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4/78附件8:110(66)kV~750kV避雷器技术标准(附编制讲明)国家电网公司目录TOC\h\z\t"标题1,1,标题2,2"1总则 12引用标准 13避雷器类型 23.1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23.2碳化硅阀式避雷器 24使用环境条件 24.1正常使用环境条件 24.2异常使用环境条件 35避雷器选择的一般程序 36技术要求 46.1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6.2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146.3碳化硅阀式避雷器 187技术资料 217.1招标前用户和制造厂所需提供的技术资料 217.2合同签订后供货方所需提供的技术资料 217.3设备供货时应提供以下资料 218试验 228.1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228.2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248.3碳化硅阀式避雷器 268.4试验方法 279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309.1标志 309.2包装 319.3随产品提供的技术文件 319.4运输和贮存 3110技术服务 3110.1项目治理 3110.2设备监造 3110.3现场服务 3110.4售后服务 31附录A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典型参数 33附录B避雷器用橡胶密封件的结构型式及系列参数 34附录C绝缘子金属附件热镀锌层技术要求 37附录D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电气特性 38附录E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直流泄漏电流要求 39附录F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用碳化硅技术要求 40110(66)kV~750kV避雷器技术标准1总则1.1为适应电网的进展要求,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加强输变电设备技术治理,特制定本技术标准。1.2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和国际的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并结合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评估分析、生产运行情况分析以及设备运行经验而制定的。1.3本标准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碳化硅阀式避雷器设备的设计选型(运行选用)、订货、监造、出厂验收、包装运输、现场安装和现场验收等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1.4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110(66)kV~75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及交流电力系统标称电压110(66)kV~500kV碳化硅阀式避雷器。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避雷器可参照执行。2引用标准以下为输电设备设计、制造及试验所应遵循的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标准及规范,但不仅限于此: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2900.12-1989电工名词术语避雷器GB2900.19-1982电工名词术语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GB7327-1987交流系统用碳化硅阀式避雷器GB11032-20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16434-199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方法GB50150-19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DL474.5-1992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避雷器试验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爱护和绝缘配合DL/T804-2002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DL/T815-2002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DL/T864-2004标称电压高于1000V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JB2440-1991避雷器用放电计数器JB/T4035-1999阀式避雷器用碳化硅JB5892-1991高压线路有机复合绝缘子技术条件JB/T8177-1999绝缘子金属附件热镀锌层通用技术条件JB/T8460-1996高压线路用棒形复合绝缘子尺寸与特性JB/T9669-1999避雷器用橡胶密封件及材料规范JB/T9670-1999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用氧化锌Q/GDW109-2003750kV系统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设备评估治理方法(生产输电[2003]95号)MERGEFIELD文件标题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电力生产技术监督工作意见(生产输电[2003]29号)国家电网公司预防110(66)kV~750kV避雷器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2004]641号)3避雷器类型3.1金属氧化物避雷器3.1.1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系统标称电压(Un)不小于110(66)kV的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按其标称放电电流及使用场合分类见表1。表SEQ表\*ARABIC1系统标称电压不小于110(66)kV的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分类标称放电电流In20kA等级10kA等级5kA等级1.5kA等级避雷器额定电压UrkV(有效值)420≤Ur≤64890≤Ur≤46884≤Ur≤9084≤Ur≤10860≤Ur≤207避雷器类不电站及线路用并联补偿电容器用电站及线路用变压器中性点用3.1.2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系统标称电压(Un)不小于110(66)kV的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要紧用于输电线路中限制雷电过电压及(或)操作过电压。3.2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系统标称电压(Un)不小于110(66)kV的碳化硅阀式避雷器按照放电间隙的种类可分为磁吹阀式避雷器和一般阀式避雷器。4使用环境条件4.1正常使用环境条件不同类型避雷器的正常使用环境条件见表2。