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资源卫星_第1页
国内外资源卫星_第2页
国内外资源卫星_第3页
国内外资源卫星_第4页
国内外资源卫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9ULT的i分电一/附3工馥童克建我第喉遥感基础与应用课程报告名业号师

姓专学耐222222222222土地资源管理胡玉福2016.4.20目录TOC\o"1-5"\h\z\o"CurrentDocument"国内外主要资源卫星 .4\o"CurrentDocument"一、国内主要资源卫星: 4\o"CurrentDocument"资源一号(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4\o"CurrentDocument"合作历程 4\o"CurrentDocument"卫星系列 5\o"CurrentDocument"主要用途 8\o"CurrentDocument"技术方案 9\o"CurrentDocument"特点 10\o"CurrentDocument"资源二号卫星 10\o"CurrentDocument"资源三号卫星 10\o"CurrentDocument"高分一号卫星 11\o"CurrentDocument"高分二号卫星 12\o"CurrentDocument"环境一号A/B/C星 13\o"CurrentDocument"实践九号A/B星 14\o"CurrentDocument"福尔摩沙 15二、国外主要资源卫星: 17美国landsat陆地卫星 17\o"CurrentDocument"卫星参数 17传感器参数 18卫星一览表 19\o"CurrentDocument"美国QuickBird卫星 21\o"CurrentDocument"IKONOS卫星 23\o"CurrentDocument"GeoEye卫星 24\o"CurrentDocument"WorldView-1 24\o"CurrentDocument"OrbView-2 25\o"CurrentDocument"OrbView-3 25\o"CurrentDocument"法国SPOT卫星 26\o"CurrentDocument"卫星参数 26\o"CurrentDocument"传感器特点 27卫星系列 28\o"CurrentDocument"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 30RADARSAT-1卫星 31RADARSAT-2卫星 33\o"CurrentDocument"欧空局雷达卫星系列 36ERS-1/2卫星 37ENVISAT-1卫星 38\o"CurrentDocument"印度IRS系列卫星 39IRS-IA卫星 39IRS-PI卫星 40IRS-1B卫星 40IRS-P2卫星 40IRS-P6卫星 41\o"CurrentDocument"德国雷达影像TerraSAR 43\o"CurrentDocument"日本的地球资源卫星 .44\o"CurrentDocument"日本地球资源卫星(JERS) .44\o"CurrentDocument"ALOS卫星 45\o"CurrentDocument"TERRA卫星 48国内外主要资源卫星资源卫星是用于勘测和研究地球自然资源的卫星。它能“看透”地层,发现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宝藏、历史古迹、地层结构,能普查农作物、森林、海洋、空气等资源,预报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资源卫星利用星上装载的多光谱遥感设备,获取地面物体辐射或反射的多种波段电磁波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发送给地面站。由于每种物体在不同光谱频段下的反射不一样,地面站接收到卫星信号后,便根据所掌握的各类物质的波谱特性,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判读,从而得到各类资源的特征、分布和状态等详细资料,人们就可以免去四处奔波,实地勘测的辛苦了。资源卫星分为两类:一是陆地资源卫星,二是海洋资源卫星。陆地资源卫星以陆地勘测为主,而海洋资源卫星主要是寻找海洋资源。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我们国内外主要的资源卫星。一、国内主要资源卫星:资源一号(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又称资源一号)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包含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02星、02B星(均已退役)、02C星和04星五颗卫星组成,凝聚着中巴两国航天科技人员十几年的心血,它的成功发射与运行开创了中国与巴西两国合作研制遥感卫星、应用资源卫星数据的广阔领域,结束了中巴两国长期单纯依赖国外对地观测卫星数据的历史,被誉为“南南高科技合作的典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负责资源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归档、查询、分发和应用等业务。合作历程1986年国务院批准航天工业部《关于加速发展航天技术报告》确定了研制资源一号卫星的任务。1988年中国和巴西两国政府联合议定书批准,在中国资源一号原方案基础上,由中、巴两国共同投资,联合研制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代号CBERS)。并规定CBERS投入运行后,由两国共同使用。1999年10月14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CBERS-01)成功发射,在轨运行3年10个月;2003年10月21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CBERS-02)发射升空,仍在轨运行。2004年中巴两国正式签署补充合作协议,启动资源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研制工作。2007年9月19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成功入轨,2007年9月22日首次获取了对地观测图像。此后两个多月时间里,有关单位完成了卫星平台在轨测试、有效载荷的在轨测试和状态调整及数据应用评价等工作,正式交付用户使用。卫星系列U.资源一号(01)(已退役):资源一号卫星(CBERS-1)经过方案、初样和正样

等研制阶段,于1998年8月完成了全部研制工作。随后,进行了力学和空

间环境的地面模拟试验,于1999年10月14日由CZ-4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

