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_第1页
2021年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_第2页
2021年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_第3页
2021年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_第4页
2021年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试行)一、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输血传播的疾病二、为了有效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应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1、每个血袋输注后无论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责任护士应填写《输血过程记录单》中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如没有输血不良反应主管医生填写无并签字)进入病例。如有输血反应,医生应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包含处臵情况)。2、对于患者的迟发性的可疑的输血不良反应需事后补报,由主管医生会同输血科协同处理。3、输血科每月统计输血不良反应数据和分析报告报至医务处。4、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三、为了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严格执行血袋回收登记处理制度。1、输血结束后,责任护士将血袋注明科室、受血者姓名,将血袋刺针孔处折叠,并用胶贴粘贴,防止余血流出,臵于塑料袋中保存,及时送至输血科。2、护士应及时、认真、完整填写血袋回收登记表。3、输血科人员与科室送达人员对血袋进行认真核对,双方签字后,将血袋集中保存。4、输血科定期核查血袋发出和回收数目,二者数目必须一致。5、血袋在输血科保留24小时后,输血科人员将血袋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交专职人员进行回收处理。第二篇:关于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及血袋回收工作通知(1)关于进一步做好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及血袋回收工作的通知各临床用血科室:为进一步落实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规范输血流程,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依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三甲”有关条款的要求,现就我院输血严重危害控制及血袋回收等存在问题进行介绍并要求如下,请遵照执行。一、输血严重危害控制今年上半年,全院输血数量为2850袋,收集到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为2袋次,远远低于反应率2%左右的普遍共识。经调查,在我院输血后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大多数为过敏、发热反应,临床医师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就可以解决(后症状消失),缺乏向输血科回报的意识;同时,部分临床医师在输血前输注抗过敏药物,导致部分输血不良反应被掩盖。为有效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应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每个血袋输注后无论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责任护士应填写《输血护理单》中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如没有输血不良反应则由主管医生填写“无”并签字)进入病历。如有输血反应,医生应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包含处置情况)送血库。对于患者发生可疑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需事后补报,由主管医生会同输血科协同处理。输血科每月统计输血不良反应数据和分析报告汇报医务科、质控科。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不回报者,由质控科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二、血袋回收目前,血袋回收主要存在部分无回收(24%无回收)及回收不及时的情况,为加强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保全证据及医疗废物管理,应严格执行血袋回收登记处理制度。输血结束后,责任护士将血袋注明科室、受血者姓名,并在血袋刺针孔处折叠,用胶贴粘贴,防止余血流出,置于塑料袋中保存。填写血袋回收交接表,将血袋小标签粘贴于交接表上,于每天8:00、17:30连同血袋送至输血科。输血科人员与临床科室送达人员对血袋进行认真核对,双方签字后,将血袋集中保存。输血科于当天18。00核查血袋发出和回收数目,二者数目必须一致,不一致者须向临床输血科室查询相关情况,汇报科室负责人。血袋在输血科保留24小时后,将血袋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交专职人员进行回收处理。输血科将每月血袋回收情况汇报质控科、护理部,及时通报存在问题,责令问题科室限期整改。第三篇: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登记报告制度1、临床输血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患者输血后若达不到预期效果或病情比输血前加重,又不能用原发病解释时,应及时向输血科反馈或请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定专家会诊,共同分析原因,重新制定输血治疗方案。2、处理输血不良反应应首先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但在一时原因尚未查清时,不能等待诊断,耽误病情,临床医生应视病情变化,暂停输血,保留静脉通路,由临床医生为主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应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待查。3、临床科室在进行输血治疗时,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必须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详细记录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会诊,并应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时送回输血科。在紧急情况下先处理患者并电话通知输血科,后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回报单是输血反应的凭据,未送此单者输血科视为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4、怀疑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应执行以下程序: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单;2)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新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5、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按以下程序处理:1)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2)取血袋剩余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3)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在40c,220c,370c条件下同时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4)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6、发现病人有特殊抗体如需继续输血,协同血液中心寻找适合的配合血源。7、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的经过应详细记录并入病历保存,《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由输血科保存___年。8、输血科工作人员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把信息维护到计算机的血库管理系统,并在相应登记本作好记录。9、确是血液质量等问题,涉及科室当事人,按差错事故处理。第四篇: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及处置报告管理制度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及处置报告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发生、报告、调查、处理及追踪回访的基本程序,以确认是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确保输血不良反应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最大限度减轻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2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后的整个处理过程。3职责实验室工作人员、临床用血科室医护人员执行本程序;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上报;科室主任负责输血反应处理的审核与监督工作。4工作程序输血反应监测输血前:观察或询问患者有无发热、皮疹、瘙痒等不适;输血中。