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实验中学课程基地建设阶段总结_第1页
海州实验中学课程基地建设阶段总结_第2页
海州实验中学课程基地建设阶段总结_第3页
海州实验中学课程基地建设阶段总结_第4页
海州实验中学课程基地建设阶段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州实验中学课程基地建设阶段总结

课程基地领跑学校发展海州实验中学课程基地建设阶段总结2012年2012年1月,我校申报的"动手’做'数学!学实验课程建设”和"实我实践相结合的生物课程基地建设"顾入连云港市初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一年来,学校在市教育局的引领下,不断探索特色化,校本化课程基地建设开发与实施的规律,不断推进课程基地建设对常态化教学的引领与影响,进而丰富学校绿色教育理念的内涵;同时积极发挥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了学校课程基地的影响,真正实现了以课程基地领跑学校发展。一,确保资金投入,加快硬件建设学校积极争取省市级财政经费,共争取资金60万元,自筹专项资金56万用于课程基地建设。学校建成了植物物联网大棚1个、录播教室1个、金鱼馆1个,完善植物标本馆1个.昆虫标本富1个以甦物模型室1个。二■优化教学环境,丰富学科文化从课程基地申报阶段开始,学校就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省教育厅马斌处长《课程基地领跑学习的革命》和市教育局关于初中课程基地建设的有关文件,深入理解课程基地的价值使命,并成立了以徐进利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领导学校的课程基地建设。同时,学校通过各种途径,逐步构建数学、生物课程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支持体系。一是经费支持体系,学校与省市电教馆等达成相关协议,在经费上支持学校建设植物物联网大棚和录»教室。二是同行互助体系,通过开展校际交流合作,使我校的生物课程基地与海州区新坝中学.数学基地与海州区的朐山中学实现共事,共同促进课程基地建设。三是制度保障体系,在数学,生物课程基地建设与使用中不断总结提高,形成相关管理制度,使课程基地教育教学功能常态化。在课程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岸校逐步理清了生物,数学课程基地的核心理念,即:“让每个学生在基地得到体验,得到发展(生物)'和"在猜氤实验的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数学乃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以生物.数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为抓手,开创课程基地建设的新平台.新领域。目前,两个学科共开设校本课程十余门,开发校本教材3本。通过近一年的实践,两个学科分别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环境,生物学科注重动手实践;数学学科注重用实验验证猜想。三■梳理■点难点,构建课程模型学校植物物联网大棚,金鱼馆,数学实验室为场地依托,细分梳理教学能容■点■难点,并积极构建■点■难点内容的模型。生物学科注重寻找物态和瞰态呈现的思路与方法,强调课前老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初步了解并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在课堂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把握,从而创设出了知识呈现模型、方法示范横虱数学学科坚持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在科学性、实践性、互动性实效性上下功夫,以形象直观的体验,引导学生标验证,巩固和拓展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直观理解和对具体形象内容的抽象概括,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能。■建设互动平台,促进学生学习学校在科技推动课程基地建设的理念引领下,多层面.多维度的开发互动平台。一是构建人-物互动平台,学校植物物联网大棚通过“智慧农场"软件,以电脑或手机为端口,实现了温度.水的远程遥控。二是构建了师,师互动平台,两个学科分别建立了本学科的QQ群,定期组织话题讨论,让全校的相关学科教师都能充分认识课程基地建设的意义,积极投身到课程基地的建设和使用中去,以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教学效益的提高。三是构建了师-生互动平台,两个学科都建立了本学科的课程基地专题网站,并设立了专门的互动论坛,师生间交流课程基地教与学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通过课程基地建设加强了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和感知在实践应用中巩固知识.增强技能,在实际动手中发现探究.创新能力,逐步养成了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善于创造,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行为习惯。五、实施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学校严格按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规定的标准设■课程,统一了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设置安排建,保证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学校加强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目前数学学科有15位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组建学生社团,开发校本教材1本;生物学科有7位教师开设了校本课程,组建学生社团,5经完成了“植物标本制作:“生物模型与模拟实验课程”,“昆虫标本制作”、“植物图谱”“淡水养鱼”等课程资源与实验方案的开发与制定,其中,"植物标本制作”.性物模型与模拟实验课程”,“植物图谱”三本系列教材已经参与省里优秀校本课程评比。六■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利用连云港市中学生物,数学学科研训基地的优势,将研训基地和课程基地建设相结合,实现了学科研训和课程基地建设的和谐发展。为开阔教师视野,学校全年外派学习教师200余人次,投入经费近22万元,全年承担的市级以上活动近20次,有30多位教师为全市的初中校长、老师开设示范课、公开课,接受500多人次,10多所学校的老师来我校听课、学

