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_第1页
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_第2页
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_第3页
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_第4页
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

——

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

成鸿

2010年第11期.总368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700】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0)11—0252—02

摘要:宗教和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宗教与文学的共通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本文以中国禅

宗与古典诗歌为例,从诗与禅的圆融之境~一融主客,超时空,齐生死,分析宗教与文学的共同精神.认为宗教与文

学最本质的共通点在于:二者都体现了人类精神的超越和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禅宗诗歌超越

宗教与文学作为人类精神的产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

与文学的共通之处,最重要的不在于语言,题材,形象,手法,甚至

注晕主观精神,直觉感受等方面.而在于它们拥有共同的本质和

精神——对此岸的超越和对人性的终极关怀正如德国哲学家狄

尔泰所说的:”在宗教信仰巾能在与不可见的对象中寻求最高和

绝对有效的最高的效应价值.从中寻求一切幸福和喜悦而在诗

中.人的灵魂能从现实的重负下解放出来.同时又向灵魂显示现

实的意义.”【m

流的文学不仅仅是优美的语言或动人的故事.而是人类对

存在之困惑的思索,对人生之意义的追寻,埘心灵之痛苦的慰藉

因为”艺术的本质在其本质深处是一种神圣使命.他是由人生存

的基本要求所派定的,这种要求是:人必得生存于真之无蔽和神

圣关怀之中以区别于非人之存在就此而言.艺术的本质是在生

存论机制中被注定的,艺术学(诗学)必得在生存论视野中而非美

学视野中来展开”[211P3J)宗教即是存在的也是审美的.文学即是审

美的也是存在的真正的宗教信仰和一流的文学作品.都是对存

在和审美的超越.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那么宗教与文学的超越性具体是如何实现的呢?以中国的禅

宗思想和古典诗诗学为例.禅与诗的至高境界都是圆融之境.而

圆融之境体现的正是超越的精神.具体表现为超越主客,时空,生

死等方面.

融主客在诗禅的圆融之境中.都是物我不分,内外相通,情

景交融.禅的圆融之境.是山即是山水即是水,没有外界对内心的

冲撞也没有内识对外界的裁剪.人与山水相遇相容.是云在青天

水在瓶的各得其所,悠游自在诗的圆融之境是水月相融,人镜相

映.不可凑泊.玲珑圆融在此主客不分之境,翠竹黄花随处是禅,

春草池塘随处是诗我即是物.物即是我.与翠竹摇曳,同黄花绽

放,与细草荣枯,共绿水缠绵.正如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所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

耳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1310”41)

超时空.在禅的圆融之境,”无边刹地,A他不隔于毫端;十世

古今.始终不移于当念”,时间的焦虑被克服了,没有往昔的

遗憾电没有未来的担忧.当下就是一切.瞬间就是永恒.正所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

好时节.”[4Xm2)在诗的圆融之境,天地往还,古今穿梭,正如《二’一四

诗品》的最后一品——流动,所说:”若纳水辖,如转丸珠.夫岂可

道.假体如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闻其符.超超神

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个体生命与自然存在融为一

体,小我在大我中实现了超越,人在珠光相映,水月相忘的圆融存

在中身世两忘.正如清人张商言所说:”流水今Et,明月前身,余谓

以禅喻诗.莫出此八字之妙”也正如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没有了时空的焦虑.无论是水穷处还是云起时.都

是一样的美丽风光,悠闲心情.参禅与作诗缓解了人面对时空局

限的痛苦焦虑.让人存精神领域中实现了时空的自由超越

齐生死禅的圆融之境没有生死的分别和忧惧.生命的每个

时刻,每种境况都是A然美好的生活本身就是诗歌.生之喧哗,

死之寂静都充满了旖旎的诗情禅的许多公案颂古本身就是美丽

的诗篇:”秋来黄叶落.春到花便开”[410:303).生命是一个自然的流

转,必因叶落悲秋,无需为花开伤春.”落叶已随流水去,春风未

放百花舒.青山面目依然在.几日横陈对落晖.”H叶落携着生

命的逝去.花开带着生命到来.生死来去只是生命的各种自然形

态.形体终将消亡.而生命的真如却像青山,落晖一样依然存在.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

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红花白发,生死流转,无需

为生命的开放零落而惊诧感伤,色相本空,性命本寂.在生命的空

寂中.自有勃勃生机在自在滋长,花开叶落,虫鸣鸟喧,空而非空,

寂而非寂.正如皎然的《禅思》所言:”空何妨色在,妙岂废身存?寂

灭本非寂.喧哗曾未喧”在禅的圆融之境,生亦何忧,死亦何惧.

