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精品课_第1页
急危重症护理精品课_第2页
急危重症护理精品课_第3页
急危重症护理精品课_第4页
急危重症护理精品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设置课程性质《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确定过程如下。护理专业的就业岗位是:医院临床护理、社区/家庭护理以及健康保健护理。我院护理专业专任教师和行业专家,深入分析并多次论证护理岗位任职要求,确定护士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作为社会人的基本能力,作为职业人的通用能力以及作为岗位人的职业能力,其中职业能力主要是常用护理能力和专科护理能力。根据这些能力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常用护理能力和专科护理能力,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临床护理、社区/家庭护理以及健康保健护理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护理人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以“常用护理能力和专科护理能力”为核心的任务引领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在该课程体系中常用护理能力对应《常用护理技术》,专科护理能力对应《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护理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及对应课程《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医学通用能力课程,与《常用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共同构成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专科护理能力,为后续的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目标。能力目标能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初步评估与判断,能正确应用基本抢救技术对病情危急者实施紧急处理;能主动配合医生实施进一步救治。知识目标知道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护、重症监护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明确常见急危重症的主要表现及抢救流程;知道常见重症监测指标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态度目标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救死扶伤的精神,具有“时间就是生命”的意识,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设计理念能力核心,任爵弓I领俵托行业,全程共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深刻领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文件精神,与襄樊市120急救中心、市内教学医院全程共建课程,以培养学生急危重症护理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案例或情景为先导,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将校内与校外教学有机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急危重症护理岗位综合能力。•课程设计思路.分析急危重症护理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学习情境课程组老师深入120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进行调研,与行业专家共同分析急危重症护理的三大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将院前急救、急诊救护、重症监护确定为本课程的三个学习情境。选取三个岗位最常见的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为学习任务,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高度吻合,充分体现能力培养。学习惜嗔的常窟学习惜嗔的常窟.以任务为引领,设计教学模式采用任务引领式教学模式,三大情境中所有任务的学习,均以真实救护情景或真实病例再现引出任务,学生分析讨论完成任务采取的措施,围绕任务展开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进行仿真情景演练,将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最后,师生共同评价任务完成情况。任务学习中,合理按排床边与现场教学及周末临岗学习,充分体现医教结合。

.分析教学对象,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本门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学生已学过医学基础课及常用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课程,已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具备了护理职业岗位所需的常用护理能力和一定的专科护理能力,所以在急危重症护理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综合分析真实案例或情景,老师引导,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采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学习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仿真情景演练法、床边与现场教学法、周末临岗学习法、课堂延伸学习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建设资源丰富的课程网站供学生学习使用。.校内外结合,组织教学活动L兼职曩师2校外救学基地?提隔盖舍能力嫁终温高,量症*理2费L兼职曩师2校外救学基地?提隔盖舍能力嫁终温高,量症*理2费 1隼、陈、评I专兼理数师工校内外面学基地] 校内外结合的教学活动.建立教学评价本课程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突出两个结合,一是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二是突出职业岗位需求,将校内考核与岗位考核结合。1、课程定位1.1 课程性质《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急危重症情况进行迅速评估判断、实施紧急处理能并主动配合医生实施抢救的能力。本课程综合运用到前期所学的基础医学课程及专业课程《常用护理技术》,与《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共同构建学生的专科护理能力,为后续的顶岗实习打下基础。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程与其他专科护理课程协同提高学生的专科护理能力,同时为学生顶岗实习打下基础。1.2设计思路课程设总体思路 本课程以学生的急危重症岗位护理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任务为引领,以行动为导向,与行业企业全程共建课程。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周末临岗计划、顶岗实习计划等全部由校企专兼职教师全程共同建设,课程教学由校企双方在校内和企业内共同实施。内容选取根据院前急救、急诊救护和重症监护三大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选取课程内容,将院前急救、急诊救护和重症监护确定为三大学习情境,选取最常见的20个救护任务作为学习任务,根据急危重症救治过程以及从单一能力训练到综合能力训练的规律进行序化。活动设计 本课程以行动为导向,课堂教学活动包括:讨论、听讲、训练、小组配合演练、床边与现场学习等。另外安排周末临岗学习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通过行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达到课程学习目标。课时安排说明本课程共72学时,以任务为单元分配学时。2、课程目标总体目标以任务为引领,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学生知道常见急危重症的表现及判断要点,明确常用急救与监护技术要领,具备对急危重症的初步判断与紧急处理能力以及配合医生实施抢救的能力。同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具有“时间就是生命”的意识,反应敏捷,行动迅速。具体职业能力目标①能参与灾难及群体意外伤害性事件的救护,对伤员实施正确的检伤分类及安全转运;②能正确收集病情资料,大致识别与判断危急情况;