前15分钟输注速度要慢,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15分钟后,无输血反应,可适当加快输注速度。嘱咐患者家属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输血后。持续观察患者24小时,无异常情况后,24小时内将血袋送回输血科统一处理。24小时后,患者出现血红蛋白持续下降、血红蛋白尿等情况,要排除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反应报告、调查程序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实验室通报输血反应发生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逐项详细填写输血情况回报单,持续观察24小时后完善输血情况回报单并送至输血科备案保存。患方提出疑义时,经治医护人员应该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临床输血反应报告后,应仔细询问患者输血量、输血速度以及输血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协助临床医护人员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性质,对临床科室提出初步的处置参考意见;对于严重输血反应,输血科应指派具有相应资质的科室负责人到临床进行会诊,协助临床查找原因、制定救治方案、观察处置疗效;即发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的24小时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即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如果受血者的症状或体征显示有即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如停止输血,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组织输血反应的原因调查和治疗。过敏性或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怀疑为过敏性或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由临床医生对症处理。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如果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抽取血袋中剩余血液及输血反应发生后受血者血液标本联同静脉输液器作细菌性检验。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怀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刻停止输血并做以下工作:复查标签和记录:复查血袋标签和全部有关记录,以验证受血者和所输血液成分有无核对错误;采集实验室检查用标本:收集受血者输血反应前血标本、输血反应后的抗凝和不抗凝血标本,连同所输血袋和输血器、静脉输液器及输血反应后留取的尿液标本,送相关实验室检测;相关实验室检测受血者抗凝血液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受血者不抗凝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乳酸脱氢酶、高铁血红蛋白;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尿血红蛋白及尿胆红素;4・3・3・3・4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h测血清胆红素含量、尿胆红素及尿血红蛋白。4・3・3・4输血科实验室检测:4・3・3・4・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发血单;4.3.3.4.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液标本、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液标本、血袋中血液标本,重新检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对输血反应后的血液标本,离心后肉眼观察血浆中有无溶血现象,并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送至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作进一步鉴定。及时治疗。如果受血者已有明显溶血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医生应立刻着手进行对症治疗,不必等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4.4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输血24小时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如果发现或怀疑受血者发生迟发性输血反应,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免疫性的迟发性输血反应属于血液成分的抗原-抗体反应,要尽快抽取受血者抗凝血送至红十字血液中心红细胞室,在检测和确认后,记录于受血者的病例中,其处理步骤同急性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的处理程序。输血后如果受血者出现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由主管医生向医务部汇报,由医务部汇同输血科展开仔细调查,验证受血者是否确因输注供血者血液成分而传染疾病,受血者如确诊感染hiv,应迅速报告感染控制科。输血相关传染病所涉及的供血者,应及时通报采血机构;输血反应的追踪回访制度输血科接到临床急性输血反应报告后,在进行常规处理后,应对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进行跟踪、回访,次日收到输血情况回报单要及时汇总,登记在《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上,以便进一步明确输血反应发生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措施是否得当;对于临床回报的输血反应,接待者除在《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登记外,还应在《值班登记本》上登记。科室对于临床回报的严重输血反应,要立即组织全科人员进行病例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科室每季度应该进行1次输血反应总结,对于因技术性或制度性原因造成的输血反应,要提出整改措施,避免以后再次发生。5相关文件5.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___年卫生部)6相关记录6.1《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6.2《值班登记本》第五篇:输血反应与输血感染登记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输血反应与输血感染登记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一、临床发现输血反应及疑似输血感染的病历,主管医师应详细填写“输血反应反馈单”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中心血库。二、中心血库、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反馈意见进行登记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告知有关科室,重大问题报医务科及主管院长。三、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疑似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的病历进行讨论,就事实的认定、性质及处理拿出意见。有关专家应积极参加。四、中心血库应积极协助输血管理委员会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输血管理及输血反应、输血感染的登记、调查工作。2021年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及处置报告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发生、报告、调查、处理及追踪回访的基本程序,以确认是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确保输血不良反应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最大限度减轻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2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后的整个处理过程。3职责实验室工作人员、临床用血科室医护人员执行本程序;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上报;科室主任负责输血反应处理的审核与监督工作。4工作程序输血反应监测输血前:观察或询问患者有无发热、皮疹、瘙痒等不适;输血中。前15分钟输注速度要慢,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15分钟后,无输血反应,可适当加快输注速度。嘱咐患者家属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输血后。持续观察患者24小时,无异常情况后,24小时内将血袋送回输血科统一处理。24小时后,患者出现血红蛋白持续下降、血红蛋白尿等情况,要排除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反应报告、调查程序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实验室通报输血反应发生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逐项详细填写输血情况回报单,持续观察24小时后完善输血情况回报单并送至输血科备案保存。