表SEQ表\*ARABIC2避雷器的正常使用环境条件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碳化硅阀式避雷器110(66)kV≤Un≤500kVUn=750kV海拔高度≤1000m≤2000m≤1000m环境温度≤+40℃,≥-≤+40℃,≥-≤+40℃,≥-最大日温差≤25K≤32K≤25K日照强度≤1.1kW/m2≤1kW/m2≤1.1kW/m2电源频率≤62Hz,≥48Hz50Hz50Hz工作电压长期工作电压不超过持续运行电压长期工作电压不超过持续运行电压系统短时工频电压升高不超过额定电压地震烈度≤7度≤8度≤7度最大风速≤35m/s≤34m/s≤35m/s覆冰厚度≤2cm≤1cm≤2cm污秽条件Ⅳ级及以下污秽等级Ⅲ级及以下污秽等级(海拔2000m时)Ⅳ级及以下污秽等级4.2异常使用环境条件本标准所规定的异常使用条件包括系统标称电压110(66)kV~50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碳化硅阀式避雷器,不包括系统标称电压75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环境温度超过+40℃,或低于-40℃;海拔高度超过1000m;可能使绝缘表面或安装金具产生腐蚀的烟气或蒸汽;因烟气、灰尘、盐雾、严峻水雾或其他导电物质引起的严峻污染;粉尘、煤气或烟气的爆炸性混合物;(6)异常机械条件(烈度7级以上的地震、振动,最大风速超过35m/s,覆冰厚度超过2cm及高弯曲负载等);(7)避雷器带电冲洗;异常运输或贮存;额定频率低于48Hz或高于62Hz;(10)电源靠近避雷器;关于线路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异常运行条件还包括:110kV及以上无避雷线的线路;关于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异常运行条件还包括以下两点:1)湿热带强雷地区;2)使用点的系统短时工频电压升高有可能超过避雷器的额定电压。5避雷器选择的一般程序(1)按照使用地区的气温、海拔、风速、污秽条件和地震等环境条件,确定避雷器的使用条件。(2)依照被爱护对象选择避雷器的类型。(3)关于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按照系统长期作用在避雷器上的最高电压确定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4)关于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依照安装点的临时过电压的幅值和持续时刻的估算结果,选择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并与工频电压耐受时刻特性进行校核。关于碳化硅阀式避雷器或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依照安装点过电压的幅值及间隙遮断续流的能力,考虑避雷器或避雷器本体的额定电压。(5)估算通过避雷器的雷电放电电流幅值和持续时刻,选择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6)估算通过避雷器的操作冲击电流和能量,选择避雷器的线路放电等级、方波冲击试验电流幅值以及能量汲取能力。(7)依照被爱护设备的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和操作冲击耐受电压,按照绝缘配合的要求,确定避雷器雷电冲击爱护水平和操作冲击爱护水平。(8)依照被爱护设备的绝缘水平,确定碳化硅阀式避雷器及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雷电冲击放电电压上限。(9)依照被爱护设备可耐受的操作过电压倍数(避雷器不应动作),确定碳化硅阀式避雷器及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工频放电电压下限。(10)按照避雷器安装处的最大故障电流,选择避雷器的压力释放等级。(11)按照避雷器安装处的污秽等级,选择避雷器外绝缘套的爬电比距。外绝缘选择中,应考虑设备外绝缘与海拔高度的关系。(12)按照避雷器安装处的引线拉力、风速和地震条件,选择避雷器的机械强度。(13)当避雷器不能满足绝缘配合要求时,可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予以改进:调整避雷器的位置;选择爱护性能较好的避雷器;适当降低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增加避雷器的只数等。6技术要求6.1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6.1.1额定电压(Ur)避雷器的额定电压是施加到避雷器端子间的最大同意工频电压有效值,按照此电压所设计的避雷器能在所规定的动作负载试验中确定的临时过电压下正确动作。它不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额定电压一般的考虑原则是:只要满足爱护绝缘的配合系数(6.1.7),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可选得高一些。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可按式(1)选择。Ur≥kUt(1)式(1)中,k为切除单相接地故障时刻系数。关于110kV~750kV系统、10s及以内切除故障的66kV系统,k=1.0;关于66kV系统10s以上切除故障时,k=1.25~1.3(1.25要紧用于爱护并联补偿电容器及其他绝缘较弱设备的避雷器)。Ut为临时过电压(kV)。临时过电压(Ut)的推举值见表3,表3中Um为系统最高工作电压。关于直接接地系统的变压器中性点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额定电压一般不低于系统最高工作相电压,66kV变压器中性点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系统最高工作电压。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额定电压推举值见表4、表5。表SEQ表\*ARABIC3临时过电压Ut推举值(有效值)系统标称电压(kV)66110~220330~750母线侧线路侧UtUm1.4Um/1.3Um/1.4Um/表SEQ表\*ARABIC4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额定电压Ur的建议值(有效值)(kV)系统标称电压6611022033050075010s及以内切除故障10s以上切除故障母线侧线路侧母线侧线路侧母线侧线路侧Ur7296102204300312420444462498表SEQ表\*ARABIC5变压器中性点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额定电压Ur建议值(有效值)(kV)系统标称电压66110220330500Ur967214484(210)102注:括号中数使用于中性点150kV等级绝缘6.1.2持续运行电压和持续电流6.1.2.1持续运行电压(Uc)持续运行电压是同意持久的施加在避雷器端子间的工频电压有效值。一般相当于避雷器额定电压的75%~80%。关于110kV~750kV系统,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持续运行电压应不低于系统的最高工作相电压。关于66kV的系统,10s及以内切除故障时,Uc≥Um/;10s以上切除故障时,Uc≥Um。6.1.2.2持续运行电流在持续运行电压下通过避雷器的持续电流应不超过规定值,该值由制造厂规定和提供,所提供值应包括全电流和阻性电流基波重量的峰值。交接试验时,在系统运行电压下测量持续电流即运行电压下的交流泄漏电流应不大于出厂试验值的30%。6.1.3参考电压(Uref)6.1.3.1工频参考电压工频参考电压是避雷器在工频参考电流下测出的避雷器的工频电压最大峰值除以。工频参考电流由制造厂确定,关于单柱避雷器,参考电流的典型范围为每平方厘米电阻片面积0.05mA~1.0mA。工频参考电压应不低于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值。6.1.3.2直流参考电压直流参考电压是避雷器在直流参考电流下测出的避雷器的电压。直流参考电流的数值由制造厂规定。通常取1mA~5mA,国内一般取1mA。直流1mA参考电压值一般不小于避雷器额定电压的峰值,同时不应小于附录表A1的规定值。交接试验的直流参考电压不应大于出厂值的±5%。6.1.3.3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漏电流漏电流也可称为泄漏电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0.75倍直流1mA参考电压下的漏电流不应大于50μA。额定电压大于216kV时,漏电流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规定。6.1.4标称放电电流的选择标称放电电流是用来划分避雷器等级的波形为8/20的雷电冲击电流峰值。