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澶渊之盟;党项族建立西夏;宋夏间的战与和。知道北宋建立的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通过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设计辽和西夏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比较辽和西夏
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的关系以及汉化过程,培养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辽和西夏这两个少数民族与宋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重点重点】
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辽和西夏、北宋的关系;如何评价檀渊之盟,宋、西夏和战?中华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表格、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少数民族用他们勤劳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北宋建立后,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展示《北宋建立形势图》)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当时与之并立的政权还有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
你们想知道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况吗?他们与北宋的关系如何?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长河去寻找答案吧!
二、讲授新课
(一)崛起与并立
1.契丹的兴起与政权建立
(1)、多媒体出示诗歌"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1)请问这首诗歌描写的是哪一少数民族?(2)诗中描写的是怎样的生活情景?(预计效果,学生回答:契丹;游牧、狩猎)
(2)、展示图片和文字材料,介绍契丹族的活动区域与契丹族起源的神话传说故事。
(3)、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3334页内容,掌握契丹族的兴起和发展的情况,其中重点掌握契丹政权的建立,教师提问学生建立政权的名称、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党项族:
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34页内容,掌握党项族的兴起和发展的情况,其中重点掌握党项政权的建立,教师提问学生建立政权的名称、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教师介绍:我们从辽和西夏建立后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两个政权都学习了中原文化,仿效汉字,创制自己的文字,注意发展生产,所以实力不断增强。
教师继续介绍:辽和西夏政权建立后,与北宋形成并立之势。多媒体展示《辽、西夏和北宋并立形势图》,请学生一、了解三个政权的地理方位;二、掌握三个政权建立的相关史实,如所属民族、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过渡:那么,这三个民族政权之间是和平相处,还是兵戎相见?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板块。
(二)战争与和平
1、辽与北宋的战和
(1)教师指出:说起辽与北宋的战争,我们就不得不提澶渊之战。(展示图片)那么你知道辽、北宋澶渊之战的历史渊源是什么?(预计效果,学生回答:幽云十六州)多媒体展示:幽云十六州地图,了解"幽云往事'的前因后果。
【小小军事家】提问学生,幽云十六州有多重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介绍:十六州不仅是当时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农业区;而且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与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这一地区的丧失,使长城及其要塞完全失去作用,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教师继续介绍:正因为如此,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宋太祖时几次北伐,都遭到失败。失败的代价非常大,除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多的是当时的统治者担心长此下去的战争会危及到自己的统治,所以将最初的"积极对外进攻夺回土地'转而"积极防守中原内部消极对外'的政策,即"守内虚外'的消极防御政策。在消极防御政策之下,辽军数次进攻都对中原地区展开破坏性活动,而北宋统治者并未做任何积极的防御措施。辽军便得寸进尺,发展了澶渊之战。
(2)播放视频《澶渊之战》,掌握澶渊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关键人物、地点、结果。
(3)展示文献资料,掌握澶渊之盟的内容。
(4)展示材料,组织学生讨论"澶渊之盟'的历史影响和评价?
材料一: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
当时宋年收入1亿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
材料二:议和后,辽实行休养生息,"户口丰殖'"年谷屡稔(成熟)。'
《辽史》
材料三: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归纳:
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和约。虽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但使北宋获得了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对辽来说,既可以体面的撤退,又达到了掠夺中原财富的目的,增强了辽国的经济实力.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看,澶渊之盟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过渡:有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和辽谈妥不久,原来臣服于北宋的党项族又出现了状况。
2、西夏与北宋的战和
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36页,并结合教材,概括宋夏关系?
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
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每年予西夏岁赐...(庆历和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预计效果,学生回答:1、先战后和;2、北宋给西夏岁币。
【合作探究】1、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预计效果,学生回答: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人民反对战争。
【合作探究】2、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教师继续介绍:兄弟民族在相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战争是解决矛盾的方式之一,但不是最佳方式,和睦相处才是交往的主流。各民族在碰撞中不断发展。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板块。
三交融与发展
教师介绍:契丹族、党项族和汉族的密切交往为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边疆地区的开发、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各民族在碰撞中交融,在交融中发展。下面让我们一起观察下列文字材料和图片,说说契丹族、党项族和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并试着简要说明。
学生观看文字和图片资料,并试着回答:
政治: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经济:学会农耕,发展农业;
钱币:
均为圆形方孔钱;
文字:仿效汉字,创制文字;
服饰生活:
特色;
少数民族向中原学习,中原文化生活也融入了少数民族
其他:
课堂小结
回顾我们今天所学的历史,这是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更是一个交融发展的时代。回眸历史,有刀光剑影,更有和睦交融。今天我们更应珍视民族团结、民族融合,让我们的祖国更加辉煌灿烂,更加强大繁荣。
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购家具服务合同范本
- 数学趣味活动设计及案例分析
- 农业工具转让合同范本
- 供应不足取消合同范本
- 高层建筑外墙涂装施工技术标准
- 医保支付与医疗质量-洞察与解读
- 波粒二象性及原子结构测试题集
- 保温装饰一体板施工方案实例
- 临时用电作业安全审批流程详解
-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2025年院级住培师资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行政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南邵阳武冈市城乡供水有限公司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3卷合一)
- 《守望成长法治护航》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 2024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总结样本(5篇)
- DB33-T1216-2020《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标准》
- 激素类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 顶管施工测量方案
- 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管理考核标准查检表
- 皮带机计算书-参数表版B
- 书籍领取登记表(共1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