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选读之自然辩证法导言辅导(1)一、恩格斯的一生2二、《自然辩证法》的准备、写作和出版过程三、《自然辩证法》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四、《自然辩证法.导言》的内容一、恩格斯光辉的一生
FREIDERICHENGELS
1820-1895
童年-青年:1820-1837
巴门市布鲁赫街8号。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在这里诞生并度过童年。
十六世纪以来,恩格斯家族就定居巴门贝尔格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恩格斯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莱茵省著名的企业家。新教虔敬主义的家庭氛围。
巴门市立学校。这是一所用地方经费开办的学校。1834年前恩格斯曾在这里学习。学校大多数教员都是一些维护圣经教义的忠实卫道士,但它开设的物理和化学直观教授课程却对恩格斯后来进行自然科学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拉丁文、希腊文和法文的素养也很出色。恩格斯原打算中学毕业后继续进大学深造,但迫于父命不得不于1837年9月退学到父亲开办的公司学习经商。爱北斐特中学代理校长汉契克博士曾称赞恩格斯“操行优异”,“谦虚、真诚、热情”,“资质很高”,有“独立的思想”,“理解能力很强”,并善于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小诗一股汹涌的洪流,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松树在他面前轰然倒下,它就这样给自己冲开了一条大道;我也将和这股山洪一样,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青年诗人?不到18岁,在公开刊物上开始发表作品的诗人。自嘲式的自我评价:“我还要让我的诗在杂志上发表,因为别的青年人也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即使不比我更蠢,至少也是跟我一样蠢的蠢驴,而我这样做既不会提高也不会降低德国文学的水平。”
不来梅18岁,恩格斯被父亲送到德国北部重要港口城市不来梅,到那里的一家大贸易公司工作。不来梅虽属德国,但不是普鲁士的领土,这里的思想比较自由,普鲁士专制政治对这里影响不大,人们可以自由地看书、议论。喜欢自由的人和对专制制度不满者,都希望能够来到这里,恩格斯也是这样。给妹妹的信中他写道:“在这里,没有别的事可做,只有击剑、吃、喝、睡和刻苦用功。”“除了晚饭时偶尔有少量的五月酒、大学生们的啤酒宴会、小酒馆的狂欢,或者瓢泼大雨能够解闷以外,这里的生活相当枯燥乏味。”
恩格斯除了应付一下父亲派给的工作之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恩格斯酷爱学习,但威严霸道的父亲不让他读书,现在终于有机会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对各方面的书都感兴趣,哲学、历史、物理、化学等他一本本、一卷卷地深入学习。读书使他掌握了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由于刻苦学习,到20岁,他已经掌握了英、意、西班牙等十几种外语。《乌培河谷来信》1839年3月,恩格斯发表了早期最成功的作品:《乌培河谷来信》,刊于《德意志电讯》1839年3-4月期。关于家乡的社会调查报告。“蒙昧主义的锡安山”,将正统基督教统治、管理低效的政府、槽糕的建筑、工业污染、贫困和剥削展现在同一个画面中。由于遭受残酷的剥削,工人和手工业者苦难深重,一贫如洗,身心俱残;揭露德国资产阶级和僧侣的伪善面目和蒙昧无知。《不来梅通讯》1840-1841年,为斯图加特的一家报纸写稿,《不来梅通讯》。经济自由主义者。“青年德意志”,青年文学派别。柏林:兵役与旁听1841年9月,恩格斯入伍服兵役,“完成公民义务”。在部队里,他认真学习理论,钻研技术,很快就成了一名优秀的炮兵下士。在服兵役期间,恩格斯还经常到柏林大学旁听,广泛涉猎各种专业知识。柏林大学
当时的柏林大学是一座“思想斗争的舞台”。教师中有各种各样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常常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开展激烈的辩论和思想斗争。恩格斯写了《一个旁听生的日记》,于1842年5月发表在《莱茵报》上。柏林洪堡大学成立于1810年10月,这所国家资助、男女合校的高等学府是当时的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WilhemvonHumboldt)创办。
恩格斯在柏林大学旁听哲学、神学和文学课程,详细考察宗教批判的现状和最新成果。他深入研究康德、费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斯宾诺莎,把哲学看成是“一切科学的灵魂”。
恩格斯写的小册子《谢林——基督哲学家》封面。
1841年11月,哲学家谢林(1775-1854)应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的邀请,到柏林大学讲授神话哲学和天启哲学,并担任普鲁士政府枢密顾问。其演讲遭到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公开批判。恩格斯听课后针对谢林的启示哲学,先后发表了《谢林论黑格尔》、《谢林和启示》和《谢林——基督哲学家》等小册子和文章,揭露谢林贬低黑格尔哲学,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妄图把哲学变成神学的奴仆。恩格斯抨击谢林的文章击中了基督教正统主义者的要害,引起了哲学界和进步报刊的关注,也得到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支持,卢格热情向他约稿。恩格斯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小团体“自由人”的活动,经常同他们在邮政局大街的“老邮局”酒店里聚会。青年黑格尔派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产生的激进派。