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01星在轨稳定运行近五年,超出设计寿命近一倍。:参数指标轨道类型太阳同步回归轨道轨道高度77@ktn轨道倾靠98.:50降交点地方时10:30AM回归周期-26天CBERS-01/02星轨道参数有效载荷波段号.光谱范围(上血)空间分辨率(m)幅宽(km):侧摆能力重访忖间氏)CCD相机:1口.4570契20'113土您,3220为0.6产0.692040.77--0.89202口.5上党口:7工和宽视场成像仪(WFI)d8.90——-7口.77隼口.的9红外绻光谱扫•描仪.(IRM缄若U.5Q—0.9078:119.5^1—2691.55—1.7510初12.351110.4^1-2.5156CBERS-01/02星有效载荷参数5.资源一号02星(已退役):CBERS-02星在巴西空间研究院(INPE)进行总装测试,于2003年10月21日由CZ-4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在轨测试后于2004年2月12日正式交付使用。它接替01星继续为中巴两国提供卫星遥感数据服务。02星正在轨运行稳定。.资源一号02B星(已退役):CBERS-02B星于2007年6月14日在北京完成相应准备工作,进入为期二十天左右的大型试验阶段,7月29日下午在北京通过出厂审定,已于9月19日11时26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参数指标轨道类型太汨同步回归轨道轨道高度773km轨道倾角究,.5口降交点地方时10:.30AM回归周期•.阴天CBERS-02B星轨道参数有效载荷谱段号光谱范围空间翔辨率(m)幅宽.(km).侧摆・能力重访时间庆)C如相机£0.4^0.52-20113•±32口3『:0.52—0^.920 '联:0.63^0.6920 '沌0.77—0,8920 ,0.51.-0.7320 ,高分辨率相机(HR)蠹0.5Q^0.802.3627425°3宽视场成像健:70.63—0.69258.:39U425°3翼0.77—0,89258 ,CBERS-02B星有效载荷参数.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C星:资源一号卫星02C星(简称ZY-102C)于2011年12月22日成功发射。ZY-102C卫星搭载有全色多光谱相机和全色高分辨率相机,主要任务是获取全色和多光谱图像数据,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02C星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配置的10米分辨率P/MS多光谱相机是当时我国民用遥感卫星中最高分辨率的多光谱相机;二是配置的两台2.36米分辨率hr相机使数据的幅宽达到54km,从而使数据覆盖能力大幅增加使重访周期大大缩短。.,参数指.标轨道类型太阳同步回归轨道轨道高度,7^0,099km轨道倾角罐5口降交点地方时10:30AM回归周期受天ZY-102C轨道参数有效载荷・谱段号光谙范围3m)空间无辨率(m)幅宽(km工侧摆能力重访时间(天)P/MS相机f0身〜口;皴5:士翼。32:0.52^0:59100.65^0.69104077乩口:斜10HR相机—0.50^0.'802.36单台:27西台:54±25°3ZY-102C卫星主要载荷指标.资源一号03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巴西空间研究院联合研制,总重量约2100千克。载有4部相机、数据收集系统和“太空环境监测器”,采用六面体结构,分为服务舱和有效载荷舱。2013年12月9日11时26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资源一号03星的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发射失败。故障原因不明。.资源一号卫星04星:CBERS-04于2014年12月7日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CBERS-04卫星共搭载4台相机,其中5米/10米空间分辨率的全色多光谱相机(PAN)和40米/80米空间分辨率的红外多光谱扫描仪(IRS)由中方研制。20米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相机(MUX)和73米空间分辨率的宽视场成像仪(WFI)由巴方研制。多样的载荷配置使其可在国土、水利、林业资源调查、农作物估产、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及灾害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卷数指标轨道类型太阳同步回归轨道轨道高度TXSkm倾角璘5一口降空点地方时10:30AM回归周期26天CBERS-04卫星轨道参数载荷谱段号语段范围:卬脸空间分辨率的幅宽(krn)恻摆角重访时间1天)金色多光谱相机1口5〜口福5560土蒐口-32052-0.$91030.63;-0.69:4,怅77琮口.居多光谱相机50.45—0.5:2201-20.雷6.成5"口.曲1.0.63—06980.77—089红外家光谱相机90.50^,9040po26101.557.75112强〜?的1210.4^12.580宽视场成像仪13,口.4595273S663140-:5^0.59150.63—0.6916口;77〜039CBERS-04卫星有效载荷技术指标主要用途资源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星上三种遥感相机可昼夜观察地球,利用高码速率数传系统将获取的数据传输回地球地面接收站,经加工、处理成各种所需的图片,供各类用户使用。由于其多光谱观察、对地观察范围大、数据信息收集快,特别有利于动态和快速观察地球地面信息。由于卫星设置多光谱观察、对地观察范围大、数据信息收集快,并宏观、直观,因此,特别有利于动态和快速观察地球地面信息。该卫星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用途是;其图像产品可用来监测国土资源的变化,每年更新全国利用图;测量耕地面积,估计森林蓄积量,农作物长势、产量和草场载蓄量及每年变化;监测自然和人为灾害;快速查清洪涝、地震、林火和风沙等破坏情况,估计损失,提出对策;对沿海经济开发、滩涂利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提供动态情报;同时勘探地下资源、圈定黄金、石油、煤炭和建材等资源区,监督资源的合理开发。它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资源一号卫星又是我国空间事业对外合作的一个窗口,它进一步推动在航天领域方面我国和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技术方案资源一号卫星是颗三轴稳定,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卫星包括有效载荷和服务系统两部分,共由十五个分系统组成。卫星总质量为1540千克。星体为长方体,采用单翼太阳电池阵,本体外形尺寸为2000X1800X2250mm3。飞行状态尺寸2000X8440X3215mm3。星体采用分舱设计。结构分系统有结构壁板、承力筒、星箭对接舱、大支架、太阳电池阵的基板和展开机构等组成。服务舱有姿轨控、S波段测控、超短波测控、星上数据管理、电源和热控等六个分系统。电源采用太阳电池加镉银蓄电池方案。卫星姿态控制采用高精度的对地指向三轴稳定和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跟踪和轨道调整方案。它由测量、控制和执行等三类设备组成。测控由四个独立信道(超短波和S波段)组成,具有测速、测距和测角功能,用测距音可单站定轨。星上数据管理和测控在地面网站的配合下,完成卫星的跟踪测轨、遥控、遥测和其他管理任务。由于卫星在地球地面站视场较小,数据管理分系统采用星上计算机来管理收发的数据,卫星在故障时能“智能化”处理。热控以被动式温控为主,电加热主动温控为辅的方案。有效载荷舱有CCD相机、红外扫描仪(也称红外相机)、宽视场相机、图像数据传输、空间环境监测和星上数据收集(DCS)等分系统。CCD相机有蓝、绿、红、近红外和全色等五个光谱段,采用推扫式成像技术获取地球图像信息。它只在白天工作,并有侧视功能(±32°)。红外扫描仪有可见光、短波红外和热红外共四个谱段,采用双向扫描技术获取地球图像信息,它可昼夜成像。宽视场相机具有红光和近红外谱段,由于扫描辐宽达890千米,因而五天内可对地球覆盖一遍。三台遥感器的图像数据传输均采用X频段。CCD相机数据传输分二个通道,红外扫描仪和宽视场相机共用第三个数据传输通道。图像数据经编码、调制、变频和功放由天线发射出射频信号,在卫星经过地面站上空时,被地面站接收。星上数据收集分系统利用地面设置的几百个数据收集平台(DCP)收集的水文和气象数据,通过星上转发器实时地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卫星用“长征四号乙”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特点.可替代性.自主性.经济型.高精度、高性能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公用平台资源二号卫星2000.9首发;2002.10.27二次发射。民用(传输型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实验等领域)分辨率:全色影像3米;面幅:30公里*30公里二900平方公里;轨道高度:近地轨道484公里;远地轨道500公里;周期:94.45min;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倾角:94.410度资源三号卫星资源三号卫星(ZY-3)于2012年1月9日成功发射。该卫星的主要任务是长期、连续、稳定、快速地获取覆盖全国的高分辨率立体影像和多光谱影像,为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城市规划与10建设、交通、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服务。资源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卫星集测绘和资源调查功能于一体。资源三号上搭载的前、后、正视相机可以获取同一地区三个不同观测角度立体像对,能够提供丰富的三维几何信息,填补了我国立体测图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义。参数指标轨道类型太阳同步回归轨道 ,■ 轨道高度505.9S4km轨道倾角97.4210降交点地方时10:30AM回归周期59天ZY-3卫星轨道参数有效载荷谱段号光谱范围(应空间飨辨率(m)幅宽(kni)测摆能力重访时间(天)前视相机—0.50f-0;SE-15?:5.2±32q卷后视相机—0.50f-0;SE-15?:5.2±32q卷正视相机—0.50-0.^02.1 -黯±32°5事光谱相机10.45—0.-5.2普凝士32口-2.0.52—0.-590.63f^0.6940.77^0.89ZY-3卫星有效载荷参数高分一号卫星高分一号卫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的应用卫星,是一种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简称“高分卫星”)。“高分一号”于2013年4月2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首发星,配置了2台2米分辨率全色/8米分辨率多光谱相机,4台16米分辨率多光谱宽幅相机。高分一号卫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高时间分辨率结合的光学遥感技术,多载荷图像拼接融合技术,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技术,5年至8年寿命高可靠卫星技术,高分辨率数据处理与应用等关键技术,对于推动我国卫星工程水平的提升,提高我国高分辨率数据自给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11