患方提出疑义时,经治医护人员应该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临床输血反应报告后,应仔细询问患者输血量、输血速度以及输血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协助临床医护人员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性质,对临床科室提出初步的处置参考意见;对于严重输血反应,输血科应指派具有相应资质的科室负责人到临床进行会诊,协助临床查找原因、制定救治方案、观察处置疗效;即发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的24小时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即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如果受血者的症状或体征显示有即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如停止输血,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组织输血反应的原因调查和治疗。过敏性或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怀疑为过敏性或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由临床医生对症处理。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如果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抽取血袋中剩余血液及输血反应发生后受血者血液标本联同静脉输液器作细菌性检验。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怀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刻停止输血并做以下工作:复查标签和记录:复查血袋标签和全部有关记录,以验证受血者和所输血液成分有无核对错误;采集实验室检查用标本:收集受血者输血反应前血标本、输血反应后的抗凝和不抗凝血标本,连同所输血袋和输血器、静脉输液器及输血反应后留取的尿液标本,送相关实验室检测;相关实验室检测受血者抗凝血液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受血者不抗凝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乳酸脱氢酶、高铁血红蛋白;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尿血红蛋白及尿胆红素;4・3・3・3・4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h测血清胆红素含量、尿胆红素及尿血红蛋白。4・3・3・4输血科实验室检测:4・3・3・4・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发血单;4.3.3.4.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液标本、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液标本、血袋中血液标本,重新检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4・3・3・4・3对输血反应后的血液标本,离心后肉眼观察血浆中有无溶血现象,并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送至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作进一步鉴定。4・3・3・5及时治疗。如果受血者已有明显溶血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医生应立刻着手进行对症治疗,不必等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4・4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输血24小时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如果发现或怀疑受血者发生迟发性输血反应,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免疫性的迟发性输血反应属于血液成分的抗原-抗体反应,要尽快抽取受血者抗凝血送至红十字血液中心红细胞室,在检测和确认后,记录于受血者的病例中,其处理步骤同急性输血不良反应;4.5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的处理程序。输血后如果受血者出现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由主管医生向医务部汇报,由医务部汇同输血科展开仔细调查,验证受血者是否确因输注供血者血液成分而传染疾病,受血者如确诊感染hiv,应迅速报告感染控制科。输血相关传染病所涉及的供血者,应及时通报采血机构;4.6输血反应的追踪回访制度输血科接到临床急性输血反应报告后,在进行常规处理后,应对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进行跟踪、回访,次日收到输血情况回报单要及时汇总,登记在《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上,以便进一步明确输血反应发生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措施是否得当;对于临床回报的输血反应,接待者除在《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登记外,还应在《值班登记本》上登记。科室对于临床回报的严重输血反应,要立即组织全科人员进行病例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科室每季度应该进行1次输血反应总结,对于因技术性或制度性原因造成的输血反应,要提出整改措施,避免以后再次发生。5相关文件5.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___年卫生部)6相关记录6.1《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6.2《值班登记本》第二篇: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登记报告制度1、临床输血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患者输血后若达不到预期效果或病情比输血前加重,又不能用原发病解释时,应及时向输血科反馈或请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定专家会诊,共同分析原因,重新制定输血治疗方案。2、处理输血不良反应应首先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但在一时原因尚未查清时,不能等待诊断,耽误病情,临床医生应视病情变化,暂停输血,保留静脉通路,由临床医生为主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应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待查。3、临床科室在进行输血治疗时,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必须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详细记录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会诊,并应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时送回输血科。在紧急情况下先处理患者并电话通知输血科,后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回报单是输血反应的凭据,未送此单者输血科视为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4、怀疑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应执行以下程序: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单;2)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新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5、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按以下程序处理:1)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2)取血袋剩余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3)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在40c,220c,370c条件下同时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4)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6、发现病人有特殊抗体如需继续输血,协同血液中心寻找适合的配合血源。7、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的经过应详细记录并入病历保存,《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由输血科保存___年。8、输血科工作人员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把信息维护到计算机的血库管理系统,并在相应登记本作好记录。9、确是血液质量等问题,涉及科室当事人,按差错事故处理。第三篇: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安全监管,保障病人用药安全,提高合理用药和医疗水平,规范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于___年___月___日联合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为了加强药品管理,做好药品的安全监测工作,保证病人用药的有效和安全,结合我院实际,在我院建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不良反应(adr)系指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资料不得作为医疗纠纷、医疗诉讼的依据。为避免不必要的思想混乱,报告内容应予以保密。