③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能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④能有效配合医生对常见急危重症、器官功能衰竭、急性中毒病人进行抢救;⑤能熟练进行气管异物清除、现场心肺复、止血、包扎、固定等抢救技术操作;⑥能正确使用各种通气管道、呼吸囊、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电动洗胃机,能进行呼吸机的连接,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⑦能识别常见重症监测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变化。3、课程内容和要求学习情境任务序号及名称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参考学时院前急救01灾难及群体意外伤害的急救①知道灾难、院前急救等概念及特点。②能够对病人进行正确的评估与检伤分类。③能对病人正确进行安全转运。①短片导入,引出任务②新内容学习③急救中心学习④小组演练与评价402气管异物的急救①能正确运用海姆立克手法对病人进行急救。②能正确应用环甲膜穿刺方法对病人进行急救。③能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并护理。①案例引出任务②教师引导学习必备知识③分角色练习海姆立克手法、在模型上做其他练习203心脏骤停的急救①能够正确判断病人发生了心脏骤停并熟练实施现场心肺复苏。②能正确进行除颤操作。③能正确运用简易呼吸囊。④能进行气管插管。①看短片或用模拟人设置,引出任务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必备知识,训练现场心肺复苏、除颤、呼吸囊使用、气管插管③用ECS综合模拟人模拟急危情境,学生分组进行救护,并录制每组的抢救情景④回放每组抢救情景,评价,总结12

04创伤的急救①能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操作。②能对胸部外伤、腹部外伤、颅脑外伤的病人进行初步现场急救。①案例导入,引出任务②教师引导学生练习③师生评价405中暑、淹溺与触电的急救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对淹溺、电击、中暑病人进行正确的现场急救。①案例导入,引出任务②必备知识学习③情景演练与评价总结2急诊救护06接诊与分诊分诊评估的内容及方法。能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正确分诊。①到医院急诊科现场学习②学生分角色进行接诊与分诊练习407休克的救护①休克主要原因、分类、表现。②能正确评估病人,及时发现休克。③根据休克救护流程正确实施救护。①案例导入或床边见习,引出任务②教师引导学习③情景演练与评价、小结208昏迷的救护①知道昏迷的主要原因及分级。②能正确评估病人,及时发现昏迷。③能根据昏迷的救护流程对昏迷病人实施救护。①案例导入或床边见习,引出任务②教师引导学习③情景演练与评价、小结。209呼吸困难的救护①知道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表现。②能根据呼吸困难的抢救流程对呼吸困难病人实施救护。①案例导入或床边见习,引出任务②教师引导学习③情景演练与评价、小结。210咯血与呕血的救护①能正确评估病人咯血与呕血的程度,并区分咯血与呕血。②根据咯血与呕血抢救流程配合与实施救护。③知道三腔二囊管的使用要点。①案例导入引出任务②教师引导学习③情景演练与评价、小结。211胸痛的救护①能正确收集资料评估胸痛病人,大致判断原因。①案例导入或床边见习,引出任务2

