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习题含答案_第1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习题含答案_第2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习题含答案_第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习题含答案_第4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衡水一中模拟 )观察下图所示的唐、宋、元三个朝代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 )A.相权由相互牵制演变为相对集中B.中央机构的执政力度被不断削弱C.中央机构的行政职能被不断强化D.元朝相对于唐宋实现了皇权独尊答案 A解析 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之下,实行“三相制”,完整的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A项正确;题干主要展现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没有提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 BC项错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D项错误。明成祖时内阁只是一个特命入值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场所; 明仁宗任用东宫旧官杨荣、 杨士奇等以殿明宣宗将中枢决策权交给杨士奇等阁臣并兼六部尚书, 内阁取得了票拟权, 阁臣的署“” ( )A.内阁拥有独立的决策权B.明朝内阁的地位在不断提升C.容易形成阁臣专权局面D.君主专制有完善的辅政制度答案B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明成祖时内阁既没有官署的配备,形成皇帝——内阁——六部的政治体制,到嘉靖时首辅与过去宰相没有多少差别, 可见内阁地位逐步提升,B项正确。 C项是宰相制度下的现象,中书省或者说宰相,对军国大事具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力,容易形成宰C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内阁地位的提升,不是内阁的辅政职能,故 D项错误。12.中国古代刑法中,“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A.皇帝统治罪恶深重 B.皇权至上的司法原则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刑法只是皇帝的家法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侵害皇权专制统治的犯罪又是十恶之首”可得出,古代刑法对侵害皇权统治地位的犯罪处以重罚,这显示出皇权至上的司法原则,故选 B项。A项材料未反映,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排除 C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二、非选择题(2018·山东滨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长达两千多年的王朝时代, 中国有一个其他政治实体无法抗衡的中央集权政府。 精英的构成不是由于出身,而是由于财富与才能,家族在社会等级中上下波动,阶级界限比较模糊。教育与政治经验在普及,人口一般在政治中发挥着作用。经济以私人经营为基础,价值观相对地说是世俗的与人文主义的价值观。——美国石约翰《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是多元的政治体制, 在王权和其他社会力量之间, 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契约关系或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仅发生在教权与王权之间, 而且国王与贵族诸侯一直有“约”,且约定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在社会的下层,领主与佃户之间、领主与农奴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农奴有条件的坚持某些个人权利,从而获得某种程度的保护,这从根本上削弱着封建制度的统治基础。——侯建新《原始个人权利与西欧封建政治制度》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体制能够长期运行的因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相比,西欧中世纪政治体制的不同,并简析其影响。答案(1)因素: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实行官僚政治而非贵族政治;有科学的选官制度,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小农经济和私营工商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提升了人们的道德素质; 教育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素质。不同:中国是一元的中央集权制,而西方是多元政治体制;中国古代主要依靠儒家道德伦理调节社会关系,西方靠契约关系或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维系社会各种力量。影响:削弱了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利于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国有一个其他政治实体无法抗衡的中央集权政府”得出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根据材料一“精英的构成不是由于出身,而是由于财富与才能, 家族在社会等级中上下波动”得出有科学的选官制度, 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根据材料一“经济以私人经营为基础,价值观相对地说是世俗的与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得出经济上的小农经济为主体和思想方面儒家思想为主流;根据材料一“教育与政治经验在普及,人口一般在政治中发挥着作用”得出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素质。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一可知, 中国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主要是靠制度维持, 根据材料二“西欧中世纪是多元的政治体制”“在王权和其他社会力量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契约关系或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可知,西方确立的是多元的政治体制, 主要是靠契约或权利与义务关系维持; 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这从根本上削弱着封建制度的统治基础”可知,有利于促进西欧封建社会的瓦解,促进其向近代转型。(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作者大胆地将系统整体研究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 从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余年与每两三百年爆发一次大动乱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 提出中国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系统的假说, 并用这一套模式去解释中国社会、文化两千年来的宏观结构变迁及其基本特点。下图是根据作者的假说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视角对该社会结构图进行简要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视角: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说明: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由地主经济、 儒家思想和官僚政治三部分组成。 地主经济为官僚政治提供财税基础;儒家思想为官僚政治提供意识形态及文官来源。与之相应,中国古代的家族结构由族田、族谱和祠堂三部分组成。 族田为祠堂权力的行使提供经济基础; 族谱则以祖先崇拜的方式维持祠堂的宗法权威。 国是家的放大形态,家是国的微缩形态,二者具有同构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