参数指标轨道类型太阳同步回归轨道轨道高度645km轨道倾角9105060降交点地方时10:30AM回归周期41天GF-1卫星轨道参数谱段号谱段范围(pm)空间分瞬率㈤幅宽{km)侧摆能力重访时间工天)全色多光谱相机10.45—0.90台相机殂合)士35。420.4W,52: 83:052一0594口为”口.6950.7^0.89多光谱相机60.4^0.52! 163L-U(4台相机组合)'27052〜口598O.d3-^Q.d?90.7^0.豺GF-1卫星有效载荷技术指标高分二号卫星高分二号卫星,是2014年8月19日11时1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分辨率优于1米卫星影像可在平台中查询到,同时还具有高辐射精度、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态机动能力等特点。标志着中国遥感卫星进入亚米级“高分时代”。高分二号卫星主要用户是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林业局。2015年3月6日,它正式投入使用。参数指标轨道类型太阳同步回归轨道轨道高度631km轨道倾角9790800降交点地方时10:30AM回归周期59天GF-2卫星轨道和姿态控制参数12载荷谱段号谱段范围(向.空间分辨率幅宽(km)侧摆能力重访时间全色索光谱相机10.4,5^0.90145(2台相机蛆合)士33-520.45^0.^24,30.5.^0,^940.6^0.695口.77然口融GF-2卫星有效载荷技术指标环境一号A/B/C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C星(HJ-1A/B/C)包括两颗光学星HJ-1A/B和一颗雷达星HJ-1C,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与灾害的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态监测。环境卫星配置了宽覆盖CCD相机、红外多光谱扫描仪、高光谱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等四种遥感器,组成了一个具有中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宽覆盖的比较完备的对地观测遥感系列。HJ-1A/B星于2008年9月6日上午11点25分成功发射,HJ-1A星搭载了CCD相机和超光谱成像仪(HSI),HJ-1B星搭载了CCD相机和红外相机(IRS)。在HJ-1A卫星和HJ-1B卫星上装载的两台CCD相机设计原理完全相同,以星下点对称放置,平分视场、并行观测,联合完成对地刈幅宽度为700公里、地面像元分辨率为30米、4个谱段的推扫成像。此外,在HJ-1A卫星上装载有一台超光谱成像仪,完成对地刈宽为50公里、地面像元分辨率为100米、110〜128个光谱谱段的推扫成像,具有±30°侧视能力和星上定标功能。在HJ-1B卫星上还装载有一台红外相机,完成对地幅宽为720公里、地面像元分辨率为150米/300米、近短中长4个光谱谱段的成像。HJ-1A卫星和HJ-1B卫星的轨道完全相同,相位相差180°。两台CCD相机组网后重访周期仅为2天。HJ-1C卫星于2012年11月19日成功发射。星上搭载有S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波段SAR雷达具有条带和扫描两种工作模式,成像带宽度分别为40公里和100公里。HJ-1C的SAR雷达单视模式空间分辨率为5米,距离向四视分辨率为20米。13

参数指标轨道类型太阳同步回归轨道轨道高度.649,053km轨道倾角笳回归周期a天降交点地方时10:30AM±30mm表1HJ-1A/B卫星轨道参数参数指标轨道类型太阳同步回归轨道轨道高度499.^6km轨道倾角97,比71。回归周期三1天降文点地方时6:00AM表2HJ-1C卫星轨道参数平台有城载荷谱段号光谱范围仙D空间分辨率幅宽[km)侧摆能力重访时间(天)HJ-1A星CCD相机A"0.43—0.5^ '犯.360(单台)小至二台)4.20.52:^0.60髭.r.0.63M.69菊;A口.7行〜D.9前高光谱成像仪0.4^0.95tl10-12f在错段)1Q:O泡:±3直4HJ-1B星CC口相机i0.43^0.5230扉□(单吉)7口取二台)40.52-0.1503Q.;i.O.t53--0.15930:A0.76-0.9030.红外多光谱相机50.75-1.1015口.(近红外)72D4d1.55〜1.75-1<^-50—3.9010.5—12.530CHJ-1C星合成孔径雷达(SAR)(单视)犯《4视了4D涤带)(扫描)4表3HJ-1A/B/C卫星主要载荷参数实践九号A/B星2012年10月14日,实践九号(SJ-9)A、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14发射升空。实践九号卫星是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规划中的首发星。实践九号卫星A星搭载的光学成像有效载荷技术试验项目为高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分辨率为全色2.5米/多光谱10米;B星搭载的光学成像有效载荷技术试验项目为分辨率73米长波红外焦平面组件试验装置。SJ-9图像数据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农业、林业、水利、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满足用户对高分辨率数据的迫切需求。参数A星B星就道类型太阳同步回归凯道太阳同步回归就道轨道高度645km6-15km轨道倾角97.98:2°降交点地方时jO:3OAM1030AM回归周期「天69天SJ-9A、B卫星轨道参数平台有效载荷:谱段事光谱范围(皿1)空间分辨率㈣幅宽(km)侧摆,能力重访忖间内:总34星全色多光谱相机10.45—0.8^2.530土挣42O.B'^0.521030.5^0,534口酸藜溺50.77r-C.8P即9E星红外相机,60;.:SJ0^1,2373.1日±15°SJ-9A、B卫星相机主要性能指标福尔摩沙福尔摩沙卫星二号(福卫二号)已于2004年5月21日成功发射,为台湾地区第一个自主性遥测与科学卫星,是由台湾“国家实验研究院国家太空计划室”所主导,为台湾当局太空计划第一期十五年计画中之主要任务之一。福尔摩沙卫星二号具有资源探测与科学研究双重任务,其资源探测任务是以满足台湾地区之需求为主,其每日再访率与高空间解析度的设计,是福尔摩沙卫星二号优于其他商业遥测卫星的地方。其应用领域可包含土地利用与变迁,农林规划,环境监控,灾害评估以及科学研究与教育等方面,预期将带动国内遥测技术之开发及提升遥测应用之层级。FORMOSAT-2卫星基本信息表15