②根据胸痛抢救流程配合与实施救护。②教师引导学习③情景演练与评价、小结。12抽搐的救护①能正确评估抽搐与惊厥病人。②根据抽搐与惊厥救护流程配合与实施救护。①案例导入引出任务②教师引导学习③情景演练与评价、小结。213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护①能对急性左心衰竭病人正确评估。②能根据急性左心衰的救护程序配合与实施救护。①案例导入引出任务②引导学习③分组救护演练④评价与小结。214急性呼吸衰竭的救护①能对急性呼吸衰竭病人正确评估并实施救护。②能连接呼吸机管道及气源、电源、设置基本参数,知道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方法。①案例导入或床边见习,引出任务②引导学习必备知识③实物讲解、分组练习呼吸机使用。④情景演练、评价与小结。615急性肾衰竭的救护①能对急性肾衰竭病人正确评估。②能根据急性肾衰竭的救护程序配合与实施救护。①案例导入或床边见习,引出任务②教师引导学习③情景演练与评价、小结。216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救护①能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先兆病人正确评估。②能配合医生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进行预防及监测。①案例或床边见习,引出任务②教师引导学习③情景演练与评价、小结。217急性中毒的救护①知道中毒的途径、机制、抢救原则。①能运用正确的资料收集方法对有机磷中毒等常见中毒病人进行评估。②根据各种抢救流程配合与实施相应的救护。③根据抢救进展,对病人进行再评估,及时发①案例导入引出任务②引导学习必备知识③训练呼吸机使用6现病情变化并做相应处理。④情景演练与评价、小结。18临床危象的救护①知道超高热危象、高血压危象、高血糖危象、甲状腺危象的主要表现。②能应用正确的方法对常见危象病人进行评估判断、实施紧急处理并配合抢救。①案例或床边见习,引出任务②教师引导学习③情景演练与评价、小结。4重症监护19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规护理①明确ICU特点及收治对象,或进行ICU感染管理重症监护病房的特点及任务。②知识ICU病人营养支持方法及护理要点。①重症监护病房现场学习,引出学习任务②新内容学习420重症监测指标的观察与分析①能通过仪器为医生提供各系统监测数据。②能及时发现常见监测指标的异常变化。①案例导入②新内容学习③床边学习或观看录像④仿真演练与评价小结4、实施建议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根据三大情境、20个任务选用或编写教材,教材内容突出任务引领,注意图文并茂。对于各种常见急症的救护,可列出救护流程,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学方法说明与建议本课程采用任务引领式教学,每个任务均以真实病例或场景引出,可以是典型案例的录像片段、或是收集整理的真实案例、或到床边与现场观看,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讨论完成任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并展开知识学习与新技术训练,然后角色扮演、情景演练,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为参与演练的同学打分。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每次课所有学生都演练,教师注意根据总体情况进行排序,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4次以上。周末安排学生临岗学习,每人分别在院前急救岗位、急诊救护岗位、重症监护岗位各学习2天,在真实岗位上观看救护过程,感受救护氛围,感悟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参与救护工作,做一些基本的配合。另外,可安排学生开展技能竞赛、参与社会实践,将课堂延伸。将校内“学、练、评〃与岗位“观、悟、做〃有机结合,体现院校一体,教、学、做一体。教学评价建议教学评价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指:考勤、平时作业成绩、实训报告;救护演练成绩;周末临岗成绩。终结性评价:技能考核;期末理论考试。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将所有基本教学资源以任务为单元上网,如动态指导、必备知识、实训或演练内容、任务报告、综合习题、电子课件、参考文献等,便于学生学习。制作特色教学资源,如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和必须掌握的技术制作成动画放在网上,使学生通过网站学习

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网站学习,拓展学习空间。教学内容内容取舍以急危重症病人发病到脱离危险,通常需经过院前急救、急诊救护、重症监护三个救治阶段为依据,将院前急救、急诊救护、重症监护确定为本课程的三大学习情境。分析护士完成这三个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以此为依据确定具体的学习内容。院前急救、急诊救护和重症监护三大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如下表。急危重症护理岗位岗位任务完成岗位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知识能力态度院前急救对伤病者进行症状性判断、生命支持和对症性处理以及安全转运。明确生命器官功能表现,知道生命支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明确常用转送方式的特点。对病人进行危重症评估、初步检伤分类,能进行气道异物清除、现场心肺复苏、心脏电除颤、使用呼吸囊、气管插管;能对创伤病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具有“时间就是生命”的意识,能够就地取材,具有整体性救护思维,行动敏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急诊救护负责对急诊就诊和院外转送到急诊科的危重病人进行接诊、分诊,参与急诊抢救。知道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明确常见危急症的原因、表现及判断要点、紧急处理及抢救配合要点。能进行接诊与分诊,能对休克、昏迷、急性大咯血与大呕血、胸痛、呼吸困难、急性中毒等常见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初步评估判断与紧急处理,能正确使用急诊科常用抢救设备如监护仪、洗胃机、呼吸机等,能主动配合医生对各类常见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抢救。具有“时间就是生命”的意识,具有良好的观察与判断能力,能与病人及家属有效沟通,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重症监护对病人进行常规护理,对重症监测指明确ICU的特点,知道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方能初步进行感染管理和营养支持护理;会基本操作常用监测与治疗仪器,能进行监测指标的观察与初步分析。具有爱心、耐心和细心,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具备非语言交流技巧。

