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_第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_第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_第3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_第4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鸟啼、蝉鸣优美动听的声音可以陶冶情操。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寂寥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更增添了一分静谧。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奇妙的声音现象各种动物的声音马叫狗叫大象叫羊叫

自主学习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不需要介质?3.什么是声速?它和哪些因素有关?

请大家一起来做实验:1、同学们拿出一张纸,一把直尺,一根橡皮筋,大家想办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2、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头问题: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它们发声的时候让它们停止发声,看它们不发声时又有什么共同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在振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话时声带在振动敲鼓时鼓面在振动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让物体停止振动,会?考考你:你知道下列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吹竖笛的声音悠扬的萨克斯声击鼓声弹吉它时发出的声音气球爆炸声声势浩大的瀑布声蝉叫声空气空气鼓面琴弦空气腹基部鼓膜水想一想:为什么河里的鱼能够听见岸上的人说话而被吓跑?我们平时又是依靠什么听到声音的呢?

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的呢?水波声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除了空气等气体外,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如: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实验一:

把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结论:

除了气体,液体以外,固体也能传播声音。实验二: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注意声音的变化.随着罩内的空气的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弱。以此推断,当罩内抽成真空,将听不到声音。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要过一会儿才能听到回声,这是为什么?这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3.声速1.一般来说

V气<V液<V固2.15ºC空气中的声速340m/s.3.声速的传播快慢和介质以及介质温度有关.介质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大。表格分析

假定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火车的鸣笛声在空气中传播了4秒后,传到小明的耳朵中,问小明到火车的距离是多少?解:

s=vt答:小明到火车的距离是1360m.=340m/sx4s=1360m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声声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且温度保持一致时,其传播速度不变,即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和温度有关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结论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4.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5.回声测距.听到回声的最近距离是17m..(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必须靠传播,它在不能传播.(3)15摄氏度时空气中的声速是(4)铁路工人为了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在铁轨上,这是因为

选单振动介质真空中340m/s声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大(5)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1.5秒后听到了回声,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是米.课堂反馈练习255m1、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

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而产生的。2、敲打铜锣,因锣面

而发出声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

不能传声。空气振动真空振动例1:下列关于声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没有听到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A例2:唐朝诗人胡令能的诗《小儿垂钓》中写到“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垂钓小儿不敢答话是因为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此事表明和都可以传声。空气水例3: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B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C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无关D振动振动固体液体固体声波4.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人耳的.

5.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前,可看到烛焰的摇曳。是由于()

A.周围风的吹动

B.纸盒振动,带动空气振动

C.人的一种错觉

D.蜡烛中混有杂质的跳动

振动空气B6.有关声音的发生,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声带不停振动才能发出声音B.大多数昆虫都是用翅膀振动发声的C.凡是能发声的物体都在不停地振动D.只要发声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7.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会被吓走,这说明(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速度比空气中速度小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DB8.1994年,苏梅克-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这是因为(

)A.彗星的碎片太小,没有分量B.爆炸产生的声音很弱,人们听不见C.太空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D.原因尚待考察9.敲响寺院里的大钟后,张宇同学发现,已经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未止”,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

.大钟仍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空气仍在振动CB10.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液体能传声的是()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C.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D.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11.飞机在上升或降落时,声音过大,会将附近居民房屋窗户玻璃给震碎。用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分析其原因。C答: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可以通过固体和气体传播,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其实就是传播的一种振动。(一)益智趣题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一端,让另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几下敲打声?为什么?【答案】会听到两下敲打声。这是因为声音在钢管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因而先听到从钢管中传来的声音,再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敲打声。(二)图题巧解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图甲

图乙空气可以传声振动产生声音例4计算题

某同学在下雨天看到闪电5s后听到雷声,他想起了老师常常要求学生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就想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计算打雷处的云层距离地面的距离大约有多少?s=vt=340m/s*5s=1700m.(5)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3秒后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510m)会跳跃的声音声音怎么会跳跃到这么远的地方去?中间的寂静区是怎样形成的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在大气下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在较高的气层中气温又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声波的射线开始向上弯曲,随后发生全反射现象而射回地面。到地面又可发生反射。发生反射的地方均可听到声音。如反射很强,则此过程还可继续进行下去。

沿着地面传播,声音是传不远的。因为地面上到处都有树木、山丘、建筑物以及其它许多凹凸不平的东西,声波遇到这些障碍物就会发生反射或吸收。

阿尔卑斯山隧道里的爆炸声,则经过隧道弧形壁反射而形成声音的聚焦;声音被集中起来后,传播出去:它沿地面只传播了30km;这强大的声流又向空中传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