重量760公斤左右(含酬载及燃料)形状尺寸六角柱形,高2.4米,外径约1.6米(太阳电能板未展开时轨道891公里高,太阳同步轨道,每日通过台湾上空二次。酬载仪器遥测酬载、高空向上闪电仪。遥测对地分辨率全色态(黑白)影像2公尺(近垂直观测)多光谱(彩色)影像8公尺(近垂直观测)像幅宽度24公里(近垂直观测)卫星机动性前后照±45°;侧照±45°摄像能力8分钟/轨道设计寿命5年发射日期民国93年5月21日(台北时间)FORMOSAT-2波谱范围影像类别波段波谱值空间分辨率像幅宽度全色态影像(Panchromatic)全光谱段0.52〜0.82|im2m24km多光谱影像(Multi-Spectral)波段1(蓝光段)0.45〜0.52|im8m24km波段2(绿光段)0.52〜0.60|im波段3(红光段)0.63〜0.69|im波段4(近红外光段)0.76〜0.90|im16二、国外主要资源卫星:美国landsat陆地卫星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系列卫星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小八5八)和美国地质调查局4565)共同管理。自1972年起,LANDSAT系列卫星陆续发射,是美国用于探测地球资源与环境的系列地球观测卫星系统,曾称作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陆地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地下矿藏、海洋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监视和协助管理农、林、畜牧业和水利资源的合理使用,预报农作物的收成,研究自然植物的生长和地貌,考察和预报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和环境污染,拍摄各种目标的图像,以及绘制各种专题图(如地质图、地貌图、水文图)等。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美国陆地卫星系列中的Landsat-5、Landsat-7和LANDSAT-8三颗卫星的数据。卫星及传感器波段数量重访周期(天)分辨率(米)扫描幅宽(千米卫星传感器全色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雷达最小最大最高最低垂直轨道方向Landsat-5TM3121 161630120185Landsat-7ETM+13121 16161560185Landsat-8OLI/TIRS14133 161615100185卫星参数陆地卫星的轨道设计为与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以确保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获得中等太阳高度角(25°—30°)的上午成像,而且卫星以同一地方时、同一方向通过同一地点.保证遥感观测条件的基本一致,利于图像的对比。如Landsat4、5轨道高度705km.轨道倾角98.2°,卫星由北向南运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卫星每天绕地球14.5圈,每天在赤道西移159km,每16天重复覆盖一次,穿过赤道的地方时为9点45分,覆盖地球范围N81°—S81.5°。17

传感器参数MSS传感器Landsat-1〜3Landsat-4〜5波长范围/〃m分辨率/米MSS-4MSS-10.5〜0.678米MSS-5MSS-20.6〜0.778米MSS-6MSS-30.7〜0.878米MSS-7MSS-40.8〜1.178米TM传感器波段波长范围(um)分辨率/米10.45〜0.5230米20.52〜0.6030米30.63〜0.6930米40.76〜0.9030米51.55〜1.7530米610.40〜12.50120>米72.08〜2.3530米ETM+传感器波段波长范围(um)地面分辨率/米10.450〜0.51530米20.525〜0.60530米30.630〜0.69030米40.775〜0.90030米51.550〜1.75030米610.40〜12.5060米72.090〜2.35030米80.520〜0.90015米18

OLI传感器LandSat8类型波长(微米)分辨率/米Bandl蓝色波段0.433-0.45330Band2蓝绿波段0.450-0.51530OLI(陆地成像仪)Band3绿波段0.525-0.60030Band4红波段0.630-0.68030Band5近红外0.845-0.88530Band6中红外1.560-1.66030Band7中红外2.100-2.30030Band8微米全色0.500-0.68015Band9短波红外波段1.360-1.39030TIRS传感器TIRS(执LandSat8中心波长(微米)波长范围(微米)分辨率(米)III1w\Av?红外传感Band1010.910.6-11.2100器)Band1112.011.5-12.5100卫星一览表卫星参数LandSat1LandSat2LandSat3LandSat4LandSat5LandSat6LandSat7LndSat8[4]发射时间1972.7.231975.1.221978.3.51982.7.161984.3.11993.10.51999.4.152013.2.11卫星920km920km920km705km705km发射失败705km705km19

高度半;7285.438km7285.989km7285.776km7083.465km7285.438km7285.438km倾角99.125度[5]99.125度99.125度98.22度98.22度[6]98.2度98.2度(轻微右倾)[4]经过赤道的时间8:50a.m.9:03a.m.6:31a.m.9:45a.m9:30a.m.10:00a.m.10:00am15分[4]覆盖周期18天18天18天16天16天16天16天16天扫幅宽度185km185km185km185km185km185km185x170170km180km[4]波段数44477881120

机载传感器MSSMSSMSSMSS、TMMSS、TMETM+ETM+OLI、TIRS即将退役(仍在运行,数20051976据时有年出年失2001.6.损坏)现故运灵,15TM(2011障,退正常行197819801983传感年11发射失役运行情退役年退役器失月18败(20至今况修复,效,退日03年1982役USGS5月退役已宣布故障)停止获取数据)美国QuickBird卫星快鸟卫星于2001年10月由美国DigitalGlobe公司发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提供亚米级分辨率的商业卫星。具有最高的地理定位精度,海量星上存储,单景影像比其它的商业高分辨率卫星高出2—10倍。中文名:快鸟卫星发射时间:2001年10月18日运载火箭:DeltaII发射地点: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21重访周期:1〜3.5天空间分辨率是相对于时间分辨率而言的。时间分辨率多用于仪器时基线性的分辨能力;由几何空间引起的分辨率称为空间分辨率。因为射线胶片照相检测或实时成像检测多在静止状态下进行,不涉及时间分辨率问题,所以在实时成像检测技术中所言分辨率就是指空间分辨率。QuickBird捷鸟卫星所提供之卫星影像,可依其光谱特性加以区分为全色态影像、多光谱影像及彩色合成影像三大类。.全色态影像(Panchromatic)全色态影像(俗称黑白影像),收集单一波段(B&W)的波谱资料。其影像分辨率为61-72公分。.多光谱影像(Multi-Spectral)多光谱影像(俗称彩色影像),收集蓝色可见光、绿色可见光、红色可见光及近红外光等四个波段之影像。影像分辨率为2.44〜2.88公尺。.彩色合成影像(Pan-sharpened)所谓的彩色合成影像,系将分辨率60公分(或70公分)之全色态影像与分辨率2.4米(或2.8米)之多光谱影像利用融合技术进行影像融合(Fusion)后,作成分辨率为60公分(或70公分)的彩色合成影像。QuickBird波谱范围影像类别波段波谱值空间分辨率全色态影像(Panchromatic)全光谱段0.53~0.93microns0.6米多光谱影像(Multi-Spectral)波段1(蓝光段)0.45~0.52microns2.44米波段2(绿光段)0.51~0.60microns2.44米波段3(红光段)0.64~0.70microns2.44米波段4(近红外光段)0.76~0.86microns2.44米22IKONOS卫星IKONOS卫星于1999年9月24日发射成功,是世界上第一颗提供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商业遥感卫星。IKONOS卫星的成功发射不仅实现了提供高清晰度且分辨率达1米的卫星影像,而且开拓了一个新的更快捷,更经济获得最新基础地理信息的途径,更是创立了崭新的商业化卫星影像的标准。IKONOS是可采集1米分辨率全色和4米分辨率多光谱影像的商业卫星,同时全色和多光谱影像可融合成1米分辨率的彩色影像。时至今日IKONOS已采集超过2.5亿平方公里涉及每个大洲的影像,许多影像被中央和地方政府广泛用于国家防御,军队制图,海空运输等领域。从681千米高度的轨道上,IKONOS的重访周期为3天,并且可从卫星直接向全球12地面站地传输数据。发射日期1999年9月24日(VandenbergAirForceBase,California)运行时间超过8.5年轨道形式太阳同步卫星轨道高度681km(423英里)轨道倾角98.1度运行速度7.5公里/秒(4哩/秒)地面速度6.8公里/秒飞行周期98分钟(绕地球一圈)赤道通过时间10:30a.m航带拍摄宽度11.3公里(7英里)atnadir13.8公里(8.6英里)at26°off-nadir重访频率1米分辨率-约3天;1.5米分辨率-约1.5天空间分辨率Pan:0.82公尺(nadir)to1公尺(26°off-nadir)MS:3.2公尺(nadir)to4公尺(26°off-nadir)辐射分辨率11-bits/pixel影像波段全色态、红、绿、蓝、近红外光23

