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逻辑学课程课件)第四章逻辑基本规律学习逻辑基本规律的作用学会在实践中正确阐述问题第一学会在实践中正确识别问题第二提高遵守逻辑基本规律思考问题、发表议论的自觉性第三第二节同一律一、同一律的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如果反映了某对象,那么它就是反映了某对象。
或者说,在正确的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着的同一个概念必须保持着同一个意义,而不能偷换它的意义。
或者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自身同一。也就是每一概念、命题或其他思维形式,都保持一致、一贯、有确定内容。同一律的内容其内容用公式表示,即:A是A
用数理逻辑的符号表示,即:A→A(读作:A蕴涵A,如果A,那么A。)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确定,即保持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第一二、同一律的要求和违反同一律的表现方式违反同一律的错误混淆概念偷换概念案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案例:偷换概念是诡辩论者常用的手法。亚里士多德曾列举古希腊诡辩派的一个诡辩实例:“你有一条狗,它是有儿女的;因此这条狗是父亲。因此你有一个父亲,它的儿女是狗;因此你本身是那些狗的一个兄弟,并且本身是一条狗。”(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第125-126页,北京:三联书店,1957。)诡辩论者使用偷换概念的手法,竟把一条作为小狗父亲的狗,偷换成诡辩对方的父亲。使用的判断必须保持确定性,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第二违反同一律的错误转移论题偷换论题案例:论题(也叫论点)用命题(判断)的形式表达,一个论题(论点)在同一表达、论述过程中多次出现,应该保持自身断定的同一。如1985年3月15日《光明日报》第1版有一篇署名为“本报评论员”的文章,标题是“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此标题应该是该篇论文的论题,以下整篇文章是对这一论题的论证,但该篇文章的论证,没有再提及这一论题,通篇文章是在论证“理想和改革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的另一论题。这里违反了同一律,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案例:1860年6月30日,英国威伯福斯主教策划一次有千余人出席的企图围攻达尔文进化论的辩论会。主教指责达尔文进化论与“神意”不相容,触犯造物主。他说:“谁看见而且正确地证明过一些物种转化为另一些物种呢?难道可以相信菜园里的芜菁都能变成人吗?”他攻击达尔文学说的支持者、宣传者赫胥黎说:“坐在我对面的赫胥黎先生,你是相信猴子为人类祖先的,那么请问你,你自己是由你的祖父,还是从你的祖母的猴群中变来的?”这里主教使用偷换论题的诡辩手法,把达尔文“物种进化”的正确论题,偷换成其“物种转化”的错误论题。根据达尔文的理论,物种进化是经历漫长年代的自然过程,而主教的所谓物种转化,是不能实现的一个人用肉眼观察到的短期过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论题。主教还把“人类由猿猴进化而来”的正确论题,偷换为“某个人是由猴群中变来”的错误论题。保持语境自身的同一。第三语境即语言环境,有广、狭二义。广义语境,指说出一个语句的全部环境条件的总和,包括语言交际的双方(说者、听者或读者)、时间、地点、所指事件的来龙去脉、知识背景以及社会环境条件等。狭义语境指一个语句的上下文、前后语。语境是千差万别的。一个具体的语境,是独一无二、并不互相混淆的。语境能够消解语言的歧义性、不确定性,决定语义的确定性、惟一性。脱离语境,不能确定一个语言表达式的确切含义、所指和真假。引用、评价任何言论,应该保持语境的同一,不得随意改变。违反同一律的错误混淆语境偷换语境案例:“文化大革命”中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就是把《海瑞罢官》剧原有的语境,偷换成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的背景,这是典型的违反同一律。
三、同一律的作用同一律在思维中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思维具有确定性1同时我们又要看到同一律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2第三节矛盾律一、矛盾律的内容
两个命题互相矛盾矛盾,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两个命题互相反对,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在词项逻辑中,同一素材的四个直言命题中,全称肯定和特称否定,全称否定和特称肯定,是互相矛盾的。全称肯定和全称否定,是互相反对的。主、谓项相同,联项相反的两个单称命题(如“这是牛”和“这不是牛”),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必一真一假。主项和谓项相同,谓项是反对概念的两个单称命题(如“这是牛”和“这是马”,是相互反对的,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不能既反映某对象又不反映某对象。
或者说,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或者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和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为真(其中矛盾的思想必有一假,反对的思想可以同假)。矛盾律的内容其内容用公式表示,即:A不是非A