亦称黑格尔左派。活动中心在柏林。主要成员有:D.F.施特劳斯(1808~1874)、B.鲍威尔、E.鲍威尔、A.卢格、K.F.科本(1808~1863)、A.鲁滕堡(1808~1869)、E.梅因(1812~1870)、M.赫斯、M.施蒂纳等,L.费尔巴哈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参加过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1835年施特劳斯的《耶稣传》促进了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兴起。青年黑格尔派反对黑格尔体系的保守倾向,力图从它的辩证方法中引出革命的和无神论的结论。在30年代,他们主要从事对宗教,特别是对福音书的批判性研究。进入40年代后,曾经起过进步作用的青年黑格尔运动发生分化和解体。青年黑格尔派中最激进的分子如卢格开始公开批判普鲁士国家制度,赫斯开始宣传空想共产主义。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立场上批判宗教和黑格尔哲学。与此同时,以鲍威尔兄弟和梅因为首的一群人组成了“柏林自由人”小组,玩弄空洞的批判词句,蔑视群众,指责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过青年黑格尔运动,但一开始就有别于其他青年黑格尔分子。他们迅速从宗教批判转向政治批判,进而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恩通过《莱茵报》的联系1842年间,恩格斯以青年黑格尔派的身份同时为《德意志电讯》和《莱茵报》撰稿。与马克思同为时文评论者。关于书报检查的评论在思想倾向上相当一致。1842年9月,恩格斯兵役期满,在科隆与马克思见面。马克思已经加入《莱茵报》,当时给莱茵报写稿的主要有两大阵营:“青年黑格尔”与“自由人”,马克思不满于“自由人”的“政治浪漫主义、自命天才和自我吹嘘”,特别是“轻浮作风”和“柏林派头”,由于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恩格斯与“自由人”组织来往甚密,所以马克思很不热情地与恩格斯作了简短交谈。曼彻斯特1842年11月,恩格斯受父亲指派到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个纺织厂去工作,这对于恩格斯来说,无异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时值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几百万工人正在组织集体签名,要求英国议会批准通过这个宪章的实施,让每个工人都有选举权。恩格斯也积极地加入他们的斗争行列。他很快与宪章派及其机关报建立了密切的联系。1843年访问了宪章派机关报《北极星报》编辑部,会见了宪章派领袖哈尼,同他建立了终生不渝的友谊。《北极星报》
马克思以前的工人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工人报纸,1837年11月11日创刊于英国北方城市里兹,英文,创办人和主编是菲·奥康瑙尔。最初它是一家地方性的宪章派周报,但很快发展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工人报纸,最高销数达到1.09万份。1844年11月,该报从里子迁到伦敦出版,成为宪章派左翼实际上的中央机关报。该报报道面很宽,注重时效,文字激昂。40年代起,宪章运动新一代的左翼领袖乔·哈尼、厄·琼斯亦成为该报的编辑。从1843年起,恩格斯是该报的通讯员。1847年,《北极星报》和马克思、恩格斯编辑的《德意志—布鲁塞尔报》,以及法国的《改革报》,结成了进步报刊同盟。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致信奥康瑙尔说:“我们还应当感谢您和您的助手们在领导《北极星报》方面所表现的高贵而开通的风格,……只有它在实质上是真正民主的,只有它没有民族的和宗教的偏见,……《北极星报》在所有这些问题上表达了英国工人阶级的意见,所以它是真正值得大陆上的民主主义者阅读的唯一的英国报纸。”(《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28—29页)随着英国宪章运动的衰落,1852年,该报在困境中被卖给了一个资本家,从而结束了它15年轰轰烈烈的生命历程。
恩格斯为《莱茵报》写作英国通讯,马克思持欢迎态度。1843年11月,马克思的《德法年鉴》受到恩格斯寄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该文对马克思产生巨大冲击,这是当时最精确的政治经济学入门导论,比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论述进步得多。马克思称其为“光辉著作”,并在的笔记中做了摘录。1844年8月底,恩格斯从英国返回德国途经巴黎,再次会见了马克思。两人畅谈了十天。这次会见奠定了两位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在理论和实践上全面创造性合作的基础,也是他们毕生伟大友谊的开端。在马克思的鼓励下,恩格斯查阅了大量的官方文件资料,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完成了反映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愿望和斗争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这部经典性著作中,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要获得自己的彻底解放,就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战斗,去推翻资产阶级所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恩格斯到曼彻斯特后不久,认识了纺织女工玛丽·白恩士。白恩士是一个有觉悟的爱尔兰工人,她爱憎分明,十分同情爱尔兰民族为争取独立和自由而进行的斗争。她常常陪同恩格斯参加工人的各种活动,出席星期天在曼彻斯特“共产主义大厅”里举行的晚会。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