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按远方雷击侵入波的概率统计及电站的重要性,一般可按表6进行选择。表SEQ表\*ARABIC6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的选择系统标称电压(kV)66~110220330~500750变压器中性点标称放电电流(kA)51010~20201.5注:在雷电活动特不强烈地区、重要变电所、进线爱护不完善或进线段耐雷水平达不到规定时,110(66)kV~110kV系统中,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可选10kA,330kV~500kV系统中,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可选20kA。6.1.5残压残压是放电电流通过避雷器时,其端子间最大电压峰值。避雷器在陡波、雷电及操作冲击电流下的残压值应不大于附录表A1的规定值。6.1.6工频电压耐受时刻特性工频电压耐受时刻特性是表明避雷器在运行中汲取了规定的操作过电压能量后,耐受临时过电压的能力。当临时过电压的幅值高于或低于避雷器额定电压而作用时刻短于或长于10s时,能够用工频耐受时刻特性曲线校核,该曲线必须由避雷器制造厂提供。6.1.7爱护水平与绝缘配合6.1.7.1雷电过电压爱护水平避雷器雷电过电压的爱护水平取下列两项数值的较高者:(1)陡波冲击电流下最大残压除以1.15;(2)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最大残压。6.1.7.2操作过电压爱护水平避雷器的操作过电压爱护水平是规定的操作冲击电流下的最大残压。避雷器的操作冲击电流残压试验所用的操作冲击电流的波头时刻为30μs~100μs。其电流幅值则按避雷器的不同标称电流系列、不同类型以及不同额定电压分不规定了不同的数值。配合系数(ks)配合系数为设备的绝缘水平与避雷器的爱护水平之间应有的裕度。等于被爱护设备的绝缘水平除以避雷器的爱护水平。(1)雷电过电压的配合系数1)中性点避雷器ks>1.252)避雷器非紧靠爱护设备ks>1.4(2)操作过电压的配合系数ks>1.15关于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所、带电缆段的变电所及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的配合系数,应通过模拟计算对绝缘配合状态进行校核,也可用统计法求出变电所的危险概率。6.1.8能量汲取能力6.1.8.1长持续时刻电流冲击汲取能力避雷器应耐受在型式试验时校核的长持续时刻电流冲击的考核。关于5kA等级(额定电压90kV及以上)、10kA及20kA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依照标称放电电流及用户要求的线路放电等级通过线路放电试验验证长持续时刻耐受能力。关于1.5kA、5kA等级(额定电压90kV以下)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通过2000μs方波电流冲击试验验证长持续时刻耐受能力。长持续时刻电流冲击耐受试验后,电阻片应无击穿、闪络、破裂或其他明显损伤的痕迹,且试验前后各种冲击电流下的残压变化应不大于5%。6.1.8.2大电流冲击耐受能力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需进行波形为4/10的大电流冲击耐受抽样试验。电阻片在大电流冲击下,不应有击穿或闪络等破坏。在动作负载试验中,也要施加大电流冲击,试验只施加两次冲击,试品不应有击穿、闪络等损坏。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数值见表7。表SEQ表\*ARABIC7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数值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等级(kA)大电流冲击电流值(峰值,kA)2010010100(65)565(40)1.510注:(1)括号内电流峰值为不推举值;(2)依照运行条件电流峰值可取其它值(较低或较高)。6.1.9动作负载6.1.9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能耐受动作负载试验所示的运行中出现的各种负载。这些负载不应引起避雷器的损坏或热崩溃。关于1.5kA、5kA(额定电压90kV以下,并联补偿电容器用避雷器除外)以及强雷电负载避雷器,用大电流冲击动作负载试验验证。关于5kA(额定电压90kV及以上)、10kA、20kA等级及并联补偿电容器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应用操作冲击动作负载试验验证。假如达到热稳定,试验后检查试品,若电阻片无击穿、闪络或破损的痕迹,试验前后的各种冲击电流下的残压变化不大于5%,则避雷器通过试验。6.1.9.2动作负载试验中的热稳定评价关于各种类型避雷器在试验程序中,至少在施加升高的持续电压(Uc*)的最后15min期间,如漏电流的阻性重量峰值或功率损耗或电阻片的温度稳定降低,则认为经受动作负载试验的避雷器比例单元是热稳定的,且认为通过了本试验。在某些情况下,在施加Uc*结束时,仍不能明确的推断避雷器是否热稳定。施加电压Uc*的时刻应延长直到确认电流或功率损耗或电阻片的温度稳定降低为止。假如在施加电压3h后,电流或功率损耗或温度尚无明显增加趋势,则认为是稳定的。6.1.10并联补偿电容器用避雷器的参数选择6.1.10.1爱护接线通常采纳图1所示的Ⅰ型爱护接线方式,能够有效的限制单相重燃,同时也可能降低两相重燃的几率,将电容器组和电抗器上的过电压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图2所示的Ⅱ型爱护接线方式既能限制电容器相对地过电压,也可限制极间过电压。但避雷器在两相重燃过电压中要汲取专门大的能量,因此避雷器应具有较大的方波通流能力。图SEQ图\*ARABIC1Ⅰ型爱护接线方式图SEQ图\*ARABIC2Ⅱ型爱护接线方式6.1.10.2要紧参数的选择6.1.10.2.1额定电压和直流1mA电压并联补偿用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和直流1mA电压的选择可参照6.1.1及6.1.3的原则,Ⅰ型接线方式中的避雷器额定电压可按照表8选取。Ⅱ型接线方式中相间避雷器SA2和中性点对地避雷器SN的额定电压可取6.1.1中推举值的1/2,或通过计算确定。表SEQ表\*ARABIC8典型的并联补偿电容器用避雷器参数(参考)避雷器额定电压Ur(有效值,kV)避雷器持续运行电压Uc(有效值)标称放电电流5kA等级雷电冲击电流残压操作冲击电流残压直流1mA参考电压(峰值)不大于不小于8467.22211761219072.52361901306.1.10.2.2爱护水平并联补偿用避雷器的雷电冲击残压可按一般阀式避雷器考虑。操作冲击爱护水平:电容器对地绝缘水平一般为4倍最高相电压的峰值;电容器极间绝缘水平按2.15倍电容器额定电压峰值选取。6.1.10.2.3方波通流能力Ⅰ型和Ⅱ型两种接线方式中,避雷器方波通流能力可近似按表9选取。表SEQ表\*ARABIC9并联补偿电容器用避雷器的方波通流能力系统标称电压kV(有效值)66电容器组容量kVarⅠ型40000600Ⅱ型40000800注:在某一系统标称电压下,当电容器组容量大于表8所列值时,应重新计算对避雷器方波通流能力的要求。6.1.11多柱避雷器的电流分布制造厂应规定多柱避雷器一柱中的最大电流值。6.1.12避雷器的热稳定性经用户和制造厂协商,可进行专门的热稳定试验。6.1.13压力释放要求避雷器所能耐受的短路电流应大于避雷器安装处的最大短路电流,并按此选择避雷器的压力释放电流等级。最大短路电流应为安装处10年内系统进展可能达到的最大值(周期重量的有效值)。不同标称放电电流的压力释放等级见表10,最大电流的持续时刻不应小于0.2s。表SEQ表\*ARABIC10压力释放试验的电流值标称放电电流(kA)201051.5大电流压力释放预期对称电流(有效值,kA)80634020402010165小电流压力释放电流(有效值,A)8006.1.14外绝缘和耐污要求6.1.14.1电瓷绝缘外套正常使用条件下,避雷器电瓷外绝缘的雷电冲击水平不得低于1.2倍的标称电流下的残压值;工频耐受水平、系统标称330kV及以上避雷器电瓷外绝缘的操作冲击水平应符合表11的规定。表SEQ表\*ARABIC11电瓷绝缘外套工频及操作冲击耐受水平系统标称电压(有效值,kV)操作冲击耐受电压(峰值)短时(1mi(14)工频耐受电压1)(有效值,kV)66140160110185/2002)22036039533085095046051050010501175630680740注:(1)工频干耐受及工频湿耐受;(2)斜线下的数据为干耐受电压。