用数理逻辑的符号表示,即:┐(A∧┐A)
(读作:并非(A并且非A))两个反对命题不能同时为真,可表示为:并非“A并且B并且如果A则非B”(这里“如果A则非B”,表示A和B是反对关系。)写成真值形式为::┐(A∧B∧(A→┐B)
)
这里需要搞清两个问题:第一,要把逻辑矛盾和客观事物的矛盾区别开。第二,必须把矛盾律和形而上学区别开。二、矛盾律的要求和违反矛盾律的表现方式违反矛盾律的错误自相矛盾(自相反对)矛盾律的要求是:对两个相互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时肯定,必须否定其中之一。“自相矛盾”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同时作了两个断定(1)我的矛能刺穿天下所有的盾;(2)我的盾能抵挡天下所有的矛。有人问: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怎么样呢?他无言以对。对楚人所作的这两个判断中,可推出互相矛盾的结论:(1)我的矛能刺穿我的盾(因为我的矛能刺穿天下所有的盾);(2)我的矛不能刺穿我的盾(因为我的盾能抵挡天下所有的矛)。可见,楚人的断定,违反了矛盾律,犯自相矛盾的错误。案例:比如说:“中国园林建筑始于汉唐宫室。”这句话可以分析为“中国园林建筑始于汉”和“中国园林建筑始于唐”两个互相反对的命题。汉、唐相距近400年。始于汉,则不始于唐;始于唐,则不始于汉。反对命题不能同真,不能同时都肯定。对两个反对命题,同时都肯定,违反矛盾律。
案例:有一篇宣传文字说:“景阳冈原是一片古木参天、沙丘起伏、莽草无涯的山冈。”这可以看作是三个互相反对的命题的合并。景阳冈是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附近的一个小地名,它并不同时具备“古木参天、沙丘起伏、莽草无涯”这三个互相反对的性质,从中可以推出许多矛盾命题,可以说它包含矛盾,或说它自相矛盾。
违反矛盾律表现方式自相矛盾的错误常常出现在一个判断的内部,即判断自身包含有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概念。案例:老张的意见基本上完全正确。自相矛盾的错误更多的是出现在两个判断之间。逻辑矛盾的特殊形式——悖论自相矛盾也叫作“悖”,自相矛盾之论也叫作“悖论”。但是悖论问题,是一个涉及逻辑、数学和哲学的复杂问题,并不简单地是一些违反逻辑矛盾律的谬论。悖论的特征从真实性难以怀疑的前提,合乎逻辑地得出明显虚假,特别是自相矛盾的结论。悖论的本质(三种意见)悖论的成因悖论涉及的逻辑矛盾,必须排除悖论涉及的辩证矛盾悖论涉及的是不同于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思维矛盾语言的自我指涉混淆了语言的不同层次现实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悖论实例说谎者悖论(1)这是由古希腊人提出的历史上最早发现的悖论。其典型形式是:“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谎话。”如果这句话是真的,则这句话是谎话,因而是假的;如果这句话是假的,则这句话不是谎话,因而是真的。这里,遇到一种特殊的现象:一个命题,断定它真,能推出它假。断定它假,能推出它真。这就是悖论,即:(A→┐A)∧(┐A→A)集合论悖论(2)也称罗素悖论,由罗素在1901年发现。罗素依据概括规则,构造了这样一个集合S,它以所有不以自己为元素的集合作为自己的元素。现在的问题是:S是否以自己为元素?如果S以自己为元素,那么由定义,S的元素中不包括S,即S不以自己为元素;如果S不以自己为元素,那么由定义,S的元素中包括S,即S以自己为元素。理发师悖论(3)由罗素在1908年提出。萨维尔村某位有刮胡子习惯的理发师,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给并且只给村民中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根据这条规矩,这个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给自己刮胡子,根据规矩,他不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不给自己刮胡子,则同样根据规矩,他给自己刮胡子。理发师悖论和罗素悖论具有相同的结构,但比罗素悖论好理解,称为罗素悖论的拟化形式。拜里悖论(4)由英国人拜里在1906年提出。这里对拜里悖论稍加改写,使之适用于汉语表达。考虑摹状词:“不能用少于100个汉字描述出来的最小整数”,这个摹状词本身就是对该整数的一种描述,但它包括的汉字少于100个。涉嫌者悖论(5)这是我国逻辑学工作者提出来的。甲乙是某案的两个涉嫌者。甲说:“我没作案”;乙说:“我们两人中只有一个说真话”。如果乙说真话,则甲说假话,因而甲作案;如果乙说假话,则有两种可能:第一,两都说真话;第二,两都说假话。第一种可能性不成立,因为已假设乙说假话,因而只能是两都说假话,所以甲作案。乙说真话或乙说假话,二者必居其一。因此,不论事实上甲是否作案,逻辑的结论总是甲作案。三、矛盾律的作用矛盾律的主要作用是保证人们的思想具有无矛盾性。第四节排中律一、排中律的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或者反映某对象,或者不反映某对象,二者必居其一。或者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其公式为:或者A或者非A。符号表示为:A
∨┐A(读作:A或者非A)二、排中律的要求和违反排中律的表现方式违反排中律的错误模棱两不可(矛盾两不可)矛盾律的要求是:对两个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否定,必须肯定其中之一。
《墨经》说:“彼,不可两不可也。”意为一对矛盾命题(如“这是牛”和“这不是牛”),其真值规律是“不可两不可”,即不能同假。案例:如“说世上有鬼,这是迷信,我不同意;但要就此断定世上无鬼,这我也不同意,因为有些现象还真不好解释。”这段议论,对“世上有鬼”和“世上无鬼”这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同时都加否定,犯“矛盾两不可”的错误,违反排中律。