(1845-1847)
从1845年到1847年,恩格斯是在布鲁塞尔和巴黎度过的,他同马克思一起制定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批判工人运动的各种错误思潮。在他们的积极参加和直接指导下,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改组成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6年初,恩格斯同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不久,伦敦、巴黎、科伦、爱北斐特、哥本哈根及其他城市也成立了通讯委员会。布鲁塞尔通讯委员会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恩格斯和比利时共产主义者菲力·日果。
改组正义者同盟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因为经济困难,马克思未能出席。恩格斯根据事先同马克思商量的好计划,与威廉·沃尔佛一起指导了同盟的改组工作。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提议,大会决定把“正义者同盟”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大会还通过了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的章程。章程已经删除了旧章程中所有过去秘密活动时和宗派活动时遗留下来的东西,而代之以民主集中制原则。其第一条明确规定了同盟的行动目的,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型社会。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建议,同盟原有的口号“人人皆兄弟”予以废除,代之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的、富有战斗意义的伟大口号。这样,一个最具进步意义的、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诞生了,此后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同盟的宣传活动同盟成立后,为了避免反动势力的迫害,其活动仍然是秘密的。同时,为了扩大阵营,同盟进行了一系列宣传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组织建立了一个“工人教育协会”,又把《德意志—布鲁塞尔报》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宣传阵地。1847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组织了一个“国际民主协会”。这些,都是公开的群众性组织,其目的是教育和组织革命群众,宣传共产主义思想。革命风暴
(1848-1849)
1847年12月31日,恩格斯在巴黎德国革命流亡者新年宴会上发表演说,被警察当局指责为敌视政府的举动。1848年1月29日,法国政府勒令恩格斯在24小时内离开巴黎,三天内离开法国,否则将引渡给普鲁士政府。警察还在深夜闯入恩格斯寓所,企图查抄“材料”。恩格斯不得不立即离开法国,前往布鲁塞尔。《共产主义原理》与《共产党宣言》恩格斯为同盟草拟的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已包括了同盟正式纲领所阐述的基本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篇重要的理论文献。1848年2月24日左右,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3月11日,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成立,马克思当选中央委员会主席,恩格斯当选中央委员。3月21日-29日,二人起草《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以传单的形式和《共产党宣言》一起散发。1848年4月,马恩离开巴黎,回到德国直接参加革命。恩格斯负责为《新莱茵报》筹款。7-9月,参加科伦民主协会、第一届莱茵民主主义者大会、民众大会等,并多次发表演说,有被捕的危险,因此转道瑞士。1849年1月中,恩格斯从瑞士回到科伦,重新投入《新莱茵报》的编辑工作。赢得《新莱茵报》案。3月,他出席了科伦的工人和民主派为纪念柏林街垒战一周年而举办的宴会,并提议为巴黎的六月起义者干杯。1849年5月19日,最后一期《新莱茵报》出版。1849年6月13日到7月12日,亲自参加巴登——普法茨尔武装起义,担任参谋,参加了四次战斗。起义失败后退入瑞士。在欧洲反动年代
(1849-1859)
1849年10月初,恩格斯离开瑞士,绕道意大利,从热那亚乘船,经过五个星期的航行,于1849年11月10日抵达英国伦敦,准备同马克思一起重新开展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恩格斯到达伦敦后立即参加了以马克思为首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的工作。1850年马克思恩格斯出版了《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这个杂志上发表了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等著作。他重视德国这一段非常突出的革命斗争,是为了阐明同背叛革命的市民和诸侯的立场相反,农民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倾向,农民群众中蕴藏着莫大的革命潜力,无产阶级和农民结成同盟将对革命胜利起决定性作用。3月,他和马克思受委托起草了《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关于不断革命的思想。这个文件指出,民主主义的小资产者希望赶快结束革命,而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不间断地进行革命;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在于消灭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矛盾,而在于消灭阶级;不在于改良现存社会,而在于建立新社会。