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中考历史试卷闭卷部分_第1页
中山市中考历史试卷闭卷部分_第2页
中山市中考历史试卷闭卷部分_第3页
中山市中考历史试卷闭卷部分_第4页
中山市中考历史试卷闭卷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年中山市初中结业考试历史科考试试卷第二卷(闭卷部分)四、单项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该题的答案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每小题2分,共60分)1、《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 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 “全球禁毒第一人”的A、林则徐B、道光帝C、左宗棠D、关天培2、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的实质问题是A、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结局C、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3、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其根本原因在于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D、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4、2005年5月,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大陆访问期间,到南京拜祭了中华民国的“国父”中华民国的“国父”是指A、孙中山B、袁世凯C、蒋介石D、毛泽东5、广东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目的是A、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的统治 B、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C、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6、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 以示不忘国耻。这一作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作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人、1月1日B、7月7日C、8月13日D、9月18日7、2005年5月16日,90多岁的日本老兵本多立太郎,前来日本当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地方下跪谢罪。这个地方是A、卢沟桥 B、柳条湖C、汀泗桥D、泸定桥8、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 ,“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9、中国现代史开始的标志是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朝鲜战争结束的标志是A、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B、“联合国军”退回到“三八线”附近C、司令官麦克阿瑟被撤职回国 D、签订《朝鲜停战协定》11、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A、新中国建立时期 B 、解放前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12、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是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⑧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3、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 “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此联创作当不早于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14、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上世纪八十年代高瞻远瞩、首先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15、下图是1893年美国发行的世界上第一套纪念邮票之一。 这张邮票记载着这样一段历史:经过漫长的航行后,他和同伴于1492年10月12日突然发现远处有陆地,于是高兴地前往,到了近处一看,原来是一座海岛,这个岛就是现在美洲加勒比海上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哈尼岛。文中的“他”指的是A、达・伽马B、哥伦布C、麦哲伦D、迪亚士16、在美国的纽约港,矗立着一座高大的自由女神像, 她的左手托握着美国人民在反对殖民统治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一本文献, 右手高举着熊熊燃烧的火炬,表现出神圣与庄严的气势。这部文献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1787年宪法D、《法典》17、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决定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体现的治国思想是A、学习西方B、鼓励人民富起来C工业立国D、对外掠夺1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是A、机器的广泛使用B、电力的广泛使用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D、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19、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实质是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 B、德奥借机发动战争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 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20、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的条件21、1936年以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A高度集中B、广泛民主 C、新经济D、高度自治22、《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性质会议的是①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移交给日本②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④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①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移交给日本②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④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A、①②A、①②B、②③C、①③23、读下图,这一工程应兴建于D、②④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C、罗斯福新政期间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2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出卖别国利益换来自己的“和平”。这是指A、幕尼黑阴谋 B、国会纵火案C、华盛顿会议’D、珍珠港事件2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确定对德作战方针及战后事务的重大国际会议是A、德黑兰会议B、雅尔塔会议C、开罗会议D、波茨坦会议26、日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英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 ,这一变化与下列哪一组织的建立紧密相关A、国际联盟B、联合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联盟27、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A、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B、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C、民族矛盾年久日深 D 、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28、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将原来的印度分为①印度 ②孟加拉 ③巴基斯坦④尼泊尔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9、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成为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因为这里拥有丰富的A、水电资源B、煤炭资源 C、石油资源D、橡胶资源30、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其中“多强”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A、意大利、英国B、欧共体、德国C、法国、加拿大D、欧盟、俄罗斯2007年中山市初中结业考试历史科考试试卷第-一卷(开卷部分)说明:1.全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满分为100分。第一卷为开卷部分占40分,共2页:第二卷为闭卷部分,占60分,共4页,全卷共6页。.考试时间为60分钟。第一卷为40分钟,第二卷为20分钟,中间休息15分钟,(用于学生进出试室及收、发试卷时间 )。.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答题可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按要求答在答题区内,不能答在答题区框线外。一、识图学史题:(14分)观察组图回答问题:(1) 图一会议宣告了什么 ?图二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 ?(4分)?(2分?(2分)以上哪两次会议对党和国家的发展起了重大转折作用 ?分别是什么作用 ?(8分)二、材料分析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中美两国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历史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材料一:日本宣布投降的时候,国民党军队绝大部分在西南、西北大后方,而共产党的人民军队就在敌后。这种形势对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很不利, ……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派飞机、军舰把国民党军队五十万人运到华北和华东和东北内战前线,准备进攻解放区。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在北京首都机场着陆。中美两国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尼克松随后在中国逗留的日子,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尼克松动情地说:“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请回答:材料一表明了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