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消毒与灭菌_第1页
微生物消毒与灭菌_第2页
微生物消毒与灭菌_第3页
微生物消毒与灭菌_第4页
微生物消毒与灭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毒与灭菌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

消毒与灭菌一、消毒与灭菌的重要性

二、消毒与灭菌的概念

三、物理灭菌方法

四、化学消毒法一、消毒与灭菌的重要性

早在一百多年前,即在巴斯德时代之前,医院被看成是病人临终的场所,在病人住院之前,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先向亲友作最后告别的

外科医院:麻醉、止血和抗感染三大技术尚未建立。为了拯救生命,医生只能不顾病人的极大痛苦去切割肢体;用炽热的铁器烙印切口止血;再缠上“脏”布或让血肉模糊的伤口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病人如果侥幸不死于鲜血淋漓、痛不可忍的“手术”,那么,绝大多数也要死于手术后的伤口化脓!(术后感染)

产科医院:25%产妇死于多种传染病如产褥感染,许多新生儿因破伤风等痛苦地夭折。

引起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来自医生和护士的双手、医院空气或医疗器材。可见,科学地控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显得十分重要。

1860年,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率先接受巴斯德的新思想:病原菌是引起伤口化脓和传染病的罪魁祸首,提出“要制止伤口化脓,应消灭一切可能进入伤口的各种病原菌”,创立了外科无菌技术,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1874年,李斯特给巴斯德写了一封充满感激的信,赞扬巴斯德对他的启发,帮助改革了外科学,拯救了无数生命。“尊敬的先生:允许我恭恭敬敬地向您致谢,感谢您指出病原菌是术后化脓的真正原因,使我找到了预防方法……人类已经享受到您的成就,这确实是很令人钦佩的…….”“消毒与灭菌”是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初学者必须学习的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①为了预防感染,医务人员必须建立“处处有菌”和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必须对所用的物品(如注射器、手术器械、手术衣)、工作环境(如手术室)和人体体表进行灭菌或消毒,以确保处于无菌状态。②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应切断传播途径,对传染病患者的排泄物和实验废弃的培养物需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消毒与灭菌一、消毒与灭菌的重要性

二、消毒与灭菌的概念二、消毒与灭菌的概念1、消毒:杀死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不能杀灭芽胞)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杀灭芽胞)3、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没有杀灭微生物)4、无菌:物体上不含活的微生物(灭菌的结果)

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其他物体的操作技术

相关概念二、消毒与灭菌的概念1、灭菌(sterilization)

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死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细菌的繁殖体和芽胞。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和非病原微生物。2、消毒(disinfection)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3、防腐(antisepsis)物品中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4、无菌(asepsis)

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5、无菌操作(antiseptictechnique)消毒与灭菌一、消毒与灭菌的重要性

二、消毒与灭菌的概念

三、物理灭菌方法三、物理灭菌法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与核酸,导致微生物死亡

分湿热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两种物理消毒灭菌的因子有:热力、紫外线、滤过、电离辐射、微波、高压、强光等三、物理灭菌法

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的比较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2、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3、湿热的蒸汽有潜热;1、湿热消毒灭菌法巴氏消毒法

62℃30分钟煮沸消毒法

100℃5分钟流通蒸气消毒法

100℃15—30分钟高压蒸气灭菌法

103.4kPa/121.3℃

15—20分钟

①煮沸消毒法(disinfectionbyboiling):煮沸100℃,5~10min。主要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器械、胶管、注射器、食具和饮用水等消毒。

100OC5min杀繁殖体

1-2h杀芽胞

②高压蒸气灭菌法(sterilizationbypressuredsteam):121.3℃,15~20min,即可杀死所有微生物及细菌的芽胞。

凡是能耐高热和潮湿的物品(如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手术衣等),可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100OC15-30min③流通蒸气消毒法可杀灭繁殖体,不能杀死芽孢④间歇灭菌法(fractionalsterilization):用流通蒸气消毒器,加热15~30min→37℃培养过夜。如此3次,可达到灭菌目的。

主要用于不耐高热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的消毒。

⑤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加热72℃,15~30s或62OC30min,可杀死物品中的无芽胞病原菌,并保持食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主要用于酒类、牛乳、果汁等消毒。2、干热灭菌法:焚烧烧灼干烤废弃的污染物、尸体等接种环、试管口等160-170oC2小时应用于玻璃器皿、瓷器等

紫外线能干扰细菌DNA的复制,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紫外线杀菌能力强,但穿透能力差,常用于实验室、手术室、婴儿室、传染科和烧伤科病房等空气消毒及物体表面的消毒。