它还拟定了一些保障革命不间断性的措施和具体斗争策略。1851年8月到1852年9月,应马克思的要求,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了一组题为《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的文章,这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研究1848—1849年德国革命的著作。它探讨了这次革命的前提、性质和动力等同题,从当时德国所处社会经济条件,寻找出这次革命必然爆发而又必然失败的原因。它提出了革命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发动机的著名论断;阐发了在德国无产阶级革命中自由资产阶级背叛必要同盟军农民,不能充当领导者的思想;论述了关于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更像一个思想敏捷的理论家。恩格斯更像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为了解决生活来源问题,也为了在经济上帮助处于贫困的马克思一家,1850年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营业所从事商业管理。在以后的20年中,他几乎天天和居住在伦敦的马克思通信。恩格斯作为公司的职员,在公开场合不得不注意社交礼仪,适应英国商界人士的习惯,但他内心十分厌恶这种“埃及的幽囚”(马克思语)般的生活方式。60年代先后学习俄语、斯拉夫语、波斯语、哥特语、塞尔维亚语、荷兰语、古爱尔兰语等。系统研究军事问题,涉及军事理论和实践。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对于历史的兴趣。玛丽逝世,与“妻妹”莉希开始共同生活。1869年结束在曼彻斯特的工作,1870年迁居伦敦。支持巴黎公社,反对无政府主义
(1870-1872)1870年当选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委员。建议、声援、救援巴黎公社。1871年第一国际伦敦代表大会1872年国际工人协会海牙代表大会。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恩格斯以非凡的洞察力和惊人的预见,写了一组题为《战争短评》的军事评论。他在军事理论上的卓越才能受到普遍赞誉,这也使他得到了“将军”这个绰号。他高度评价并热情歌颂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公社革命,并为总结巴黎公社经验写下不少重要著作。在《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中,他指出,绝对放弃政治是不可能的。问题只在于怎样从事政治和从事什么样的政治。应当从事的政治是工人的政治。我们要消灭阶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只能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在巴黎公社已经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行动提到日程上来以后,放弃政治是根本不可能的。向工人鼓吹放弃政治,就等于把他们推入资产阶级政治的怀抱。在《论权威》一文中他指出,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革命无疑是天下最权威的东西,革命就是一部分人用枪杆、刺刀、大炮,即用非常权威的手段强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获得胜利的政党如果不愿意失去自己努力争得的成果,就必须凭借它的武器对反动派造成的恐惧,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他还指出,未来社会需要联合起来的大生产,即使在社会主义生产条件下,权威也不会消失。在《论住宅问题》中,他提出,资产阶级国家是“总和的资本家”这一著名论断。他强调,只有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并为他们的利益实行专政,才能实行深刻的社会改革,住宅问题以及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他还探讨了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方法问题,指出,过渡措施到处都必须适应当前存在的关系,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是否简单用暴力夺取生产工具、原料和生活资料;或是立刻为此付出报酬,或是分期付款逐渐地赊买这些财产,将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条件。
同马克思在一起的最后十年
(1873-1883)
自1873年起,恩格斯专心致志地开始写作《自然辩证法》。从哲学的角度系统研究自然科学的问题,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他在1873年—1876年和1878——1883年先后八年中,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进行这方面的工作。1877年左:1878年《反杜林论》单行本第一版扉页。右:1880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法文第一版的扉页。1882年完成《论日耳曼人的历史》、《法兰克时代》手稿。1884年,《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出版。这是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它第一次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阐明阶级产生的过程和国家的起源及其实质,证明了国家消亡和代之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1885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出版。它不仅系统地论述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和区别,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革命意义,而且阐发了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教导人们如何去反
