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风险和挑战研究_第1页
某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风险和挑战研究_第2页
某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风险和挑战研究_第3页
某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风险和挑战研究_第4页
某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风险和挑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9/29万州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风险和挑战研究万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摘要:在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万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本文运用对比分析、趋势判断等研究方法,从风险和挑战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在万州经济社会发展中需高度关注和防范的重要问题,既包括金融、财政、房地产市场等方面已显现的风险,也包括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中潜在的风险,以与在生态、改革、稳定等方面的风险和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素保障、区域竞争等方面面临的挑战。针对万州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风险和挑战,按照“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的思维,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研究提出了防范和应对万州经济社会风险挑战的策略。关键词:万州经济社会风险挑战对策当前,万州正处在加快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三峡库区经济中心的关键阶段,但随着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发展难度加大,以与在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步入增速换档期和结构调整期的大环境下,经济社会运行面临着严峻的风险和挑战。深入分析万州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对我们认清形势、把握机会、规避风险,研究提出区域发展路径和重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万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分析(一)经济运行风险。1.滞胀风险。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是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与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讲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仍然拥有后发优势和人口红利,经济陷入物价上升、发展停滞不前的“滞胀”可能性较小,但在中国这种特殊国情下,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物价保持高涨的“中国式滞胀”危机风险仍然存在。随着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一些消极问题不断累积,多年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过多货币累积带来的问题,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问题,经济放缓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受房地产市场泡沫、产能过剩、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面临较大的滞胀风险。同时,滞胀也是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特征之一,按照2013年平均汇率计算,中国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业,发生高通胀并伴随高失业率、经济增长乏力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增大。一旦国内经济出现滞胀现象,万州经济不可避免受其重大影响,企业有可能因产业过剩和物价上涨导致效益下降、债务风险增加,并直接影响地方财政收入,拉低经济增长速度,导致居民失业、就业不稳,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放缓。2.通胀风险。现阶段,我国食品供求总体处于偏紧平衡格局,国际、国内供给冲击或货币宽松都容易使物价上涨预期转化为上涨现实。虽然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增长,但通货膨胀一旦失去控制,将给经济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从近30年全国与万州区GDP增速与CPI涨幅分析,1988年至1989年和1993年至1995年经历的两个严重通货膨胀时期,均导致后续几年经济不断下滑,特别是在1989年因前两年通货膨胀严重,全国经济增长率从上年的11.3%迅速跌至4.1%;万州发展趋势基本一致,1989年经济增长率从上年的13.9%回落至2.4%。这充分说明高通胀会阻碍经济的增长。第一,通货膨胀对投资产生不利影响。在通货膨胀时期,原材料价格上涨,投资品价格上涨,工人工资上涨,使投资成本上升,挫伤民间资本的投资积极性。第二,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产生不利影响。在通货膨胀时期,实际货币工资的增长率往往落后于物价上涨,工薪阶层和离退休职工的既有工资水平实际上在下降,从而影响现有生活水平。第三,通货膨胀对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通货膨胀对投资和收入分配的不利影响会扰乱整个经济秩序,如果不加以控制,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表1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与万州GPD增速与CPI涨幅对比单位:%年份全国万州年份全国万州GDP增速CPIGDP增速CPIGDP增速CPIGDP增速CPI1979年107.6102110.5101.81997年109.3102.8116.1103.51980年107.8106108106.11998年107.899.8111.298.21981年105.2102.4109103.21999年107.698.6108.21001982年109.1101.9111.4101.42000年108.4100.4112.1100.11983年110.9101.5111.91022001年108.3100.7113.81011984年115.2102.8110.7101.72002年109.199.2116.7100.21985年113.5109.3112.41072003年110.0101.2117.1100.91986年108.8106.5106.1105.42004年110.1103.9117.9103.91987年111.6107.3107.1109.32005年111.3101.8116100.81988年111.3119113.5128.62006年112.7101.5115.9102.11989年104.1118102.4116.72007年114.2104.8120.6106.51990年103.8103.1109.7101.82008年109.6105.9126.9106.71991年109.2103.4108.5105.32009年109.299.3125.799.21992年114.2106.4110.3109.32010年110.4103.3120.1103.91993年114.0114.7113.2114.22011年109.3105.4120.1105.31994年113.1124112.1125.42012年107.7102.6114.1102.61995年110.9117.1115.9120.12013年107.7102.6112.5102.61996年110.0108.3117.8109.73.