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代《易》学清代《易》学明王朝的覆灭,对当时的读书人产生了很大刺激,人们从不同角度探取明亡的教训。因此,明清之际思想界出现了一个比较自由、活跃的阶段。“一时才俊之士,痛矫时文之陋,薄今爱古,弃虚崇实,挽回风气,幡然一变。”(《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故清初在“薄今爱古,弃虚崇实”风气的影响下,汉易又被重视起来。清代《易》学面对这种形势,为便于统治,康熙在此问题上,采取了比较明智的态度。他没有像唐太宗修《五经正义》那样,采取一边倒的方针,《周易》只用王弼本,致使郑玄《易》失传。也没有如明成祖修《五经大全》那样,《周易》只取程、朱本,结果造成明儒的偏陋。而是看到了作为“五经之首”的《周易》,当时“门户交争,务求相胜”的实际情况,于是,在《周易》经文的训释上,采取了调和折中的方针,命李光地“采摭群言”,撰成《周易折中》。清代《易》学乾隆进一步执行康熙的方针,又命傅恒等学人撰《周易述义》,“所解皆融会群言,撷取精要,不条列姓名,亦不驳辩得失……大旨以切于实用为本”。并清楚地表明:“诸臣仰承指授,于宋易汉易酌取其平,探羲文之奥蕴,以决王郑之是非,千古易学,可自此更无异议矣!”清代《易》学现在,让我们看看这种自称“综括汉唐以来诸说之全而取其粹”的作品(《周易述义》序言),是如何注释《周易》经文的。如《周易述义》注《屯》卦卦辞“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说:“内震外坎,动而遇险,故为《屯》,中互艮坤,震阳始,坤顺之,故‘元亨’,坎润下,艮止之,故‘贞’也。坤为众,震帅之,故‘有攸往’,遇艮而止,故曰‘勿用’。初得民,故为‘侯’,五与同德,故‘建’之也。多难之世,安民为先,必以仁心达为仁政,因民所宜而静养之。慎勿急功好大,兴役行师。……”
清代《易》学纵观清代两百余年,易学研究人才辈出,著作极丰。我们仅据《清史稿·艺术志》的记载统计,当时清人解《易》之书就有一百五十余家,达一千七百多卷。但真正构成清人治《易》特色的,我们认为还是清儒对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代一些著名易学家谈《易》之文的辑录、整理和考证。特别是对汉易的校勘和辑录,更成为清代易学家的突出贡献。天一阁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
天一阁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明清以来,文人学者都为能登此楼阅览而自豪。天一阁天一阁藏书制度规定:“烟酒切忌登楼”、“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还规定藏书柜门钥匙由子孙多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不得开锁,外姓人不得入阁,“外姓人不得入阁”一条,使得天一阁的藏书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763年(清康熙1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才有幸成为外姓人登阁第一人!允许黄宗羲登阁的是范钦曾子孙(四世孙)范光燮。自此以后天一阁才进入相对开放的时代,但仍只有一些真正的大学者才会被允许登天一阁参观。
清代《易》学《易图条辨》一卷,《易纬略义》三卷,《易义别录》十四卷。其中《易义别录》中辑孟喜《易》一卷,姚信《易》一卷,翟子玄《易》一卷,蜀才《易》一卷,京房《易》一卷,陆绩《易》一卷,干宝《易》两卷,马融《易》一卷,宋衷、刘景升《易》一卷,王肃《易》一卷,董遇《易》一卷,王、刘《易》一卷,子夏《易》一卷。清代《易》学张氏所辑各家易文,尤以汉人虞翻之《易》最为详备可观。张惠言此作,是清人继惠栋之后,对汉易作的最全面的发掘与整理,故清人阮元认为张惠言之举,使两汉易学,特别是虞氏之《易》“自仲翔以来,绵绵延延千四百余载,至今日而昭然复明。呜呼,可谓盛矣!”(张惠言《周易虞氏义》阮元序言)清代《易》学如对宋人“图”“书”及“先天八卦”的考证,就反映出清儒治《易》的求实学风。他们认为,《周易》未经秦火,不应“图”“书”独失,而为道家藏匿两千余年,至宋才由陈抟出来传授,故王夫之撰《周易稗疏》,毛奇龄撰《图书原舛编》,黄宗羲撰《易学象数论》,黄宗炎撰《图书辨惑》,皆对宋人“图”“书”之说进行了考证,力驳“图”“书”之谬。至胡渭,又撰《易图明辨》十卷,专门考辨宋人“图”“书”原委。四库全书介绍盛世修书,这是中国的传统。宋太宗命令大臣学士修《太平广记》500卷、《太平御览》1000卷、《文苑英华》1000卷。