(二)紫外线杀菌

用滤菌器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以达到无菌目的。

(三)过滤除菌法常用于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抗毒素、抗生素,以及超净工作台与层流室空气等的除菌。

生物安全柜洁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微孔滤膜滤器层流车间消毒与灭菌一、消毒与灭菌的重要性

二、消毒与灭菌的概念

三、物理灭菌方法

四、化学消毒法四、化学消毒法

使用适宜的化学药物,对手术人员手臂皮肤、病人手术区皮肤或某些器械物品进行消毒,但通常只能达到相对无菌的效果。

具有消毒作用的化学药物称为化学消毒剂,只能外用于体表、器械、食具和环境。理想的消毒剂

●杀菌效果明显

●使用方便

●对人、畜毒害小

●价格低廉消毒剂的杀菌机制1、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红汞、硝酸银、70%~75%乙醇(酒精)、甲醛(福尔马林)、戊二醛、醋酸、过氧乙酸等。2、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含氯消毒剂、漂白粉、高锰酸钾、碘液(碘酒)、碘伏、双氧水。3、损伤细菌细胞膜:如新洁尔灭(苯扎溴铵)、洗必泰、肥皂等。1、手和皮肤2、黏膜3、患者排泄物与分泌物4、饮水5、环境消毒6、医疗器械(三)消毒剂的应用:只能外用常用消毒剂的种类、浓度、用途及作用机制(一)种类常用浓度用途作用机制1.酚类

石炭酸

2.醇类

乙醇

3.重金属盐类

硝酸银

4.氧化剂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

漂白粉

碘酒

3%-5%

70%-75%

1%

0.1%

3%

0.2-0.5ppm

10%-20%

2.0%-2.5%

器械、排泄物消毒

皮肤、体温计消毒

新生儿滴眼

皮肤、尿道、蔬菜、水果消毒

创口、皮肤粘膜消毒

饮水及游泳池消毒

地面、厕所与排泄物消毒

皮肤消毒

蛋白质变性损伤细胞膜,灭活酶类

蛋白质变性凝固、干扰代谢

氧化作用,蛋白质变性与沉淀,灭活酶类

氧化作用,蛋白质沉淀种类常用浓度用途作用机制5.表面活性剂

新洁尔灭

6.染料

龙胆紫

7.烷化剂

甲醛

8.酸碱类

醋酸

生石灰0.05%-0.1%

2%-4%

10%

5-10ml/m加

等量水蒸发按1:4或1:8配成糊状外科手术洗手,皮肤粘膜消毒,浸泡手术器械

浅表创伤消毒

物体表面消毒,空气消毒

房间空气消毒

地面、排泄物消毒

损伤细胞膜,灭活氧化酶活性,蛋白质沉淀

抑制细菌繁殖,干扰氧化过程

菌体蛋白质及核酸烷基化

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蛋白质凝固常用消毒剂的种类、浓度、用途及作用机制(二)生物消毒biologicaldisinfection指利用活体生物或生物材料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抗菌植物药质粒及噬菌体消毒生物酶消毒应用中消毒与灭菌效果的保证微生物学监测法指示器材监测法程序监测法无菌试验化学指示物、生物指示物灭菌指示带灭菌指示卡灭菌指示管练习题1.杀灭芽胞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线照射b.煮沸5minc.巴氏消毒法

d.流通蒸气灭菌法e.高压蒸气灭菌法2.灭菌方法错误的是

a.手术室空气-紫外线b.排泄物-漂白粉

c.饮水-氯气d.温度计-75%酒精

e.含血清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

EE3.下述不可能杀灭细菌芽胞的方法是:a.煮沸法b.巴氏消毒法c.间歇灭菌法d.干热灭菌法e.高压蒸气灭菌法B4.关于紫外线,说法错误的是a.其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b.可损坏细菌的DNA构型c.265-266nm杀菌作用最强d.其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损害e.紫外线适用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D5.常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a.高压蒸气灭菌法b.紫外线照射法c.滤过除菌法d.巴氏消毒法e.干烤法

6.常用于基础培养基灭菌a.高压蒸气灭菌法b.紫外线照射法c.滤过除菌法d.巴氏消毒法e.干烤法BA7.常用于手术器械的灭菌a.高压蒸气灭菌法b.紫外线照射法c.滤过除菌法d.巴氏消毒法

e.干烤法8.常用于血清的除菌a.高压蒸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