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家庭教育观念分歧对孩子的影响_第1页
试谈家庭教育观念分歧对孩子的影响_第2页
试谈家庭教育观念分歧对孩子的影响_第3页
试谈家庭教育观念分歧对孩子的影响_第4页
试谈家庭教育观念分歧对孩子的影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谈家庭教育观念分歧对孩子的影响上虞市沥海镇中马宝泉对于孩子来说,在家庭教育中,主导者是家长或监护人。家长或监护人在营造自己家庭的家庭教育氛围时是否和谐、成功,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否融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脾气、人际关系、思维方式等方面。在平时做问题学生情况处理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夫妻发牢骚,有意无意地指责对方。比如:对方怎样不配合自己的教育,如何与自己唱对台戏,如何当着孩子的面来否定自己做法,甚至有的还怒目相视,吵的脸红脖子粗等等。不知道这些发生教育观念分歧的家长,你们想过没有,生活在观念分歧夹缝里的孩子,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处于孩子这样的角色地位,又如何看待爸爸和妈妈的争论和吵闹。不可否认,当这些分歧和矛盾呈现在孩子面前时,做为父母来说,他们竟然没有觉察到自己正在伤害着孩子,或者正在把孩子引向一个错误的成长方向。一.家庭中家庭教育观念分歧主要表现夫妻双方都不懂家庭教育,教育以妻子为主,妻子掌握教育的方向。案例:芳芳今年七岁,是家里的独生女,爸爸和妈妈非常爱她。芳芳生性活泼爱动,性格有点像男孩儿,经常会把家里搞的一团糟,墙上乱写乱画,玩具扔的满地都是,写作业时坐不住,注意力很难集中;芳芳晚上不能按时睡觉,早晨不愿意起床,看动画片无节制。而当妈妈看到这些表现时,便会大声训斥,试图让女儿安静下来,结果收效甚微。芳芳的安静和老实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便又故伎重演,这时妈妈又会再一次发作、怒吼。而看芳芳的爸爸,每次总想试图制止妻子的咆哮,然而总以失败告终,因为他每一次努力都会换来妻子的指责和怒火,面对脾气暴躁的妻子,芳芳爸爸无可奈何。像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中都有一定存在,即便很多妈妈没有像芳芳妈妈这般暴躁,也基本很难接受丈夫的建议和规劝。因为在这种家庭里,拥有强势地位的妻子,在家里说一不二,尽管丈夫可能会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但根本没有实施的机会。当然,造成这现象的根源是夫妻双方都不懂家庭教育,缺少必要的沟通和沟通技巧,如果双方能注意一些,在调整彼此夫妻关系和矛盾后,教育分歧就会有所减轻。夫妻双方都不懂家庭教育,丈夫性格粗暴,动辄否定妻子的教育方法。案例:十二岁的张锋,爸爸是一家企业的员工,妈妈是公交车售票员。张锋妈妈每天忙于工作,教育张锋的任务由爸爸来完成。张锋妈妈是一位性格温和的女性,在教育孩子方面主张自由成长。然而张锋爸爸不这么认为,他主张“不打不成器”,这种思想支配下,每当看到张锋出现一些小毛病,如做错了题,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便被他爸爸一顿打。时间长了,张锋非常害怕爸爸,只要爸爸在家,他就感觉惶惶不安、心神不定。张锋妈妈看到儿子这种心里状态很是焦急,尽管曾经参与对儿子的教育,但是阿爸却经常否定妻子的教育方法。像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少,因为母亲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流。但是这种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粗暴的父亲给孩子的,不是改掉了坏毛病,提高了学习成绩,而是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母亲的教育参与被父亲否定后,让孩子感觉自己很孤独,在孤立无援的状态下,孩子往往会产生心理问题。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对立情绪,无形中转嫁到孩子身上。案例:子浩是一位14岁的男孩儿,他很不愿意呆在家里,因为爸爸和妈妈经常吵架。每次大人吵架都会让子浩感到很烦燥,特别在写作业学习时,一听到吵架的声音,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有时甚至想折断笔,撕了作业本。更有时他想大喊,以发泄心中的郁闷。子浩的爸爸和妈妈全然没有注意到儿子的心理感受,依旧每天像斗红了眼的斗鸡一样,谁也不肯让步。而每次吵完架后,爸爸和妈妈有气没地方撒,就撒在自己身上,不是怪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就怪自己这做不好,那做不好。像上述这个案例,在很多家庭里也有存在,夫妻双方因为琐事吵架,全然不注意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只管自己发泄情绪,让自己过足了嘴瘾,甚至疯狂地拳脚相加,这种失去理智的行为,往往会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对孩子将来成长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比如冷漠、打架、斗殴、缺乏同情心等。夫妻之中,有一方懂教育,但常常被另一方的负面影响所抵消。案例:八岁的阿琪,妈妈是一位中学老师,做为老师而言,妈妈相对懂得一些家庭教育,所以在阿琪很小时便采取积极主动的教育。然而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来,比如阿琪爸爸经常睡懒觉,在家里说脏话,还经常带朋友回家打麻将,而对阿琪的教育和学习不管不问,甚至认为学习没啥用等等。当父亲的负面形象被女儿模仿后,阿琪妈明显感觉自己对女儿的教育和好习惯的培养越来越吃力了。阿琪妈很是焦虑。