标进行观式,明确常察与分用监测仪器析。的使用,知道常用监测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根据护士完成急危重症护理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工作过程知识,打破原有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选取课程内容的模式,精选了能突出急危重症护理岗位能力培养的20个最常见的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为学习任务,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内容选取急症岗力,岗常工务习

据重理能求取景的任学

根危护位需选位见作为急诊敕护b灾难及群体意外伤害的急敕2\气管异枷的急救虫心脏骤停的急敏内容选取急症岗力,岗常工务习

据重理能求取景的任学

根危护位需选位见作为急诊敕护b灾难及群体意外伤害的急敕2\气管异枷的急救虫心脏骤停的急敏4、创伤的急敏5、中暑、「淹溺与触电的急故人接诊与外逃•1」急性心力衰竭的敕护入休克的救护14一急性呼吸衰竭的救护由昏迷的救护15、急性肾衰竭的效护品呼吸困难的救护16.MODS的救护[也咯血与呕血的敕护“、急性中毒的执护11.胸痛的救护1日;•临床危象的救护1也抽搐的救护19.重症监护病孱的常规护理20,.重症监测指标的观察与分析组织安排对院前急救、急诊救护、重症监护三个学习情境,根据急危重症的救治过程进行排序,遵循从单一能力训练到综合能力训练的规律,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活动合理安排在校内和120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交替完成。利用周末,轮流安排学生进入120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临岗学习2天。在整个课程学习中,每个同学必须在每个岗位学习2天,共计6天时间。学生在岗位上观看真实救护过程,感悟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并参与到真实的救护工作中,做一些

基本的配合工作,为下一阶段以做为主的顶岗实习打下基础。2天的学习结束后,教师为学生写出学习评价。具体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表。学习情境任务序号任务名称学时院前急,救1灾难及群体意外伤害的急救42气管异物的急救23心脏骤停的急救124创伤的急救45中暑、淹溺与触电的急救2急诊救।护6接诊与分诊47休克的救护28昏迷的救护29呼吸困难的救护210咯血与呕血的救护211胸痛的救护212抽搐的救护213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护214急性呼吸衰竭的救护615急性肾衰竭的救护216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救护217急性中毒的救护618临床危象的救护4重症监护19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规护理420重症监测指标的观察与分析6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期授课计划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急危重症护理 授课年级:2007级护理专业总学时72系(部)负责人签字教学目标和要求能力目标能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初步评估与判断,能正确应用基本抢救技术对病情危急者实施紧急处理;能主动配合医生实施进一步救治。知识目标知道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护、重症监护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明确常见急危重症的主要表现及抢救流程;知道常见重症监测指标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态度目标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救死扶伤的精神,具有“时间就是生命”的意识,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情境序号任务学时院前急救1灾难及群体意外伤害的急救42气管异物的急救23心脏骤停的急救124创伤的急救45中暑、淹溺与触电的急救2急诊救护6接诊与分诊47休克的救护28昏迷的救护29呼吸困难的救护210咯血与呕血的救护211胸痛的救护212抽搐的救护213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护214急性呼吸衰竭的救护615急性肾衰竭的救护216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救护217急性中毒的救护6

