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针刀临床治疗思维浅析-盛善明课件_第1页
颈椎病针刀临床治疗思维浅析-盛善明课件_第2页
颈椎病针刀临床治疗思维浅析-盛善明课件_第3页
颈椎病针刀临床治疗思维浅析-盛善明课件_第4页
颈椎病针刀临床治疗思维浅析-盛善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颈椎病

针刀临床诊疗思维浅析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针刀治疗有着很好的效果,但临床工作中也经常碰到经久不愈的病例。对于颈椎病的概念和分型多有论述,就不一一赘述。通过多年的针刀临床应用,我们对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按照新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疑难颈椎病简单化治愈变成现实,并将以往颈椎病的经验性治疗上升到客观性治疗,疗效易复制。

颈椎病

发病机理

二软--硬两组织的关系和作用

在颈椎病的病理机制中,首先是椎周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后,围绕损伤部位的软组织,人体进行自我修复,最后形成四大病理机制:即疤痕、粘连、挛缩、堵塞(微循环损伤、代谢产物蓄积),四大病理因素可直接刺激、卡压穿行其间的血管、神经,也可牵拉其附着的椎骨,导致颈椎力平衡失调,使颈椎椎体在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发生单一或者复合位移,而引发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四大病理因素还可以使椎体各部位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人体为了抵抗这种异常的应力,在应力点集中的部位(如:钩椎关节、椎体前后缘)产生局部硬化、钙化,最终形成骨化(即骨质增生)。骨质增生也会刺激压迫周围的颈部神经、血管、脊髓,而引发临床表现。

三人体自我调节能力的作用

针刀医学的基础理论是直接将人体作为实验对象,通过针刀治疗颈椎病以后,再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出来的理论。由于每个个体对刺激、损伤的反应程度是不同,对刺激、损伤的代偿能力不同,对损伤的自我修复程度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不同,病情轻重也不同。

当这种刺激、软组织损伤或者骨质增生形成,其间的神经血管,在人体的代偿范围以内时,就不会引起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失调,所以就不出现临床症状,或者出现轻微的临床症状,反之亦然。

由此可以看出,没有临床表现,不等于没有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表现(粘连、疤痕、挛缩和堵塞),只是这种损伤在人体的代偿范围以内,这时不需要治疗。只有这种损伤超过了自我代偿的范围,造成了动态平衡失调和力平衡失调,才需要外力干预,才需要治疗。换言之,外因(粘连、疤痕、挛缩,骨质增生等)是事物产生变化的条件,内因(人体的自我代偿)才是事物产生变化的决定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颈椎病

诊疗思维特点

社会心理因素对颈椎病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周中焕教授报道,50%的颈椎病患者都有心理障碍。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心理因素在颈椎病的发病中确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认为工作环境所造成的心理应激,对工作的满意度,人际交往的协调度,都与颈椎病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其病程的迁延和反复的特点面,导致患者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及混合性抑郁焦虑。颈椎病患者受长期的病痛折磨十分痛苦,四处求医,疗效均不如人意,从而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心里紧张反过来降低痛阈,加重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广为流传的一句话“颈椎病断不了根”形象的诠释了患者对颈椎病的认知心理和治疗期望。轰动一时的“钛项圈现象”可能我们还记忆犹新,对于钛项圈治疗颈椎病的意义,各大媒体均有所报道,相信大家都知道钛项圈治病纯属夸大其词。可是,很多患者佩戴钛项圈以后,确实明显感觉到头疼减轻了,也不晕了,颈肩部的酸胀感也减轻了,手也不麻了。

二患者的心理干预

2014年12月,被某三甲医院诊断为精神病的患者万为玲夫妇送来锦旗,上书“菩萨心肠,救苦救难”

三斑马图的运用

皮肤节段性神经支配和节段分界简图,因形似斑马,简称斑马图。在针刀治疗的三步诊断中,神经定位诊断极为重要,是针刀医学工作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神经定位诊断的“指南针”就是斑马图。我们知道,肌肉的神经支配来自脊神经和外周神经,神经卡压患者可以表现出两种症状,一是受累肌肉传导的酸痛,二是麻木、刺痛、感觉迟钝和感觉过敏等神经压迫效应。临床中很多难治的手痛、手麻,我们首应斑马图,针刀松解即立竿见影。一些难治的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征等,也是针出症消。

