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_第1页
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_第2页
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_第3页
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_第4页
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1.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中秋节诗词《午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绮怀》(清・黄景仁)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动听心伤剥后蕉。中秋节佳句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2、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4、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李白.《静夜思》)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9、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1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1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1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1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15、秋空明月悬,光芒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16、何人为校凉爽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17、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18、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19、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20、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1、中秋节简介: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说明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间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3、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中秋赏月,吃月饼,品桂花糕等4、中秋节传奇:吴刚折桂,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马上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5、中秋诗词:《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来历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苛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很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依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涌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一):赏月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进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二):赏月吃月饼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电信食品。到后来人们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聚,寄予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季节伙伴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厦门海沧大桥旅游区(AAAA)建设了厦门博饼民俗园。(三):赏月赏桂花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四):赏月烧塔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经常会有烧塔竞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气。(五):赏月猜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很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由于是大多数年轻男女酷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5.中秋节黑板报文字内容中国地缘宽敞,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形成了各种各种关于中秋节的习俗。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奥秘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奇。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季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当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奇: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杀害。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祀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丽。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抗拒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江南一带的民间,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