18临床危象的救护4重症监护19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规护理420重症监测指标的观察与分析6合计72说明: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周末轮流安排学生分别在120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各临岗学习2天,每个学生共计6天。考核方案本课程是应用性极强的一门课程,所以不仅要考核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核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力,以及学生面对急危重症病人时的思维和判断能力,抢救病人时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注意通过课程学习促进学生职业态度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根据上述课程特点,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突出两个结合,一是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二是突出职业岗位需求,将校内考核与岗位考核结合。主要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如下表。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占总成绩的比例形成性考核考勤、平时作业成绩、实训报告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独立完成作业及实训报告的能力。10%救护任务演练病情评估与判断能力、体检能力、救护思维、救护措施的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25%周末临岗考勤、态度、综合反应能力。15%终结性考核技术操作抽考考核包括现场CPR、止血带止血法、三角巾包扎法、绷带包扎法、呼吸囊的使用、小夹板固定法、气管插管术、呼吸机的使用、监护仪的使用等,采取学生随机抽题考核(包括操作和口试)的方式。20%期末考试考核本课程中主要概念;各种急危重症的病因及机制、病情评估内容、救护措施;常见监测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技能操作中的客观指标、关键点、注意事项等。30%方法手段方法模式课程组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组合案例教学、仿真情景演练教学、床边与现场教学等方法,独创了校内“学、练、评”与岗位“观、悟、做”结合教学法20个任务的学习,均以急危重症护理岗位真实的工作情景或病例引出,有针对性地采取床边与现场教学、仿真情景演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在校内,通过“学习必备知识与技能一分角色仿真演练一师生共同评价总结”这一过程进行教学。在床边和急救现场,观看真实场景,感悟技能与知识的应用,周末临岗时,参与到救护工作中,做一些基本的配合,为下一阶段以做为主的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这样,在校内仿真教学环境和校外真实的救护环境下,培养学生对急危重.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专、兼职教师将取自临床的真实病例整理成学习型案例,以案例引出学习任务,学生在任务引领下,以完成任务为途径展开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完成案例中的任务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在老师引导下学习必备知识、训练相关技能,最后完成任务。.仿真情景演练法此法综合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在校内营造仿真的救护环境,学生分别扮演伤病者和救护者的角色进行救护演练,其他同学分别对每位同学的表演进行点评,这种方法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先进的仿真教学设备的配合使用使这种方法更加逼真。如对心脏骤停的急救,将高仿真综合模拟人(ECS)设置为心脏骤停状态,学生对模型人进行真实抢救,当抢救有效时,模拟人会恢复心跳,当抢救失败时模拟人会“死亡”,这种全新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职业情感。.床边与现场教学法依托学院附属医院及市内教学基地的优势,对于部分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床边或现场进行。如重症监护中2个任务的学习,在ICU病房进行,以真实的病例及场景为载体,老师结合具体病例讲解重症监护措施,学生现场观摩,老师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周末临岗学习法课程学习期间,轮流安排学生在120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和ICU病房分别连续临岗学习2天,学生在真实岗位上学习与感悟的同时,参与到真实的救护工作中,做一些基本的配合工作,为下一阶段以做为主的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课堂延伸式学习法通过组织急救知识竞赛、急救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急救知识、训练急救技能的热情。另外,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教师为社会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时,安排学生一起参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及时应用于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课程网站特色资源一览表I1资源名称资源内容说明1院前急救急诊救护重症监护动态指导、虚拟训练、救护流程、教学设计、必备知识、行动内容、电子课件、任务报告、综合习题、参考文献1虚拟训练Flash动画,展示:心肺复苏术、气管异物的急救、止血带止血法、气管插管术、呼吸机的使用、三腔二囊管的使用、动脉采血、漂浮导管监测1救护流程展示休克、昏迷、呼吸困难、呕血、胸痛、抽搐、急性左心衰竭、有机磷中毒八个常见急症的评估一初步判U断一紧急处理措施1学在岗位录像、照片1技术图库各种急救技术图片1自主测试在线测试、综合习题1急救驿站逃生与自救、预防意外1社会实践录像、照片1实习指导实习大纲、鉴定表等各种实习资料1业界动态相关法律法规、专业发展方向1在线交流开通网上交流窗口虚拟训练,是将一部分通过其他手段难以达到学习效果的项目,采用虚拟训练的方式展示。该课程利用Flash动画,展示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救护技术,如现场心肺复苏、气管异物的急救、止血带止血法,以及学生较难理解与掌握的呼吸机使用、漂浮导管监测等,学生通过网站反复学习,可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动态抢救流程,是将常见急症的评估与救护步骤以声影并茂的视频片段展示出来,从接触到病人开始一步一步展示评估、判断与紧急处理程序,具有极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可训练学生的急救思维。