金融风险。受2007年暴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持续影响,世界经济至今尚未完全复苏。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传导,经济增速回落和信用扩张后的收缩,容易引发企业资金链条断裂,有可能导致企业兼并、破产增加和还贷能力下降,特别是中国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弱,更加增大金融风险。一旦外部金融环境恶化,万州也难以独善其身。从万州自身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金融风险:一是小额贷款公司违规风险。小贷公司作为非金融机构,没有纳入人民银行和银监局的监管范围,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的原则,由地方政府承担监管责任。万州小额贷款行业发展迅猛,从2009年第一家小货公司成立以来,目前区内注册小贷公司8家,注册资本金达9.3亿元,累计发贷款近2000笔、30亿元。虽然小贷公司利率灵活、方便快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但小贷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维权机制不健全,收贷方式“灵活”,部分存在吸收熟人资金、借贷经营未完全入账等不规范行为。二是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风险。以高息为诱饵进行的民间非法集资具有形式多样、案值巨大、潜伏期长,缺乏证据、滋生犯罪、与高利贷“一体两面”等特点。非法集资活动的资金链一旦断裂,大部分资金难以追回,参与集资放贷者往往债台高筑、生计困难,甚至一夜陷入赤贫,轻则聚集上访“维权”,重则暴力讨债追款,不仅影响民生,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形成众多不稳定因素。4.财政风险。改革开放以来,万州经济和财政收入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但由于仍属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导致财力差,增长缓慢,2013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15.4%,比全国、全市分别低7.4和11.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只能满足机构运转和事业正常发展,仍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财政风险日益积聚。图12005年-2013年全国、重庆与万州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单位:%单位:%一方面财政负担过重,增支压力大、刚性强,收支矛盾突出,经济发展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量举债导致政府债务负担沉重,目前全区政府性债务规模约为地方财政收入的1.3倍。另一方面,由于财政税源有限,收入增长缓慢,而经常性支出却呈刚性增长,财政入不敷出的矛盾突出,截止2012年,仅万州镇乡街道财政赤字达1.83亿元,如财政赤字继续恶化,并向区级财政蔓延,有可能导致全区财政状况的恶化和财政风险的积聚。5.房地产市场风险。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和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市民观望情绪加剧,我区房地产市场呈现低迷状态。2014年上半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5.3%,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长61.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回落24.9个百分点,市场消化缓慢,部分房企难以通过销售回款来缓解资金压力,甚至出现债务违约。由于房地产业对钢材、水泥、建材家居等数十个行业具有带动效应,房地产市场波动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同时,由于房地产业是现阶段我区重要支柱产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势必直接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二)工业化进程中的风险。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以与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按照发达国家经验参考,工业化进程可划分为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后工业化阶段五个阶段。第一,基于三次产业结构的判断。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人认为,当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降低到2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时,区域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0%左右时,第二产业比重快速上升到最高水平,区域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2008年万州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是,考虑我区产业结构质量远远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要求,而且产业结构转变不仅体现在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还体现在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等方面。因此,目前万州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起步阶段。第二,基于人均GDP的判断。著名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工业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第一阶段是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即工业化准备期;第二阶段是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包括工业化初期、中期、后期和工业现代化时期;第三阶段是发达经济阶段。参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1998年测算标准,人均GDP在3010—5350美元之间为工业化初期;人均GDP在5350—8590美元之间为工业化中期;人均GDP在8590—11530美元之间为工业化后期;人均GDP在11530—16850美元之间为工业现代化阶段。