对两个互相反对的命题,同时都否定,不违反排中律。如:“我不同意所有的人都要有信仰,我也不同意所有的人都不要有信仰”,这段议论,不违反排中律,因为它所否定的两个命题,是同一素材的全称肯定和全称否定,它们之间是互相反对的关系。三、排中律的作用主要是保证人们的思想具有明确性1排中律不是排除客观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着的某种中间状态2排中律作用的局限性3要正确处理“复杂问语”的问题4复杂问语“复杂问语”是指其中包含有某种错误假定的问题,对于“复杂问语”,既不能简单地回答“是”,也不能简单地回答“不是”,结果都是默认了其中那个错误的假定。案例:如某宿舍失窃,保安人员问其中一位住宿者:“你以后是否还偷东西?”对“复杂问语”的回答,不能简单套用排中律。表面上看,“我以后还偷东西”和“我以后不再偷东西”是两个矛盾命题,由排中律,必须肯定其中之一。但肯定其中任何一个命题,对于被提问者来说,都是不恰当的,如果他事实上从未偷过东西的话。复杂问语预设了一个对被提问者不利的前提,如在上例中预设被提问者偷过东西。对复杂问语的恰当回答,是针对问题的预设,而不是针对问题本身。三、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适用范围不同: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和反对命题
排中律只适用于矛盾命题第一逻辑要求不同:矛盾律要求,对矛盾和反对命题,不能同时都肯定,对矛盾命题必须否定其中之一,对反对命题至少否定其中之一。排中律要求,对矛盾命题,不能同时都否定,必须肯定其中之一。逻辑错误不同:违反矛盾律,犯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排中律,犯矛盾两不可的错误。第二第三第五节充足理由律一、充足理由律的内容和结构
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总是有充足理由的。或者说,任何正确的思想,都应该有真实性已经在人们实践中被证实了的其他思想作根据。其公式为:A,因为B,并且B能推出A。符号表示为:(B∧(B
→
A)→
A)(读作:B,并且如果B则A,推出A。)在一个论证中,要断定论题A真,必须满足:第一,论据B真;第二,从论据B能推出论题A。案例:原子是能够结合而成为分子的,因为,所有元素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有成为稳定结构的倾向。
理由(论据)推断(论题)
充足理由律是对于论证而言的。需要说明的是,论证是推理的应用。一个推理,如果把它的结论看作论题,前提看作论据,推理也可看作论证,则充足理由律也适用。有时,一个思想用一个理由作根据,有时需要用一系列的理由作根据。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思考问题、表达思想时要把每个思想的根据都说出来。这不可能,也不必要。但又要注意,我们不必把每一个思想的根据都说出来,但我们的每一个思想都应该是有根据的,这一点必须坚持。论证(推理)二、充足理由律的要求和违反充足理由律的表现方式充足理由律作用于论证,有三条要求:第一,要有论据(理由)。即“持之有故”。违反这一要求的错误,称为,“无理由”(“持之无故”),这是违反充足理由律的极端形式。封建社会皇帝的圣旨,只有结论,没有论据。有首歌“文化大革命就是好”,这“就是好”是典型的不要论据,不需讲理的表达方式。第二,论据(理由)必须真实。违反这一要求的错误,称为“理由虚假”。充足理由律只说明,如果一个论证的论据虚假,则结论不具备充足理由,因而该论证违反充足理由律。至于确定某个论据是否真实,不是逻辑问题,是实践或相关具体科学的问题。第三,论据(理由)能推出结论(论断)。违反这一要求的错误,称为“推不出”。“推不出”有两种类型:一是形式的推不出;二是非形式的推不出。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错误无理由虚假理由推不出形式的推不出非形式的推不出形式的推不出指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违反推理的形式规则。如某女士被控告用砒霜在食物中下毒害死丈夫,指控的根据是“其丈夫尸体中检验出砒霜成分”。有人指出该指控的推理形式有误:如果是食砒霜中毒而死,那么尸体中可检验出砒霜成分。尸体中可检验出砒霜成分。——————————————所以,是食砒霜中毒而死。这个推理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SXFLXH 001-2024雷电防护工程开竣工报审服务规范
- 高中化学原电池课件
- 高三拍摄脚本课件
- 高三化学最后一课课件
- 离婚双方共同财产分割协议范本及实施要点
- 猪场租赁合同(带屠宰加工服务)完整版
- 离婚双方彩礼退还及婚后财产分配执行合同
- 离婚协议房产分割与子女教育支持专项合同
- 环保投资担保合同风险分析与责任承担条款
- 髋臼骨折课件
- 一年级上册语文晨读课件
-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指南
- 2025重庆市专业应急救援总队应急救援人员招聘28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际贸易业务员招聘考试试题集及答案
- 2025年建筑涂料采购专项合同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5届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硫及其化合物(好题冲关)原卷版
- 2025年城市环境监测评估标准评估方案
- 2025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水含解析
- 2025年水面渔业养殖承包合同范本:水产养殖合作协议
- 水厂反恐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