2、课程网站基本教学资源基于岗位能力的课程标准、教学活动设计、必备知识、行动内容、电子课件、综合习题、参考文献等。3、硬件环境医学院有计算机房5个,图书馆有电子阅览室2个,全天面向学生开放,所有计算机均与校园网连接,保证网络畅通,学生能及时通过网络进一步学习《急危重症护理》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及使用情况实践条件我院约8000平方米的护理中心,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基地建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高仿真急危重症护理实训室,实训室模仿医院环境,配备了生理驱动的仿真度极高的高级综合模拟人(ECS)1套、交互式急救模拟系统(S300)1套、心肺复苏模型14套、气管插管模型5套、气管切开模型5套。多种真实急救监护治疗仪器设备,包括多功能监护仪2台、除颤仪1台、呼吸机2台、洗胃机2台、全套中心供氧/负压吸引装置,配有三套摄像监控系统,还有止血、包扎、固定等用物。交互式急救模拟系统(S300)是集操作、教学、监测和考核于一体的多媒体互动急救模拟系统,可模拟从初期复苏到后期复苏的全部操作。可用于教学及操作考核。生理驱动的仿真度极高的高级综合模拟人(ECS)及其他医疗仪器设备能真实营造出如真实临床环境一般的紧迫氛围;让临床上转瞬即逝的危重症抢救现场得以无数次的重现,为本课程教学提供无风险操作环境。ECS的真实感甚至让学生在救治失败导致模型人“死亡”时,自觉感受到沮丧和悲伤。摄像监控系统能摄录上课的全过程,主要用于摄录学生集体抢救的过程,然后进行回放分析,让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优良的教学设备除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外,还与其它医学专业资源共享,并面向社会开放,进行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襄樊市有10家医疗单位是护理专业临床教学基地,教学基地由医院配备专职的教学主任,全面负责护理专业学生临岗学习、床边与现场教学、顶岗实习工作,形成了系统的“医教结合”、无缝对接的培养模式。医院和学院共同制订了一整套符合教学规律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学医院经常举办各类护理竞赛活动,120急救中心举办急救演习,我院均组织护理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在活动中感受急救氛围和护理文化。此外周边省市30多家顶岗实习医院,与我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长年承担我院实习生的顶岗实习任务。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序号实习单位序号实习单位1襄樊市中心医院21葛洲坝中心医院2襄樊市中心医院(万山分院)22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3襄樊市中医院23十堰市红十字医院4襄樊市一医院24十堰市一医院5襄阳医院25荆州市一医院6襄樊市妇幼保健院26湖北省新华医院7襄樊市康达医院27湖北省妇幼保健院8襄樊市天和医院28武汉梨园医院9襄樊市军工医院29武汉市普爱(四)医院10477襄城医院30武汉市八医院11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31武汉市中医院12东风公司襄樊医院(二汽)32广东省二医院13安定医院33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14枣阳市一医院34上海交通大学第三人民医院15宜城市一医院35北京军区总医院16宜城市中医院36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心医院17南漳县医院37山东省淄博临淄区医院18保康县医院38浙江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19谷城县医院39随州市中心医院20老河口市一医院40丹江口市一医院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评价:我院《急危重症护理》课程建设和改革受到校外行业专家的充分肯定,襄樊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何红燕、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黄琳、襄樊市急救中心主任李旭成给予我们高度评价。认为急危重症护理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吻合,教学方法好,教学手段先进,同时为社会开展培训,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好。何红燕主任襄樊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

襄樊市护理学会理事长、湖北省护理学会常务理事点击查看原件.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急危重症护理》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上,根据院前急救、急诊救护和重症监护三大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同行业专家一道多次分析、反复论证,将院前急救、急诊救护和重症监护确定为三大学习情境,选取岗位最常见的20个救护任务作为学习任务,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课程组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优化组合案例教学、仿真情景演练教学、床边与现场教学等方法,独创了校内“学、练、评”与岗位“观、悟、做”结合教学法。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势,课程网站内容丰富,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同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的在职人员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课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结合,从考核方式上体现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急危重症护理》课程在我院实施床边与现场教学、周末临岗学习,开展岗位学习评价。长期参与课程教学与建设,使我院护理人员理论水平大大提升、技术操作更加规范。黄琳主任襄樊市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

