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的探究属性和社会属性,赋予化学课程以特定的内涵。化学课程不仅要创设生动、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景,更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实际,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对社会的重要贡献。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课题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科学习惯,同时,发展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客观世界的视角,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化学的现实价值和应用价值。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建立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客观存在性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解决措施】:以截取“小纸条”的实践活动引入,突出物质是可分的;趣味性的演示“暗香来”,以如何解释“暗香来”味贯穿教学始终。补充与改进教材实验,增强逻辑性和趣味性;通过演示、图片、影视、陈述、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在获得参与体验的同时突破重点。难点:1.学生用感官认识的物质是连续不间断的,建立“物质不连续,是由分立的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2.微观角度认识物质,解释生活现象。【解决措施】:从感性到理性,启迪思维,质疑探究,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播放直观形象的微观动画,深入浅出,突破难点。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粒很小,肉眼看不见。认识微观粒子(如分子)的存在性及其特征。3.能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现象。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的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观察实验,联想对比,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直觉、想象与科学事实对创造的巨大作用。感受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智慧,产生探求微观世界的热情。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认识,培养用辩证统一观点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四、合作学习策略和技能授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方法上结合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中的“专家指导法”、“组际评价法”,使同学们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做到会发现、会分析、会总结、会应用。五、教学资源化学用品(品红、烧杯、试管、蒸馏水、酚酞试剂、浓氨水、烧杯,香水,PPT课件,学习任务单)。六、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在初中化学启蒙阶段,选取化学史上代表性知识尤为重要,近代化学中“分子—原子论”的建立,抓住了化学这一学科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因此分子和原子贯穿化学教学的始终。学生对“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概念的建立以及对微观粒子(如分子)特征的理解,是分子和原子系列知识的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因此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教材编排的逻辑顺序和实验探究,能使教学内容更具层次感和趣味性。七、学情分析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在生活中可感的宏观物质都是连续的,要建立“物质是由不连续的、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是一个难点。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实践】截取小纸条,秘密喷洒香水【提问】:纸条能被细分为更小的纸条或纸屑,这说明宏观物质是连续的还是可分的?【过渡】:物质到底能被细分到何种程度?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提问】:深呼吸,闻到了什么味道?那你们看见香水了吗?【过渡】为什么我们看不见香水却能闻到香味?为解释这类现象,基于生活事实,许多学者提出了猜想: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即: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设问】这一猜想合理吗?【图像展示】扫描隧道显微镜、苯分子图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总结】科学手段证明: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为形成学科规范,科学家们给它们命名为分子或原子等。近代,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二)新知探究,突破重难点【提问】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刚刚我们闻到香味却看不见香水分子,这说明分子具有什么特征?【过渡】分子究竟有多小?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板书】1.体积、质量都很小【提问】由资料可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多少?这证明分子的什么很小?如果拿一个水分子与一个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一个乒乓球和地球相比一样,这证明分子的什么很小?科学手段证明: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过渡】分子和原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生活中我们无法直观的认识它,没关系,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通过分析宏观现象来认识微观分子。现在,老师需要一名助手。【实验探究1】“分子运动现象”完成书上表格。【过渡】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则有快慢之分,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再来看一个小实验。【小组实验】向盛有冷水和热水的小烧杯中分别加少量品红,静置。【问题2】请同学们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板书】2.不断运动。(温度高、运动快)【实验探究2】“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总结】分子间有间隔。那间隔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组实验】注射器吸水与吸空气压缩【提问】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是什么?气体的可压缩性说明间隔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总结】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可变,与温度、压强等有关,但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拓展】从分子角度猜测相关现象,并解释其原因。【补充】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三)巩固提升用微粒的基本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内的水,常温下会逐渐减少;水分子在不断运动。(2)湿衣服在太阳底下容易被晒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3)加压时,可以将25000ml石油气装入24L的钢瓶中;加压使分子间间隔减小。(4)炎热的夏天,自行车的车胎内气体不能打的太足;升温使分子间间隔增大。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BD)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做饭时炊烟袅袅一一分子在不断运动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人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各种微观粒子构成的。下面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能说明粒子运动的也^①;能说明粒子间存在间隔的是③④⑤;能说明粒子不同,性质不同的是②⑥。(填序号)①美酒飘香②盐咸糖甜③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升华④轮胎爆胎⑤热胀冷缩⑥水银非银“春天,柳絮飞扬”、“夏天,槐花飘香”、“秋天,黄沙扑面”、“冬天,雪花飘飘”这四种现象都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只有夏天槐花飘香正确,其余不正确,分子是微观粒子,肉眼看不见。(四)课堂小结首先,我们要建立起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桥梁观点,即: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科学手段证明,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等。接下来,我们学习了分子的三个特征,举例。分子的这些特征不仅能应用于生活,更加受到了古代文人的青睐,王安石就曾在《梅花》中这样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由此可见,生活处处有化学,只要同学们留心生活,定会发现属于化学的独特之美。九、板书设计3.1分子与原子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等二、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有间隔,升温使间隔缩小,加压使间隔增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十、教学反思【教师】: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增强趣味演示实验为切入点,以演示实验中“暗香来”为主线建构知识结构图,且联系生活实际,让知识充满灵气。从分析宏观现象来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且利用微观粒子的特征来解释生活现象,形成“宏观——微观——宏观”的桥梁观念。改变教师主体的教育方式,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合理编排课本知识,改进教材实验,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微型化、简约化;在课本的基础上创新,让知识形成过程不唐突、不抽象,理解记忆过程简洁清楚。将化学的理性美与生活的感性美有机结合,潜移默化的进行人文教育,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分子和原子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的跨越,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不好理解,灵活运用更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磨练。初中学生思维发展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首先只是处于低层次的体验、领悟阶段,对于在讨论、质疑、练习中体验到的意义也需要进行梳理。学生具有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处理每个阶段,让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充实。总之,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慢”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从经验教训中取得进步。当然,由于水平有限,教学设计中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以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查漏补缺。附:学生任务清单课题1分子与原子(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小组:_一、学习目标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粒很小,肉眼看不见。认识微观粒子(如分子)的存在性及其特征。能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现象。二、合作学习策略“专家指导法”和“组际评价法”展示三、学习任务任务一:小组实验品红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对比结论:注射器吸空气与吸水后的压缩对比结论:任务二:课堂练习1.用微粒的基本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内的水,常温下会逐渐减少;(2)湿衣服在太阳底下容易被晒干;(3)加压时,可以将25000ml石油气装入24L的钢瓶中;5)炎热的夏天,自行车的车胎内气体不能打的太足;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未来商业机遇开发与英语能力试题及答案
- 护理理论学试题及答案
- 大学物理2025年考生心得分享试题及答案
- 家具设计与用户体验优化考核试题及答案
- 家具设计中的局部与整体关系探讨试题及答案
- 探讨2025年创业扶持政策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乐理考试经典曲目分析试题及答案
- 单元反应在化学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安全工程师考试经验教训相关题目试题及答案
- 建筑施工安全教育方法试题及答案
- GB/T 3428-2024架空导线用镀锌钢线
- MOOC 英语语法与写作-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二模地理试题
- 电子书 -《商业的底层逻辑》
- 多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一讲 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制作
- 外贸谈判知识分享课件
- 教学课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杨芷英
- 网络互连设备-交换机VLAN配置
- 国际企业的财务管理完整版
- 2023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科技的新秀人文的毒酒
- 药品召回函和通知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