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簿记录格式100727课件_第1页
野簿记录格式100727课件_第2页
野簿记录格式100727课件_第3页
野簿记录格式100727课件_第4页
野簿记录格式100727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野簿文字记录格式二、信手地质剖面图及素描图绘制规范三、平面图上地质点标注与地层界线勾绘四、罗盘使用方法野簿记录格式

一、野簿文字记录格式(一)路线(二)任务(三)定点主要内容从工作起点到工作终点。如:路线一:石门寨~174高地东(一)路线利用地形图和罗盘进行地质界线定点;观察描述O1l~p1sh岩性及其组合特征、接触关系、沉积相标志及含化石情况;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以组为单位,系统采集岩石标本。(二)任务——干什么?NO011、点号另起一行,居中(1)用GPS定出(2)在地形图上读出2、坐标(1)根据明显地形、地物(如冲沟、山顶、山脊、鞍部、坡度变化处、道路交叉处、河流转弯处、桥孔等)定点,如八角寨垭口公路旁;(2)当地质点的位置不是正好处于上述明显的地形、地物附近,则可以采用方位+距离或方位+高程来辅助定点,如:285高地NE15°方向20m;南洛凹10°方向,高程175m。3、点位(1)性质(天然/人工)(2)露头程度评价(差/一般/良好)4、露头地质界线点(用文字或代号描述)

文字:本溪组与马家沟组地层分界点;

代号:C2bO1m(新/老);

文字加代号:本溪组(C2b

)与马家沟组(O1m

)地层分界点。5、点义(地层界线点、岩性分界点、岩性控制点、构造观察点、水文地质点等)表示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关系用“

”表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用“

”表示,剖面用“

”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用“

”表示断层接触关系用“

”表示(1)对界线点,应对界线两侧岩性分别描述(先已知后未知,描述内容包括颜色、岩性、结构、构造、岩层产状、标本等),并描述两者接触关系及证据;(2)对断层观察点,除分别描述两盘岩性、产状外,要重点描述断裂带特征、产状及力学性质。6、内容(描述观察点地质现象)7、点间(主要用于分段)NO02N+20m20m

描述:产状:

标本:

20mN+30m50m8、路线小结

坐标:点位:太平山南坡162.9高地北侧鞍部露头:人工,一般点义:本溪组(C2b)与马家沟组(O1m)地层分界点。描述:①点南为马家沟组O1m顶部灰色中厚层砾屑灰岩,砾屑成分为灰岩,砾径1-2cm,棱角状,含量约10-15%;产状:20°∠27°(单独占一行)

标本:

B1-1(化石标本:

HB1-1),O1m青灰色中厚层结晶灰岩(描述)②点北为C2b

硬绿泥石角岩,风化后呈红褐色,新鲜面呈灰绿色,变余砂状结构,玻璃光泽;产状:25°∠22°(单独占一行)

标本:

B2-1,C2b硬绿泥石角岩(描述)

二者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证据:

A、缺失O1、O2、S、D、C1地层,有沉积间断——怀远运动;

B、顶面凹凸不平,存在古风化壳,含铁质,风化后呈棕红色,在煤炭沟清晰可见;

C、底部有底砾岩,在大砾岩山可见;

D、产状基本一致。点间:

NO02N+3m3m红柱石角岩与C2b硬绿泥石角岩岩性分界点,

描述:点南为硬绿泥石角岩,风化后呈红褐色,新鲜面呈灰绿色;③点北为灰色红柱石角岩8、野簿记录示范NO021、图名(与地质点关联,居中)2、方位(中间若有方向改变,应分段表示)3、比例尺(1:1000,最好用线段比例尺)4、图形

(1)地形线:光滑曲线

(2)岩性花纹:长度1cm,均匀布置

(3)分层与分组线:分层线1.5cm,分组线2cm

(4)按视倾角画:(5)产状变化:不能画角度不整合(一)内容(重点)220

要求在野外绘制地形线、分层线、分组线、标本采集地,产状等;内容准确,布局合理图面美观,合乎规范(二)要求图2-2387°31°175°三、平面图上地质点标注与地质界线勾绘(一)点的标注(二)地层界线勾绘(二)地层界线勾绘左右各延伸1cm地层界线勾绘方法:

