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运算集、并集_第1页
集合的运算集、并集_第2页
集合的运算集、并集_第3页
集合的运算集、并集_第4页
集合的运算集、并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上海市松江一中潘勇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小节的重点是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只要结合图形,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且”、“或”,理解它们并不困难。可以借助代数运算帮助理解“且”、“或”的含义:求方程组的解集是求各个方程的解集的交集,求方程(/决工+1)=口的解集,则是求方程工+2=0和工+1=0的解集的并集。本小节的难点是弄清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及符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简单的性质和推论,并会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满足条件的集合用维恩图或数轴一一表示出来,从而求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这是既简单又直观且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要注意灵活运用.二、教学目标设计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有关集合运算的术语和符号,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会求给定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知道交集、并集的基本运算性质。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通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学习,提高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三、教学重点及难点交集与并集概念、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概念理解与解题中运用;交集与并集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2、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子集与真子集的个数。3、空集的特殊意义。

二、讲授新课关于交集1、概念引入(1)考察下面集合的元素,并用列举法表示(课本P12)A={小为10的正约数}B=(小为15的正约数}C={小为10与15的正公约数}解答:A={1,2,5,10},B={1,3,5,15},C={1,5}[说明]启发学生观察并发现如下结论:C中元素是A与B中公共元素。(2)用图示法表示上述集合之间的关系2、概念形成■交集定义一般地,由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记作AAB(读作“A交B”),即:AAB={x|x£A且xEB}(让学生用描述法表示)。■交集的图示法

图1 图2 S3AcBuA,AcBuBACB=AuB AcB=o丰 丰请学生通过讨论并举例说明。3、概念深化交集的性质(补充)由交集的定义易知,对任何集合A,B,有:ADA二A,AAU=A,Any=y;0AAB6APB=B;③APB二BAA;④AnBnC=(APB)nc=AD(BPC);⑤APB二AoA=B。4、例题解析例1:已知A={x[—1<x<2},B={x[—2<x<0},求AcB。(补充)解:AB={xI-1<x<0}[说明]①启发学生数形结合,利用数轴解题。②求交集的实质是找出两个集合的公共部分。例2:设A={xIx是等腰三角形},B={xIx是直角三角形},求APB。(补充)解:AAB={xlx是等腰三角形}A{xlx是直角三角形}={xlx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说明]:此题运用文氏图,其公共部分即为AAB例3:设A、B两个集合分别为a=%,y)|2x+y=10},B={(x,y)3x-y=5},求八08,并且说明它的意义。(课本p11例1)解:AcB=](x,y){;[[:]={(3,4)}[说明]AcB表示方程组的解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两条一次函数的图像的交点的坐标集合。例4(补充)设A={1,2,3},B={2,5,7},C={4,2,8},求(AnB)nc,An(Bnc),adbac。解:(AAB)nC=({1,2,3}A{2,5,7})n{4,2,8}二{2}n{4,2,8}二{2};An(Bnc)={1,2,3}n({2,5,7}n{4,2,8})={1,2,3}n{2}={2};aabac二(AnB)nc=An(Bnc)={2}o三、巩固练习练习1.3(1)关于并集