关于变压器中性点用避雷器,雷电冲击耐受电压为避雷器雷电冲击爱护水平乘以1.4;耐受工频电压(峰值)为避雷器雷电冲击爱护水平乘以0.88,持续时刻1min。在避雷器安装处的海拔高度超过1000m,或地震烈度在7级以上,最大风速超过35m/s以及覆冰厚度超过2cm时,应与制造厂协商,对避雷器外绝缘机械强度重新核算。避雷器电瓷绝缘外套的最小公称爬电比距见表12。表SEQ表\*ARABIC12避雷器电瓷外绝缘的最小公称爬电比距污秽等级最小公称爬电比距(mm/kV)Ⅰ17Ⅱ20Ⅲ25Ⅳ31选择爬电比距时应注意外绝缘的有效绝缘长度以及其有效性。在Ⅲ级及以上重污秽地区使用的避雷器,其型式试验应包括人工污秽试验。6.1.14.2复合绝缘外套6.1.14.2.1表征伞套形状的尺寸(1)等径伞的伞间距应不小于40mm,大小伞结构的两相邻大(小)伞间距应不小于70mm。(2)爬电系数C.F一般应不大于3.2,重污区不大于3.5。注:爬电系数C.F等于总的爬电距离除以电弧距离(避雷器两电极间沿空气放电的最短距离)。6.1.14.2.2伞套材料的要求(1)体积电阻率≥1×1012Ω·m;(2)击穿强度≥20kV/mm;(3)耐漏电起痕及电蚀损不低于TMA3.5级;(4)抗撕裂强度≥7kN/m;(5)机械扯断强度≥3Mpa;(6)拉断伸长率≥100%;(7)邵氏硬度≥50。6.1.14.2.3外套憎水性能憎水性能按喷水分级法(HC法),一般应为HC1~HC2级。6.1.14.2.4绝缘耐受性能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复合外套的绝缘耐受电压应符合表9的规定。6.1.14.2.5复合外套表面缺陷要求复合外套表面单个缺陷面积(如缺胶、杂质、凸起等)不应超过5mm2,深度不大于1mm,凸起表面与合缝应清理平坦,凸起高度不超过0.8mm,粘接缝凸起高度不应超过1.2mm,总缺陷面积不应超过复合外套面积的0.2%。6.1.14.2.6最小公称爬电比距关于Ⅰ、Ⅱ级污区,复合外套的最小公称爬电比距为20mm/kV,Ⅲ、Ⅳ级污区的最小公称爬电比距为25mm/kV。Ⅲ级及以上重污区应作人工污秽试验。6.1.14.2.7伞套起痕和电蚀要求复合外套应能耐受1000h伞套起痕和电蚀试验。假如每只试品不超过3次过流中断,不产生起痕,复合外套未被蚀穿,无伞裙击穿,则试验通过。6.1.15无线电干扰和局部放电性能要求出厂试验中,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局部放电量不大于10pC。无线电干扰电压不大于500μV。用户认为必要时,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到货后,安装前应进行局部放电试验。避雷器的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6.1.16机械性能6.1.16.1承受的长期机械力避雷器在下述机械负荷作用下应可靠运行。(1)避雷器顶端承受的最大同意拉力F1,其值按表13规定。表SEQ表\*ARABIC13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最大同意水平拉力避雷器额定电压(有效值,kV)69~9096~108192~216288~468最大同意拉力((14)294490,980980980,1470关于系统标称电压为750kV的避雷器,其水平纵向拉力为2000N,水平横向拉力为2000N,垂直方向力为2000N。(2)作用于避雷器上的风压力F2应按式(2)计算。,N(2)其中:v0为最大风速,m/s;S为避雷器的迎风面积(应考虑表面覆冰20mm),m2;a为空气动力系数,依风速大小而定。当v0≤35m/s时,a=0.8。6.1.16.2承受的地震力使用于地震区的避雷器,制造厂应通过计算或试验,提供避雷器可能承受的地震加速度。6.1.16.3其它要求若避雷器为悬挂式安装,应做拉伸试验。若为水平安装,应做抗弯负荷试验。其它安装形式时,机械性能由用户和制造厂协商确定。(1)额定拉伸负荷型式试验时,避雷器应承受至少15倍避雷器自重的额定拉伸负荷1min不损坏。试验前后直流1mA参考电压变化不大于5%,试验后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2)额定抗弯负荷型式试验时,避雷器应承受至少3倍避雷器自重的额定抗弯负荷1min不损坏。试验前后直流1mA参考电压变化不大于5%,试验后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6.1.17密封性能(1)避雷器应有可靠的密封。在避雷器寿命期间,不应因密封不良而阻碍避雷器的运行性能。(2)避雷器制造厂应使用合格的密封材料1)依照截面形状,避雷器的密封件可分为矩形和“O”型两种。其结构型式及尺寸系列参数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2)用规定胶种制成的密封圈,它的工作条件是恒定压缩于金属与瓷件(或金属与其它绝缘件)之间,最佳压缩状态下使用期限至少20年。其内表介质是空气、氮气或六氟化硫气体,外表介质是空气、水等,正常使用环境温度为-40℃~+403)密封圈的外观质量应良好。4)密封圈及其胶料物理性能应符合表14的要求。表SEQ表\*ARABIC14密封圈及胶料物理性能试验类不序号试验项目胶料三元乙丙胶等丁基胶技术指标胶料试验1邵氏A型硬度,度60±560±52拉伸强度,Mpa≥9≥83扯断伸长率,%≥300≥3004恒定形变压缩永久变形,%(空气,70℃×24h,压缩率30%)≤30≤355耐臭氧老化(试温40℃,拉伸20%试验时刻8h),臭氧浓度(三元乙丙胶等为3×10-4,丁基胶为3×10-6)不龟裂不龟裂6耐热空气老化(100℃×48h)-邵氏硬度变化+10度以内,伸长变化率-25%以内密封圈试验7邵氏A型硬度,度60±560±58恒定形变压缩永久变形,%(空气,70℃×24h,压缩率30%)≤30≤35(3)现场安装时应注意爱护压力释放板,防止扎破或碰伤。(4)必要时,系统标称电压不小于110kV的避雷器投运前可进行密封性能的抽检试验。6.1.18热机试验及水煮试验复合绝缘外套的避雷器应进行热机试验及水煮试验的考核。热机试验避雷器应能耐受4次24h的冷热循环试验,温度从(-35±5)℃~(+50±5)℃,试验时施加50%额定拉伸负荷。水煮试验避雷器应在含有0.1%的NaCl的沸水中耐受42h水煮。热机试验及水煮试验后,应检查试品外套部分不应有开裂或脱落现象。且试验前后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直流1mA参考电压变化不大于5%,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变化不大于20μA,试验后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6.1.19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用氧化锌的技术性能避雷器制造厂使用的电阻片用氧化锌的技术性能应满足表15的要求。表SEQ表\*ARABIC15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用氧化锌的技术性能序号项目指标序号项目指标1外观白色粉末9金属物(以Zn计)无2氧化锌(以干品计),不小于99.70%10水分,不大于0.3%3氧化钾(以K计),不大于0.0010%11盐酸不溶物,不大于0.006%4氧化钠(以Na计),不大于0.0010%12灼烧减量,不大于0.2%5氧化铁(以Fe计),不大于0.0020%13PH值7.0~8.06氧化铬(以Cd)计,不大于0.0050%14平均粒径μm,不大于0.507氧化铅(以Pb计),不大于0.0037%15筛余物(筛孔径44μm),不大于0.10%8氧化铜(以Cu计),不大于0.0002%6.1.20放电计数器的技术性能(1)计数器应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工艺文件进行制造。(2)计数器的指示应清晰,便于观看。(3)当标称电流流过计数器时,计数器两端的残压应不大于3kV(峰值)。(4)计数器在表16规定的上限(标称放电电流)、下限电流幅值范围内,以及连续两次冲击时刻间隔为1s的情况下应能可靠动作。表SEQ表\*ARABIC16计数器特性参数等级计数器类不上限动作电流kA(峰值)下限动作电流A(峰值)2000μs方波电流A(峰值)冲击大电流kA(峰值)配用于碳化硅阀式避雷器51001504010600,800,100065配用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580200,400,6004010400,600,1000,12006520150065(5)计数器非线性电阻片耐受方波电流、标称放电电流和冲击大电流的电流幅值的能力应符合表16规定。(6)计数器应有可靠的密封性能。(7)计数器干、湿工频耐受电压应不低于4kV(有效值)。(8)计数器的外露金属零件及内部黑色金属零件均应有防腐蚀措施。