宋真宗进一步继承这个传统,修《册府元龟》1000卷。称为宋代四大书。明代永乐皇帝诏修《永乐大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非常值得骄傲的一部大书。清代康熙皇帝诏修《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成亲王胤祉让他的门客陈梦雷修了一部10000卷的大书《古今图书集成》,雍正四年用铜活字排印5020册。乾隆皇帝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帝王,修一部大书,已成为某种客观需要。四库全书介绍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六日第一份《四库全书》即《文渊阁四库全书》告成,大约用了9年的时间。其后又陆续抄成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三部,合起来称北四阁。接着又抄三部,分藏于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浙江西湖圣因寺文澜阁。到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南三阁才全部发下,距开始已近18年。后来又经过几次返工、抽改、补空函,直到嘉庆初年才结束,实际经历了20多年。四库全书介绍圆明园文源阁《四库全书》毁干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文宗阁、文汇阁两部咸丰三年毁于太平军,片纸不留。文澜阁书咸丰十年毁于太平军,丁氏兄弟奋力抢救,战乱之后,连年借抄,几乎补全。文渊阁书1933年迁上海,后到重庆、南京,最后到台湾。现存台北“故宫”。文溯阁书1914年迁京,1925年迁回沈阳,1966年迁甘肃。文津阁书1914年运京,1915年移交京师图书馆,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四库全书介绍第一,纂修《四库全书》是伟大的文化工程。第二《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一大总结,是中国传统目录学第一大书,第一大成果,至今是无与伦比、难以超越的典范,这是修《四库全书》的一大成就。第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等都导源于《四库全书》。“四库学”这门学问也是以《四库全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历史上以一部书、一项文化工程、一个人形成专门学问的并不太多。“四库学”已成为专门学问。清代《易》学如《总目·经部·易类一》对两千余年易学研究之弊端进行总结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编纂者认为:“夫六十四卦《大象》皆有‘君子以’字,其爻象则多戒占者,圣人之情,见乎辞矣。其余皆《易》之一端,非其本也。”清代《易》学对明人胡广“奉敕”之作《周易大全》进行简介时,编纂者沉痛地总结说:“且二百余年,以此取士,一代之令甲在焉,录存其书,见有明儒者之经学,其初之不敢放轶者,由于此,其后之不免固陋者,亦由于此……然古注疏终不可废也,是当明盛时,识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九年级语文上册15非文学作品阅读
- 2025年电商平台售后服务质量提升对售后服务评价体系的影响报告
- 2023年度冶金工业技能鉴定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住宅楼基础及地下室施工方案筏板基础剪力墙
- 市场调研公司合伙协议书模板
- 岩石爆破破坏机理课件
- 屋顶上的猫咪课件
- 小麦的秘密课件教学
- 小鸭子与小公鸡的课件
- 小鸭嘟嘟和向日葵课件
- 政治校本课程
- 抽油机井示功图分析判断1
- GB/T 39141.3-2022无机和蓝宝石手表玻璃第3部分:定性标准和试验方法
- 特劳特《定位》PPT通用课件
- GB/T 1732-1993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 二十四节气演讲稿
- GA/T 2000.7-2014公安信息代码第7部分:实有人口管理类别代码
- 2023年安徽国贸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初中作文指导-景物描写(课件)
- 植物灰分的测定
- 实验室资质认证评审准则最新版本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