声色动寂,生死来去.都如行云流水般喜乐自在.诗的圆融之境也

是如此.胡应麟在《诗薮》中如此形容王维的诗:”右丞却如禅宗,

如’人闲桂花落……’.’木末芙蓉花……’.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

寂”.《鸟鸣涧》是王维的名作:”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

山鸟.时呜春涧中”风吹花落,月出鸟飞,在空旷静寂中飘扬着着

花香鸟呜.涌动着勃勃生机.而人置身其中是一派自然安闲.{-,el-

夷坞》也是王维的代表作:”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

人.纷纷开且落”空寂的山林中,芙蓉花在纷纷地开落.没有旁观

之人的欣赏.不受情绪意识的干扰.只有一派寂静而蓬勃的生机,

自由自在地演绎着生命的美好.没有生死的忧惧,只有此时此刻

的美丽生命,自然安详,自足自乐

融主客,超时空,齐生死从三个侧面体现了禅与诗的超越,然

而禅与诗的超越并不限于此掸与诗的超越既是审美的超越更是

存在的超越.不仅是一种审美的理想更是一种存在的哲学.在这

种存在巾.一切的隔阂与困境都被打破了.生活就是诗歌,诗歌就

是信仰.信仰就是生活人在无比的自由和喜乐(下转第207页)

作者简介:成鸿(1984一),-k-,广东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2008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

2010年第11期?总368期

如:燃料电池专题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经过燃烧直接以电化学反应方式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发电装置.

氢氧燃料电池

1.酸式氢氧燃料电池

酸式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解质是强酸,则负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式——

答案:2H-4e’:4}{+O+4H+4e一:2H.0

2.碱式氢氧燃料电池

碱式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解质是强碱,则负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式——

答案:2H.+40t-1--4e一=4H.00.+2HO+4e:4Or{

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由美国西屋(West—inhouse)公司研制开发的它以固体氧化锆一氧化钇为

电解质,这种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0’)在其间通过.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多孔电

极a.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下列正确的是()

A有0.放电a极为电池的负极

B.有H:放电b极为电池的正极

C.a极对应的电极反应为:0z+21~0+4e-=40H-

D.该电池总反应为:2H.+G=2H20

答案:D

三,善于总结,注意归纳

电极a

电I鼻质

电援b

这一部分可以归纳的知识还是比较多的.如是电解质复原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少了什么?加什么?如

CuS04的电解从溶液中出去了氧气和铜分析一下就知耍使溶液复原应加入氧化铜.用惰性电极电解酸,碱,

盐溶液,就可以分为电解水型(例№oH),分解电解质型(例CuC1),放H生碱型(例NaCI),放0生酸型

(例CuSG)等.须记忆的东西浓缩的越多,提炼的越精简,就越容易记住.所以,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特

殊方法,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l’ll,l,’’’’m’m,’’’’’’,,’lll’’’’’ll,,’,l’,,’’l’’,,ml,l’’’’’ll’’,,l,ll,,,’’’l’’’,-.1,’l,l,’’

(上接第245页)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有的教师不从教学实际

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运用了最先进的教

学手段.就越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从而忽视传统教学

手段.对于那些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

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无明显增强

总之.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实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

替的优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一切.它只是辅助教学的

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教师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当

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使用时要注重科学性.要使多媒体的运用

做到”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杨蜜蜜.中学历史教学现代化与历史教学法课程改革『J1.历史教

学问题,2007,fO31.

[2】童凯芝.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初探『JI.当代教育论

坛f学科教育研究1.2007,(041.

【3]毛叶波,严建荣.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1].网络

科技时代,2007.f】31.

[4]方慧,柯一良.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学方式转变【JJ.青年

文学家.2010,f111.

‘‘,l,,,’,’lm’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上接第252页)中徜徉于终极的逍遥

文学和宗教作为人类精神的结晶.在对人类精神状况的探索

和关怀方面是一致的.宗教和文学在最深处的共通点和给人类带

来的共同意义正在于:超越,关怀与希望正如即是神学家也是文

学家的汉斯.昆所坚信的:”即使在今天.艺术能够.艺术只能够成

为一个伟大的意义的图像这一意义的图像使我们人类在一切困

境和反抗中回忆起过去的遗产.记起尚须争得的未来.想起此时

此在我们生活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一意义的图像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