2012年、2013年万州人均GDP分别为6490美元、7132美元,超过5350美元,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表2全国、全市和万州经济发展阶段评价表按人均GDP按三次产业比重全国中期中期全市中期中期万州区中期中期(起步阶段)高速的工业化和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社会问题。一是随着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结构性失业日益严重,工业化大生产和危险性增加,人身伤害、生产安全事故、职业病等危与人们生命安全,工业企业因工资福利待遇问题引发职工停工、聚集上访等群众性事件的发生存在可能。二是结构升级往往伴随企业兼并、破产和重组,容易引发企业资金链断裂,加大金融风险。三是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崛起,需要进行大规模融资,但万州区融资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流动资金短缺、融资难等困境。(三)城镇化进程中的风险。城市的快速推进和向城镇社会的转型,带来了人口高度集中和高度流动,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同时也面临资源风险、生态风险、农业风险和社会风险。一是资源风险。城镇化过程大量消耗资源,近5年全区耕地面积减少5313公顷,水、电、气等资源消耗量年均增长10%以上。二是生态风险。城镇人口与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水、废气、垃圾数量大大增加,自然生态被人造工程占用,交通拥堵、热岛效应等“城市病”凸显。三是农业风险。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业人力资源大量减少,造成农村耕地荒废,目前全区粮食自给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95%的安全警戒线,蔬菜自给率只有60%左右,农产品供应矛盾显现。四是社会安全与稳定风险。城镇化易引起城市贫困、高犯罪率、农村家庭空巢化;城乡分割的户籍化管理制度,加大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治安管理难度,也造成了社会保险制度的“碎片化”,失地农民的安置、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等都是社会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防范的风险;征地拆迁引发群体事件风险,贫富差距扩大导致社会分化,城乡二元体制使进城农民心态不平衡,城乡流动人口增加使社会管理难度加大。(四)信息化进程中的风险。随着全区经济高速增长,信息化有了显著发展和进步,网络功能开始为社会各行业和社会生活提供全面应用。但信息化进程也对传统行业和社会管理带来挑战。一是网络消费对传统零售业带来一定冲击。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全区互联网户数由2005年的3万户激增至24万户,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越来越普与,初步估算2013年全区网络零售额规模近13亿元,相当于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6%,反映出我区消费品购买力外流的规模,对实体零售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二是信息技术替代大量重复和简单的体力劳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弱化,而信息产业等新兴行业对就业者知识、技术要求较高,导致部分大龄、低学历人员就业困难,形成结构性失业。三是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信息化人才短缺,城乡信息化差距明显,出现“数字鸿沟”,存在进一步扩大城乡发展差距的风险。四是信息化进程对社会管理带来挑战。一方面,网络空间便利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互动,也产生了网络成瘾等问题,网络民意和舆情表达,网络监督等所催生的公民集体行动的增加,都在挑战缺乏透明性、互动性、回应性等传统社会管理方式;另一方面,信息化带来价值观的多元化,对文化安全产生影响。(五)社会稳定风险。一是信访维稳压力大。万州是移民大区、重区和难区,移民矛盾突出,困难群众较多,因移民搬迁关破90%的淹没工矿企业,近6万名职工下岗失业,目前全区尚有近10万城乡低保人口、13.5万农村扶贫对象,极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仅2013年全区就接待处理移民来信来访1298件。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水平低,基础设施欠账多,公共服务差距明显,以城带乡、以工哺农能力不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仍高达2.8:1,农民读书难、就医难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除养老保险、低保、新农合医疗与相关救助制度外,其它保障制度仍缺失。三是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境内外敌对势力、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渗透破坏,防止发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群体事件压力大,2013年,全区刑事案件立案9304件,同比增长19.3%,受理治安案件21085起,同比增长1.4%。(六)生态风险。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将万州定位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重点开发区,对万州发展路径、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目前万州产业仍以粗放式发展为主,生态友好型产业规模较小、水平较低,生态循环发展滞后。同时,万州生态环境脆弱,空气污染、水污染、石漠化等问题突出。万州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地面积占旱地面积的20.73%,土层厚度小于15厘米的坡耕地面积占旱地的31.02%,水土流失严重;三峡水库消落带、地质灾害点等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恢复任务艰巨;城区五桥河、苎溪河、龙宝河等次级河流治理任务重,长江丰枯消落带水污染问题突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与日俱增,如果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减弱、生态环保监控和管理不力,以与对一些生态风险尤其是突发性环保事件预判、预案、预控不到位,极易发生区域性生态问题。(七)改革风险。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域,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所触与的矛盾就越深,涉与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当前,自上而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更需要提前防范有可能因改革引起的经济社会发展风险。一方面,在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如果推进实质性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可能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进而承受因经济放缓而产生的较大压力。另一方面,深化改革面临守住民生、稳定底线的挑战。很多重大领域的改革具双刃剑效应,如果在改革中不能较好地管控风险,就容易出现不可预见的社会问题、稳定问题。