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技术】根据土壤水势进行稻田灌溉_第1页
【农业种植技术】根据土壤水势进行稻田灌溉_第2页
【农业种植技术】根据土壤水势进行稻田灌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技术】根据土壤水势进行稻田灌溉

目前大面积水稻生产的灌溉模式,大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每吨水生产的稻谷不足1公斤。为节约水资源,近年来各地推广了湿润灌溉、控制灌溉、调亏灌溉、覆盖旱种等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这些节水灌溉技术一般以土壤外观形态作为灌溉指标,难以精确定量。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扬州大学农学院杨建昌教授等人发明了水稻全生育期轻干湿交替灌溉方法,根据水稻高产优质协调形成的需水规律,按各生育期的土壤水势确定灌溉指标,使水分供应与水稻高产优质形成的水分需求相一致,平均每吨水可生产稻谷1.56公斤,水分利用率显著提高。一些地方以灌水深度、地下水位埋深、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等来衡量土壤水分,并作为灌溉的指标,这些指标测定速度慢或精确度差,难以监测瞬时的土壤水分状况,而土壤水分变化活跃,因而测定的精确度难以保证。以往的节水灌溉技术虽然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率,但水稻产量因土壤落干程度难以控制没有显著提高,甚至有所降低。水稻全生育期轻干湿交替灌溉方法,创造性地将土壤水势应用于水稻精确灌溉技术中,使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仪器设备研制中心制造的土壤水分张力计测定土壤水势便捷、精确。该技术受土壤类型的局限性小,不论是沙土还是黏土,只要土壤水势一样,植物根对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就一样。例如,当沙土、壤土和黏土3种土壤的水势同为-20千帕时,三者的含水量差异很大,分别为3.5%、33%和47%,但叶片的水势基本相同,表明土壤水势相同时,生长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植物对土壤水分吸收的有效性相同。用土壤水势作为灌溉指标,可以克服因土壤类型不同导致含水量不同的局限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水稻全生育期轻干湿交替灌溉方法,在粳稻和籼稻上应用操作要求基本相同,只是在间歇湿润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时落干程度有一定差异,籼稻田落干后土壤水势一般要比粳稻田低5千帕。具体操作要求为:从移栽至返青期建立浅水层,粳稻田和籼稻田均保持水层2~3厘米。返青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进行间歇湿润灌溉,田间灌水2~3厘米,粳稻田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为-5千帕,籼稻田为-10千帕,再灌水2~3厘米,如此循环。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排水搁田,粳稻田搁田至土壤水势为-20千帕,籼稻田为-25千帕,并保持1个叶龄期,然后再灌水2~3厘米。拔节后1周至二次枝梗分化初期(倒3叶开始抽出)进行干湿交替灌溉,田间灌水2~3厘米,粳稻田和籼稻田均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为-15千帕,再灌水2~3厘米,如此循环。从二次枝梗分化期(倒3叶抽出期)至抽穗后10天进行间歇湿润灌溉,田间灌水2~3厘米,粳稻田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为-5千帕,籼稻田为-10千帕,再灌水2~3厘米,如此循环。抽穗后11~45天进行干湿交替灌溉,田间灌水2~3厘米,粳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