再如,颈椎脊髓不同部位的损伤可引起相应脏腑的症状。如心电图、心功能正常性心绞痛,消化系统正常性胃痛,生殖系统正常性不孕症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举不胜举,如果本身没有病变,出现相应症状时,就要考虑是否与颈椎病有关?斑马图可解各种疾病之“象”,让我们准确找到引发症状的责任节段。“怪病问斑马,手到病即除”。自古说,疼痛好治,麻木难医。而当我们熟练地运用斑马图后,无论是麻还是木,治疗起来都差不多是立竿见影,颠覆了医学上这条警示名句。

从功能解剖上分析,头颈部运动主要有六种形式: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和右旋。参与全部六种运动的肌肉有胸锁乳头肌、颈长肌,参与其中五种运动的肌肉有斜方肌、头夹肌、颈夹肌、半棘肌等。根据参与头颈部运动的频率和强度,上述肌肉无疑最易受损。这些肌肉都是头颈部的大肌肉,受损后粘连、挛缩或结疤,刺激或卡压穿行其间的血管、神经,强大的拉应力、压应力极易改变颈部动态平衡和力平衡,产生一系列颈椎临床症状。

四大肌肉致病学说

何为点---点即病变组织在体表的投影;

何为灶---灶即病变组织在体内的层面。

临床上,我们发现很多患者在C6—C7—T1处都有大小不一的“扁担疙瘩”,即使没有扁担疙瘩的,当颈部不适时,手也会不自主地在C6—C7—T1处按揉,这从临床上也验证了这一学说。

针刀异病同治是中医整体辩证施治思想精髓的演化,与中药的异病同方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为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针刀定点和松解方法一样都能达到临床痊愈。

六异病同治法七分层次松解法

我们在多年的针刀临床中摸索出一套“分层次针刀松解法”,使颈椎的针刀操作变得既安全又有效,痛苦更小。这种方法的操作要领是:根据人体脊柱区带安全区域,时时刻刻按住后正中线,针刀快速进入皮下,然后分层次突破,先突破浅筋膜,再突破深筋膜,最后到骨面,而不是一刀直刺骨面。每到达一个层次后稍停,不要忙于铲切,而是仔细感受刀下的硬度,一旦碰到硬结,就快速松解,上下各1cm。根据病人的感觉调整进针的方向和层次。八松解剂量

这里的剂量不是简单地指针刀切割的刀数,主要是指医生针刀治疗时对松解程度的把握,对病变的范围和病变的程度的把握。我们对剂量的定义,一是点线面的问题,如“二点一条线,松解一个面”;二是医生必须感受到刀下彻底松动,临床症状必须马上消失或减轻,功能必须改善。否则统称剂量不足。

我们把安全作为临床的第一要义,在大肌肉致病学说、总开关学说及异病同治法指导下,设计了一整套手术安全入路,即“傻瓜针刀”。在颈2棘突松解时,我们强调要紧贴棘突两侧进针,深度不超过1cm,不进行大幅度的摆动。对后结节松解也与他人不同,上中下三层次加侧松斜角肌。在椎旁松解时,强调要时时刻刻按住后正中,旁开1.5~1.8cm进针,防止针刀误入椎管。针刀临床魔鬼训练班实操现场十手法配合的观点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我们不主张配合手法,虽然早期也很重视手法的作用。我们认为,椎周软组织的粘连和挛缩导致颈椎动力性平衡失调,进而静力性平衡被破坏,反过来又加重动力性平衡失调。当椎周软组织的粘连和挛缩彻底松解,颈椎的力学、解剖和代谢平衡也就逐步恢复了正常,即筋正骨自复。在上述没有恢复之前借助外力将位移的椎体复位,对人体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副损伤。

临床中我们常见,当椎周软组织的粘连和挛缩彻底松解后,没实施任何手法,原本变直甚至反弓的椎体曲度又恢复或接近正常。这也印证了筋正骨自复观点的科学性。

颈椎病

诊断与治疗

头面、五官的症状:

如头痛、眩晕、重影、视力模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