1、概念引入引例:考察下面集合的元素,并用列举法表示A={x|x—2=0}, B=(|x+3=0), C={%|(%一2)(x+3)=0}答:A=),B={-3},C={2,-3}[说明]启发学生观察并发现如下结论:C中元素由A或B的元素构成。2、概念形成■并集的定义般地,由所有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作AUB(读作“A并8”),即AU与B的并集,记作AUB或x£B}。图1Au图1AuBnA,AuBnB,AuB^A,AuBnB,■请学生通过讨论并举例说明。3、概念深化并集的性质(补)①AUA二A,AUU=U,AU0二A;②Ac(AUB),Bc(AUB);③AUB二BUA;④APBcAUB,当且仅当A=B时,AHB=AUB;⑤AUB二AoBcA.[说明]交集与并集的区别(由学生回答)(补)交集是属于A且属于B的全体元素的集合。并集是属于A或属于B的全体元素的集合。x£A或x£B的“或”代表了三层含义:即下图所示。KW乂且工在BKW乂且工在BKEd且T比BJC更广且JCE毋4、例题解析例5:设A={4,5,6,8},B={3,5,7,8},求AUB。(补充)解:・・・A={4, 5, 6,8},B={3, 5, 7,8},则AUB={4, 5, 6,8}U{3,5, 7, 8}={3, 4,5,6,7, 8}。[说明]①运用文恩解答该题。②用例举法求两个集合的并集,只需把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不重复的一一找出写在大括号中即可。例6:设A二{a,b,c,d},B={b,d,e,f},求APB,AUB。(课本p12例2)解:APB二{b,d},贝1JAUB={a,b,c,d,e,f}。例7:设A={xlx是锐角三角形},B={xlx是钝角三角},求AUB。(补充)解:AUB={xlx是锐角三角形}U{xlx是钝角三角形}二{xlx是斜三角形}。例8:设A={xl-2<x<2},B={xl1>1或x<-1},求AUB。(课本P12例3)解:AUB=R[说明]本题是集合语言及运算与简单不等式相结合的问题,解题中应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体现抽象与直观的完美结合。例9、已知A={xlx=2k,k£Z或x£B},B={xlx=2k-1,keZ},^AUB。(课本P12例4)[说明]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描述法表示集合的含义。三、巩固练习:1.3(2)补充练习1、设A={xl-1<x<2},B={xl1<x<3},求AUB.

解析:利用数轴,将A、B分别表示出来,则阴影部分即为所求嘲帆帆!帆闹豳解:将A={xl-1<x<2}及B={xI1<x<3}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嘲帆帆!帆闹豳-2-10 1 2 3x如图阴影部分即为所求。AUB={xl-1<x<2}U{xI1<x<3}={xl-1<x<3}2、A={1,3,x},B={x2,1},且AUB={1,3,x}。 求x?3、{0,1}UA={0,1,2},求A的个数?4、A={xI-2<x<4},B={xIx<a},AUB={xlx<4},^a的范围?四,课堂小结.交集、并集的概念;交集并集的求法;交集并集的基本性质,以及有关符号的正确使用..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时,往往先将集合化简,求两个数集的交集、并集,可通过数轴直观显示或利用韦恩图表示,有助于解题.3、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进而用集合语言表示,从而解决问题。五,课后作业1、书面作业:习题1.3----4,5,6,7,8,92、思考题:设集合M二{xlx>2},P={xlx<3},则“x£M或x£P”是“x£MAP”的什么条件?(“x£M或x£P”是“x£MH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思考题:设集合A={-4,2m-1,m2},B={9,m-5,1-m},又AHB={9},求实数m的值.W:VAHB={9},A={-4,2m-1,m2},B={9,m-5,1-m},:・2m-1=9或m2=9,解得m=5或m=3或m=-3.若m=5,则1JA={-4,9,25},B={9,0,-4}与AHB={9}矛盾;若m=3,则B中元素m-5=1-m=-2,与B中元素互异矛盾;若m=-3,则A={-4,-7,9},B={9,-8,4}满足AHB二{9}.二・m=-3o六、教学设计说明1、注重数形结合,从集合A和B的文氏图中引出交集、并集的概念在引出交集、并集的概念时,最好不要直接给出它们各自概念的含义,建议结合图形,启发学生从集合A和集合B的文氏图中,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学生较为容易接受,理解也10较为深刻,为以后进行集合之间的交并运算打下基础。2、注意交集、并集概念的符号语言表示,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对于交集、并集的概念还给出了它们各自的符号语言表示,即:工=",且丈七到①={小",或犬七到②对于符号语言的表示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且”、“或”。①中的“且”字,它说明WcB的任一元素工都是A与B的公共元素。由此可知,必是A与B的公共子集,即:月二二B。②式中的“或”字的意义,“xeA或犬七£”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xe凡但工EB;犬上瓦但工人,^儿且xwB(很明显,适合第三种情况的元素工构成的集合就是上cB)。还要注意,A与B的公共元素在工中只出现一次。因此,工uB是由所有至少属于A,B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由定义可知,A与B都是总uB的子集,联系到工门£都是A,B的子集,可得下面的关系式:工cB工工工工jB,工cB工B工工3、运用对比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区分交、并集的概念,能正确对集合之间求交与求并。教师在讲解了交集、并集的概念后,可以涉及一个表格,让学生填写内容。见下表:11

4、可是当补充用图示法(即文氏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的问题。用图示法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