这种案例在很多家庭常有,父母的榜样作用,特别是负面的作用,常常让另一方正面的和积极的教育被抵消,有时甚至会让夫妻关系出现矛盾和裂痕。在重组家庭中,因为血缘关系出现的教育观念分歧。案例:十四岁的滨滨,爸爸和妈妈因为感情不合离异了。滨滨随着妈妈进入一个重组家庭。妈妈再婚后,滨滨感觉新家总有陌生感,他对继父一直从心里拒绝,无法接纳,尽管继父总试图和他接近,并且对他也非常好。面对这种情况,滨滨妈妈感觉很无奈,一方面她想引导和教育儿子接纳继父,另一方面又想让儿子的继父加入教育行列,但现在的情况是两方面都不如意。时间长了,看到儿子的学习成绩急转直下,孩子的逆反情绪也与日俱增,并且还迷恋起了网络游戏,常往网吧里跑,这时滨滨妈便对滨滨继父心生埋怨,当言语中表露出来后,滨滨继父也反唇相讥,认为滨滨妈妈没有很好解决滨滨接纳自己的问题。家庭矛盾随之而来,家庭的和谐氛围荡然无存。对于重组家庭,如何教育子女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一些重组家庭里,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要慎重处理亲子关系,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往往会产生新的家庭矛盾焦点。在隔代教育家庭中,因为与老人关系处理不好,为夫妻关系出现埋下隐患,继而影响亲子关系。案例:五岁的小童,生活在一个隔代教育家庭里。爷爷和奶奶都已经退休在家颐养天年,小童的妈妈和婆婆关系相处的并不是很好,经常会为鸡毛蒜皮点的家庭琐事而产生矛盾,而矛盾的焦点恰在小童的教育方面。看到妻子对母亲的不恭敬,不孝顺,小童爸爸是看在眼里,气在心上,虽然也曾经私下里和妻子沟通过,但是效果甚微,时间长了,小童的爸爸便在心里对妻子产生了怨气和指责,再看小童妈妈,也因夫妻关系的裂痕而消极面对公婆。在这种家庭环境下,两代人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冲突便明了化了,而小童妈教育小童的心态和方法上有时会出现偏激现象,比如严禁小童和爷爷、奶奶接近,不准要爷爷、奶奶给买的玩具,不准吃爷爷、奶奶给买的零食等。隔代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家庭,如何解决好年轻父母与老人的关系,如何解决老人与儿女和谐相处问题,是妥善解决隔代教育的关键。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课题,需要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推广和普及,只有让两代人都掌握了现代家庭教育的内涵,相互尊重和包容,才会让家庭和谐完美。第二部分:夫妻家庭教育分歧对亲子关系的影响通过对夫妻家庭教育分歧现象的列举,我们可以看到,夫妻做为家庭的主体,他们的婚姻观念,他们的情感意识,他们的家庭责任感,他们从各自家庭环境中潜移默化养成的思维习惯和对家庭的态度等都会影响着婚姻的质量,而这一切,将会对亲子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很多夫妻由于缺乏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教育思想,往往会忽略孩子成长的最佳敏感期,把本应该最容易引导和辅助孩子建立的良好习惯和最佳兴趣培养期错失。同时由于夫妻观念的分歧,必然带来行为上的极大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榜样作用,负面的榜样往往会让孩子破坏好习惯的建立。下面就从几方面分析一下夫妻家庭教育分歧对亲子关系的影响:一是夫妻家庭教育观念的矛盾和冲突会导致孩子具有双面型人格。一是夫妻家庭教育观念的矛盾和冲突会导致孩子具有双面型人格。通过对一些儿童的观察,发现很多孩子单独和父亲或者母亲相处时,往往很听话,情绪也不错,可是一旦孩子和父母同时在一起时,问题便接踵而来,要么任性,要么不听话,甚至有无理的要求等,这让人很费解,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大量的对比发现,原来问题来源于父母的教育观念不一致,甚至有矛盾和冲突。这并不难理解,在当今中国家庭中,母亲教育还占绝对的主流,很多母亲的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在母亲教育中常见的教育以保姆式的教育为主,我们俗称“老母鸡”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把孩子的生活和能力的培养混为一谈,有的甚至是忽略了对孩子独立的自我服务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不管内容是否科学,不管教育方法是否正确,不管孩子是否接受,不管教育效果是否有效,皆以主观给予为主。而对于父亲们来讲,由于长期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采取粗放式的,“大男子主义”式的家庭教育,这种思想往往忽略了对孩子教育和引导的细节关注。通过上述原因分析,再回头看第一部分案例,我们不难看出个别孩子在父母家庭教育观念的矛盾交织中已经出现双面型人格,既有温和阳光、聪明活泼的一面,同时又有情绪不稳定、粗暴任性、自私冷漠的一面。这种双面型人格对以后的健康成长、人际交往、婚姻家庭、事业等会埋下隐患。二是夫妻家庭教育观念的分歧,会让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受到影响。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因为家庭教育观念不一致而相互争吵,虽然在大多的时候,有一方暂时放弃了争论,默认了对方去实施自己的教育方法,但是这种暂时保留的教育方法,仍会有实施的机会,比如单独和孩子相处时。两种介于正确与错误,理性与非理性的教育方式,其结果是让孩子接受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当两种教育方法出现很大的差异时,会让孩子茫然不知所措,该听谁的呢?爸爸正确,还是妈妈正确呢?事实上,在很多时候,这种分歧的教育结果是让孩子钻了家庭教育的空子,比如好习惯正在培养和巩固的阶段,因为爸爸和妈妈的分歧而时续时断,为培养带来了难度。比如礼节礼貌的培养,部分孩子会为图省事或者以无所谓的态度而被忽略掉。