襄樊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护理学会常务理事点击查看原件.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急危重症护理》课程长年聘请我院一线护理骨干为课程兼职教师,在我院实施床边与现场教学、周末临岗学习,开展岗位学习评价。长期参与课程教学与建设,使我院护理人员理论水平大大提升、技术操作更加规范。.该课程基于急危重症护理岗位能力,以院前急救、急诊救护、重症监护为三大学习情境,精选了能突出急危重症护理岗位能力培养的20个具体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为学习任务,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在教学中,将校内学、练、评与岗位观、悟、做有机结合,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和校内学习与岗位工作的一致性。.我院带教老师认为,与往年和外院学生相比,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在我院实习的学生,急救意识普遍提高,具有一定的急救思维,能与老师一起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李旭成副主任襄樊市紧急医疗援救中心副主任点击查看原件.《急危重症护理》课程与襄樊市120急救中心、襄樊市中心医院、市一医院等医疗单位全程共建课程。根据急危重症护理岗位能力需求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分析教学重点难点,研制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讨论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教学环境,建立形成性与终结性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周末临岗学习和顶岗实习计划,使课程设计更贴近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很好地体现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校内教学条件优越,建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高仿真急危重症护理实训室,实训室模仿医院环境,配备了生理驱动的仿真度极高的高级综合模拟人(ECS)、多种真实急救监护治疗仪器设备及摄像监控系统,优良的教学设备除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外,还与其它医学专业资源共享,并面向社会开放,进行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有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团队“双师”结构特色鲜明,专兼教师比例合理,学缘结构广泛,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为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了保障。宋清龙教授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学院首席教授

襄樊市政协副主席,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负责人点击查看原件我院《急危重症护理》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优势,努力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作用,在长期的校企合作中,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工学结特色。1、以医教结合为载体,构建任务引领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程组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论证,选取岗位最常见的20个救护任务为学习内容,以20个任务的完成为途径,以行动过程为导向,有针对性地选用床边与现场教学、情景演练教学、案例教学等,组织学生周末临岗学习,开展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延伸课堂学习,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作用和校内外教学基地的功能,实现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很好地体现了职业教育理念。2、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与岗位高度吻合。选取120急救岗位、医院急诊科及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工作任务,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整合序化,使学习情境设计岗位化。通过仿真情景演练,使学生在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培养职业情感。3、课程教学方法新颖,独创校内“学、练、评”与岗位“观、悟、做”结合教学法。在校内,通过“学习必备知识与技能一分角色仿真演练一师生共同评价总结”这一过程进行教学。在床边和急救现场,观看真实场景,感悟技能与知识的应用,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安排周末临岗学习,在真实岗位上学习与感悟的同时,参与到真实的救护工作中。4、课程教学资源极为丰富,并充分发挥教学医院的优势,合理使用教学医院资源,实施医教结合,从而实现了学校和医院共同培养高技能护理人才的目标。5、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学源广泛,年龄结构合理,具有中长期发展的潜力,为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障。该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工学结合特色鲜明,在护理专业课程建设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效益,积极推荐该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程。肖练武教授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点击查看原件我院《急危重症护理》课程组积极开展课程改革与建设,与行业企共同发课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满意的成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课程定位准确,在以任务引领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2、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该课程基于急危重症护理岗位能力,将院前急救、急诊救护、重症监护设置为课程的三大学习情境,精选了能突出岗位能力培养的、岗位最常见的20个具体工作任务,将其转化为学习任务,使课程内容针对、实用。3、课程采用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对于20个任力的学习,均以真实工作情景或真实病例再现引出学习任务,学生首先分析完成任务需采用的技能以及必须具备的知识,在老师的引导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然后分角色进行仿真情景演练,将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评价对所学内容及其应用进行小结,作为过程性评价成绩。此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4、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学源广泛,年龄结构合理,具有中长期发展的潜力,为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障。5、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利用襄樊市各教学医院的优势,与临床一线专家研制开发基于急危重症护理岗位能力的课程标准,共同制作了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建设了有特色的课程网站,为学生学习和同类院校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该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工学结合特色鲜明,在护理专业课程建设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效益,积极推荐该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程。赵汉芬教授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院长

