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历史学专业本科试用)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总学时:72总学分:4开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历史学先修课程:世界近代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世界现代史是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系统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重点阐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世界现代史的研究对象,学习世界现代史的研究方法,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础知识,完成世界现代史的学习任务。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本史实,把握世界现代史发展的脉络与规律,培养学生在世界视野下看问题的思维。使学生了解有关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撰写学术研究论文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章次讲授内容讲授时数技能或实验时数总计时数绪论22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26二一战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426三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1918-1923)426四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426五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1920年-1940年)628六相对稳定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426七世界经济危机袭击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628八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和西方国家绥靖政策628九第二次世界大战628十二十世纪前半期的科技与文化22复习6合计522072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世界现代史是世界通史的一部分,大体上相当于20世纪上半期的历史。以革命与战争为主,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世界现代史的研究对象,掌握世界现代史的研究方法,完成世界现代史的学习任务。【教学主要内容】一、世界现代史的研究对象及学习任务二、世界现代史的研究方法三、相关研究史的整理以及参考文献资料的介绍四、参考书目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经历了酝酿、准备、爆发、胜利和巩固的历史进程。历时三年有余。其间国家政权更替,社会制度发生深刻变革。【教学重点与难点】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1917年的俄国革命一、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二、
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三、《四月提纲》的发表与临时政府统治的危机四、七月事变和武装起义方针的确定五、革命形势的成熟和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第二节革命胜利初期的苏维埃俄国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及初期的政治经济措施二、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三节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一、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开始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三、粉碎协约国三次武装进攻四、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五强英、法、美、意、日又展开新的争霸斗争。战后初期列强在划分势力范围和建立国际秩序问题上斗争激烈。战胜国首先召开巴黎和会,划分欧洲及中东地区的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筹建维护国际新秩序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建立凡尔赛体系。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区域的矛盾没能在巴黎和会上解决,战胜国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建立起与凡尔赛体系相联系的华盛顿体系。【教学重点与难点】巴黎和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凡尔赛体系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列强之间力量的新对比。列强的争霸计划。二、
巴黎和会的召开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第二节华盛顿体系一、战后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形势二、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第三节苏俄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一、两种社会制度共存局面的出现二、英苏贸易协定的签订三、热那亚欧洲经济会议和拉巴洛条约
第三章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1918-1923)(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第一次世界打战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俄国十月革命对战后革命形势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19-192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革命高潮。在欧洲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其他国家无产阶级建立了革命政党,有些国家爆发了群众运动。在苏联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共产国际。【教学重点与难点】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德国十一月革命一、十一月革命的爆发二、德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三、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和魏玛宪法第二节匈牙利革命一、奥匈帝国的解体和匈牙利共和国的建立二、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三、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失败第三节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一、英、法、美、意等国的革命运动和士兵起义二、日本的“米骚动”第四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一、共产国际的建立二、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第四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潮。【教学重点与难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论一、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历史背景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概况和特点三、
民族解放运动的不同类型第二节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二、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三、甘地和甘地主义第三节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一、凯末尔反帝民族独立战争二、土耳其改革运动第四节埃及的华夫脱运动一、1919年三月爱国运动二、1922年宪法及护宪运动第五章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8学时)【教学目的要求】二、三十年代苏联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政策发生了两大转折: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从新经济政策向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这一过程也伴随着残酷的党内斗争。【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大清洗运动。【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苏联的建立一、
内战结束后的形势二、新经济政策的制订和实施三、苏维埃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四、
列宁逝世前后的苏联政局五、
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二节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一、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二、农业全盘集体化三、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第三节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及其成就二、斯大林模式三、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大清洗运动第六章相对稳定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1924年资本主义世界从战后危机中摆脱出来,进入相对稳定时期。这一时期延续到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止。【教学重点与难点】德国赔款问题鲁尔危机、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欧洲安全问题与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相对稳定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一、
概况及相对稳定的原因和特点二、美国柯立芝繁荣三、英国持续萧条的经济四、法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频繁的政府更迭五、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六、意大利法西斯独裁统治的确立和强化七、日本的经济危机与政党内阁和协调外交第二节二十年代相对稳定时期的国际关系一、热那亚会议和拉巴洛条约—苏俄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恢复和发展二、德国赔款问题以及鲁尔危机、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三、欧洲安全问题与洛迦诺公约四、非战公约
第七章世界经济危机袭击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8学时)【教学目的要求】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面对统治阶级寻求不同出路摆脱危机。美国实行以国家调节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德日则分别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和对外侵略的道路。【教学重点与难点】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
危机的爆发及蔓延二、危机的根源和特点三、危机的影响和后果第二节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一、“新政”的历史背景
二、“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第三节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一、
经济危机和日本的法西斯运动二、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第四节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一、希特勒上台及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二、纳粹德国的独裁恐怖统治与扩军备战
第八章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和西方国家绥靖政策(8学时)【教学目的要求】三十年代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多种势力并存。法西斯国家扩军备战,逐步走向侵略扩张的道路。西方民主国家及苏联出于自身的利益,未能联合起来。世界大战首先在德国与英法波之间爆发。【教学重点与难点】西方国家绥靖政策。【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一、共产国际七大召开二、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四、法国人民阵线运动五、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六、苏联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第二节德国的向外扩张和英法美等国的政策一、德国毁约对外扩张二、英法的绥靖政策三、美国的中立政策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8学时)【教学目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整个战争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法西斯国家发动进攻的阶段。二、战争发生根本转折的阶段。三、法西斯同盟各国实行战略反攻并取得最后胜利的阶段。【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初级阶段一、战争爆发原因二、德国侵略波兰三、德国入侵北欧、西欧和法国的投降四、不列颠之战五、德军入侵北非和巴尔干六、大西洋海战第二节战争的扩大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一、苏德战争的爆发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三、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第三节战争的战略转折一、斯大林格勒会战二、中途岛海战三、阿拉曼战役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第四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1944年苏军的战略反攻二、诺曼底登陆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三、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进攻四、雅尔塔会议。五、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六、日本无条件投降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地位第十章二十世纪前半期的科技与文化(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了解20世纪前半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掌握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引起的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教学重点与难点】20世纪前半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成就、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引起的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一、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三、汽车、飞机与火箭技术四、生物学与医学五、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第二节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一、哲学二、心理学三、社会科学四、文学艺术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先修课程:世界近代史;后续课程:世界当代史。六、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参考书: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孙成木:《十月革命史》,三联书店1980年。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第8卷,第1、2章,三联书店,1978年版。基辛格著,顾淑馨等译:《大外交》(第九章),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霍布斯鲍姆著,郑明萱译:《极端的年代1914-1991》,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7世纪中叶至1945年),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上册,高教出版社,1988年版。丁建弘、陆世澄主编:《德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吴廷璆著:《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蒋孟引:《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亨利·基辛格著:《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李巨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历史文件资料集》(193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