比如父母一方批评教育时,孩子会到另一方寻找保护,让受批评和教育的机会错失等。三是夫妻家庭教育分歧,不利于孩子平等相待、尊重他人。在我所接触过一些强势妈妈,一些简单粗暴爸爸的案例中,我曾经了解过这些家长的家庭教育史,他们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绝大部分都存在强势或者粗暴的现象,这说明家庭教育的传承性不可避免地根植于家庭传统的土壤中。当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接受父母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时,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强势或者简单粗暴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往往会造成孩子不能平等相待家人,不能尊重他人,养成唯我独尊的行为方式,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会因为性格上的缺陷遭遇挫折。如果不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得到改正,将会相伴孩子的一生,会继续一代代传承下去。四是夫妻家庭教育分歧,不利于父母权威的建立。在很多夫妻家庭教育分歧的案例中,经常会看到夫妻一方指责另一方的现象,如果这些指责是当着孩子的面进行,父母的权威作用便会大打折扣。因为指责会让孩子看到爸爸或者妈妈不足的另一面,而这些不足本来影响并不大,但是由于夫妻情绪管理不善,这时会将对方的不足或者缺点无限被放大,当孩子面对爸爸和妈妈这些被放大的缺点时,会混淆孩子判断是非的标准,使他们无所适从,阻滞孩子们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深入进行,严重的还会使他们坚持错误、有恃无恐。其结果是,孩子会重新审视父母,部分孩子会消极认识他们,有的甚至会瞧不想父母。试想,当孩子对父母的印象不再是尊重,不再是那么高大时,父母的权威性便会一点点丧失,这对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五是夫妻家庭教育分歧,会因相互推诿而错失教育孩子的机会。因为意见分歧,往往会让处于情绪化中的夫妻往往不能理性审视对方,也不能理性面对孩子。有些夫妻出现严重的分歧时,会相互间推诿教育孩子的责任,当真的出现责任推诿现象时,会让孩子处于无人管、无人问、无人教的状态,这种真空状态,会让无辜的孩子成为真正的受害者。第三部分:解决家庭教育分歧途径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指出:“父亲对孩子的要求必须跟母亲对他的要求保持一致,只要孩子感到母亲和父亲对“可以”、“不可以”、“应该”、“不应该”等概念有不同的看法,那么,即使最合理的要求,在他们看来也会是暴力、强制,是对他自由、欲望的践踏。这样就会养成孩子任性、不讲理的恶习。因为孩子出现一定的行为后,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会知道自己正确与否,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继续或停止、改正这种行为,从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当夫妻家庭教育有分歧时,孩子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行为。许多家庭教育成功的事例都说明,夫妻在教育观点、方法等方面的一致性,是教育好孩子的必要前提。由此可见,夫妻教育子女时意见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想教育好孩子,夫妻双方就必须要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理性地看到彼此之间由于经历不同、价值观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对孩子成长规律的理解也互不相同这一事实,既然夫妻之间的分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难以避免的。那么,夫妻之间一时产生分歧,又该如何来处理呢?一是孩子在场时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尽管对方教育孩子方法失当,你也不要轻易指责对方,指责从来不能使人心悦诚服。特别是孩子在场时,夫妻双方都有一种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的心理需要,简单的指责除了会引发彼此间的“战争”,不会有别的收获。因此,当孩子在场时,彼此一定要克制。少一分正面冲突,就会少一分对孩子教育的负面影响。二是事后寻找适当的机会,以建议的方式表达你的意见。避免正面冲突,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积极地寻找适当的时机和方法。夫妻之间,彼此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的机会永远是有的。对方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妥,你应该在事后寻找适当的机会,用心平气和的探讨问题的方式,来表达你的建议或意见。比如,妻子强迫孩子写字、做算术、你虽不赞成,也不必当场指出。你可以在妻子心情愉快的时候,用商量、探讨的口气,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现阶段教育的重点究竟是什么?”“强迫孩子写字、做算术的积极意义有哪些?消极影响又有哪些?”通过你的用心引导和彼此间的反复磨合,两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必然会逐步趋向一致的。三是用生动的事实来启发对方,提高认识。夫妻间对待孩子的根本分歧是认识上的分歧。如果你认为对方在教育孩子方面认识有误,你光讲道理是不够的,实际的情形往往是你有你的道理,他/她也有他/她的道理。要增加说服力,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