GeoEye卫星2008年8月由美国政府发射发射一颗迄今技术最先进、分辨率最高的商业对地成像卫星一,该卫星不仅能以0.41米全色分辨率和1.65米多谱段分辨率搜集图像,还能以3米的定位精度精确确定目标的位置。成为当今世界上能力最强、分辨率和精度最高的商业成像卫星。通道波长范围Qm)地面分辨率f星下点)1蓝:0.45pun—0.51um之色0.41米多光诞1E5米2母:D,51禹T—0^8卜1门3Z;0.65Spm—0,650kirn4运红外:0.73黑m 所WorldView-1WorldView-1卫星为美国DigitalGlobe公司所拥有之高分辨率商用卫星,2007年9月18日成功发射后,提供全世界”50公分”更高分辨率,世界信息将更一览无遗;灵活的取像能量,配合平均1.7天〜4.6天的再访时间,可更快获取影像数据;高解析之立体像对取像能量,提供三维仿真展示用户,更优质的高程信息选择。WorldView-1卫星提供50公分超高分辨率之全色态影像。WorldView-1卫星基本信息表发射日期2007年9月18日(VandenbergAirForceBase,California)运行时间超过7年(燃料超过10年以上)轨道形式太阳同步卫星轨道高度496公里飞行周期94.6分钟赤道通过时间10:30a.m航带拍摄宽度17.6公里(近垂直观测)单轨连续拍摄面积单幅:60x110公里立体像对:30x110公里24

