的军队,是一场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结果项羽率军九战九捷,大败秦军。56.D[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统治,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因此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57.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牧野之战。商的统治被推翻,商朝灭亡的重要战役是牧野之战,故选B。5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司隶校尉"准确识记,由图片中"汉‘司隶校尉’印文"可知是汉朝的官职,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据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政治制度59.A[解析]试题分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由此衍生出"仁政爱民"的治国思想,主张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故选AB.以"法"治国是法家的治国主张。不符题意。C."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主张。不符题意D."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治国主张。不符题意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儒家的治国主张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识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诸子百家的观点主张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和利用对我们学习和生活有用的成分。6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朝的重大史实。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今天的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故选B。6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张骞通西域的相关内容。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所以答案选A。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6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时期的史实。春秋第一霸主是齐桓公,故选B。63.C[解析]试题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战乱不止。但这一时期,长达369年,从全局来看,从主流来说,生产是在不断发展的。当时吴、东晋和南朝四国的都城都在现在的XX,历史上称为建康,因此当时经济最活跃的城市应该是建康。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64.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目的关键词秦汉时期;云冈石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龙门石窟是北魏时期的;战国编钟显然是与题目时期不符;秦始皇陵兵马俑就符合题目时间。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秦始皇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建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此外,秦始皇陵兵马俑全部面向大海的方向。65.C[解析]试题分析:"战国七雄"中燕国的前代国王,在春秋时未曾确立过霸主地位,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秦穆公和宋襄公,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点评:学生还要知道,战国七雄中除了燕国外,还有秦国、赵国、魏国、韩国、楚国和齐国,其中最北面的是燕国,最南面的是楚国,最西面是秦国,最东面的是齐国。赵国、魏国、韩国是由晋国分裂而来。66.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战国初年,晋国分为韩、赵、魏三国,史称三家分晋,而当时以魏国最强大。因此选A。67.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封建化进程,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故选D。68.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历史。隋朝和秦朝都是两世王朝,都因为暴政而亡,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