二、万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分析(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严峻挑战1.以投资拉动为主的动力结构不可持续。从我区近三年经济增长与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来看,投资推进经济增长的特征十分明显,投资率(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GDP)逐年提高,达到72.3%,消费规模、增长速度都远远低于投资。长期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大经济的不稳定性,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立足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但就万州而言,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从投资推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尚缺乏支撑和有利条件,面临较大的挑战。表3近三年全区经济总量与投资、消费情况指标GDP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亿元)增速%总量(亿元)增速%投资率%总量(亿元)增速%2011年622.5920.1338.1720.654.3160.3223.62012年662.8614.1410.4221.461.9189.1918.02013年702.0312.5507.623.772.3219.3716.02.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产业支撑力不够。万州现有产业规模较小、水平较低,2013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只有293.16亿元,比第1位渝北少255.76亿元,位列重庆市区县第5位,排在涪陵、沙坪坝、九龙坡之后,与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地位不相称。能源建材、特色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药品五大特色产业特色化、规模化不足,尚未形成上百亿的企业集团,尚未形成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尚未形成产业集聚规模经济效应。同时,在加强生态涵养、维护好库区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产业引进门槛提高和产业的选择面变窄,招商引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工业发展面临后劲不足的挑战。商贸服务业结构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较弱,现代物流和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比重较低。农业经营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不高,综合效益较低。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经济实力的关键,但由于万州科研投入不足,R&D占GDP比重只有7.6%,分别比全国、全市低1.84和1.28个百分点;万人专利拥有量只有0.41件,低于全国的3.23件、全市的2.34件。自主技术储备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供给不能适应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面临技术供给“瓶颈”制约。(二)要素保障制约严重1.建设资金短缺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的矛盾加剧。近年来,万州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渝万客运专线、万利高速、万忠高速南线、万州机场改扩建、长江三桥等重点项目建设需大量建设资金,但万州自身经济基础薄,财政实力弱,根本拿不出大量的财力、物力来加快发展。而且,资金市场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金融业不发达,企业实力弱,筹资难度大。2013年,万州金融机构存贷比只有50.8%,存贷差额达到252.8亿元,本地存款大量外流。2.资源供需矛盾日益显现。一是建设用地资源不足。到2020年,万州可用城镇用地面积仅576公顷,后续建设用地储备严重不足。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6亩,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二是优势资源开发难。丰富的天然气和岩盐是万州独特的资源,但作为富产天然气的库区却不能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给发展优势产业造成极大阻力,无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3.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严重,万州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提早成为老龄化地区,预计到2015年,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38.4万,占全区总人口的20%左右,青壮年比例明显下降,劳动力供求关系开始朝着“刘易斯拐点”发生全面性、趋势性变化,随着用工成本增加,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将减少。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开发与“四化”建设快速推进对人才需求增大的矛盾上升。当前,万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以新型工业化为龙头的“四化”进程,对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随着城镇化加快推进,大量农民转变为“市民”进入城镇就业,如何把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培育转化成为“四化”建设者,是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新课题。(三)区域竞争更加激烈1.与重庆各区县比经济总量保位争先压力大。201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为702.03亿元,与前3位渝北、九龙坡、渝中区差距较大,与后面的沙坪坝、涪陵区同处一个平台,且沙坪坝、涪陵区发展后劲足,与万州差距逐年缩小,我区经济总量存在不进则退或慢进则退的压力。表42013年重庆市GDP前10名区县排序区县名称绝对数增速%1渝北区1001759314.12九龙坡区82358057.03渝中区8042049124万州区702029612.55沙坪坝区70128179.16涪陵区6900374137江北区554859298南岸区532027113.29江津区486581314.110巴南区465929511.82.与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比发展水平低。在长江经济带28个地级城市中,万州经济总体处于中下水平。一是经济总量偏小。2013年,万州区生产总值仅占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的1.1%,比28个城市平均水平少1575.38亿元,人均GDP仅为无锡市的35.5%。二是产业结构层次低。万州区第二产占比51.5%,比长江经济带城市平均水平54.3%低2.8个百分点,比位居第一的攀枝花低23.1个百分点。三是收入水平低。