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防控课件_第1页
春季传染病防控课件_第2页
春季传染病防控课件_第3页
春季传染病防控课件_第4页
春季传染病防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为什么春季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生物特性,在春季气候变暖适宜条件下繁殖活跃;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人体难以适应,导致抵抗力下降;人员集中工作、学习环境,活动频繁,容易造成疾病的人与人相互传染;封闭的房间,空气流通不畅,细菌、病毒容易传播。春季传染病在校园流行有那些特点学生面临学习、考试压力大,带病上课率高,难以杜绝发热、咳嗽、腹泻等带病学生和教职员工上课;学生来自多个家庭,各种活动频繁,社会疫情被引入校园;学生每天长时间同处在教室、寝室等环境,特别是冬春换季时节,气温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春天雨季室内活动时间延长,且空气不流通(关门窗)。春季高发传染病有哪些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病毒性胃肠炎、猩红热、SARS、肺结核、人禽流感等。麻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麻疹病毒为RNA病毒),又是一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未免人群普遍易感,20世纪60年代之前,几乎每个儿童都感染过麻疹。至今人们只发现一种病毒抗原类型,麻疹病人是唯一传染源,无动物宿主,也没有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患病后和接种麻疹疫苗均可获得持久免疫力,近年来发病有大龄化趋势。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高发期。麻疹的

免疫预防策略达到并维持95%人群免疫力的策略麻

疹临床特征:发热(体温可达40℃)、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克氏斑)及全身斑丘疹,典型麻疹可概括为“发热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支气管肺炎,其次为喉炎、脑炎、化脓性中耳炎等导致病情严重恶化;麻疹传染性极强,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容易发生流行。

群没有患过麻疹或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不论男女老幼皆易受到传染。患病后大多能获得终身免疫,个别人可能两次患麻疹。麻疹潜伏期一般在8-14天左右,少者可短到6天,接受过免疫注射者可延长至3-4周,症状也较轻。麻疹的皮肤表征

麻疹引致的口腔表征—柯氏白斑

病毒的包膜是受感染细胞的脂质双层膜,载有病毒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M2基质蛋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是最重要的表面抗原,包膜的内侧是一层蛋白质M2蛋白。包膜结构的内部是8条单链RNA分子和核蛋白一起构成核壳体。流

征早期指示症状:突起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肌肉酸痛、咽喉痛和咳嗽,其次有头痛、流涕、眼痛畏光等。有时可见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泻等。流感与

普通感冒有什么不同?

流感普通感冒

病原体流感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等流行爆发流行或大流行多为散发症状全身局部(鼻腔、咽喉)发病早期急骤渐进发热高热(>38℃)常为低热临床表现头痛、肌肉酸痛喷嚏、鼻腔充血、鼻塞咽喉痛和咳嗽咽喉痛严重程度全身虚弱轻度病程全身不适1~2周康复快并发症严重如肺炎轻传

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因直接接触被污染流感病毒的物品(如食具、茶杯或玩具等),然后又接触自己的嘴或鼻子,感染病毒。

患者一声咳嗽,可散播约有10万个病菌;一个喷嚏约含有100万个病菌。一个喷嚏可使飞沫以167公里的时速,在一秒钟内喷射到6米以外的地方。由此可见,流感病毒散播的迅度惊人。为免受感染,在流感高峰期间,应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个人预防措施

预防接种流感疫苗(在流感高发季节前2-4个月接种效果最佳);在公共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将手擦净。避免与他人公用水杯、餐具、毛巾和牙刷等物品。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空气流通,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开窗通风换气的次数,教室开窗时要注意保暖。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注意营养和休息,增强机体免疫力。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诊,采取措施(如带口罩)、不要与其他人密切接触,避免传染他人。

痘水痘是由一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或吸入急性水痘-带状疱疹感染者水疱内液体被感染。以冬、春季多见,病后可获终身免疫。多数病例为轻型,仅有低度或中度发热,伴有流涕、咳嗽等不适感。在集体儿童机构内易造成流行。

早期透明水疱

伴有感染

↙水痘与

手足口病皮疹的区别

手足口病皮疹的特点水痘的特点疱疹较小且表皮较厚;疱疹较大且皮较薄、早期透亮;离心性分布,手足为多;全身分布,头颈、躯干部为多;皮疹数目少;疱疹数目多,可达数百个;皮疹形态单一。疱疹形态大小多样。腮腺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爆发。大约每2年发生一次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临

现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一12日。

流行性腮腺炎引致的腮腺肿胀

脑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脑膜炎奈瑟氏菌有A、B、C等13个血清型,我国一直以A群为主,但近年来,B、C型病例有增多迹象。长沙市2007年发现了首例C群流脑。流

脑传染源:病人和健康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病人说话、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经呼吸道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在流行年发病年龄可向高年龄组移动。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多发生在11月至次年5月,3-4月是发病高峰。预

施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密切接触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可预防服药。接种流脑疫苗。健康教育。小

结春季常见传染病的潜伏、隔离、观察期疾病名称潜伏期 隔离期观察期麻疹 10天出疹后5天 21天水痘 14~17天 发病后2周 21天风疹 14~21天 出疹后5天 21天

流腮 18天 至腮腺肿退 21天流脑 3~4天 发病后7天 7天人禽流感

<7天 症状消失 10天小

学校应对急性传染病综合防制措施早发现,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