重访频率1.7天(优于1公尺分辨率)4.6天(0.5~0.59公尺分辨率)空间分辨率0.5公尺(近垂直观测)0.59公尺(25度)几何精度(CE90)6.5公尺CE90%精度辐射分辨率11-bits/pixelOrbView-2美国GeoEye公司于1997年8月所发射低分辨率卫星影像-OrbView-2;其特殊的设计主要收集全球土地和海洋表面的多光谱影像,虽然空间分辨率为1.13公里,但单幅面积可提供地表1,500x2,800km大面积的覆盖范围,且提供8波段的影像信息,可持续的使用在研究全球的碳平衡和全球性暖化,数据亦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譬如渔、农业、海军操作、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OrbView-2卫星基本资表讯表发射日期1997年8月轨道形式太阳同步卫星轨道高度705km(438miles)生命周期超过五年重访频率每日赤道通过时间12:20航带拍摄宽度2,800km影像类别可见光(6)近红外光(2)8波段空间分辨率1.13km波谱分辨率400-875|im数据型态SeaWiFSOrbView-3Orbview-3卫星为美国GeoEye公司所拥有的高解析商用光学卫星,于200325年06月23日发射升空,透过470公里外的太空拍摄地球表面上之地物、地貌等空间信息,其全色态影像分辨率高达一米、多光谱影像为四米分辨率,惟其目前已停止营运,影像信息提供以既有影像为主,仍能提供使用者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通信、石油、天然气、测绘、农业、林业,以及国防等,掌握所处之环境讯息。OrbView-3卫星基本资表讯表发射日期2003年6月23日轨道形式太阳同步卫星轨道高度470km重访频率小于3天赤道通过时间10:30a.m航带拍摄宽度约8kmx8km空间分辨率全色态影像:1公尺多光谱影像:4公尺辐射分辨率11-bits/pixel数据提供目前仅提供既有影像数据法国SPOT卫星SPOT系列卫星是法国空间研究中4,(CNES)研制的一种地球观测卫星系统,至今已发射SPOT卫星1-7号,1986年已来,SPOT已经接受、存档超过7百万幅全球卫星数据,提供了准确、丰富、可靠、动态的地理信息源,满足了制图、农业、林业、土地利用、水利、国防、环保地质勘探等多个应用领域不断变化的需要。卫星参数Spot卫星采用的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通过赤道时刻为地方时上午10:30,回归天数(重复周期)为26d。由于采用倾斜观测,所以实际上可以对同一地区用4〜5d的时间进行观测。观测仪器26Spotl,2,3上搭载的传感器HRV采用CCD(chargecoupleddevice)S作为探测元件来获取地面目标物体的图像。HRV具有多光谱XS具和PA两种模式,其余全色波段具有10m的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具有20m的空间分辨率。Spot4上搭载的是HRVIR传感器和一台植被仪。Spot5上搭载包括两个高分辨几何装置(HRG)和一个高分辨率立体成像装置(HRS)传感器。[1]数据参数Spot的一景数据对应地面60kmX60km的范围,在倾斜观测时横向最大可达91Km,各景位置根据GRS(spotgridreferencesysterm)由列号K和行号J的交点(节点)来确定。各节点以两台HRV传感器同时观测的位置基础来确定,奇数的K对应于HRV1,偶数的K对应于HRV2。倾斜观测时,由于景的中心和星下点的节点不一致,所以把实际的景中心归并到最近的节点上。[1]谱段参数1)绿谱段(500〜590nm):该谱段位于植被叶绿素光谱反射曲线最大值的波长附近,同时位于水体最小衰减值的长波一边,这样就能探测水的混浊度和10〜20m的水深。2)红谱段(610—680nm):这一谱段与陆地卫星的MSS的第5通道相同(专题制图仪TM仍然保留了这一谱段),它可用来提供作物识别、裸露土壤和岩石表面的情况。3)近红外谱段(790—890nm):能够很好的穿透大气层。在该谱段,植被表现的特别明亮,水体表现的非常黑。尽管硅的光谱灵敏度可以延伸到1100口^,但设计时为了避免大气中水汽的影响,并没有把近红外谱段延伸到990nm。同时,红和近红外谱段的综合应用对植被和生物的研究是相当有利的。该系统的多谱段图像配准精度相当高,通常采用二向色棱镜进行光谱分离,粗制多谱段图像的配准精度误差小于0.3个象元。传感器特点Spot1,2,3卫星上装载的HRV是一种阵列推扫式扫描仪,其简单的结构如图4-5。仪器中有一个平面反射镜,将地面辐射来的电磁波反射到反射镜组,然后聚焦在CCD阵列元件上,CCD的输出端以一路时序视频信号输出。由于使用线阵列的CCD元件作为探测器,在瞬间能同时得到垂直航线的一条影响线,不27需要用摆动的扫描镜,将缝隙式摄影机那样以推扫方式获取沿轨道的连续影像条带。Spot卫星上的HTV分成两种方式:一种是多光谱型的HRV,每个波段的线阵列探测器组由3000个CCD元件组成,每个元件形成的象元相对地面上为20mX20m。因此每一行CCD探测器形成的影像线,相对地面上为20kmX60km(是20mx60km)。每个像元用8bit对亮度进行编码。另一种是全色HRV,它用6000个CCD元件组成一行,地面上总的宽度仍为60km,因此每个像元对应地面的大小为10mX10m。编码采用相邻像元的亮度差进行,以压缩数据量。由于相邻像元亮度差值很小,因此只需要用6bit的二进制进行编码。卫星系列USPOT-1SPOT-1号卫星于1986年2月22日发射成功。卫星采用近极地圆形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倾角93.7°,平均高度832公里(在北纬45°处),绕地球一周的平均时间为101.4分钟。轨道是“定态"(phased)的,重复覆盖周期为26天。卫星覆盖全球一次共需369条轨道。卫星在地方时上午10时30分由北向南飞越赤道,此时轨道间距为108.6公里。随纬度增加轨距缩小。星上载有两台完全相同的高分辨率可见光遥感器(HRV),是采用电荷耦合器件线阵(CCD)的推帚式(push-broom)光电扫描仪,其地面分辨率全色波段为10米;多波段为20米。当以“双垂直”方式进行近似垂直扫描时,两台仪器共同覆盖一个宽117公里的区域,并且产生一对SPOT影像。两帧影像有3公里的重叠部分,其中线在参考轨道上。其中每一影像覆盖面积60X60公里2。当进行侧向(可达27°)扫描时,每一影像覆盖面积为80X80公里2。这种交向观测可获得较高的重复覆盖率和立体像对,便于进行立体测图。SPOT卫星标志着卫星遥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SPOT-4SPOT4于1998年3月发射,它增加了一个短波红外波段(158—1.75pm);把原0.61—0.68um的红波段改为0.49—0.73um包含“红”的波段,并替代原全色波段,可以产生分辨率10m的黑白图像和分辨率20m的多光谱数据;增加了一个多角度遥感仪器,即宽视域植被探测仪Vegetation(VGT),用于全球和区28域两个层次上,对自然植被和农作物进行连续监测,对大范围的环境变化、气象、海洋等应用研究很有意义。VGT被设计为垂直方向的空间分辨率1.15km,扫描宽度2250km,可见光一短波红外波段0.43—1.75um共5个波段。它们为蓝波段0.43—0.47um、绿波段0.50—0.59um、红波段0.61—0.68um,近红外波段0.79—0.89um、短波红外波段1.58—1.75um。SPOT4中的VGT和HRVs将使同一区域有可能同时获得较大范围的粗分辨率数据和小范围的细分辨率数据。SF51.-3SPOT4^POT5我段HRV波段1VEG戟能Jm}HRGVEGHRS0.51-U.7310m0^9-0.73Itirri『3:1小-7!.的:苣成%巴luin;i.43-D.J7t.15krn1km0.50-U,59常m2DruJ.15km曾帛:0.g〜kEI10ui0.^1一。.战20rn口⑹〜u欣1.15kmRt0意蜀.6310m1km079-门.加21)rn.0.7^-10.89如mkjQ1(1m1km.1h.SS--1.78L」5kHiSWIR: 1.782Dm1km根顺(k-nrj扃口视场:km)60初场■km.l&G225(]1:中SPOT-5SPOT5于2002年5月4日发射,星上载有2台高分辨率几何成像装置(HRG)、1台高分辨率立体成像装置(HRS)、1台宽视域植被探测仪(VGT)等,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2.5m,前后模式实时获得立体像对,运营性能有很大改善,在数据压缩、存储和传输等方面也均有显著提高。SPOT1与2003年9月停止服务,SPOT3因事故于1997年11月14日停止运行外,其他SPOT均在正常运行。[2]SPOT-62012年9月9日-由欧洲领先的空间技术公司-Astrium-制造的对地观测卫星SPOT6由印度PSLV运载火箭搭载成功发射。稍后,它将加入由AstriumServices分发的极高分辨率卫星Pleiades1A的轨道。这两颗卫星将共同提供服务并最终在2014年与Pleiades1B和SPOT7一起构成完整的AstriumServices光学卫星星座。参数:使用Reference3D,定位精度达到10米化£90)的自动正射影像29捆绑:同步采集全色和多光谱影像1.5m全色(0.455口m-0.745口m)6m多光谱,4个波段:TOC\o"1-5"\h\z蓝(0.455 口m - 0.525 口 m)绿(0.530 口m - 0.590 口 m)红(0.625 口m - 0.695 口 m)近红外(0.760口m-0.890口m)Pan-sharpened:全色和4个多光谱波段的1.5米彩色融合影像影像幅宽:星下点60公里格式:JPEG2000[3]主要任务(1)为将来所研制的遥感设备的性能。(2)为制图和地球资源开发建立档案库和一个世界范围内可以利用的数据库。(3)通过重复观测以改进对植被类型的识别和产量预报试验。(4)为了进行图像判释和绘制1/250000比例尺的平面图以及按1/100000和1/50000的比例尺进行地图更新,建立感兴趣地区的立体像对档案库。(5)在空中检验多任务飞行平台和线阵照相机。SPOT卫星比美国“陆地卫星”的优越之处是,SPOT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可达10〜20m,超过了“陆地卫星”系统,加之SPOT卫星可以拍摄立体像对,因而在绘制基本地形图和专题图方面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为了达到这些要求,SPOT卫星在轨道设计、飞行平台和传感器等方面都有它自己的独到之处。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加拿大雷达卫星系列目前包括2颗卫星:RADARSAT-1、RADARSAT-2。RADARSAT系列卫星由加拿大空间署(CSA)研制与管理,用于向商业和科研用户提供卫星雷达遥感数据。RADARSAT-1卫星1995年11月发射升空,载有功能强大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可以全天时,全天候成像,为加拿大及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大量数据。RADARSAT-1的后继星是RADARSAT-2卫星,它是加拿大第二代商业雷达卫星。RADARSAT-2卫星于2007年12月14日发射。与RADARSAT-1相比,RADARSAT-2卫星具有更为强大的功能。RADARSAT系列卫星的应用广泛,包括减30灾防灾、雷达干涉、农业、制图、水资源、林业、海洋、海冰和海岸线监测。RADARSAT-1卫星RADARSAT-1卫星与其他卫星有所不同,它在地方时早晚6:00左右成像。它装载的SAR传感器使用C波段进行对地观测,具有7种成像模式(精细模式、标准模式、宽模式、宽幅扫描、窄幅扫描、超高入射角、超低入射角),25种不同的波束,这些不同的波束模式具有不同入射角,因而具有多种分辨率、不同幅宽。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自2001年6月开始接收RADARSAT-1卫星数据,并保存着RADARSAT-1卫星自2001年至今接收的卫星原始数据,能够处理多种产品级别,产品格式主要有CEOS、GeoTIFF两种。RADARSAT-1卫星参数所属国家加拿大设计寿命(年)5发射时间1995-11-04失效时间2013-05-09卫星重量(千克)2713轨道类型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千米)793轨道倾角(°)98.6运行周期(分钟)100.7每天绕地球圈数14.4降交点地方时6:00轨道重复周期(天)24传感器数量1下行速率(Mbps)105SAR传感器工作波段C工作频率(GHz)5.3极化方式HH31