(9)计数器及其引线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10)交接试验时应检查放电记数器的动作可靠性。(11)带有泄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的计数器,在交接试验时应检验泄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的准确性。6.1.21均压措施同一只避雷器内安装的电阻片应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均压环的尺寸与安装深度必需通过理论计算及试验验证,对被安装避雷器具有良好的均压作用。正常安装时应有足够的空气间隙距离,保证在各种工况下均压环对地或中间法兰可不能发生放电。所用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强度。6.1.22基座的要求避雷器的基座应有良好的绝缘,机械强度应满足载荷的要求。6.1.23金具镀锌检查避雷器应进行金具镀锌检查,所有镀锌件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6.1.24绝缘电阻出厂前应对避雷器或避雷器元件及基座进行绝缘电阻测量,避雷器整体测量时应使用5000V绝缘电阻表,基座测量应使用2500V绝缘电阻表。交接试验值应与出厂试验值无明显的差异。6.2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6.2.1额定电压(Ur)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额定电压指其本体额定电压,选取时要紧考虑避雷器在雷电过电压动作后,避雷器在该电压下遮断工频续流。系统标称电压不小于110(66)kV的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额定电压推举值见表17,也可按表17中规定的标准级差选用其它等级。表SEQ表\*ARABIC17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额定电压kV(有效值)系统标称电压避雷器额定电压标准级差6675611090~1026220180~2041233028818500396246.2.2参考电压(Uref)6.2.2.1工频参考电压对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本体,制造厂应测量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参考电流的选择参见6.1.3.1。6.2.2.2直流参考电压对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本体应测量直流参考电流为1mA的直流参考电压,其值应不小于表18的规定。交接试验的直流参考电压不应大于出厂值的±5%。表SEQ表\*ARABIC18标称放电电流下的陡波冲击电流残压值和雷电冲击电流残压值额定电压kV(有效值)标称放电电流20kA等级标称放电电流10kA等级标称放电电流5kA等级陡波冲击电流残压雷电冲击电流残压直流1mA参考电压陡波冲击电流残压雷电冲击电流残压直流1mA参考电压陡波冲击电流残压雷电冲击电流残压直流1mA参考电压kV(峰值)不大于不小于不大于不小于不大于不小于902922601302922601309631428014010233229614818058452026019262856028020466459229628886877540886877540839611721050561112710105616.2.2.3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对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本体在0.75倍直流1mA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不应大于50μA。额定电压大于180kV时,泄漏电流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规定。6.2.3残压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本体在标称放电电流下的陡波冲击电流残压值和雷电冲击电流残压值不应超过表18的规定。6.2.4放电电压性能应对带串联间隙的整只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进行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和工频耐受电压试验。雷电冲击正极性50%放电电压试验用来确定避雷器间隙的最大距离,工频耐受电压试验用来确定避雷器间隙的最小距离。其数值应与被爱护设备的绝缘水平相配合,以保证避雷器在雷电过电压下正确动作,而在工频及部分操作过电压下不动作。推举值见表19。试验中,应保证每次雷电冲击放电均在间隙电极间,而不沿支撑件表面发生。表SEQ表\*ARABIC19带串联间隙避雷器的放电电压性能系统标称电压(有效值,kV)工频放电电压≤(有效值,kV)雷电冲击正极性50%放电电压≤(有效值,kV)66117400110170525220340900330460130050051017606.2.5雷电冲击伏秒特性避雷器雷电冲击(波头时刻在1μs~10μs)伏秒特性曲线应比被爱护设备的雷电冲击伏秒特性曲线至少低10%。6.2.6电流冲击耐受能力在型式试验和抽样试验中,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本体的比例单元或电阻片,应能耐受4/10的大电流冲击2次和2000μs方波冲击18次,试验后,试品应不击穿,不损坏,且试验前后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变化不应超过5%。试验电流值见表20。表SEQ表\*ARABIC20电流冲击耐受试验值标称放电电流kA系统标称电压kV(有效值)大电流冲击电流值kA(峰值)线路放电等级等效方波冲击电流值A(峰值)205001005150041200103301003600220250011014005110、66654006.2.7动作负载试验系统标称电压66kV的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本体应通过大电流淌作负载试验,系统标称电压不小于110kV的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通过操作冲击动作负载试验。试验前后其标称放电电流下残压值变化不应大于5%,试品应不闪络、不击穿、不损坏。试验时,Ur取试品额定电压,Uc取试品额定电压的0.75倍。6.2.8压力释放要求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本体应进行短路电流试验,以保证避雷器故障时不引起粉碎性爆炸。试验用电流值见表21。表SEQ表\*ARABIC21短路电流试验的电流值标称放电电流(kA)20105大电流压力释放预期对称电流(有效值,kA)634020402016小电流压力释放电流(有效值,A)8006.2.9外绝缘和耐污要求系统标称电压不小于110(66)kV的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一般安装在输电线路上,其外绝缘通常采纳复合绝缘外套。6.2.9.1绝缘耐受性能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本体复合外套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取避雷器本体标称放电电流残压值的1.3倍;工频耐受电压取避雷器额定电压值的1.5倍。6.2.9.2最小公称爬电比距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最小公称爬电距离按避雷器本体和支撑件之和计算,应符合6.1.14.2.6的规定,同时避雷器本体和支撑件的最小公称爬距应分不不小于17mm/kV。6.2.9.3其它要求复合绝缘外套还应符合6.1.14.2.1、6.1.14.2、6.1.14.3、6.1.14.5、6.1.14.7的规定。6.2.10机械性能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机械性能应符合6.1.16.3的规定。6.2.11密封性能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本体的密封性能应符合6.1.17中(1)~(3)的规定。6.2.12局部放电和无线电干扰出厂试验中,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本体的局部放电量不大于10pC。