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养殖技术】鱼病的诊断及预防_第1页
【农业养殖技术】鱼病的诊断及预防_第2页
【农业养殖技术】鱼病的诊断及预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养殖技术】鱼病的诊断及预防

一、鱼病的诊断。供检查的病鱼应是活的或刚死不久,鱼体湿润。1、肉眼诊断:常见鱼病的发病部位均集中在体表、鳃瓣和肠道,应对这些部位重点观察。⑴体表检查,观察鱼体颜色、肥瘦、皮肤、肌肉是否发炎、浮肿及充血,有无疖疮等。⑵鳃瓣检查,鳃盖是否张开,鳃片颜色是否正常,黏液是否较多,重点观察鳃丝颜色,是否肿胀和腐烂,鳃丝末端是否附着病原体。⑶肠道检查,将腹部剖开,观察有无寄生虫,再剖开肠管,去除食物及粪便,观察肠道是否发炎及有无寄生虫,肠壁是否充血。最后观察内脏有无病变发生。2、显微镜检查。肉眼确定病变部位后,从病变部位取少量组织或黏液,置于载玻片上。体表和鳃的组织或黏液,只加少量水;内脏组织加少量生理盐水(0.85%食盐水)。盖上盖玻片,轻轻压一下,低倍镜(100倍)检查,若发现寄生虫或可疑现象,再用高位镜仔细观察。每条病鱼均应检查3个不同点,即体表、鳃、肠道。根据肉眼、显微镜检查结果,鱼体大小、发病季节、中间宿主及本地区流行病情况,正确诊断。二、鱼病的预防。鱼病传播快,不易控制,诊断和治疗都困难,必须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1、彻底清塘消毒:放养前清除过多淤泥,药物清塘,杀死有害生物。清塘方法一(生石灰清塘),将水排至5-10厘米,在池底四周挖一些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小坑内,未等石灰水冷却即向池中均匀泼洒,生石灰用量为每亩60-75公斤,经3-5天晒塘后,注入新水,或带水清塘,水深1米的池塘,每亩用生石灰125-150公斤。淤泥厚的池塘,用量增加10%。清塘方法二(漂白粉清塘),水深5-10厘米,每亩用量5-10公斤,漂白粉加水充分溶化后,立即全池泼洒。水深1米,每亩用量13.5公斤。清塘后7-10天,待药效消失后再放鱼。2、加强饲养管理。指定池塘专管人员负责放养、投饲、施肥、防病等,做好“四定”投饵。改良水体环境,及时加注新水或换水等。加强日常管理,早、晚各巡塘1次。阴闷恶劣天气和暴雨后的早晨,更要勤巡塘。拉网、转塘、运输等要细心操作,不要碰伤鱼体。5-9月份是鱼病流行季节,应做好药物预防。鱼体、饵料、食场、工具均严格消毒。按鱼病种类,选择不同药物拌饵料喂鱼。鱼病流行季节前,定期用药物泼洒全池。方法一,每半月用1毫克/升漂白粉,或按每亩水深1米用2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方法二,每月或每2个月用0.7毫克/升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1次。方法三,用90%晶体敌百虫0.2-0.5毫克/升全池泼洒。几种方法交叉使用。泼洒药物时要正确测量水体,准确计算药量。严禁鱼饥饿时用药,用药前应先将鱼喂饱,以免饥饿时误食非内服性药物,造成死鱼。严禁同时泼洒多种药物,错开时间,避免药物间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副作用。严禁清晨用药,清晨水温低,水中溶氧量低,鱼耐药性低,易引起鱼浮头或泛塘。严禁使用失效药物,注意生产日期及质量。严禁阴雨天泼洒药物,阴雨天池水溶氧量低,用药后加剧池水缺氧。泼洒漂白粉、硫酸铜等药物,应用水充分溶解,严禁有颗粒存在,否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