空间分辨率(米)8〜100入射角(°)10〜59带宽(MHz)30幅宽(千米)50〜500工作模式波束位置入射角(°)分辨率(M)每景覆盖范围(KMxKM)精细模式F1〜F537〜48850x50标准模式S1〜S720〜4930100x100宽模式W1〜W320〜4530150x150窄幅扫描SN120〜4050300x300窄幅扫描SN231〜4650300x300宽幅扫描SW120〜49100500x500超高入射角模式H1〜H649〜592575x75超低入射角模式L110〜2335170x170E*白FedICliiJRADARSAT-L卫星多种成像模式32RADARSAT-2卫星RADARSAT-2是加拿大空间署(CSA^MDA公司之间的独特的合作项目。是RADARSAT-1卫星的后继星,设计寿命7至12年。与RADARSAT-1卫星相比,RADARSAT-2卫星具有更为强大的成像功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SAR商业卫星之一。首先,RADARSAT-2卫星可根据指令在右视和左视之间切换,所有波束都可以右视或左视,这一特点缩短了重访时间、增加了获取立体图像的能力。第二,RADARSAT-2保留了RADARSAT-1的所有成像模式,并增加了Spotlight模式、超精细模式、四极化(精细、标准)模式、多视精细模式,使得用户在成像模式选择方面更为灵活。第三,RADARSAT-2卫星改变了RADARSAT-1卫星单一的极化方式,RADARSAT-1卫星只提供HH极化方式,RADARSAT-2卫星可以提供VV、HH、HV、VH等多种极化方式。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自2008年10月开始接收RADARSAT-2卫星数据,能够处理多种级别的数据产品,产品格式是GeoTIFF。RADARSAT-2卫星数据由对地观测中心数据服务部负责分发。RADARSAT-2卫星接受成像编程,用户可以向对地观测中心提交编程更请RADARSAT-2的卫星参数、有效载荷参数、工作模式和产品级别说明如下:RADARSAT-2卫星参数所属国家加拿大设计寿命(年)7-12发射时间2007-12-14失效时间卫星重量(千克)2200轨道类型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千米)798轨道倾角(°)98.6运行周期(分钟)100.7每天绕地球圈数14.433

降交点地方时6:00轨道重复周期(天)24传感器数量1下行速率(Mbps)105ASAR传感器工作波段C工作频率(GHz)5.405极化方式HH、VV、HV、VH空间分辨率(米)1〜100入射角(°)10〜59带宽(MHz)100幅宽(千米)20〜500工作模式波束位置入射角(°)分辨率(M)每景覆盖范围(KMxKM)景面积(平方公里)SpotlightA20〜49<118x8144超精细UF1〜UF2730〜40320x20400*宽幅超精细350x501250多视精细MF1〜MF530〜50850x502500*宽幅多视精细890x504500精细F1〜F530〜50850x502500*宽幅精细8150x17025500标准S1-S720〜4525100x10010000宽W1〜W320〜4530150x1502250034

窄幅扫描SN120〜4050300x30090000宽幅扫描SW120〜49100500x500250000高入射角H1〜H649〜592575x755625低入射角L110〜2325170x17028900四极化精细QF1〜QF520〜41825x25625*宽幅四极化精细850x251250四极化标准QS〜QS720〜412525x25625*宽幅四极化标准2550x251250波束模式单视复型SAR地理参考精细SAR地理参考超精细SAR地理编码SAR地理编码窄幅扫描产品宽幅扫描产品(SLC)分辨率(SGF)分辨率(SGX)系统校正(SSG)精校正(SPG)SpotlightAVVVVV超精细VVVVV*宽幅超精细VVVVV多视精细VVVVV*宽幅多视精细VVVVV精细VVVVV*宽幅精细VVVVV标准VVVVV宽VVVVV35

窄幅扫描V宽幅扫描V高入射角VVVVV低入射角VVVVV四极化精细VVVV*宽幅四极化精细VVVV四极化标准VVVV*宽幅四极化标准VVVV欧空局雷达卫星系列ERS-1、ERS-2、ENVISAT-1三颗对地观测雷达卫星是由欧空局(ESA,EuropeanSpaceAgency)研制、发射并管理的。ERS-1卫星是欧空局的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它于1991年7月17日发射升空,卫星高度在782-785千米。ERS-1卫星的后继星ERS-2卫星于1995年4月21日发射。ENVISAT-1卫星于2002年3月1日发射升空,ENVISAT-1卫星的ASAR传感器与ERS-1/2卫星的SAR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进,可以使用多种侧视角、两种不同极化方式进行对地观测。雷达卫星使用雷达波进行遥感,属于主动遥感,由于雷达波可以穿透云层,因此ERS-1/2、ENVISAT-1卫星不受被观测地区天气的影响,可以全天时,全天候的进行观测,在制图、测绘、海洋、变化监测、资源普查、城市规划、抢险救灾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卫星及传感器波段数量重访周期(天)分辨率(米)扫描幅宽(千米卫星传感器全色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红外施达最小、最大最高最低垂直轨道方向36

外ERS-1SAR-C35353030100ERS-2SAR-C35353030100ENVISAT-1ASAR-C3530150100ERS-1/2卫星ERS-1/2卫星在相同轨道运行,它们的主要有效载荷的SAR传感器基本相同。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自1995年10月开始接收欧空局ERS-1卫星数据,2003年7月开始接收ERS-2卫星数据,并保存着ERS-1/2卫星自1995年至今接收的卫星原始数据,能够处理多种级别的数据产品,产品格式为CEOS、ENVISATERS-1/2卫星遥感数据所属国家欧空局设计寿命(年)5发射时间ERS-1:1991-07-17ERS-2:1995-04-21失效时间ERS-1:2000-03-10ERS-2:2010-07-01卫星重量(千克)轨道类型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千米)785轨道倾角(°)98.2运行周期(分钟)100每天绕地球圈数14.4降交点地方时10:30轨道重复周期(天)35传感器数量4下行速率(Mbps)105ERS-1/2卫星遥感数据工作波段C工作频率(GHz)5.337