系统标称电压不低于110kV的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无线电干扰电压不大于500μV。用户认为必要时,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到货后,安装前应进行局部放电试验。避雷器的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6.2.13串联间隙的要求串联间隙是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一部分,与避雷器本体串联,分为内外间隙两种结构。关于外间隙又分为带支撑件间隙和不带支撑件间隙。不带支撑件间隙是由上下两个电极组成,上电极固定在避雷器下端,下间隙固定在输电线路或绝缘子串下端。带支撑件间隙由上下两个电极分不固定在支撑件的两端。支撑件用于固定外串联间隙电极用,其材料为复合材料。6.2.13.1间隙距离出厂时和安装后,应检查每只带间隙避雷器的串联间隙的距离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以保证避雷器放电电压的性能。6.2.13.2支撑件工频耐受电压支撑件应进行工频耐受电压试验,而不发生击穿或闪络。试验电压值由制造厂依照相应产品串联间隙耐受电压试验值来确定,试验电压值必须保证至少高于串联间隙(不带避雷器本体)值的10%。6.2.13.3陡波冲击电压试验要求支撑件应进行正、负极性各5次的陡波冲击电压试验,每次试验应在电极间的试品外部闪络而不击穿。6.2.13.4其它要求支撑件还应符合6.1.14.2.1、6.1.14.2、6.1.14.3、6.1.14.5、6.1.14.7的规定。6.2.14热机试验及水煮试验按6.1.18要求。热机试验应将避雷器本体和支撑件分不耐受。6.2.15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用氧化锌的技术指标避雷器制造厂使用的电阻片用氧化锌的技术性能应满足6.1.19的要求。6.2.16金具镀锌试验应符合6.1.23要求的规定。6.2.17放电计数器的技术性能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的放电计数器应符合6.1.20的规定。6.2.18均压环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的均压环应符合6.1.21的规定。6.2.19基座的技术要求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均应具有与避雷器本体成为一体的绝缘基座,避雷器的基座应有良好的绝缘,机械强度应满足载荷的要求。6.2.20绝缘电阻出厂前应对避雷器本体、支撑件及基座进行绝缘电阻测量,避雷器本体、支撑件测量时应使用5000V绝缘电阻表,基座测量应使用2500V绝缘电阻表。交接试验值应比出厂试验值无明显的差不。6.3碳化硅阀式避雷器6.3.1额定电压(Ur)系统标称电压不小于110(66)kV的碳化硅阀式避雷器额定电压推举值见表22。表SEQ表\*ARABIC22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及标称放电电流等级系统标称电压kV(有效值)避雷器额定电压kV(有效值)标称放电电流等级kA备注511110kV变压器中性点爱护用20.5,255作为元件用6369110100(126)括号内的电压值为不接地系统用220200330290,31010500420,444,4686.3.2标称放电电流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等级划分见表22。6.3.3电气特性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电气特性包括:工频放电电压、1.2/50μs冲击放电电压、波前冲击放电电压、冲击放电伏秒特性、操作冲击放电伏秒特性、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操作冲击电流下的残压。这些特性应符合附录表D1的要求。6.3.4爱护水平与绝缘配合6.3.4.1爱护水平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雷电过电压爱护水平取下列三项数值的最高者:(1)1.2/50μs冲击放电电压;(2)波前冲击放电电压除以1.15;(3)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6.3.4.2配合系数(ks)同6.1.7。6.3.5通流容量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电阻片应分不耐受2000μs方波通流容量试验和18/40μs冲击通流容量试验20次不损坏(不击穿、不闪络)。试验电流见表23。对额定电压100kV及以上磁吹避雷器除做阀片通流容量试验外,还应作长线能量释放试验。试验中使用的电阻片不同意装入正式的产品。表SEQ表\*ARABIC23电阻片通流容量试验电流值避雷器类不避雷器额定电压(有效值,kV)18/40μs冲击电流(峰值,kA)2000μs方波电流(峰值,A)磁吹避雷器69~20010600290~31015800420~468151000一般阀式避雷器51~200101506.3.6大电流冲击耐受性能碳化硅阀式避雷器应耐受4/10波形的大电流冲击试验2次。试验电流:磁吹避雷器为65kA;一般阀式避雷器为40kA。试验后,在环境温度下,重复测量试品的工频放电电压,其平均值的变化不得超过±10%,电阻片不得有击穿或闪络,间隙及均压电阻不得损坏。6.3.7动作负载耐受性能避雷器应在额定电压下承受20次动作负载试验。冲击点火电流的波形为8/20,幅值为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试验前后工频放电电压平均值的变化及标称电流下的残压的变化不得超过±10%。经续流试验的间隙和电阻片不同意组装成产品使用。6.3.8密封性能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密封性能应符合6.1.17的规定。6.3.9压力释放性能磁吹避雷器应具有压力释放装置。试验时,压力释放装置应动作。试品破坏后的碎片不应超过规定围栏所包围的范围。大电流试验的试验电流为工频对称重量有效值20kA,小电流试验的试验电流为工频对称重量有效值800A。6.3.10外绝缘性能应符合6.1.14.1条的规定,关于耐污型避雷器还应通过人工污秽试验考核避雷器的污秽性能。6.3.11直流泄漏电流要求碳化硅阀式避雷器应进行直流电压下的泄漏电流试验,施加电压和所测得电流应符合附录表E1及表E2的要求。设备交接时关于同一相内串联组合的元件还应检查非线性系数,非线性系数差值不应大于0.04。避雷器的非线性系数可通过式(3)进行计算。(3)式(3)中,U2为元件的直流试验电压,U1=0.5U2;I1、I2分不是在试验电压U1、U2下测得的电导电流。6.3.12磁吹避雷器的交流电导电流系统标称电压在110kV及以上的磁吹避雷器应在运行电压下测量的交流电导电流,交接试验数值应与逐个(出厂)试验值无明显差不。6.3.13无线电干扰和局部放电性能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干扰电压应不大于500μV。内部局部放电不作具体规定,但生产厂家应提供每只产品的实测数据。6.3.14机械性能碳化硅阀式避雷器在下列机械负荷作用下,应能保证可靠运行。避雷器顶端承受导线的最大同意拉力F1,其值按表24规定。表SEQ表\*ARABIC24避雷器顶端最大同意水平拉力避雷器额定电压(有效值,kV)51~75100200290~468最大同意拉力(N)2944909801470作用于避雷器上的风压力F2应按式(4)计算,N(4)其中:β为风速增加系数,取1.2;v0为最大风速,m/s;S为避雷器的迎风面积(应考虑表面覆冰20mm),m2;a为空气动力系数,依风速大小而定。当v0≤35m/s时,a=0.9。承受的地震力要求同6.1.16.2。6.3.15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电阻片用碳化硅的技术指标碳化硅阀式避雷器制造厂使用的电阻片用碳化硅的技术性能应满足附录F的要求。6.3.16放电计数器的技术性能碳化硅阀式避雷器使用的放电计数器应符合6.1.20的规定。6.3.17均压环碳化硅阀式避雷器使用的均压环应符合6.1.21的规定。6.3.18基座的技术要求基座的技术要求应符合6.1.22的规定。6.3.19绝缘电阻绝缘电阻测量的要求应符合6.1.24的规定。7技术资料7.1招标前用户和制造厂所需提供的技术资料用户应将所需订购避雷器的系统数据、运行条件、避雷器负载、避雷器特性、安装方式、试验及任何专门的异常条件等方面技术要求以技术标准书的形式提交给制造厂家。