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历史唯心主义。它是哲学中坚持
无产阶级党性、捍卫先进世界观的一部重要著作。
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顾问和领导人
(1883-1890)
马克思遗留下的大批手稿、笔记和摘录,都是无价的精神财富。恩格斯认为它们“贵似金玉”,他在爱琳娜的帮助下,专门用了一年的时间来清理这些遗稿。马克思的不朽巨著《资本论》在他生前只出版了第一卷。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这样,他为马克思建立了一座庄严宏伟的纪念碑,同时也把自己的名字铭刻上去了。1884年5月,卧病在床的恩格斯开始整理并编辑《资本论》第二卷。他每天从上午十点到下午五点向秘书口授马克思的手稿,晚上对口授的笔录进行修改和加工。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第二小提琴手”。1888年伦敦在恩格斯的关怀和具体帮助下,1889年7月14——21日在巴黎贝德尔大厅举行了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393名代表。这次大会成立了第二国际。
“代表大会是有阶级觉悟并为自身解放而战斗的无产阶级的力量的检阅”。——《柏林人民报》1889年8月10日。晚年
(1890-1895)
1891年伦敦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欧洲各国工人党纷纷邀请恩格斯参加他们的代表大会,表示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希望得到他的宝贵建议和指导。
恩格斯晚年住在英国伦敦西北区瑞琴特公园路122号的一幢单元式三层楼里。这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宅院,在马克思去世后,成了各国革命者之家,全世界社会主义者的圣地。过了74岁生日后,恩格斯的身体每况愈下。转一年,他病倒了,医生诊断为食道癌。在遗嘱中,恩格斯还说:“我希望将我的遗体火化,而我的骨灰,一有可能就把它沉入海中。”1895年8月5日,恩格斯与世长辞。遵照恩格斯的遗嘱,8月27日,在恩格斯生前最喜欢的英国伊斯特勃恩海边,一艘小船划向大海深处,船上坐着爱琳娜、艾威林、恩格斯的战友列斯纳和弟子伯恩斯坦4人,他们背诵着但丁的诗句,捧起黑色的骨灰罐,轻轻地将它沉入大海。恩格斯的骨灰罐在这里投葬于海中“恩格斯的逝世使我们感到的悲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我们觉得,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恩格斯在世时,他的精神生活与马克思的精神生活是休戚相关的,马克思还活在我们中间,我们还深受着他俩的影响。而现在,他俩都离开我们了。”
——考茨基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二.《自然辩证法》的准备、写作和出版
1.一部未完成的著作2.遗稿的艰难出版过程3.相关评价引发的一段历史公案4.客观、公正、历史地看待《自然辩证法》1.一部未完成的著作(1) 19世纪后半叶,欧洲工人运动陷入低潮。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同时,开始酝酿和研究与之相联系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他们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自然科学则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研究这两个基础对于深刻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基于这一认识,他们非常重视自然科学,一直密切注视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为了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方面已经取得的最新成果,恩格斯对自然科学在当时已经达到的最新成就,作了全面、深入地研究。1.一部未完成的著作(2)经过多年的酝酿与研究,1873年5底,恩格斯在写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一整套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此后,恩格斯全力以赴地展开相关的研究。1876年5月底,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说,在他的头脑中已经形成“这部著作的清晰轮廓”。在出版了《反杜林论》之后,恩格斯就全力写作这部已经构思好的著作。1.一部未完成的著作(3)1883年3月14日,卡尔·马克思在安乐椅上永远地睡着了。世界无产阶级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头脑。为了将这个重要头脑中的重要思想尽快公诸与世,恩格斯不得已中断了《自然辩证法》的写作,罄其全力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手稿以及马克思的其它著作,这一烦重的工作,再加上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工作,耗尽了恩格斯全部心智和生命。1.一部未完成的著作(4)1895年,恩格斯去世,他已构思好且已开始写作的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的著作,却终于未能完成。