习。习。学校多次承担市级校际交流听课活动,%兄弟学校共同促进初中生物、学学科再上新台阶。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市骨干教师培训、市级青蓝课程展示课等相继在我校举办,全年接待兄弟学校的参观学习600多人次.G'孙朝仁数学名师工作室、徐进利名师工作室都设在我校,名师的引领有力的推进了我校,尤其是龄.生物学科教师的发展。其中有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人,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1人市名师1人市333骨干教师6人,多人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逐步形成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G'七,服务学生实践,促进学生发展课程基地的建设最终目的是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学校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将课程基地建设与绿色生态课堂的打造相结合,尊重和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学生的发展规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打造动态、和谐,可持续发展,以及充满活力的高效“绿色生态"课堂,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张扬个性,发展潜能。实验与实践基地的结合让学生从实验室走出来到实践基地去参与、去思考.去实践,从而使学生从爱学、学会到会学,能用,以致终生皿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等各个方面能力均有所提高。在参与校本课程的活动中,既有老师的感悟也有学生的感悟,推动整个活动积极有效地进行,学生课余时间通过QQ脚论坛交流感想和收获。在实际动手中发现探究.创新能力,逐步养成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行为习惯。学校仅在生物方面的学生社团达到六个,海州实验中学课程基地网站建设成员主体是学生,学生的植物标本作品已经达到近500份,、戋愉。09s^1—ILftsstfKMSK^s^sii.sssssh^sn,aKlIr珠.SHSSEEH^is,E^Mnu,ss^?fi*LJmINn、"&,s—am\家善寂:wsssasu-sc=19茵L、YB胃ED・NI~~l,B・9E,BS,B^mbl£SFSe£lsowffiei^nu8E•D^ss,s时皆・WKSS・・sHuHuHuHu&-isfiKSKaES.@s^me@£b9s«—mssesMttBm(1Hx^FSKSeefl.s^EKSSSEie.s£i£、华s>£sss.^sis&£8£££>H&£_llu我校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全方位培养学成绩生。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竞赛,成绩斐然。学校的中考成绩连年上升,连续多年荣获“市教学质■优秀奖”。成绩三是打造出了绿色的高效课堂。"绿色课堂”就是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张扬个性.发展潜能的课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强调的是一种动态、和谐,可解发展、以及充满活力的高效“绿色生态”课堂。我校大力推进“高效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理念进课堂,不拘泥于形式,立足校本,深刻领悟连云港市教研室课改精髓,以人为本、加大课改力度,已经初步形成了“有活力、有个性.有实效,有科研”的良好校本课改风格,教育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教育质■过硬,在全市有一定的影响。是构建出了绿色的名师团队。学校聘请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连云港市教研室李其柱主任指导我们课程基地的课程开发与课题研究工作。我校现有教授级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1人连云港市名师2人,省市基本功比赛,实验技能操作大赛,教学能手比赛中获奖教师数十人次,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蓬勃发展,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五是孕育出了绿色灵动的教育生命。生命因阳光而美丽,阳光因绿色而灿烂,绿色因教育而蓬勃。学生是学校教育发展中最活跃的生命力,只有学生个性绿色化,学校教育才能焕发出绿色灵动的生命活力。学校每月都确定不同的教育主题,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建绿色班级"活动,使每个班级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还加强了学生艺术团体的建设,成立了学生管乐团.舞蹈队、合唱团.绘画社、体育队,结合重大节日举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