万州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长江经济带城市平均水平少1817元,比位居第一的苏州市少169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18元,比长江经济带城市平均水平少2837元,比位居第一的苏州市少12960元。表5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分项排名情况(2013年)区域划分城市GDP(亿元)排位(按区域)排位(全流域)人均GDP(元)排位(按区域)排位(全流域)西部万州区70242144174417涪陵区69052262272211长寿区37482846587316江津区48762538653620永川区43272740818519泸州市114021826848825宜宾市134311430076724攀枝花市8013206500119长三角地区XX市5039336905067泰州市30076664917710扬州市3252557277456苏州市130161111402922无锡市80702212460011常州市4361449299433镇江市2927779262644中部地区马鞍山市129381654153514安庆市1418512265341126芜湖市210031058535413铜陵市68111239259915池州市4621326325041023九江市160241133557922黄冈市1333715213141328荆州市1345613234521227宜昌市2818186884628黄石市114291746750615鄂州市631122459791312咸宁市872101935095821岳阳市24312943864718表6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二、三产业占比排名情况(2013年)区域划分城市第二产业占比%排位(按区域)排位(全流域)第三产业占比%排位(按区域)排位(全流域)西部万州区51.582441.115涪陵区62.52530.9317长寿区60.55930.5418江津区61.73624.7626永川区55.171535.1211泸州市60.061126.3524宜宾市60.64824.6727攀枝花市74.61122.0828长三角地区XX市52.162241.156泰州市52.331940.878扬州市52.152141.067苏州市52.621845.722无锡市52.142046.011常州市51.672345.233镇江市52.911742.744中部地区马鞍山市64.53429.3920安庆市53.291631.8615芜湖市66.12327.81223铜陵市72.51225.71325池州市48.8102536.619九江市56.171335.8210黄冈市39.1132834.1312荆州市44.7122731.4716宜昌市60.151028.01122黄石市61.24730.4819鄂州市59.461228.11021咸宁市48.5112632.8514岳阳市55.181434.0413表7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城乡居民收入排名情况(2013年)区域划分城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排位(按区域)排位(全流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排位(按区域)排位(全流域)西部万州区242244148618723涪陵区246502128998520长寿区2407261610120314江津区2410851511279210永川区245353131131319泸州市228217188455826宜宾市227188198806621攀枝花市249061119838417长三角地区XX市31059561475455泰州市29112781398277扬州市30690671421466苏州市41143112157811无锡市38999222058722常州市36946331864333镇江市32977451625844中部地区马鞍山市34048141233918安庆市2268352077481227芜湖市2626431010962312铜陵市271542911186211池州市234824179156718九江市225046218805922黄冈市18431132869661328荆州市1870611269909616宜昌市209349249121819黄石市2133072284921024鄂州市20878102510210413咸宁市18581122784801125岳阳市211938239930515三、防范和应对万州经济社会风险挑战的策略积极防范和应对万州经济社会风险挑战,是关系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审时度势,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千方百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一)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条件,抓住全球产业和沿海产业转型机遇,推动产业在承接中转型,在调整中升级。工业,坚持率先发展、滚动发展和集聚发展,构建可持续的工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特色化工、食品加工业,形成具有活力的、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支撑;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竞争门槛高、具有产业链传导性的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增强工业竞争力。服务业,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改革和创新服务业发展体制、商业模式和业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着力提升物流、商贸、金融、旅游、地产等服务业;大力培育外向型新兴服务产业,探索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等服务贸易。农业,在确保农业基础保障的同时,实施多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促进农业与工业、商贸物流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2.优化投资结构。把优化投资重点放在以投资促进消费上,使投资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自主创新倾斜,向生态环保倾斜。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投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千方百计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神华神东万州港电、大全西部电气制造基地、如意西部纺织城、长安跨越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等一批规模大、见效快的重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长江三桥、长江四桥、渝万客运专线、万利高速、万忠高速(南线)、新田港口作业区、万州机场4D升级改造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3.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改善消费环境,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百货、家居、建材、汽车、农副产品等专业市场,提升高笋塘商圈,打造滨江商贸区,加快双河口片区市场和新田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健全市场流通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保障食品和药品安全。