2.遗稿的艰难出版过程(1)恩格斯去世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遗稿由马克思最小的女儿爱琳娜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保管。负责处理这些遗稿的人是伯恩斯坦。据说伯恩斯坦对辩证法就很不以为然,曾公开声称辩证法给马克思主义带来了最大危害,因此将《自然辩证法》手稿束之高阁,未予出版。只发表过其中的两篇。一篇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过程中的作用》,一篇是《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而恩格斯的整个手稿则长期尘封,鲜为人知。2.遗稿的艰难出版过程(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俄共中央派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院长梁赞诺夫前往柏林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馆,全面组织马克思和恩格斯遗稿的照相复制工作,才偶然地发现了恩格斯的这部手稿。2.遗稿的艰难出版过程(3)1925年,苏联根据所拍的相片,将恩格斯的手稿翻译成了俄文,以“自然辩证法”为书名,首次公开出版。此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苏联以俄文出版以后,接着又以日、中、英、德等多种文字出版发行。自然辩证法随之开始大范围传播。3.相关评价引发的一个历史公案(1)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和恩格斯的其它著作一样,曾引起较大轰动。在苏联、日本和中国,对《自然辩证法》基本持欢迎态度。但是,这部著作从一开始就受到另外一些人的轻视和低评,并由于爱因斯坦的评价,引发了一个历史公案。3.相关评价引发的一段历史公案(2)事情的由来是这样的。俄共发现了恩格斯的遗稿后,责问伯恩斯坦为何擅自将其搁置而不予出版。伯恩斯坦讲,恩格斯死后不久,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委托物理学家、党员列奥.阿龙斯(MartinLeoArons,1860-1919)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自然科学和数学的遗稿是否可以发表。阿龙斯审读后,认为内容太陈旧,完全不能发表。伯恩斯坦就以此为借口,长期埋没了《自然辩证法》手稿。3.相关评价引发的一段历史公案(3)1924年春天,梁赞诺夫找伯恩斯坦谈这部手稿的出版问题时,据说是为了推脱责任,伯恩斯坦又把这部稿送交爱因斯坦审读,要爱因斯坦判断,是否可以出版。爱因斯坦于1924年6月30日给伯恩斯坦回信,发表了自己的意见。3.相关评价引发的一段历史公案(4)--爱因斯坦的回信爱德华.伯恩斯坦(EduardBerstein)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分关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我的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不是出自一位引人注意的历史人物,那末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内容都没有特殊的趣味。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出版的。
1924年6月30日
3.相关评价引发的一段历史公案(5)爱因斯坦的评价,引起了很大反响。针对爱因斯坦的评价,出现了两种解释。一种是梁赞诺夫的推测,即伯恩斯坦拿给爱因斯坦的并不是恩格斯的全部手稿,而只不过是公认为没有价值的关于电的那个部分。3.相关评价引发的一段历史公案(6)霍耳登在其为《辩证法与自然》(自然辩证法的另一种译名)的英译本所作的导言中,也作了同样的解释。他虽然承认恩格斯犯了某些严重错误,但他主要是为恩格斯辩护。他说,如果恩格斯能够完成并发表他的手稿,他一定会纠正所有这一切错误。而且即使他没有纠正这些错误,其中的某些错误对于科学来说也还是极其有益的。3.相关评价引发的一段历史公案(7)霍耳登还这样写道:当人们提出所有这些批评的时候,下面这件事情是令人惊奇的,即恩格斯怎么会预测到科学在他写作之后的六十年中的发展……如果人们更加熟悉恩格斯思想方法的话,那么,对于在最近三十年中所发生的物理学上的思想变化(爱因斯坦、普朗克等),就会觉得很平滑很流畅了。
3.相关评价引发的一段历史公案(8)那么,伯恩斯坦送给爱因斯坦的到底是全部手稿,还是仅仅只其中的一部分呢?美国学者悉尼.胡克于是写信给爱因斯坦,询问此事。3.相关评价引发的一段历史公案(9)1940年6月17日,爱因斯坦回信如下:爱德华.伯恩施坦送来全部手稿要我出主意,我的评语是对全部手稿而说的。我坚信,要是恩格斯本人能够看到,在这样长久的时间之后,他的这个谨慎的尝试竟被认为具有如此巨大的重要性,他会觉得好笑的。
1940年6月17日
3.相关评价引发的一段历史公案(10)至此,第一种解释显然是站不住了。由此又引发了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德国自然科学家反对黑格尔那套自然哲学的传统,爱因斯坦也受其影响,主观上对辩证法采取疏远态度,因而即使有幸读到恩格斯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也认识不到它在科学在的重大价值,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3.相关评价引发的一段历史公案(11)也有人对爱因斯坦大加挞伐,指责他对《自然辩证法》的评价,“完全是出于他的资产阶级的偏见,根本不理解《自然辩证法》这部辉煌文献的深刻内容和伟大意义,结果作出了完全错误的评论。”
3.相关评价引发的一段历史公案(12)有文章这样写道: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的任何污蔑,当然无损于《自然辩证法》所揭示的真理的光芒,同时也丝毫也抹煞不了这部伟大著作对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伟大指导意义;真正“可笑的”,恰恰是爱因斯坦的无知和他的顽固的资产阶级偏见,是反共小丑胡克之流的卑劣用心!