根据岩层产状,结合实际地形按“V”字形法则勾绘。走向线NO03C2-P1tC2b35C2bO1m30B2-1B3-1B2-2“V”法则:

(1)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

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一致,即在沟谷处,岩层界线的“

V”字型尖端指向沟谷的上游,而穿越山脊时,“V”字型的尖端则指向山脊的下坡;但是,岩层界线的弯曲度总是比地形等高线弯曲度小

——向反线同

(3)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

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也是相同的,在沟谷处,岩层界线的“

V”字型尖端指向沟谷的上游,而穿越山脊时,“V”字型的尖端则指向山脊的下坡,但是其露头界线的“V”字型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向同线同

四、罗盘及其使用方法(1)测量方位目的物在我的什么方位我在目的物什么方位(2)量坡度(3)量产状测量走向测量倾向测量倾角罗盘的构造:

刻度盘:位于底盘内,包括外圈刻度盘和内圈刻度盘;

外圈刻度盘:位于底盘的外圈,是一个水平刻度盘,手持底盘,罗盘盖朝向自己,则可见0度朝向正前方,逆时针方向,每隔10度有一个记数,每10度之间又十等分,每等分代表1度,这样一直到360度,这代表地理方位360度方向。外圈刻度盘用来测量地理方位和岩层走向及倾斜方向;

内圈刻度盘:

位于底盘盒的底面,以中心点为0度,向两侧每隔10度作一记数,直到90度,每10度之间又十等分,每等分为1度。内圈刻度盘用来测量坡度角和岩层的倾角;水准器:位于底盘内,包括圆形水准器和管状水准器;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为圆形,其内部有一圆形气泡,当气泡居中时,表明罗盘的底盘处于水平状态,在测量某物的方位时或测量岩层的走向和倾向时,就需要将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管状水准器:固定在底盘的测斜仪上,其内部有一圆形气泡,当气泡居中时,表明罗盘的长边处于水平状态,在测量坡度角和岩层的倾角时,就需要将管状水准器气泡居中;测斜指针:固定在底盘上,是测量坡度角和岩层面倾角的指针,在底盘的背面有一个黑色的金属片,移动该金属片,可以转动测斜指针,指针所指的内刻度盘上的度数就是坡度角或倾角。

外圈刻度盘内圈刻度盘圆形水准器管状水准器测斜指针罗盘的构造:

照准器:包括前方照准器和后方照准器;前方照准器:以一个活页固定在底盘的前方,是一黑色的金属觇板,可折叠,前方有一尖端,如枪上的准星,用来瞄准前方目标物;后方照准器:以一个活页固定在罗盘盖上,较短,是一黑色的金属觇板,可折叠,前方有一尖端,如枪上的准星,用来瞄准后方目标物;反光镜:位于罗盘盖的内部,中间有一条直线,该直线与前照准器和后照准器的尖端位于一条直线上。反光镜及镜中直线都是用来辅助瞄准所要测量的目标物的。在反光镜靠近底盘一侧,有一椭圆形的小孔,反光镜中的直线从小孔的中间通过,并平分椭圆,用来测量坡度角时瞄准目标用。

前方照准器后方照准器反光镜用罗盘测量方位角:

打开罗盘盖,打开前方照准器,松开磁针制动器,让罗盘自由转动,罗盘长瞄准器对准物体,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和长瞄准器都映入反光镜,并从反光镜观察物体、长瞄准器上的短瞄准器尖端与反光镜中线重合,待磁针稳定即可读数.目的物在我的什么方位?我在目的物的什么方位?

用罗盘测量地形的坡度:

在测量坡度区段的两端各站一人手握直立张开的罗盘,长瞄准器指向测量者的眼睛,视线从长瞄准器通过反光镜的椭圆小孔,瞄准被测人的眼睛,并使短瞄准器尖端与椭圆孔中线重合,转动底盘面上的手把,使罗盘水准器(长水准器)居中,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的半圆盘上的读数即为地形的坡度角.

测量岩层倾向:

打开罗盘盖,打开前方照准器,松开磁针制动器,用罗盘底盖贴在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