极化方式VV空间分辨率(米)30入射角(°)23带宽(MHz)15.55幅宽(千米)100ENVISAT-1卫星ENVISAT-1卫星是欧洲迄今建造的最大的环境卫星,也是费用最高的地球观测卫星(总研制成本约25亿美元)。星上载有10种探测设备,其中4种是ERS-1/2所载设备的改进型,所载最大设备是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ASAR),可生成海洋、海岸、极地冰冠和陆地的高质量图像,为科学家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来研究海洋的变化。其他设备将提供更高精度的数据,用于研究地球大气层及大气密度。作为ERS-1/2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延续,Envisat-1数据主要用于监视环境,即对地球表面和大气层进行连续的观测,供制图、资源勘查、气象及灾害判断之用。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自2003年11月开始接收欧空局ENVISAT-1卫星数据,并保存着ENVISAT-1卫星自2003年至今接收的卫星原始数据,能够提供多种产品级别的数据,数据产品的输出格式是ENVISAT格式。ENVISAT-1卫星参数所属国家欧空局设计寿命(年)10发射时间2002-03-01失效时间2012-04-08卫星重量(千克)8211轨道类型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千米)782.4轨道倾角(°)98运行周期(分钟)101每天绕地球圈数14.4降交点地方时10:3038轨道重复周期(天)30传感器数量10下行速率(Mbps)100ASAR传感器工作波段C工作频率(GHz)5.3极化方式HH、VV(成像模式、宽模式);VV/HH、VV/VH、HH/HV(交叉极化模式)空间分辨率(米)30(成像模式、交叉极化模式);150(宽模式)入射角(°)15〜45带宽(MHz)15.55幅宽(千米)56〜105(成像模式、交叉极化模式);400(宽模式)印度IRS系列卫星印度1975年发射了第一颗遥感卫星 Ayrabhata,随后又发射了遥感卫星Bhaskarol(1979年)、Bhaskarall(1981年)>Rohini系列卫星(1980年~1983年)和Sross系列卫星(1985年~1992年)。第一颗IRS系列卫星IRS一IA是1988年发射的,截至1998年已经发射了7颗:IRS—IA、IRS一PI、IRS一IB、IRS一PZ、IRS一IC、IRS-P3、IRS—ID。目前,在轨运行的印度遥感卫星组成了一个由4颗卫星构成的星座,其中包括IRS-IC(1995年发射)和IRS—ID(1997年发射)。印度遥感卫星为印度的重点目标服务,即提供连续可操作的服务以便对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管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民用遥感卫星系统之一,主要用于农业、森林、矿山、渔业、环境监测等。在1999年至2002年的4年间,印度还要发射多颗遥感卫星:IRS一P4、IRS-PS、IRS一P6、IRS一P7、IRS一2系列和IRS—3系列。IRS-IA卫星IRS-IA卫星是第一颗完全由印度自行研制的太阳同步极轨卫星,1988年3月由前苏联的东方号运载器发射,卫星轨道高度904km,轨道倾角99.0490,卫星质量39975kg。星上携带了两台相机;Llss一工和lLss—n。Llss一I是一台线性自扫描ccD成像仪;lLss—n由两台完全相同又相互独立的遥感器lLss-A和自55一B组成,lLss-A和lLss—B的空间分辨率皆为36.25m。LISS—I相机和LISS-n相机的主要参数见表loLISS-I相机和LISS-11相机的4个谱段分别为:BI0.42—0.52阳:B20.52—0.59阳;B30.62—0.68阳;B40.77—0.86阳。谱段设置与陆地卫星Landsatl,2,3和4相同。IRS-PI卫星IRS-Pl卫星1990年由印度自行研制的极轨道卫星运载器PSLV发射,由于末级火箭的故障,卫星和火箭双双坠入大海。IRS-1B卫星IRS-1B卫星1991年8月由前苏联的东方号运载器发射,卫星轨道参数及星载遥感器与IRS-IA完全相同。IRS-P2卫星IRS-P2卫星1994年由印度的PSLV运载器发射,卫星轨道高度817km。星上仅携带了一台LISS-II相机,除了CCD器件的排列有些改进之外,与IRS—IA/lB的LISS-II相机基本'相同。见表2。*1LJSS-I相机利LISS-II相机的主要辨数主要参蚊LISS-ILISS-H焦距in324.49.44・7441瞬时视场/内日d豺40 ・CCI探例器用效204K地面分辨率/m72.535R谱段0.45-0.860.45—5845潜段数44 ,幅宽/km148和LISS-R)曜射分辨率(庆度)11812S数据率掴卜四10.4m1质量外身38.380.8x2功率R3434x240

«21R7Pz卫■上LIS乐口相机的主要学敷主要参数. LISS-D324,44.7+4.740324,44.7+4.74036.74m(垂直)37co/39H(水平)0.43-0.86130(LlSS-AWLISS-Bj12B10.4x280.8x234x2视场不瞬时视场/网期地面分辨率&!番段的谱段数幡宽4处辑射分游率《灰度》数据率/Mbps质量Tit君功率加IRS-P6卫星卫星于2003年10月17日在印度空间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它具有典型的光学遥感卫星的特点,星上携带三个传感器:多光谱传感器LISS-3和LISS-4,以及高级广角传感器AWIFS,接收空间分辨率为5.8米的全色图像信息和空间分辨率为23.5米和56米的多光谱信息。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自2005年1月开始接收印度IRS-P6卫星数据,并保存着自2005年至今接收的IRS-P6卫星原始数据,能够提供多种处理级别的数据产品,产品格式包括FAST、GeoTIFF、LOGSWOG等。卫星及传感器波段数量重访周期(天)分辨率(米)扫描幅宽(千米卫星传感器全色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雷达最小最大最高最低垂直轨道方向IRS-P6AWiFS11155587074041

LISS-3211242423.523.5140LISS-4MN15245.85.870LISS-4MX215245.85.823IRS-6的卫星参数、成像传感器说明如下:IRS-P6卫星参数所属国家印度设计寿命(年)5发射时间2003-10-17失效时间卫星重量(千克)1360轨道类型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千米)817轨道倾角(°)98.73运行周期(分钟)101.35每天绕地球圈数14.2降交点地方时10:30轨道重复周期(天)24传感器数量3下行速率(Mbps)105AWiFS传感器波段波长范围(微米)分辨率(米)B20.52〜0.5956(星下点),70(边缘)B30.62〜0.6856(星下点),70(边缘)B40.77〜0.8656(星下点),70(边缘)B51.50〜1.7056(星下点),70(边缘)LISS-3传感器42

波段波长范围(微米)分辨率(米)B20.52〜0.5923.5B30.62〜0.6823.5B40.77〜0.8623.5B51.55〜1.7023.5LISS-4MX传感器波段波长范围(微米)分辨率(米)B20.52〜0.595.8B30.62〜0.685.8B40.77〜0.865.8LISS-4MN传感器波段波长范围(微米)分辨率(米)B30.62〜0.685.8德国雷达影像TerraSARTerraSAR-X卫星雷达是由德国国家太空中心(GermanAero-spaceCenter)与德国民间公司EADSAstrium所共同开发。为TerraSAR系列的第一颗商用卫星,其卫星上搭载着X波段之合成孔径雷达(SynthesizeApertureRADA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