3.相关评价引发的一段历史公案(11)此后在前苏联和中国,都曾出现过批判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运动,不知是否与爱因斯坦对革命导师毫不容情的苛评有关。现在看来,对相对论的批判,完全是在特殊社会政治背景下发生的荒唐事件。何况,爱因斯坦对同被列为犹太人三杰之一的马克思从事的事业始终抱着同情态度,对苏俄革命也给予了同情和理解。爱因斯坦对《自然辩证法》的评论不一定有别的用意。4.客观、公正、历史地看待《自然辩证法》(1)
虽然爱因斯坦是科学界巨擘,又有着很深的哲学造诣,但我们也应看到,他的话也仅是一家之言。从逻辑上说,我们不能“以人为据”,也就是说,不能以某些权威的言论来判断是非,甄别善恶,因为任何权威论断原则上都是可错的。因而我们不能处处迷信权威,犯“以人为据”的逻辑错误。
4.客观、公正、历史地看待《自然辩证法》(2)更何况,在爱因斯坦作出否定性评价的同时,20世纪的另一科学大师普里高津,却对《自然辩证法》给予充分肯定。
4.客观、公正、历史地看待《自然辩证法》(3)他在《从混沌到有序》一书中这样写到:
“自然史的思想作为唯物主义的一个完整部分,是马克思所断言,并由恩格斯所详细论述过的。当代物理学的发展,在自然科学中提出了一个早已由唯物主义者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认识自然就意味着把自然为能产生人类和人类社会的自然界。“而且,在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那个时代,物理科学看来已经摒弃了机械论的世界观,而更接近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思想。------”
4.客观、公正、历史地看待《自然辩证法》(4)那么,应当如何看待《自然辩证法》呢?或者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自然辩证法》的缺陷呢?我们以为应认识到以下几点。
4.客观、公正、历史地看待《自然辩证法》(5)首先,恩格斯没有读完高中,没有接受过严格系统的自然科学训练。他完全靠对自然科学的兴趣,通过自学来了解科学。如果说恩格斯的自然科学素养不是很高,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本人也曾谦逊地把他对自然科学和科学史8年的自学和研究叫作“脱毛”的过程。所谓脱毛,也就是退去幼稚的乳毛。他还说,也许理论自然科学的进步,会使我的工作的绝大部分或全部成为多余的。经过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库存管理办法
- 化验工证管理办法
- 乡间小路管理办法
- 刀具计划管理办法
- 内网发文管理办法
- 农用机井管理办法
- 北京治超管理办法
- 劳模管理办法发
- 生态修复施工后期场地恢复措施他
- 公车配备管理办法
-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控制程序
- (完整word版)英语国际音标表(48个)打印版
- JCT640-2010 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 penelope蓝色小考拉字幕文件
- 餐厅杂物电梯事故应急预案
- 地表水体长度和面积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 工程项目档案试题
- 银行账户基本信息表
- THBFIA 0004-2020 红枣制品标准
- GB/T 2652-1989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 GB/T 24824-2009普通照明用LED模块测试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