若技术标准书所使用的标准与制造厂家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制造厂家应以文件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所订产品的鉴定证书、型式试验报告、定期试验报告、报价书、典型讲明书、要紧的总装图和要紧技术参数。此外,制造厂家如对用户技术标准书的条文存在不管多么微小的异议,都应以书面的形式加以详细的描述并提供给用户。上述文件资料的交接应有记录,交接记录的正本至少应有两份,交接双方签字确认后各持一份妥善保存。7.2合同签订后供货方所需提供的技术资料合同签订后,制造厂家应按用户规定的时刻、规定的数量、规定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如下资料:(1)总装图:应表示避雷器总的装配情况,包括外形尺寸、设备的重心位置与总重量、受风面积、运输尺寸和重量、接线端子尺寸和材料及其它附件。(2)基础图:应注明基础螺栓的位置和尺寸。(3)预备用于生产用户所购避雷器电阻片的抽样试验报告、电阻片材料、密封材料、绝缘外套等的试验报告或合格证书。(4)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直流伏安特性曲线。(5)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工频时刻特性曲线。7.3设备供货时应提供以下资料设备供货时,制造厂家应向用户提供包装清单、产品出厂合格证书、出厂试验报告、安装使用讲明书。其中安装使用讲明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产品概述;(2)使用条件;(3)产品型号及意义;(4)产品要紧技术指标;(5)产品的重量、外形和尺寸;(6)产品的验收和存放要求;(7)产品的安装;(8)产品的维护;(9)产品的保修。8试验8.1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8.1.1型式试验新产品在设计定型时,必须进行全部型式试验,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型式试验项目见表25。表SEQ表\*ARABIC25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型式试验项目序号试验项目名称试验依据试验要求20kA10kA5kA1.5kA电站避雷器电站避雷器电站避雷器并联补偿电容器避雷器中性点避雷器1持续电流试验6.1.2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2残压试验a.陡波冲击残压试验b.雷电冲击残压试验c.操作冲击残压试验6.1.5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3长持续时刻电流冲击耐受试验a.线路放电试验b.方波电流冲击耐受试验6.1.8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4工频电压耐受时刻特性试验6.1.6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5工频参考电压试验6.1.3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6动作负载试验a.加速老化试验b.大电流冲击动作负载试验c.操作冲击动作负载试验6.1.9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7密封试验6.1.17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8外套的绝缘耐受试验6.1.14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9压力释放试验a.大电流压力释放试验b.小电流压力释放试验6.1.13
要求要求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10机械负荷试验6.1.16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11直流参考电压试验6.1.3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12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漏电流试验6.1.3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13无线电干扰电压和局部放电试验6.1.15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14复合外套外观检查6.1.14复合外套避雷器要求15热机试验和水煮试验6.1.18复合外套避雷器要求16复合外套起痕和电蚀试验6.1.14复合外套避雷器要求17金具镀锌检查6.1.23线路型避雷器要求17人工污秽试验6.1.14
Ⅲ级及以上污秽地区用产品要求18多柱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6.1.11
由多柱电阻片组成的避雷器要求8.1.2出厂试验出厂的每只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按表26的规定进行试验。假如不满足表26中所规定的任何一项要求时,则为不合格产品。表SEQ表\*ARABIC26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出厂试验项目序号试验名称试验方法要求试品1绝缘电阻测量8.4.96.1.24避雷器或元件及基座2持续电流试验8.4.16.1.2.2避雷器或元件3标称放电电流残压试验8.4.26.1.5避雷器或元件4工频参考电压试验1)8.4.36.1.3避雷器或元件5直流参考电压试验2)8.4.46.1.3避雷器或元件6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漏电流试验8.4.56.1.3避雷器或元件7密封性能试验8.4.66.1.17电瓷绝缘外套避雷器或元件8局部放电试验8.4.76.1.15避雷器或元件9多柱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8.4.86.1.11每组并联的电阻片柱10复合外套外观及憎水性检查8.4.106.1.14复合绝缘外套注:(1)试验报告中应注明工频参考电流值;(2)试验报告中应注明直流参考电流值8.1.3验收试验用户在技术标准书中规定有验收试验时,应抽取最接近供货避雷器数量立方根又小于立方根的整数进行下列试验,其中专门热稳定试验需经用户和制造厂协商,在避雷器装配前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外观、铭牌及其附件有无缺少或损坏;按6.1.2的规定,在持续运行电压下,测量通过避雷器(或元件)的全电流和阻性电流;(3)按6.1.3对整只避雷器施加工频电压或直流电压,测量避雷器的工频参考电压或直流参考电压及0.75倍直流1mA参考电压下漏电流;(4)按6.1.5进行避雷器的残压试验;(5)按6.1.15进行避雷器的局部放电试验;(6)按6.1.17进行密封试验;(7)专门热稳定试验:试验应在选自日常生产中的与被试避雷器用电阻片尺寸和特性相同的电阻片组成的3只不同的比例单元试品上进行。试验由相应类型避雷器动作负载试验的一部分构成。在施加工频电压期间,应监测电阻片温度或电流阻性重量或功率损耗,以证明热稳定性。如3只试品全部达到热稳定(6.1.9),则认为避雷器通过了试验。8.1.4交接试验基建单位向运行单位移交设备时应进行如表27所示的交接试验。假如避雷器不满足表27中所规定的任何一项要求时,则此避雷器为不合格。表SEQ表\*ARABIC27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交接试验项目序号试验名称试验方法要求试品1绝缘电阻测量8.4.96.1.24避雷器或元件及基座2持续电流试验8.4.16.1.2避雷器或元件3直流参考电压试验或工频参考电压1)8.4.46.1.3避雷器或元件4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漏电流试验8.4.56.1.3避雷器或元件5局部放电试验2)8.4.76.1.15避雷器或元件6密封性能试验2)8.4.66.1.17避雷器或元件7复合外套外观及憎水性检查8.4.106.1.14硅橡胶复合外套8放电计数器试验8.4.116.1.20计数器9泄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的检验8.4.126.1.20泄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注:(1)工频参考电压有条件时进行;(2)局部放电试验和密封性能试验必要时进行。