湖北省医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成员点击查看原件《急危重症护理》课程负责人是护理专业带头人,学院骨干教师,曾获得全省首届医学职业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该同志创新意识强,在专业教学中率先对《急危重症护理》课程进行改革,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根据岗位要求将教学内容整合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护,重症监护三个情境。20个典型工作任务开展教学,采取案例导入,床边教学,虚拟实训,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临床脱节的问题,达到了学习内容与岗位任务要求的相统一。该项改革特色明显,得到行业专家广泛认可,在全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学督导组评价点击查看原件《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是我院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完成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负责人思路清晰,曾获省厅级、市级教学奖项,获院内教学奖项多次。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课程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成绩。首先,基于急危重症护理岗位能力需求选取课程内容。根据护士完成急危重症护理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工作过程知识,打破原有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选取课程内容的模式,精选了能突出急危重症护理岗位能力培养的20个最常见的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为学习任务,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本课程采用任务引领式教学模式,优化组合多种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仿真情景演练教学、床边与现场教学、周末临岗学习,将校内“学、练、评”与岗位“观、悟、做”有机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校与医院一体化。本课程充分利用学院合作医院的教学资源优势,校企合作共建程,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研制过程性与终结性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考核方案,共同编写与课程改革同步的校本教材,制作全套教学课件及视频资源,建设了资源丰富的课程网站,为学生学习、为与兄弟院校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本课程有一支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长期督导表明,课程组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们思路清晰,教学活动设计合理,强化学生行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该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优秀。综上所述,本课程对同类课程具有示范作用,推荐该课程参加湖北省“精品课程”的遴选。每学期末学院组织学生从各方面对各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近三年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任课教师的打分均在90分以上。近三年领导、同行和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课程组的评价统计如下:姓名2006年2007年2008年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罗红艳96.19796.195.396.296.297.494.697.3余红梅95.896.99695.994.895.593.694.196.2周梅荣93.7949593.29595.293.295.596.3李旭成94.793.59594.094.295.094.59494.1李佳敏95.593.894.594.194.194.095.19694.5沈传华9696.993949693.695.89594刘华琼93.19394.193.8969596.19596屠金玉93.894.89494.6949493.694.895陆莉95.4959493.392.09395.59693.4李国芳94.994.69593.49393.394.095.395.5陈嘉莉94.89596969594.694.294.593.4文秀芳95.594.396.195.3949396.09594.8胡莉萍929494.191.6929293.59494.5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学有所长,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在校期间学习的急危重症护理课程使他们具备了初步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思维,在面临急危重症病人时知道应将保证呼吸和循环功能做为首要任务,为他们顺利进入顶岗实习及毕业上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习医院对我院学生的共同评价是:与其他同等院校的实习生相比,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的学生具有急救意识强,实际动手能力强,并且能够主动的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新知识,适应能力较强的优点。很多同学实习期间即被医院录用。就业典型:1、孙丽,我院护理专业0505班的学生,2007年7月一一2008年4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实习期间,各方面表现优秀,获得该院的高度好评,毕业后应聘到该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今年获得“优秀护士〃称号,对母校的培养深深地感谢。2、邢鑫,我院护理专业0507班学生,2007年7月一一2008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习期间,获得各科的一致好评,毕业后应聘到该医院从事护理工作。3、伏娇,我院护理专业0506班学生,2007年7月一一2008年4月在浙江省徐州市儿童医院实习期间,该生表现突出,毕业后留在到该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一、本课程特色1、任务引领式教学模式本课程三大情境20个救护任务的学习,以真实工作情景或真实病例再现引出学习任务,学生首先分析完成任务需采用的技能以及必备的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然后分角色进行仿真情景演练,将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最后师生共同评价演练同学的表现,作为过程性评价成绩。此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理论与实践一体,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实现由单一能力训练到综合的能力训练。2、独创校内“学、练、评〃与岗位“观、悟、做〃结合教学法在校内,通过“学习一演练一评价〃这一过程进行教学。在床边和急救现场,观看真实场景,感悟技能与知识的应用。周末临岗学习,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救护工作中,做一些基本的配合工作,为下一阶段以做为主的顶岗实习打下基础。3、学习情境设计岗位化本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情境设计,力求使校内学习与岗位工作高度吻合。选取120急救岗位、医院急诊科及重症监护病房最典型的工作任务,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整合序化,使学习情境设计岗位化。在情景演练中,仿真的教学环境,尤其是高级综合模拟人(ECS)营造的“真实〃抢救氛围,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抢救成功带来的喜悦,当抢救失败导致模拟人死亡时,学生感到沮丧和悲伤,这种训练让学生提前进入岗位角色,在提高综合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