大力培育网络消费、信息消费、服务消费等新兴消费业态,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引导消费结构升级。4.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科学安排城市和产业发展远期布局,着力提高城市发展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加快提高城镇对人口和产业的承载能力。坚持着眼长远、注重质量,“好”字当头,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地下管廊、排水、地铁、轻轨等城市基础设施,坚持市场导向有序推进一批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促进江南新区、高铁片区、高峰片区等城市新区的高品质开发建设。规范小城镇建设,完善小城镇供水供电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升小城镇宜居环境。加快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能力,扩大覆盖范围,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研究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布局规律,着力引进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符合生态涵养发展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并推动产业在转移承接中实现转型升级。将引资与引智结合,注重引进研发平台和创新人才,促进产业持续创新发展。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优化调整招商引资工作机构设置,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实行点对点精准招商。(二)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由市场选择企业,决定产能水平和结构,通过竞争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同时,突出政府履职重点,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从增强经济活力转向加强经济行为的责任约束,加快建设高效、透明、服务型政府。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上市,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壮大混合所有制经济。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抵押、担保、转让,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兴办各类社会事业。4.健全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落实最低工资、工资支付保障、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努力做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5.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突出履职重点,加强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职责。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减少由政府核准的企业投资事项,明确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为服务性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坚持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所有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推动行政审批方式由“串联”审批向“并联”审批转变;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结合公共服务提供,加强对享受公共服务人员的各类信息登记、管理工作,为社会管理奠定基础。同时,在国土空间布局长远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好主导作用。(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国家“两带一路”大战略,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开放机制,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1.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体系。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功能完善,是扩大开放的重要前提。紧紧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畅通向西向东联接通道,着力构建集水、铁、陆、空于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渝万客运专线、万忠高速公路(南线)、万利高速公路,确保“十三五”中期建成投运;规划建设达万铁路复线、沿江铁路、万黔铁路、万忠高速公路(北线)、万达直线高速公路,争取“十三五”初期开工建设;争取西万铁路或安张常(西安—张家界—常德)铁路改线经过万州。加快推进万州港区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和航运综合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万州始发或经停万州的国际客货航线,建设对外开放的空中交通走廊。2.完善对外开放口岸功能。加强海关和质检部门的对外合作,积极开展检验检疫与报关便利化改革。推进口岸信息互联共享,探索使用社会运输工具进行转关作业。完善公共保税仓库功能,积极推进保税物流中心与综合保税区建设,争取将万州港和万州机场升级为一类开放口岸,并纳入启运港退税口岸范围。充分发挥口岸对经济的促进功能,大力发展各类口岸经济。3.加强区域合作。依托交通区位环境条件和市场、成本优势,以联动周边为基础,承东进西为重点,扩大南北为辅助,创新合作机制和模式,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主动加强与重庆大都市和渝东北各区县的协作联动,加强与川、陕、鄂、湘、黔等省市县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与国际友好城市开展交流合作。4.提高外贸水平。支持外向型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抢占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开拓非洲、拉美、东欧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促进联碱、纺织品、电子产品、榨菜、冻肉等产品出口快速增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在生态涵养中实现“面上保护、点上开发”。1.立足功能定位突出“点上开发”。进一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突出抓好城市规划区、万州经开区、现代农业园区、中心集镇等“点上开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补充耕地,扩大高标准基本农田规模。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严格水资源管理,节约利用水资源。科学开发矿产资源。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