8.2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8.2.1型式试验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型式试验项目见表28。表SEQ表\*ARABIC28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型式试验项目序号试验项目名称试验依据讲明1直流1mA参考电压试验6.2.220.75倍直流1mA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试验6.2.23残压试验6.2.34工频参考电压试验6.2.25方波和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6.2.66动作负载试验6.2.77短路电流试验6.2.88密封试验6.2.119复合外套的绝缘耐受试验6.2.910复合外套及支撑件外观检查6.2.9,6.2.1311热机试验和水煮试验6.2.1412复合外套起痕和电蚀试验6.2.913间隙距离测量6.2.1314支撑件工频耐受电压试验6.2.1315支撑件陡波冲击电压试验6.2.1316无线电干扰电压和局部放电试验6.2.1217放电电压试验6.2.418雷电冲击伏秒特性试验6.2.519机械负荷试验6.2.1020金具镀锌检查6.2.1621人工污秽试验6.2.9Ⅲ级及以上污秽地区用产品要求8.2.2出厂试验出厂的每只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按表29规定进行检查,假如不满足表29中所规定的任何一项要求时,则为不合格产品。表SEQ表\*ARABIC29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出厂试验项目序号试验名称试验方法要求讲明1绝缘电阻测量8.4.96.2.20避雷器本体及支撑件2复合外套及支撑件外观及憎水性检查8.4.106.2.9,6.2.13避雷器3标称放电电流残压试验8.4.26.2.3电阻片4直流1mA参考电压试验8.4.46.2.2避雷器本体50.75倍直流1mA参考电压下漏电流试验8.4.56.2.2避雷器本体6工频参考电压8.4.36.2.2避雷器本体7局部放电试验8.4.76.2.12避雷器本体8密封试验8.4.66.2.11避雷器本体9支撑件工频耐受电压试验8.4.136.2.13支撑件10间隙距离检查8.4.146.2.13间隙8.2.3验收试验用户在技术标准书中规定有验收试验时,应抽取最接近供货避雷器数量立方根又小于立方根的整数进行下列试验。外观检查:检查外观、铭牌及其附件有无缺少或损坏;按6.2.2对避雷器本体进行直流1mA参考电压试验;按6.2.2对避雷器本体测量0.75倍直流1mA参考电压下的漏电流。检查串联间隙的距离尺寸;按6.2.3进行避雷器本体的雷电冲击残压试验;(6)按6.2.12进行避雷器本体的局部放电和无线电干扰试验;(7)按6.2.11进行密封试验;8.2.4交接试验基建单位向运行单位移交设备时应进行如表30所示的交接试验。假如不满足表30中所规定的任何一项要求时,则此避雷器为不合格。表SEQ表\*ARABIC30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交接试验项目序号试验名称试验方法要求讲明1绝缘电阻测量8.4.96.2.20避雷器本体及支撑件2复合外套及支撑件外观及憎水性检查8.4.106.2.9,6.2.13避雷器3直流1mA参考电压试验8.4.46.2.2避雷器本体40.75倍直流1mA参考电压下漏电流试验8.4.56.2.2避雷器本体5间隙距离检查8.4.146.2.13间隙6局部放电试验1)8.4.76.2.12避雷器本体7放电计数器试验8.4.116.2.17计数器注:(1)局部放电试验必要时进行。8.3碳化硅阀式避雷器8.3.1型式试验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型式试验项目见表31。表SEQ表\*ARABIC31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型式试验项目序号试验项目名称试验依据讲明1工频放电电压试验6.3.3干湿状态下均应进行21.2/50μs冲击放电电压试验6.3.33冲击放电伏秒特性试验6.3.34波前冲击放电电压试验6.3.35操作冲击放电伏秒特性试验6.3.36标称电流下残压试验6.3.37阀片方波及冲击通流容量试验6.3.58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6.3.69长线能量释放试验6.3.6100kV及以上磁吹阀式避雷器进行10动作负载试验6.3.711电导电流或泄漏电流试验6.3.1112密封试验6.3.813压力释放试验6.3.914机械强度试验6.3.1415外绝缘试验6.3.1016污秽试验6.3.10耐污秽避雷器进行试验17无线电干扰及局部放电试验6.3.1318操作冲击电流下的残压试验6.3.3290kV及以上磁吹阀式避雷器进行8.3.2出厂试验出厂的每只碳化硅阀式避雷器应按表32规定进行检查,假如不满足表32中所规定的任何一项要求时,则为不合格产品。表SEQ表\*ARABIC32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出厂试验项目序号试验名称试验方法要求1绝缘电阻测量8.4.96.3.192标称电流下残压试验8.4.26.3.33工频放电电压试验8.4.156.3.34电导电流或泄漏电流试验8.4.166.3.115密封试验8.4.66.3.86测量磁吹避雷器的交流电导电流8.4.176.3.128.3.3验收试验用户在技术标准书中规定有验收试验时,应抽取最接近供货避雷器数量立方根的整数进行下列试验。(1)外观检查:检查外观、铭牌及其附件有无缺少或损坏;(2)按6.3.3的要求进行工频放电试验;(3)按6.3.3的要求进行1.2/50μs冲击放电电压试验。(4)按6.3.3的要求进行冲击电流下的残压试验;(5)按6.3.18进行密封试验;8.3.4交接试验基建单位向运行单位移交设备时应进行如表33所示的交接试验。假如不满足表33中所规定的任何一项要求时,则此避雷器为不合格。表SEQ表\*ARABIC33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交接试验项目序号试验名称试验方法要求1绝缘电阻测量8.4.96.3.232测量电导或泄漏电流,并检查组合元件的非线性系数8.4.166.3.113测量磁吹避雷器的交流电导电流8.4.176.3.124密封试验8.4.66.3.85检查放电记数器动作情况8.4.116.3.188.4试验方法8.4.1持续电流试验对试品施加持续运行电压,测量通过试品的全电流和阻性电流。假如在避雷器的元件上进行时,所施加的持续运行电压按整只避雷器的额定电压与元件额定电压的比例计算。工频电源的频率范围为(48~62)Hz,电压波形应近似为正弦波,其峰值与有效值之比应等于±0.07,试验室环境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月嫂测试试题及答案
- 外科临床考试试题及答案
- 必考知识清单2024年纺织品设计师证书考试试题及答案
- 创建自信的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证书的试题及答案
- 提高通过率的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证书试题及答案
- 了解纺织品检验流程试题及答案
- 江苏中考南通试题及答案
- 商业美术设计师2024年考试题型分析及答案
- 口令游戏面试题及答案
- 闭式冷却塔和开式冷却塔的集水盘材质有哪些区别
- 织带绘图方法
- 地下车库地坪施工工艺工法标准
-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第三章代谢作用与发酵)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形考任务1-7终结性考试题库及答案
- 农村户口分户协议书(6篇)
-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课件
- SQ-02-绿色食品种植产品调查表0308
- 视频结构化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二级上Dinner for a Dragon 教学设计
- 活跃气氛的开场小游戏「培训破冰前必备」
- 光伏发电项目安全专项投资估算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