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一、组织领导: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医院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由业务院长任组长,医务处长和药剂科主任任执行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临床医学人员组成。由药剂科和护理部负责宣传、组织和实施。由药剂科负责日常工作。同时,临床科室制定监测医生、护士各一名组成adr监测小组,参与负责本部门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和监测工作,组建全院adr监测网络。二、工作职责:1、发现可能与所用药品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论、处理,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按规定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2、发现群体不良反应,应立即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3、积极配合各级药品监督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做好有关品种的调查、分析和评价工作;4、开展有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医、药、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和认知水平,应用各种形式向全院工作人员宣传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5、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的研究,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6、对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尤其是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及时告知药品的生产企业;7、对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死亡病例进行分析讨论,讨论结果上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8、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全院总结经验交流会,总结工作经验,表扬先进单位和个人,提出adr监察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工作差距,订出整改措施。三、工作制度:(一)日常工作管理1、药剂科设置专人兼职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的收集、分析、整理、上报工作。各临床科室设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员协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2、医院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遇到任何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妥善处理后必须于两个工作日内上报药剂科。3、医院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紧急、严重、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妥善处理后必须于24小时内及时上报药剂科。死亡病例必须及时上报药剂科。4、药剂科对普通药品不良反应报表随时上报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5、药剂科对紧急、严重、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电话上报市药监部门与市不良反应中心。必要时通过互联网直接上报国家药监部门。(二)adr病例分析评价1、药剂科应及时对全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通报。2、疑难病例可提交药品不良反应工作小组研究讨论。3、药剂科具体承办对临床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鉴别,向临床医师提供药品不良反应处理意见,负责汇总本院药品不良反应资料,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另外负责转发上级下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材料。4、药剂科内设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小组,药师接到临床医师填写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后,必须立即到病人床前询问情况、查阅病历,与医师一起共同进行因果关系评价,提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意见。填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由药剂科专人负责存档、上报。5、药剂科对全院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案例,定期进行分析、评价,写出分析评价记录,通过简报、药讯等方式及时向临床公示、反馈。(三)防止adr漏报1、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原则。可疑必报。2、护士、医生或者临床药师等一旦发现可疑的药品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报告病人的主管医生或其它相关小组、部门。②、在病历上记录相关的不良反应及采取的措施。③、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的填报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3、药剂科在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电话后,应在24小时内前往科室调查、分析因果。(四)考核制度1、药剂科应加强临床药师查房工作,注意医护患的沟通,发现不良反应及时记录、上报2、临床各科室应充分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任一工作人员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科室adr小组。3、赏则:①、对于每份成功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给与上报人20元的奖励,在年终时统一发放。②、对于上报积极的个人与集体,在年度总结会上会给予一定的奖励。4、罚则:①、未按要求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给与相应的处罚;②、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匿而不报的,给与相应的处罚第四篇: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管理制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管理制度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为了加强药品管理,做好药品的安全监测工作,保证病人用药的有效和安全,建立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二、医院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由业务院长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负责宣传、组织和实施。三、医院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在医院各药品使用相关科室设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联络员,负责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收集,及时认真地填写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四、每月由各科将本科室的不良反应报告表交药械科,并由药械科将每季度的报告情况上报给有关部门。五、药械科具体承办对临床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鉴别,负责汇总本院药品不良反应资料,向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六、药械科指定专人负责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日常工作。收报员接到临床医师填写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后,与医师一起共同进行因果关系评价分析,提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意见。填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由药械科专人负责存档、上报。七、药械科负责提供对本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咨询指导,组织对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解答。八、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范围:报告所有可疑的药品不良反应。应特别注重:1)临床试验阶段的新药和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报告由其引起的所有可疑的不良反应;2)上市5年以上的药品,报告由其引起的严重、罕见和新的不良反应;九、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严重、罕见和新的不良反应病例,须用有效方式在10个工作日内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十、发现群体不良反应,须立即向药品不良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